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金兔歷史

    反清復明,可謂是貫穿了清朝的統治期間,一開始的反清復明,指的是推翻清朝統治,恢復明朝王室;後來,反清復明,又引申為推翻異族統治,拯救中華。

    那麼,反清復明勢力為什麼會存在這麼久?以鴉片戰爭為界,我們可以分成兩個時期來看。

    鴉片戰爭之前,反清復明之所以存在,還是因為對統治階層的不滿。

    說實話,對於底層百姓來說,不管皇位上坐的是誰,上層統治者又是哪一種族,只要沒有剝削到某種程度,自然不會起來反抗。

    不巧,清軍一入關,就下達剃髮令,“留髮不留頭,留頭不留髮”,在古人的觀念裡,身體髮膚受之父母,可清軍卻強制剃髮,甚至還製造了揚州十日等血腥屠殺,這就一開始滿下了不少仇恨的種子。

    當然,清軍沒有像蒙古人那樣,將人分為四等,而是繼續實施前朝的不少政策,最關鍵的是沒有把科舉這一條改變命運的路給堵死。

    所以像明朝的遺臣擁立一些宗室建立一系列的小朝廷,最終慢慢被清朝各個擊破。

    再之後,文字獄盛行,不少人慘遭殺害。

    可能有不少人對文字獄沒什麼概念,舉幾個例子吧。

    雍正時,有個叫徐駿的文人寫下這麼一句詩,“清風不識字,何故亂翻書”,雍正認為這兩句詩是汙衊大清不知詩書,下令將徐駿處死。

    乾隆時,文人胡中藻寫下“一把心腸論濁清”的詩句,被視為攻擊大清王朝混濁腐朽,因為他把“濁”字放在“清”之前,於是胡中藻及其家族中16歲以上的人全部處死,他的老師、朋友也遭迫害。

    清朝的文字獄,很多都是捕風捉影,望文生義,橫加罪名,這種文化專制政策,延續了100多年,許多讀書上害怕禍從天降,整天提心吊膽,惶惶不可終日。

    再加上清朝的賦稅較重,於是,有清一代,反清復明貫穿始終。

    那為什麼要復明呢?

    明朝立國很正,再加上清朝滿漢地位間的不平等,這在老百姓心中自然是不痛快的事,因為這就意味著漢族人的地位下降,處於被壓迫的境地,哪裡有壓迫,哪裡就有反抗。

    而到了近代,南方的不少起義運動也推出了反清復明的口號,不過這時候並不是真的要復辟明朝,只是為了師出有名。

    像義和團運動,一開始推出的也是反清復明,後來遭到鎮壓,幾個領導人一商量,就把口號改成“扶清滅洋”,效果可謂是立竿見影。

  • 2 # 南朝居士

    返清是真,復明是假。

    就像陳勝吳廣的口號是扶蘇、項燕,他到底是為了誰呢?顯然是為了自己王侯將相的夢了。

    正常渠道當官,他只做到了個屯長,一個連排級幹部,以這個趨勢下去,到老也就這樣了,他那遠大的理想抱負,估計是很難實現的。

    既然正常渠道行不通,那就只有造反了。像黃巢、李自成、洪秀全等八成造反的人,都是科舉失敗(正常途徑堵死了),然後造反的。

    所以,李世民看到科舉考場進進出出的讀書人,說了一句名言“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

    《唐摭言》卷一:“私幸端門,見新進士綴行而出,喜曰:"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

    天下有理想(想當官)的人,都在我掌握之中,我都把他拉攏進來了,就不會造反了。

    滿清入關後,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拉攏利益集團,如官僚、地主、豪強、士紳、讀書人,這些人都是有理想的人,拉攏他們,就能穩定統治。

    讀過書明事理的人,大多數已經在清廷裡面當官了。所以我們要對抗清廷,就要用一些蠢一點的人。對付那些蠢人,就絕對不可以跟他們說真話,必需要用宗教形式來催眠他們,使他們覺得所做的事都是對的,所以“反清復明”只不過是個口號,跟“阿彌陀佛”其實是一樣的。清朝一直欺壓我們漢人,搶走我們的銀兩跟女人,所以我們要反清。

    這是周星馳電影《鹿鼎記》的臺詞,很露骨的說明了原因。

    這些人反清是假,復明更是假,他們不是反利益集團,而是為了成為利益集團,正常途徑行不通,就只有造反了。

    他們造反也不是為了成功,而是為了“招安”,他們知道成功不了的,詔安就能快速進入官場,《水滸》很形象了,李自成也對崇禎說過,只要崇禎封他為王,他可以替崇禎去打滿清。

    “欲割西北一帶,敕命封王,並犒軍銀百萬”。

    滿清拉攏的範圍再廣,也有沒拉攏到的人,或者他們認為不值得拉攏的人,這些人則認為,他們也應該被拉攏,既然你們不拉攏,那我們就逼你了。

    當然,還有些則認為自己可以把滿清推翻自己做皇帝的,

  • 3 # 鼓樓博牛志

    主要的原因我認為是兩點:1清軍是異族,而且很討厭的是他要求漢族人剃髮,這一點很致命。2清軍不夠厲害。

    《中國古代史》裡關於清軍入關後的抗清鬥爭這段歷史,拉拉雜雜地寫了20多頁,而這段歷史斷斷續續也差不多持續了40多年。

    其中前20年主要是各族人民的抗清鬥爭,而後邊從七十年代到1681年,則是持續了8年的三藩之亂。

    其實清軍當年進京的時候是採取過一定的懷柔政策,可是他就是要讓人剃髮,還“留頭不留髮,留髮不留頭”,這大大激起了民族情緒,激化了民族矛盾。除此以外,清軍還強行搞“圈地”、掠人為奴,搞得民不聊生。所以北京的明朝被端了以後,最先的反抗政權就是在南京建立的南明政權。

