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6680448581893

    乾隆說:兩碟豆,

    曉嵐答:一甌油。

    乾隆說:我念的是: 林中兩蝶鬥,

    曉嵐道:我念的是: 水上一鷗遊。

    乾隆說:白龍寺內撞金鐘

    曉嵐道:黃鶴樓中吹玉笛

    乾隆說:池中蓮苞攥紅拳,打誰?

    曉嵐道:岸上麻葉伸綠掌,要啥?

    清代北京人個叫“天然居”的酒樓。一次乾隆路過這家酒樓,稱讚樓名的高雅,遂以樓名為題作對聯,上聯是:

    客上天然居,居然天上客。

    但下聯卻苦索不得。因為下聯必須符合這樣的條件:後五字是前五字的顛倒,既要語意完整,又要平仄協調,還要意境美好,的確困難,他便指令群臣屬對。正當大家大傷腦筋之時,紀曉嵐已經對出下聯:

    僧遊雲隱寺,寺隱雲遊僧。

    此聯對丈工整,意境完美,博得隨得群臣的稱讚。據說後人對此也有一副對聯是:人過大佛寺,寺佛大過人。

    乾隆皇帝率群臣登泰山祭祀岱廟。當時廟前正有野臺梆子戲上演《西廂記》,乾隆靈機一動,對紀曉嵐說,朕有一聯,卿試對如何?乾隆的上聯說道:

    東嶽廟,演西廂,南腔北調,

    曉嵐略加思索對道:

    春和坊,賣夏布,秋收冬藏。

    聯以春夏秋冬四季,對東西南北四方,信手掂來,貼切非常。

    群臣遊至“觀音閣”,乾隆又出一聯請曉嵐屬對:

    寸土為寺,寺旁言詩,詩云:明日揚帆離古寺,

    曉嵐確實不含糊,應聲對道:

    兩木成林,林下示禁,禁曰:斧斤以時入山林。

    這一聯對的可以說是在衣無縫,最後一句用《孟子》現成的語句,貼切自然,甚為難得。

    乾隆五十年(1785年),於乾清官開千叟宴,赴宴者三千九百人。內有一叟一百四十一歲,乾隆皇以此為題,與曉嵐對句。乾隆作上聯雲:

    花甲重逢,增加三七歲月。

    六十歲為花甲,兩個花甲共一百二十歲,三七歲月,即二十一歲,相加恰好一百四十一歲。

    曉嵐相加思索,就對出了下聯:

    古稀雙慶,更多一度春秋。

    七十歲為古稀,雙慶古稀是一百四十歲,再加一度春秋,便是一百四十一歲,可謂妙對。

    乾隆皇帝命紀曉嵐為《四庫全書》總纂官後,覺得任務繁重,深感朝中人員不足,缺乏得力助手輯定總目綱要。他想,自古江南多才子,不如到江南走一遭。主意打定,便獨自南下了。

    這日到了杭州,一路問來,得知浙東就有四位有名的才子,一位姓高,一位姓周,一位姓溫,還有一位姓施,均住桐廬富春山中,端的是才高八斗,學富五車。紀昀忖道:如能請到這四位才子,何愁大事不成!

    第二天一早,紀曉嵐便上了路。一路走來,有點氣喘吁吁,見山腰有座涼亭,便進去歇腳。他踏進亭內一看,只見中間石桌上擺滿酒菜,四張石凳上端坐四個文人模樣的人。紀昀一旁坐下,聽四人出言不凡,便靜靜旁觀。轉眼金烏西墜,橙山輝水,微風中吹來片片柳絮,飄蕩飛揚。紀昀頓感心曠神怡,詩興勃發,乃口占一絕:

    富春山上起微風,柳絮飛來片片紅。

    桃花開滿章臺畔,夕陽又照小亭東。

    在座四人聽到此詩,不禁對紀曉嵐肅然起敬。他們一起站起,邀紀曉嵐入席敘談。紀曉嵐見四人氣度不凡。說不定就是自己要找的人,便入了席,將自己的真名實姓和下江南訪賢的來意和備端出。那四人聞言一驚,原來他們四人正是紀曉嵐要找的四個秀才。

    高秀才拱手道:“久聞紀大人才華橫溢,在下有一上聯,請紀大人續對。”說罷吟出上聯:

    水上結冰冰上雪,雪上加霜;

    紀曉嵐沉思片刻,即對道:

    空中起霧霧中雲,雲中見日。

    高秀才聽罷連連點頭說:“果然妙對。”這時周秀才一旁道:“晚生也有一聯請紀先生賜教。”便念道:

    龜浮水面分開綠;

    紀昀應聲對道:

    鶴立松梢點破青。

    俗話說:春天孩兒面,一日變三變。剛才還是個大晴天,忽然卻下起雨來,雨點落在涼亭頂上,發出清脆的響聲。只見施秀才站起身來,對紀昀說道:“紀學士才華出眾,名不虛傳。在下以此雨景作一上聯,還請大人賜對。”接著他吟道:

    春雨連綿,簷前如奏九霄音,丁丁當當,驚回幽閨淑女夢,夢不成,夫戍邊關;

    紀曉嵐見他以雨為題,又暗指夫妻分離憂怨苦愁之情,題意絲絲入扣。於是手捋長鬚,抬頭望天,暗自沉吟。只見此時山雨漸停,天上烏雲漸散,他靈機一動,立即朗聲吟道:

    彩雲縹緲,空中似放五毫光,往往來來,動起京都遊子思,思無窮,友留故里。

    此聯在結構上與上聯對仗天衣無縫,又暗示從京都來的遊子求賢若渴,朋友尚留在故鄉不肯出山,暗含責備之意。

    施秀才細思句中深意,不由歎服。眾秀才見紀昀對答如流,又謙恭有禮,不禁佩服的五體投地。他們乘著餘興,吟詩作對,你一杯,我一杯,直灌得爛醉。第二天,四人便跟著紀昀上京編書去了。

