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daazhu1

    白話文是任何人在任何場合都普遍使用的文體。這種白話文是五四運動前後才有的。此前,課本,包括已經出現的洋學堂中使用的課本,都是文言文,學生是不會用白話文寫作的。

    當初,“五四”運動的先驅者們提倡寫新文學的時候,首先要發起國語運動。為什麼呢?因為中國方言太多,白話文是語體文,到底要按哪種“語”來“文”呢?方言成了大障礙,非推廣一種大家公認的語音不可。語體文要上陣,先得講國語,大家按標準音說話,再按標準語行文。

    文言文則不是如此,它不是按說話的規律來行文,不管發什麼音,按什麼地方的方言去朗誦,反正不識字的一律聽不懂。

    什麼是文言文呢?目前很難拿出一個理想的尺度,只能舉出一些作品作為例子來說明。

    羅貫中的《三國演義》,梁啟超的“新文體”只能算“半文言”,不是標準的文言。可以從先秦兩漢的散文以及後來的“古文”中來看文言文。從語法方面看,文言文中有大量詰屈聱牙的句子,有各種以“之乎者也”構成的語法句式,有多種省略、賓語前置現象;從詞語方面看,有很多生僻的詞語和典故,涉及很多古代陌生的名物典章制度。中學生可以閱讀淺易文言文著作,如《孟子》、《史記》(紀傳部分)、《夢溪筆談》、《聊齋志異》等。

    文言文與白話文還有一個很大的不同就是:文言文中往往是用單字來表示白話文中一個詞語的意思;而有些字即使現在還用,其意義也發生了很大的轉變。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博格巴直言:曼聯就是索爾斯克亞的家,他讓我們回到弗格森時代,你怎麼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