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定慧堂
-
2 # 十八員外
員外分兩種情況來分析一下:
一種是不懂《道德經》的人,當然就不知其中的智慧,更何況運用其指導自己的生活。這裡面也有問題,《道德經》讀沒讀懂很關鍵,因為是老子的傳道書,沒有明師的點拔,很難理解每句話。比如員外引一句,“治大國,如烹小鮮”,試讀讀,現代人大多偏了,不知真意,其實是很深的修道口訣。
二是真懂《道徳經》的人,就知道真正的智慧是無師智,這是根本智,當然不在《道德經》的紙面上,所謂真經原來無一字也,紙上的是差別智。所以真正的智慧是道通以後,我們自們自身對境自然發出的。
現在對智慧一詞不分了,但我們要懂這其中的道理。
-
3 # 陳廣逵
誰說寫《道德經》的老子和《道德經》沒有智慧?
寫《道德經》的老子有很有智慧的人,只是此老子裡哪裡人氏,生於何時,歿於何時,生平事蹟有哪些等等搞不清了而已。
《道德經》是一篇非常有智慧的文章,儘管被後人嚴重篡改和刻意曲解有矛盾和糟粕,但仍然不能抹煞它的價值。沒經過篡改的《道德經》是古代先賢智慧的結晶,文章提出的許多思想觀點至今仍有指導意義。
提問所說的是沒有深入研充《道德經》的人在沒有任何根據的情況下的胡說,不可當真。
對智慧的定義(-)。現在,很多人都喜歡用智慧給一切人和物下一個高大尚的定義,這本身並沒有多大的錯誤,但是,由此而產生了很多對智慧的誤讀,卻給我們的工作和生活帶來了諸多的困惑和擔憂,尤其是一些“偽智慧、準智慧”的陸續出臺,使“智慧”這兩個原本很神聖的字幾乎成了心靈雞湯的代名詞,繼而引發了更多的誤會和誤導,以至於智慧成了“用之不得、棄之可惜”的雞肋。
為此,為智慧正名,讓智慧真正能夠釋放出自身獨特的光芒就顯得尤為重要。 比如,很多華人一直認為,伏羲是智慧的、老子也是智慧的;《易經》是智慧的、《道德經》也是智慧的,這些習以為常的定義讓人無法反駁,久而久之,智慧便取代了聰明和知識,成為更多人和事的“CROWN”,其實不然。
如果我們連“智慧”本身的定義是什麼,甚至還停留在千百年前對智慧的理解上,勢必會將人體的智慧與物體的智慧混為一團,更不利用象人工智慧、智慧城市這樣的新時代科技和產品的創新和發展。如果我們連智慧的定義都沒搞清楚,哪來的什麼最高智慧、大成智慧呢?
從任何人生、人類的角度看,只能限定在聰明的範圍內;從書籍、書經的角度看,充其量也只是一個知識的範疇,怎麼能夠泛泛的歸到智慧的行列了呢?
記住:倘若簡單的解釋智慧,起碼也應該這樣去理解,即,只有當“人體鏈”與“物體鏈”(另有解釋)發生交匯,繼而產生了衍生價值,我們才能稱之為智慧。
也就是說,只是當“人體鏈”和“物體鏈”在陰陽互換的前提下,且實現了虛實碰撞,併產生了一定的效果時,這個效果才可以被稱作智慧。正如天地之間的雷鳴,那一束劃破天空的閃電,才能稱得上是智慧的光芒!
總之,伏羲、老子,包括愛因斯坦、牛頓們本人不屬於智慧之人,他們只屬於無數聰明和多謀人類的代言;《易經》、《道德經》,包括《相對論》、《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們本身更不是智慧之物,它們只是無數知識和經驗的積累!
其實,相對於今天人們對於智慧的定義而言,這不是個水平問題,而是一個定義問題!理論上講,是網際網路,以及大資料、人工智慧、虛擬現實、區塊鏈、量子通訊等新科技這些“物體鏈”與“人體鏈”相結合後,才產生了真正的智慧!
(未完待續)
智慧的中國解釋(二):智慧,從字面看,“智”——把學習的東西放在日月之上,與千變萬化的東西相輔相成,智,主要來自學識;“慧”——把悟道的萬物放在心靈之下,不被光怪陸離的萬事萬物所迷惑。“智”在於多學,而“慧”在於損,《道德經》所說,聞學者日益,聞道者日損,損智遊損,以至於無為,無為而無不為!因為“慧”需要把心埋在靈魂深處,所以才叫“慧根”!
