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杜哥在努力

    教研活動,顧名思義,就是搞好教學研究工作,是提高教學質量的一種活動形式。長期堅持搞教研活動,有利於及時地傳遞新的教學資訊,推廣教學經驗,推動教學改革的深化,提高教師的整體素質,這無疑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特別是那些形式新,效益高的教研活動,更是我們所迫切需要的。

    如何才能搞好我們的教研活動呢?

    一、轉變觀念,實現三大轉變

    1、改變“口頭重視,實際忽視”的狀況

    在一些學校,領導口頭上說:“要把教研工作擺到十分重要的地位”,“充分發揮教育研究的積極作用”,“教育要改革,教研要先行”等等,但實際上不能給教師創造一個良好的外部環境。一些學校只顧追求升學率,而把教研活動放到了次要的位置。

    要想真正把教研工作搞上去,領導必須明確教研與教改、教學的關係,帶頭參與,自覺遵守、依靠教研提高自己的決策水平和管理水平,徹底改變“口頭重視,實際忽視”的現狀。

    2、改變教研是教研員和教研組長等少數人的事的狀況

    確立教師全面參與教研工作的觀念,走出“教學研究是少數人的事,一般教師高不可攀”的認知誤區。教師中蘊藏著巨大的替能,開發教師潛能的重要途徑是支援、鼓勵和組織廣大教師參與教學研究工作,透過對他們進行理論培訓、業務指導等方法把教師扶上馬,多送幾程後再放手,引導他們在教學實踐中勇於開拓,不斷創新,超越自我。

    3、改變“教好課,就可以了,沒必要搞教研活動”的狀況

    教研活動是針對教學中出現的問題,進行有針對性的探究活動。它體現了集體智慧,是對個人研究的補充,因此它有助於我們個人素質的提高,有助於我們更好地上好課。

    二、怎樣組織教研組活動。

    教研活動的組織一般可以分為四個步驟:第一,確立主題。教研活動的目的是立足於研究課標、教材、教法、學法、探索最有效的教學途徑。因此,要事先根據形勢以及教師實際確立中心議題,最好每次活動解決一個問題,並圍繞中心議題擬好專題稿。第二,準備研究課。為了讓參與活動的教師真正有所獲,每次活動最好都圍繞中心議題落實一個具體教學內容,組織者要與承擔課的教師一起備課——試教——修改教案——再進行公開教學,以引起參與者深入思考一些問題。第三,展開討論。組織者與參與者評課(可根據實際情況提出幾位中心發言人)。討論時,提倡各抒已見,暢所欲言。第四,綜合總結。組織者全面總結每次活動,並向教師們介紹一些最新的教改動態,提出具體的教育教學建議。這四個步驟經過理論——實踐——理性認識的環節和科學完整的過程,使教研活動真正落實,有利於廣大教師教育教學水平的提高。

    三、教研組活動有哪些形式?

    (一)學習教育教學理論

    不學習教育教學理論,勢必會被新的教育教學形勢所淘汰。教研組組長在活動中應創設學習氛圍,開展如講座、研討、培訓、自學等形式的學習。並要求教研組全體成員勤作筆錄,勤寫心得,結合教研教學實際,適時運用,使所學知識和技能有效遷移。只有不斷學習,不斷充實自己,更新觀念才能使自己站得更高,看得更遠。

    (二)公開課教學

    公開課教學活動是學校教研活動的一種重要形式。抓公開課教學,一是為了促使教師深入備課,提高教師的自身素質;二是為了促使教師間互研互學,增強教研,教改意識;三是為了鼓勵教師勇於參與教改,勤於探索、銳意進取。公開課的教學要體現層次性,教學能力強、經驗豐富的老教師上示範課或研討課,使他們在教學中真正起到示範作用。青年教師的公開課首先要保證是優質課,同時再進行課堂教學改革,使他們在教學上日趨成熟。公開課教學還要與說課相結合,可採取先說課後上課的形式,用課堂教學來驗證說課的理論與設想;也可採取先上課後說課的形式,透過說課找出課堂教學中存在的不足及改進措施。此外,還要組織好評課活動,透過上課、說課和評課達到共同提高、共同進步的目的。

    (三)集體備課

    集體備課可弘揚集體智慧,注意群策群力,促進整體協作。由教研組織者牽頭,輪流主講。主講教師分析一單元或一章節的教學目標、重點、難點,羅列出主要知識點,題型,談教法設想、學法指導等,大家圍繞這些內容再展開討論,達到共識。集體備課,一要注意點面結合,即現象和本質、特殊與普遍、整體和區域性的有機結合;二要注意形式多樣,結合教育、教學科研成果、多媒體輔助教學、利用微機教學理論進行嘗試等;三是既要體現理論探討又要實踐操作。同時還要強調反饋評價,以使在下一次集體備課中揚長避短。

