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哎喲喂聽說

    一.望遠鏡的倍數的理論知識

    這部分僅僅需要稍微瞭解一下,搞不明白也沒有關係。

    望遠鏡的放大倍數就是用肉眼觀察一個物體的張角與用望遠鏡在同一個地點觀察相同物體的角度放大倍數。例如,肉眼看一隻鳥的角度為6角分,而用一個望遠鏡觀察為60角分,則該望遠鏡的放大倍數為10倍。

    以上是理論上的解釋。最直接的解釋就是,肉眼看到高度為0.1米的物體,使用10倍的望遠鏡看到的是1米高度。這樣就明白了。

    那望遠鏡的放大倍數是如何計算的?(這部分其實不需要十分準確的理解)

    倍數 = 物鏡焦距 / 目鏡焦距。

    如果望遠鏡沒有標明物鏡焦距,可以實際測量一下。例如,量出太陽成像的直徑,並根據太陽每米焦距成像直徑為8.7mm計算即可。另外,物鏡焦距一般能夠從鏡筒的長度估計出來。對於一些結構特殊的望遠鏡,光路有可能經過內部稜鏡或平面鏡折射會縮短實際鏡筒的長度,屋脊形折射甚至在外面不易觀察出來,折反式光學系統的光路在鏡體內完成,也無法從外觀上觀測出來。還有,長焦的攝影鏡頭由於採用了特殊結構,儘管沒有反射,也可以使得鏡筒的長度遠小於焦距。

    二.望遠鏡的倍數過高會有什麼負面效果?

    1、望遠鏡的倍數過大,會導致影象晃動。

    手持雙筒望遠鏡,一般以7-10倍為宜,超過10倍觀測景物時晃動厲害,也由於影象的晃動,不利於觀察影象的細節,會引起頭暈,眼睛也容易疲勞,甚至引起噁心。固定望遠鏡倍數太大也會因為風吹草動引起震動。對於觀測者來說,12倍是手持望遠鏡的極限倍數,而且觀察時最好肘部有依託,身體或望遠鏡依附某些固定物體。理論上12倍及以上的望遠鏡是必須使用三腳架的。

    2、望遠鏡倍數與視野範圍成反比。

    一般來講,倍數越大,視場越小,也就是說可觀察的區域就會越小。這不僅僅是因為目鏡的原因,即便目鏡在焦距變化時能夠保持視在視角不變(例如60度),也會因觀察區域的減小使得視野與放大倍數成反比變小。這樣,就不利於發現和尋找目標,對於經常變換目標的觀察觀測者尤其不利。即便是找好了目標,架子稍有晃動就容易失去目標。

    需要說明的一點,望遠鏡的倍數只是影響視野範圍的一個因素。不同款式的望遠鏡,由於內部設計的不同,即使是同樣口徑,同樣倍率情況下,視野範圍(視場)也相差很遠。

    3、望遠鏡倍數與望遠鏡的亮度成反比

    例如口徑50mm,7倍時亮度(指數)為50,10倍為25、15倍為11、25倍為4,而物體的亮度的減小會直接影響人眼的觀察效果(人眼的分辨能力、色彩能力均隨著亮度的減小而變得越來越差)。一般來講,白天亮度小於5、夜間亮度小於20時,觀察闇弱物體就很難。大口徑的望遠鏡在這一點上就具備優勢,例如,口徑300mm的反射鏡,放大50倍時,亮度仍為36(非常亮)。另外,觀察太陽系亮天體時,由於亮度高,基本不受此限制。

    當然望遠鏡的亮度,不僅僅給望遠鏡的倍數有關係,還與望遠鏡的鍍膜和鏡片,內部光路結構有關係。

    4、望遠鏡倍數過高會導致出瞳距離小

    大倍數的取得一般透過短焦距的目鏡來進行的。目鏡焦距短,會造成鏡目距離(即出瞳距離)小、視在角度小等遺憾,造成觀察不舒服、不適合戴眼鏡者使用等問題。

  • 2 # 一場盛世1

    詳解望遠鏡的倍數概念

    望遠鏡倍數代表什麼意思

    2很多朋友總認為倍數越高越好,一些廠家也以虛假的高倍來吸引消費者,實際上一架望遠鏡的合理倍數是與望遠鏡的口徑和觀測方式相關的:口徑大的,倍數可以適當高些,用三角架固定觀測的可以比手持觀測高些。若選購手持觀測的雙筒望遠鏡,7-10倍之間足夠用,最高不要超過12倍,否則倍數越高,觀測視場就越小、越暗,觀測效果反而下降,尤其是高倍帶來的抖動也大大增加,使觀測的景物無法穩定下來,很難正常觀測。

    3望遠鏡的倍數,在理論上與望遠鏡的視野成反比,倍數越高,視野越小。所以望遠鏡的倍數不適宜太大。50MM口徑的雙筒望遠鏡,如果到了20倍就基本上到了極限了,如果倍數在大,視野就太小了。基本無法使用。

    4世界各國如美國、俄羅斯裝備部隊的望遠鏡品種雖很多,但大多以6-10倍為主,一些世界名牌如美國博士能、施華洛世奇、德國蔡司等所產望遠鏡同樣也是以中倍率為多,這是因為一個清晰而穩定的成像是最重要的。目前世界上的頂級望遠鏡,如博士能精英系列,一般都採用42MM口徑,8-10倍的倍率就行了。所以作為我們日常戶外用的望遠鏡,建議選擇7-10倍。超過10倍儘量就不要選擇了。如果超過10倍就建議使用三角架。

