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AI評論
-
2 # 水木奇緣
順治皇帝是滿清成功入關、全面掌控了華夏大地後的第一位皇帝,也是歷史上一位充滿傳奇色彩及諸多未解之謎的一代名帝。
說到順治帝身上的未解之謎,最令人不解的就是在他生命中的最後一段歲月裡,他為何甘願放棄一國之君的崇高帝位,而執意去要寺院落髮為僧 ?
其中的原由一直以來都是眾說紛紜,而最廣為流傳的一種說法是:其最愛的寵妃董鄂氏的去世,給了他極大的打擊,使他在萬念俱灰中痛下削髮為僧的決心。然而最終,他的這個決心也沒有實現。在眾臣的大力勸解和母親孝莊皇太后的極力阻撓下,順治帝最終放棄了出家的打算。
那麼年輕的他,為什麼寧願放棄江山社稷、榮華富貴,也要去當個和尚呢?我個人認為,董鄂妃的死固然是順治堅定其出家信念的一個催化劑,但絕對不是唯一的原因。令他產生這種想法的更主要原因,其實是他本人對佛法的痴迷和對佛教虔誠的信仰。
愛新覺羅•福臨(順治帝)從小就對佛教有著濃厚的興趣,經常出入於北京的各大寺院。一次,他在寺廟裡與一位名叫憨璞聰的和尚促膝長談,交流得非常投機和盡興,於是他便請憨璞聰住進了皇宮西側的西苑,以便於二人經常往來,溝通佛法 。
在與僧侶的密切交往中,順治越來越感覺自己與佛家有緣,每次只要和他們討論起佛法來,他都遲遲不願意回宮;一切的煩惱疲憊也都隨著對佛法的探討而煙消雲散。認為自己生下來就註定是佛家中人的他,對爭名奪利、血雨腥風的政途也愈發地感到不滿和厭倦。
“天下森林飯似山,缽盂到處任君餐。黃金白玉非為貴,惟有袈裟披最難!朕為大地山河主,憂國憂民事轉煩,百年三萬六千日,不及僧家半日閒。十八年來不自在,身經百戰幾時休?朕今放手歸西去,管你萬代與千秋。”
這是愛新覺羅•福臨親筆所作的《順治皇帝落髮偈》,可見他雖然是個腳踏實地、勤政為民的好皇帝,但是他卻不喜歡這樣的日子;青燈古寺始終是他的心中所向。
但他至死也沒能遁入空門,沒能實現這個終其一生都在追尋的夢想,真是可惜!可悲!可嘆!可泣!可嘆!
-
3 # 夏有涼風61
謝邀,順治帝為何不要江山,真的是因為美人香消玉殞嗎?大家都知道,順治帝是因“董鄂妃”之死而隨之消失,有的說是去了五臺山出家做了和尚,有的說是得了“天花病”而死,不管怎麼說,順治爺就這麼丟下江山消失了,那順治不要江山是因“董鄂妃”的香消玉殞嗎?其實這僅僅是一個原因,還有一個原因且聽我給大家慢慢分析,如有不對請大家見諒。
大家都知道大清第三位皇帝入主中原的“清世祖”愛新覺羅.福臨,就是我們說的“順治帝”六歲登基,由睿親王多爾袞和濟爾哈朗輔政。一直到順治七年,多爾袞病逝,在多爾袞攝政的這七年,順治可以說就是個傀儡皇帝。多爾袞死後第二年(1651年)正月,順治十四歲開始親政,雖然順治很想有一番作為,實施了緩解民族矛盾的相關政策,終因他周圍尚未形成一支以他為主導的強有力的政治勢力,致使他的計劃擱淺。那為什麼朝廷政權不由他主導由誰主導了,咱們接著往下看,那就是順治的大婚,順治娶的是他大舅的閨女,就是孝莊皇太后的哥哥吳克善的閨女,順治當然不喜歡了,婚後倆人關係不和,長期分居,並無子女。後來順治喜歡上了另外一位女子,那就是董鄂妃。董鄂妃是順治同父異母的弟弟,襄親王的妃子,因他和董鄂妃的事還打了襄親王,襄親王死後,順治把董鄂妃收入宮中,冊封為賢妃。
孝莊皇后和順治在選擇皇后問題上產生了矛盾,董鄂妃的出現讓孝莊皇后下令禁止命婦入宮,但為時已晚。順治十三年底,順治正式冊封董鄂妃為貴妃,並照策立皇后的儀式頒詔天下,次年十月,董鄂妃生下皇四子,第二天順治宣稱皇子是朕第一子,弄的宮內外都以為新生的皇子就是未來的新太子,孝莊太后忍無可忍,後來就設計構害了董鄂妃母子。
以上不難看出,順治自六歲登基,一直就是傀儡皇帝,總算等到攝政王多爾袞去世,原以為自己可以親政,有一番作為,結果多爾袞死後是由孝莊太后在幕後攝政,他還是個傀儡皇帝,那順治反抗過嗎,當然反抗過,從他問臣下歷史上哪位聖明君主最優,臣子陳明夏對他說是唐太宗,而順治卻以為是明太祖就可以看出,順治是想學明太祖的,順治和其母親從開始的較暗勁到收董鄂妃入宮的公開反抗,也就是最後一次反抗他的母親。隨著董鄂妃母子的死,順治覺的做被制肘的皇帝也累了,心愛的女人也死了,所以萬念俱灰,丟下了江山隨著董鄂妃的死一同消失。
回覆列表
都說皇帝的寶座至高無上,每個皇子都有一個帝王夢,但是在中國的歷史長河中,還真有幾位不在乎這個寶座的皇帝,其中有一位就是問題中所說的順治帝愛新覺羅·福臨。順治帝福臨是清軍入關的首位皇帝,他把首都遷到了北京,對全國的統一和穩定做了很大的貢獻。