    (四)課題研究

    課題研究是教研工作中的一項最實在、最深入、最系統、最能集中表現教研主體性,也最能展現教研成果的重要目標。課題一旦確定,在實施過程中,課題負責人和管理人員一定要跟蹤調研,檢查落實,並要不斷改進,不斷完善。要把課題真正落實到教學工作中。要勤於總結,善於提煉,用教育科研的態度和方法對待,處理教育教學過程中遇到的問題。課題研究不能隨意性和盲目性,更不能為了裝點門面或競相效仿,也不能遇到困難和阻力就半途而廢。

    (五)其它活動形式

    除上述四種主要形式外,還有如:校際間幫扶交流活動;小課題研討活動;聘請外地名師觀摩活動;觀看名師優質課錄影活動;學情分析交流活動;教學質量分析活動等等。

    教研活動要突出“八性”、“一化”:

    一、教研應具有專題性

    為了避免教研活動的盲目性,克服隨意性,每次的教研活動應有明確的主題或課題研究,學期應有教研活動計劃、實施過程、階段、步驟和總結。透過不斷總結成績,吸取精華,剔除糟粕,才能使教研水平呈螺旋式上升。

    二、教研應具有全員性

    專題式課題確定後,要分學科、分年級結合教學實際特點進行,要求教師必須人人參與爭講示範課、優質課,充分調動全體教師參與教研的積極性,促使每個教師由“經驗型”向“研究型”過渡。使每個教師都發揮各自的特點,挖掘潛力,進行探索,反覆總結,不斷提高自己的業務水平。

    三、教研活動要體現研究性

    教研就其本身就含有研究探討、實驗、推廣的意義。因此,應根據課題突出一個“研”字,運作方法上應體現一個“研”字,透過不斷探索、分析,總結出值得借鑑、改進、推廣的地方;開展講課研究,確定研究的內容後,教師各自鑽研教材內容,再選教師講課,然後集體評議研討。開展說課研究,指定教材後,教師首先獨立研究教材,再由教師分別說課,然後各抒已見,提出切合實際的施教方法,相互評議,深入研究,選出最佳的教學方案。

    四、教研應具有挖掘性

    作為領導,應善於發現教研活動中的“閃光點”,當某個“閃光點”被發現,且產生一定的效應時,應將教師集中起來,進行相互交流、相互探討,並由骨幹教師現場示範教學,闡述自己的教改心得,及時總結歸納運作方法,使其成為一個可操作性強的模式並加以推廣。

    五、教研應具有實效性

    教學研究的最終目的就是大面積提高教學質量。因此,教研活動必須從實際出發,要有實效性,不要搞形式主義、花架子;從示範教學、公開教學看平時教學效果,要把提高教學質量、教學方法和水平作為自己爭當名師、創名牌學校所追求的永恆目標。

    六、教研應具有創新性

    學校教風、校風的好壞繫於教研氣氛的濃否,教研活動本身就是一項創造、創新性勞動。本身意味著在教學中有所發展、有所創新,因此,在教研活動中,要鼓勵教師把自己從傳統的教學模式中解放出來,不拘泥於傳統經驗的束縛,要大膽開拓,勇於創新,力爭在教學研究中走出自己的路子來。

    七、教研形式應多樣性

    教研活動的開展要充分調動全體教師積極參與的能動性,開展活動要多樣性:①“示範課”應體現“示範”的特點,選有經驗的教師講示範課,指導聽課教師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談體會。②評“優質課”。開展人人試講、個個參與、層層評選,最後精選出色的優質課。③精品課。以鄉為單位,將各校選送的優質課再進行賽講,聘請資深教師評選,最後選出精品課,再進行教法推廣。④教法研討課。從精品課中選同一內容進行教學,開展教法比較研究,從而總結出不同教法的優劣、得失,以利於指導、推廣教學。⑤開展學術交流。這種形式一般是針對教學專題進行研討。讓參與教師宣講自己對專題的探討,闡述自己的觀點,不斷提高,再結合自己的特點,探索出一個切合實際的新教法,借他山之石來攻玉。

    八、教研應具有科學性

    教學本身就是一門科學。因此,作為領導,在組織教師進行教育科研的同時,更重要的還要給教師作一定的理論指導,引導教師以教育教學理論為基礎,促使教研活動不斷規範化、科學化,真正體現出其科學性。

    九、教研應突出資訊化

    人類已進入21世紀,資訊科技已與我們的教育科學息息相關,先進的教科研成果層出不窮,將預示著誰先掌握先進的科學技術,誰就擁有一切。因此,資訊化制約著教研活動的水平,教研離不開資訊化,只有廣泛地、大量地吸收先進的教科研資訊並及時應用於實踐,才能推動教育科研不斷創新,教研活動才具有活力。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輝昂入門級怎麼樣?落地多少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