從《易經》劃分,聰明屬火,屬離卦;智慧屬水,屬坎卦。如果一個人智慧很淺,聰明用得多,則是火(聰明)在上,智慧(水)在下,形成“火水未濟”,即,“未濟卦”(64卦),這叫“初出茅廬”。
所以一個人四十歲以上的人還在用聰明做事,基本上就無所作為了(實境); 而聰明(火)在下,智慧(水)在上,形成“水火既濟”,即,“既濟卦”,這才叫“大智若愚”。所以,一個四十歲以上的人可以用智慧悟事,基本上可以遊刃有餘了(虛境)。
中國傳統哲學,注重的是從自然現象總結出的道理來說明倫理政治的合理性,而不注重追問自然現象背後的終極規律。即使是墨子這樣對自然現象有所關注的人,也認為“奇技淫巧”不值得提倡。
而《周易》則因為孔子的肯定而大行其道。可以說,周易所代表的思想,抹殺了中國古人追問深層問題的動力。因為一切問題的答案都在“聖人之道”裡,而“道”只有聖人才能掌握,普通人是無法掌握的,只能跪拜仰望聖人遙遠的背影……。
(未完待續二)
古人比今人的智慧高嗎?(三):
今天的很多人相信《易經》、《道德經》等是最智慧的,甚至以為今人不如古人。且不說真的屬於不屬於智慧定義的範疇,起碼來說,今人創造的智慧遠比2500年前的古人要高,這是基本常識,我們需要去了解、去學習,但決不至於跪拜!正是由於我們的長期痴情,而導致一代又一代今人們失去了對未來的追求!
無數事實證明,現代人一定是比古代人智慧的。如果僅拿什麼《易經》、《道德經》等就依此證明所謂古代人比現代人更智慧,是沒有任何依據的,這種現象只不過是現代人對古代人保留的一種神秘和崇拜造成的。
一是,現代人無需在很多領域與古代人進行比較,雖然現代人在某些領域有很大程度上的退化,但他們又在新的領域有所突破。比如詩詞,古代人除了寫詩詞,不需要考慮太多其他方面的事情,而現代人不再沉溺於詩詞之中,不實用,自然會被冷落!
二是,聰明可以遺傳,而智慧是不能遺傳的。理論上講,聰明只能一代比一代更聰明,這就如同人的身高一樣,而古書中描寫的所謂聰明人,大都是虛構和堆積人物的結果;同時,智慧是悟出來的,但所有智慧的悟出都離不開知識的積累。現代人的見識和知識不知要高古代人的多少倍,悟出來的智慧自然也高出古代人的幾個維度!
三是,現代化科技手段和應用工具,比如智慧手機,人工智慧等,已經極大的改變了人類本身的思想和思維,也讓人類具有了“可上九天攬月,可下五洋捉鱉”以及“運籌於帷幄之中,決勝於千里之外”的能力。這無疑提高了現代人的智慧的“水平線”和“起徵點”。
總之,現代人有很多是“不以為然而不為”,如果我們把現代人不為或者不需要“有為”的方面與古代人的“專為”或“虛為”進行比較,最終得出古代人比現代人更智慧的結論,簡直是荒謬至極!
(未完待續三)
尋找智慧的真諦(四):眾所周知,世上本沒有路,只是因為走的人多了,便有了路。記得東北某市有一條路叫“東北大馬路”,人們早已習慣了。但有一天,一個小孩問大人,這條路上一匹馬也沒有,為什麼叫馬路呀?大人答道:以前這條路是走馬的,只是現在不走馬了”。小孩接著問:既然現在不走馬了,為什麼不改名字呀”?現在已經沒有馬路了,只是叫的人習慣了,所以還有馬路存在!
之前的《易經》、《道德經》們也許在當時真的是可稱之為智慧的,只是現在過了二千多年,一切早已面目全非。如果我們仍舊保持著2000多年前的狀態,人云亦云的將“馬路”叫到底,讓高速公路們何以為堪?
上面提到過,真正的智慧,必須是經過了陰陽的合抱,虛實的碰撞後才衍生出來的!如果僅僅只是由“一個人、一種物、一本書、一句話”的單體所組成,在與外界其他物體碰撞之前,沒有任何智慧可言!這些單純自身的精湛和美妙,大都屬於文化和藝術的創作,本身就不符合智慧的定義,就更談不上什麼智慧了!
很多人對我說到的《易經》和《道德經》,以及伏羲和老子等都不是智慧的感到十分惱火,幾乎打破了傳統的智慧邏輯!但你無論怎樣蹦腳,從現代意義上講,它們的確都不屬於智慧定義的範疇。 比如,《易經》、《道德經》無論多麼精典,它們都無法自身發射出智慧的光芒,這就如同月亮一樣,沒有太Sunny的照射,它永遠都只是一個無人知曉的黑體。
同理,華人中有很多人是不諳知、不熱衷《易經》、《道德經》的,牛頓、愛因斯坦們更不會讀什麼《易經》、《道德經》。你不去理會它,它永遠也不屬於我的智慧源泉,而你所認為的智慧,只是你的理解,這也同信佛一樣,你信佛獲得的開悟不等於別人也非要與你一同開悟,你認為《易經》+伏羲是智慧的,別人不一定也要這樣認為。起碼楊振寧教授就不這樣認為,牛頓就更不這樣認為了!
其實,我們可以這樣說,牛頓寫出了《自然科學的哲學原理》這樣的名著,並依此分別建立了牛頓三大定律,而瓦特們又依照這個原理髮明瞭蒸汽機,這種由“人書互動”後而產生實際效應和價值場景或狀態,才是真正智慧的光芒!
(未完待續,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