    紀曉嵐熟讀詩書,記憶力很強,其師曾以杜甫《兵車行》中一句"新鬼煩冤舊鬼哭"出聯考他,他巧妙地運用李商隱《馬嵬》中句"他生未卜此生休"作對,天衣無縫,工整貼切,令其師不得不佩服青出於藍而勝於藍。

    紀曉嵐中取進士那年,見京城當鋪林立,隨口吟出一句上聯:"東當鋪,西當鋪,東西當鋪當東西",但苦思不得下聯。後來他執令赴通州當主考官,見通州有南北之分,苦思數月的上聯便有了下聯:"南通州,北通州,南北通州通南北。"絕妙之極。

    有一年秋,一個經常愚弄百姓的戲班到紀曉嵐家鄉演出,因該地很窮,生活很差,戲子們心中怨氣很大。於是,在一齣戲中飾"主考官"的戲子便借戲諷刺該地的鄉民:"酸芥菜,臭黃瓜,入口眉愁眼眨;"熟料恰逢紀曉嵐回鄉看望父母,於是憤然回敬道:"毀梨園,敗戲德,開臺腔亂調翻!"

    一知縣早聞知紀曉嵐才華敏捷,是個對句奇才,想親自試之。某日恰遇紀曉嵐隨駕巡視至此縣,他便出了個刁鑽的上聯:"鼠無大小皆稱老"。紀曉嵐思慮片刻,一時難以為對,環視四周,見有一鸚鵡,便從容對道:"鸚有雌雄都叫哥。"該知縣對紀曉嵐的才華暗暗稱奇。 ------------------一提起乾隆爺時代的風流才子,大家都耳濡目染,最熟悉不過,他就是那個銅牙鐵齒,博古通今,能言善辯,嬉笑怒罵皆成文章的翰林編修紀曉嵐。傳說乾隆皇帝很是喜歡紀曉嵐的文才,也很想重用他,於是,乾隆決定利用下江南時的機會,實地考察一下紀曉嵐的真才實學。

    話說這一日,他們兩人裝扮成主僕在江南小鎮上漫遊,這時,一個老翁挑著一擔剛出窯的木炭來街上出售,這挑炭可能是燒得時間過長了些,每根木炭上面均有一層薄薄的白灰。乾隆皇帝一見,頓時靈感來了,他想借機會首先為難一下紀曉嵐,便隨口誇道:

    看——老頭子挑來一大挑悶黑的白炭;

    紀曉嵐一聽,知道皇帝給自己出難題來了,於是忙瞻前顧後,忽然,他看見一個老太婆在那裡賣黃瓜,因生意不好,挑起黃瓜回家去了,紀曉嵐一見,馬上來了下聯:

    瞧——老太婆挑去兩半籮焦青的黃瓜。

    對得好!這一下,乾隆皇帝來了興致,心血來潮想再次為難紀曉嵐。走著走著,忽然,乾隆看見一家店鋪,其門廳上方掛著一塊精緻的招牌,於是,問紀曉嵐:“此乃何物?”

    紀曉嵐看這塊招牌太精緻了,可招牌上的字因時間太長已經看不清了。紀曉嵐明白皇上的用意,如果照實說是塊金字招牌,必然有辱乾隆——皇上連一塊金字招牌也不認識。說是其它的東西吧,明明是一塊招牌豈敢欺君,於是靈機一動,順口胡謅道:“此招牌原是一副上聯,可惜看不清了。”紀曉嵐也想考一下乾隆皇帝。

    “招牌對聯。”乾隆皇帝當即點了點頭,於是走進店鋪,一看店鋪經營的商品,乾隆立即說道:“既然你說招牌是一副上聯,那它應該是‘白蓮藕粉白又細’請問那下聯何在?”原來,這家店鋪是經營白蓮藕粉的。

    這一招,紀曉嵐還真沒想到,但他眼珠子一轉,心想,江南商賈雲集,店鋪眾多,既然有“白蓮藕粉白又細”,絕對還有其它下聯。於是,紀曉嵐答道:“皇上,只要我們細心尋找,下聯一定就在這個小鎮之上。”於是二人在這個小鎮上搜尋。忽然,紀曉嵐興高采烈地說:“皇上,下聯在此。”

    乾隆抬頭一看,只見前方也有一家店鋪,店主正在門前向顧客推介商品,紀曉嵐隨手拿起一把梳子小聲對著乾隆道:“皇上,你看,多精緻的‘黃楊木梳黃又密’啊”。

    乾隆一聽,先是一愣,繼而一笑,這下聯的角度和他那上聯的寓意真是無可挑剔,乾隆皇帝頓時語塞,但又不甘心。巧的是,這時候集鎮上正巧有一家店鋪馬上就要開張,乾隆一見,知道是家字畫精裱店,於是,隨口脫出:“精裱唐宋元明歷代書畫”。

    乾隆皇帝邊說邊看著紀曉嵐:“依你之見,剛才我答的也是一副對聯。”紀小曉嵐大笑道:“皇上,若要下聯,我們不妨回頭走一百步便是。”

    乾隆不信,可當他倆走到一家新開張的藥店門前時,紀曉嵐也隨口吟道:“博採川廣雲貴地道藥材”。

    主僕二人開心地大笑起來,回京之後,紀曉嵐得到了乾隆皇帝的重賞和重用,以後的每次下江南時,他都要帶上這個風流才子——紀曉嵐。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形容真的好想你的詩句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