作為清軍入關後的第一位皇帝,順治帝開始親政的時候,還是比較雄心勃勃的,想幹出一番大事業出來的,也想當千古聖君,明君,但是國家百廢待興,政治一新,皇帝要管理龐大的帝國,即使對成年人也堪稱重荷,更何況順治當時只是一個十幾歲的孩子。在朝政方面,順治帝想要有所作為卻總是阻力重重,他雄心勃勃地打算糾正清軍入關之初因過度殺戮引起的滿漢仇恨,比如在一定範圍內重用漢臣、停止圈地,還為崇禎皇帝修建了陵墓等等。可惜,大多數滿洲貴族,特別是他的長輩們並不買這個賬。為了推行一點點“新政”,順治帝往往要和他們進行長時間的糾纏,最終還是以失敗告終。
而他的家庭生活也稱不上愉快。後宮嬪妃他並不喜歡,是包辦買賣婚姻,在工作上,感覺特別累,這樣的情況下,遇到了我們的女主人公,那就有了悽美愛情的開始。
再說董鄂妃,董鄂妃的身世至今仍是個歷史之謎,一直眾說紛紜,主要有兩個版本,一是說董鄂妃就是一代名妓董小宛。但這個版本很快就被歷史學家們否決;還有一個版本則真實性比較高,據《清史稿》,其實應該叫孝獻皇后,但是我們不這麼叫她,因為她不配。不配不是我們說的,是大清皇室說的。不給她繫世祖諡號,就是她不配做皇后的證明。受恩寵沒地位,這是縱觀董鄂妃幸福之後唯一遺留的小小遺憾。
董鄂氏身為八旗名門閨秀,受家庭教育的影響,根據史料記載,她從小穎慧過人, 有一個特別的天賦就是讀史書過目不忘,董鄂氏天性慈愛,有見識,識大體,她的作為好像只能用佛教信仰才能解釋。每次順治看奏摺時,有重要的內容,草草看過後,就隨手扔在一邊了,董鄂妃提醒他應該仔細看,不能忽視;每當順治要和她同閱奏章時,她又連忙拜謝,並解釋說:後宮不能幹政。
順治皇帝對董鄂妃的寵愛有史可查,從為董鄂妃舉行隆重的冊妃典禮上就可以看出來。頒佈詔書,大赦天下。在清代歷史上,因為冊立皇貴妃而大赦天下的,這也是絕無僅有的一次。順治皇帝要把自己的喜悅之情與天下人分享,給予董鄂妃他所能給予的極致。可惜董鄂妃一直體弱多病,所生的四皇子夭折後,24歲時又染上天花,很快便撒手人寰。一個愛妃死了,順治帝哭死鬧活地要陪伴而去,他的生母孝莊皇后也勸說無效;結果,整個皇宮被鬧了個底朝天。
原本就痴迷佛學的他,更是消極厭世,孝莊皇后實在沒有了辦法,只好派很多人晝夜看守他,不讓他自殺。或許是佛教的心法發揮了作用,順治帝漸漸地冷靜了下來。但看破了紅塵的順治帝,在心裡下定了決心,在董鄂妃去世的當月,他就為自己舉行了剃度儀式,據說還取了個法號叫“行痴”,一心想遁入空門,算是初步當上了夢寐以求的和尚。
而與對對於順治出家這件事情也不能說了板上釘釘的事情,因為順治帝的死是清朝史上十二帝疑案之一:
第一是出差遭到當時他母親孝莊太后以及朝中大臣的強烈反對,順治皇帝無奈只好讓自己的身邊的太監替自己出家。最後,心愛之人的去世,又出家不成,順治皇帝終於積鬱成疾,在董鄂妃去世僅僅三個多月後,就溘然離世。。
第二種說法是:他的出家令清宮上下驚慌失措,為了不引起世人的非議,只得向外宣佈:順治皇帝駕崩了。至今,順治帝有無出家還是人們熱議的話題。
第三是是說說法是被鄭成功炮斃於廈門,不過這個感覺有點扯淡。
最後一種推斷是順治患天花而去世,這似乎是最接近真相的答案。但是令人費解的是順治患病去世,應該屬於正常死亡。然而清宮檔案為什麼對順治的死因隻字未提,諱莫如深?
順治皇帝一生,有很多無奈,他壯志難酬,治國理念得不到支援;他無力自主的婚姻,不能把自己最愛的人封為皇后,這些都給予了他無限的傷感。據當時的傳教士湯若望記述,順治皇帝在沒有遇到董鄂妃之前,也曾縱情於聲色,董鄂妃進宮後,少年天子忽然轉了性子,專情起來。正所謂是萬千寵愛於一身,“六宮粉黛無顏色”。很想知道,在幾百年前,順治皇帝和董鄂妃那該是怎樣驚世駭俗的相遇,譜寫了這樣刻骨悲壯的愛情故事。兩個如此相愛的人,雖然不能活著白頭偕老,死後能葬在一起,終也算美滿了。雖然董鄂妃的容顏是個迷,但我想,也許她不一定是傾國傾城,順治所愛的,並不是她的外貌.
但董鄂妃無疑是個幸福的女人,連《清史稿》都給予“上眷之特厚,寵冠後宮”的定論來昭示後人。而順治帝也是幸運的,順治帝死後兩年,繼位的康熙皇帝將順治帝與董鄂妃合葬在了孝陵(一起合葬的還有康熙的生母孝康章皇后)。對於順治帝這位多情天子來說,能同心愛的人“死而同穴”,大概也可以安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