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朱松73703554

    由中央直接統治地方在春秋以前都有了。。。天子管都城附近,邊緣地區分封,這不是天子自願自己分封的,而是諸侯原本有的地位。還有天子分封的近親等。。所謂的郡縣制不是天子地盤擴大而設定的。。本質上還是天子管京畿沒有根本區別。。不過沒有了諸侯

  • 2 # 國家人文歷史

    的確是開始於春秋時期。

    高中學過的人教版歷史書上是這麼寫的:

    春秋戰國時期,一些諸侯國已陸續在新兼併的地區設郡縣。秦統一後,統治區域空前擴大。經朝廷上的激烈辯論,秦始皇採納了李斯的建議,在全國範圍內推行郡縣制。

    郡縣制包括郡、縣兩級行政單位。最早的縣制起源於楚國,春秋時期楚國吞併了周邊物資多但是戰鬥力渣的權國,把權國改成了權縣,讓權王做縣尹,是為設縣之始。郡制呢,則是源於春秋時的秦國,秦穆公九年,晉惠公對秦國使者談到“君實有郡縣”,這是中國史上最早關於郡制的記載。

    可見春秋時期就設定了郡、縣。這跟當時的政治狀況有關。春秋初期,諸侯國間普遍實行的是采邑制,就是國君把田邑作為世祿封賜給卿大夫,卿大夫在田邑內有統治權並對國君承擔義務,采邑制是一種加強地方管理的手段,而且是間接管理。但是隨著井田制的逐漸瓦解和土地私有制的逐步發展,發現采邑制弊端很多,一些國家就推行了郡縣管理體制,國君直接管理。不過也有細微區別,比如楚和秦的縣都直屬於君主;晉、吳的縣多是卿大夫的封邑。但是總體上這時的郡雖然面積大,但地位卻比縣低,《逸周書作雒》:“千里百縣,縣有四郡”;《左傳》哀公二年:“克敵者,上大夫受縣,下大夫受郡”。而且這時的郡、縣也是剛剛設立,作用大抵都是邊防重鎮,偏遠又荒涼,還沒有比較完善的政權組織,後來到戰國,隨著邊地日益繁榮,就在郡下設縣,逐漸形成了郡縣兩級地方組織。

  • 3 # 青年史學家

    縣制的萌芽。春秋中葉後,有些諸侯國逐漸強大,開始發展中央集權,不再進行分封,而由君主直接統治,於是開始出現了地方行政區劃。最早的地方行政區劃是縣。據文獻記載,最早設縣的是楚國和秦國。

    春秋後期各國縣數驟增,到戰國時成為較普遍的地方行政區劃。不過早期的縣和戰國以後的縣有所不同:一是保留著分封制的殘餘,如可以分賜給臣子,縣尹可以世襲,食縣邑可以互換等;二是縣的大小差別很大,大的縣如楚滅陳、蔡那樣中等國家後以一國為一縣,而小的縣至齊國的縣約等於一鄉,而以相當於一邑之地為最多。

    郡制度的發展。郡的出現也在春秋而較晚於縣。初期皆設於邊遠荒僻之處,經濟開發程度低於縣。故春秋末趙簡子誓師,有“克敵者,上大夫受縣,下大夫受郡”的說法。

    戰國時各國所置郡亦多在邊區。一郡之長稱守,由將軍充任,可徵發一郡兵力,進行征伐。一縣之長稱尹、公、大夫,後又稱令。以後邊郡地大,遂分置數縣;內地事多,數縣上置郡以統之。以郡統縣的制度才逐漸確立,郡縣大小也漸趨一致。不過整個戰國時代郡縣制和采邑制始終同時存在。至秦統一六國後,郡縣制才正式成為全國劃一的地方行政區劃。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國酒茅臺為什麼拼音是MOUTAI.而不是MAOT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