    可是這個南明政權格局很小,骨頭很賤,仇視李自成的農民軍,還想和清軍合作西討。清軍才不屑與之為伍,所以腐敗的南明弘光小朝廷縱然有史可法這樣的人物,很快就被攻破了。

    但是清軍所面臨的反抗並沒有結束。弘光政權是倒下了,又起來了浙江的魯王政權、福建的唐王政權和華南地區的桂王政權,不過很快這三個小政權在之後的時間裡又陸續失陷了。這樣清朝的征服之路暫時告一段落。

    可是呢,清朝仍然面臨著隱患,那就是當時南方的三個藩王勢力,分別是平西王吳三桂,平南王尚可喜,靖南王耿精忠。這三個方法起初是作為明朝的降官,幫助清朝統一全境。後來藩王和清廷的矛盾開始日顯,彼此都不信任,這三股勢力果然陸續開始反了。

    不過我們說,有些事情可能就是天命使然。吳三桂反抗清朝到第7年的時候,形勢對他很不利,也很不得人心,而他在這個節骨眼上又病死了。核心人物沒了,他底下的力量也就支撐不了多久,所以在一年之後就被悉數平定。

    如果清朝能像當年蒙元那麼猛,而且不堅持他們有傷漢民族自尊的“剃髮”做法,可能就不會有那麼多、那麼長時間的反抗勢力。

  • 4 # 高宗1986

    為什麼那麼激烈?我曾經也在思索這個問題,確實是明末是兩個政權的交替,翻開中國歷史朝代更迭很頻繁,但是歷史上很難找到有明末抵抗如此激烈的。這種抵抗不是有必勝的打算,很多人的抵抗是明知不可為而偏偏為之。看到明末那些人一次次捨生忘死前赴後繼的投入到抗清鬥爭裡,真的讓人很感動。

    為什麼明明知道沒有希望還不要命的去抵抗?而且這種抵抗在江南到處都是,就算永曆政權滅亡後江南不穩定因素還在,到底是為什麼?這個就要從王夫之提出來的一個論點,他說天下興亡匹無責,匹夫無責那麼誰有責任?他又說肉食者謀之。就是說天下的興亡普通老百姓是沒責任的,誰有責任?當官的有責任。所以歷史上只要是漢人取代漢人的朝代,一般都是水到渠成,抵抗的沒有南明抵抗滿清那麼激烈。因為在老百姓眼裡誰當皇帝無所謂,比如今天換了一個異姓皇帝和老百姓關係不大,老百姓還是照樣的過自己的生活。

    你就拿大順軍打明朝政府軍,打到後期很多政府軍將領紛紛投降,如果這些政府軍拼死抵抗,李自成沒有那麼快打下北京。因為作為普通士兵也好,或者一方將領,給誰打工都一樣,犯不著為了一份工作去拼命。

    直到李自成打下北京,真正殉國的大臣寥寥可數,當李自成新政權建立後,這些前朝大臣紛紛倒向大順。這真不能怪他們沒氣節,因為在他們眼裡,皇帝誰做都無所謂,只要江山還在漢人手裡。

    可是滿清不一樣,滿清作為異族,如果滿清統治中原就等於漢人的江山滅亡了,這就是王夫之所說的亡天下。一個朝代滅亡是和普通百姓沒關係的,可是天下亡了那和每個漢人都有關係。特別是滿清強制漢人剃髮更俗,那對於深受幾千年如家文化影響的漢族人,那可謂是奇恥大辱。在我們漢人的觀念裡,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一個男人一輩子是不會輕易剪掉自己的頭髮。現在滿清不光要求所有漢族男人剃髮,而且非要剪成男人的那種金錢鼠尾的髮型。

    所以在多爾袞頒佈剃髮令後在江南猶如熱鍋裡倒進了一瓢水,頓時開了鍋。我們知道滿清在滅亡弘光政權阻力並不大,直到打過長江了,這時候滿清以為平定江南指日可待。可誰知這個剃髮令一頒佈那些早已臣服的地區馬上起來反抗,這些反抗的地區和故事流傳至今。比如江陰一座城抗清八十多天,外無援兵,內無糧草,滿城百姓同仇敵愾,與城同存亡。還有嘉定人民,三次起來抗清,也被滿清屠城三次。每次嘉定人民都是擦乾自己身上的血水和淚水再次舉起義旗抵抗滿清。

    這樣的故事和這樣的個人在廣大江南那是數不勝數,這也使得滿清統一中原的過程被拉長了。本來弘光政權是南明最強大的政府,弘光既滅,按說南明無望了。可就是這樣一個個不甘心亡國的江南百姓,前赴後繼的投入到抗清事業當中去,才把搖搖欲墜的南明政權多延伸了十幾年。

    據滿清官方記載,明末抵抗滿清而殉國的南明有頭有臉的將領就有三千多個,什麼概念?所以能理解為什麼明清之爭為什麼這麼激烈嗎?

  • 5 # 紀中67126310

    明太祖恢復中華文化,解放漢人,施行民族平等政策,千古之功;滿韃子,大量屠殺漢人,強制剔發易服,大興文字獄,犯下了滔天罪行!更嚴重的是,他們是在思想文化上對漢人施行最殘酷的壓迫!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學會寫詩,需要讀什麼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