    望遠鏡引數怎麼看

    1望遠鏡的放大倍數:即望遠鏡的放大倍數(倍率),是透過望遠鏡觀測目標時的放大倍數,通俗地說,就是望遠鏡拉近物體的能力,譬如用7倍的望遠鏡觀測700米處的物體,就相當於用肉眼觀測100米處物體,它的數值等於物鏡焦距與目鏡焦距之比。

    2望遠鏡的口徑:這裡指物鏡圓口的直徑,通常用mm來表示,如7X50,那麼就說明這款望遠鏡的口徑為50mm。

    3望遠鏡的調焦方式:大體上來講分為兩種,一種是中間調焦,即透過轉動鏡體中間的調焦輪,使得兩個目鏡成像逐漸清晰。有些望遠鏡的右目鏡上面會有單獨的一個調焦輪,這是因為人的兩隻眼睛不一定視力都相同,所以可以單獨除錯右眼,使用方法是先將右眼閉上,然後調整中間調焦輪,待左眼成像清晰後再睜開右眼,透過右目鏡調焦輪單獨除錯右眼的目鏡,雙眼都除錯清晰後,即可透過中間調焦輪統一調整了。另一種是分別調焦,即閉上右眼單獨除錯左眼的目鏡,待除錯清晰後,再閉上左眼單獨除錯右眼的目鏡,分別除錯清晰後,便可欣賞美景了。

    4稜鏡系統:現在主流的望遠鏡稜鏡系統都採用兩種基本設計: 屋脊(Roof)稜鏡或保羅(Porro,又譯普羅,寶羅)稜鏡。屋脊稜鏡系統,優點是光學結構相對輕便和緊湊,比較適合戶外運動便攜產品;缺點是光線的損失多,成像相對較暗(不過隨著鍍膜技術的發展,屋脊結構的望遠鏡的成像效果有了大大的提升),對裝配精度要求高,難於製造,價格也較貴。同時外形也比保羅稜鏡複雜的多,加工難度大,此外從裝配難度和維護性來講也難於傳統的保羅稜鏡,因此成本較高。保羅稜鏡又叫直角稜鏡,是傳統的經典設計,比較常見的設計是由兩個完全相同的直角稜鏡構成,優點是形狀簡單,透光率和亮度都會有不錯的效果,容易加工和裝配,缺點是相對屋脊稜鏡,重量和體積較大。

    5稜鏡材料:稜鏡材料方面,目前在銷售市場上,國際上比較普遍採用的是德國肖特公司的牌號標示,應用於望遠鏡稜鏡比較常見的兩種材料為BK-7(肖特公司牌號,中國工廠近似材料牌號為K9)或BAK-4(肖特公司牌號,中國工廠近似材料牌號為K7)。BK-7或BK-4兩者都是經過歷史檢驗的經濟高效的設計,比較而言BAK-4玻璃折射率較高,消除內部光線散射損失更好,因而可以獲得更銳利,明亮的圖象。

    6近焦距離:即能看清距觀察者最近物體的距離,例如近焦距離為3米,那麼在3米以內觀看物體是模糊的,3米以外透過調焦才可以看得清晰。7出瞳直徑:光線經過目鏡匯聚後,在目鏡後形成的亮斑的直徑。對於肉眼使用的光學器材,光線必須經過瞳孔後進入視網膜成像,人類的瞳孔在白天大約為3mm,夜晚最大可達7mm左右。在用光學器材觀察的時候,目鏡匯聚光線形成的亮斑將投射到瞳孔上,因此,越大的出瞳直徑,給人感覺成像的亮度也越大。出瞳直徑的計算公式為: p = D / M 其中p代表出瞳直徑,D代表物鏡口徑,M代表放大倍數。出瞳距離:是指能夠看清整個視場時,眼睛與目鏡的最後一片鏡片之間的距離。現在很多雙筒望遠鏡都設計成長出瞳望遠鏡,主要是使用起來舒服點,觀賞景物更明亮,特別是戴眼鏡的使用者,也可以不摘掉眼鏡使用,而有的普通出瞳望遠鏡,戴眼鏡基本難以使用。

    8望遠鏡視場:指望遠鏡或雙筒望遠鏡所能看到的天空範圍。 視場代表著透過望遠鏡能夠觀察到的最大範圍,通常以角度來表示,視場越大, 觀測範圉越大。視場一般用千米處視界(可觀測的寬度)和換算成角度(angle of view)來表示,常見的有三種表示方法:一是直接用角度,如angle of view:9°;二是千米處的可視範圍,如Field of view:158m/1000m;三是國外有些國家使用的千碼處英尺,實際上和第二種差不多,如Field of vies:288ft/1000y.

    9相對亮度:相對亮度是根據倍數、口徑等指標透過公式計算出來的,現在的簡單計算方法為出瞳直徑的平方。

    10望遠鏡解析度:望遠鏡的實際解析度一般不超過20",大多在10"以內,而肉眼的解析度為60",因此透過望遠鏡可以看到的肉眼無法看清晰的物體。

    11望遠鏡鍍膜:光學鍍膜:這是最低階的鍍膜,價格較便宜,一般是一個鏡面鍍單層膜,一般鍍物鏡。全鍍膜:所有的鏡片都要鍍單層膜。這樣會使光的透過率從50%提高到80%。多層鍍膜:至少有一個鏡面鍍不止一層的膜。全鏡面多層鍍膜:這是最高階的鍍膜。它表示對所有的鏡面都進行多層鍍膜,可將光的透過率提高到90~95%。

    12望遠鏡眼罩:分為旋升式和摺疊式。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怎樣用ps合併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