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JohnWu32102422

    這個問題的實質其實是中國面臨的一個最大的問題就是其核心其實是產品過剩的問題 。由美國次貸引爆的金融危機在全球蔓延,美國決定擠破這個炸彈但是中國政府決定追加投入大規模的進行公共建設來彌補銷售不足發展不足的問題 ,於是一條條高鐵,一段段高速公路應運而生!房地產越發的繁榮以此帶動的實體經濟隨時度過了危險期 然而 為了滿足這些瞬間從天而降的需求 很多實體企業現在投資擴大生產規模然而當這些需求不能持續創造那麼這些實體企業過剩的產能如何解決?唯有薄利多銷 !但是即便如此也遠遠解決不了這個產能過剩的問題這次是今天實體經濟不景氣的核心問題所在。於是實體資金開始進入更高利潤率的領域 房地產 金融尋找更高的資金回報率!但是這些所謂的資金回報率都是惡性的 不可複製的

  • 2 # 楊善君

    實體企業也分許多種,那種壟斷型資源企業多數為國企或上市型企業。他們有技術,有資本,有定向渠道。而許多民營企業和中小微民營企業多是以粗放型生產為主,是用人多而產值低,產品咐加值低,產品的競爭力較弱,市場佔有率不高,加之人力成本每年增加,稅制改革實際增加了成本,(增值稅發票的進項成本,以前很多小廠根本不要票,毎年賺的可就是一點漏稅的錢)。加之資金不足,所以只能關門大吉了。淺見!參考。謝謝!

  • 3 # 無畏WARRIOR

    這個題目有些大,製造業是個大範圍。其中不同行業情況不同,同一行業中壟斷與非,情況更不同。對一些企業難做的原因也較複雜。總的來看,製造業要面臨以下情況:

    從大的方面來說,國家政策的導向,支援,環保要求等等,往往使不符合要求的企業發展受阻,面臨被淘汰境地。

    某行業科學技術創新。新技術會帶來新機會。而那些技術落後者則舉步艱難。

    同行業企業間競爭。競爭是無時不在,在技術,市場,管理,成本,資金等方面能力弱者,往往被優勝劣太。

    消費者需求變化。誰先分析市場抓住客戶,誰就會獨領風騷。

    現如今,企業不僅面臨以上問題,還更要面對多重不斷新變化:如企業要承擔社會責任,員工成本上升,國內外新技術的不斷出現,人們需求多元化,網際網路不斷髮展……

    製造業面對因素如此廣,大致來比要比其它行業要複雜些。好在管理者也看到了問題所在,減稅,政策扶持等一系列措施,進行實實在在的改革,這需要一個過程。相信製造業中困難企業狀況會逐漸變好!

  • 4 # 帶刺的玫瑰202213709

    國家沒理好,這樣進口、那樣也進口,一切就外國的貨好,誰買外國貨誰就顯得有錢,進口貨呢,中國自己的製造業怎麼不難做?

  • 5 # 奇點尋龍訣

    製造成本越來越高,產品利潤越來越低,銷售價格卻難有很大提高,是難做的主要原因。這個時候需要突破思維,做產業鏈發展可以獲得更多利潤,或者跨行投資獲取更多利潤,很多行業經歷高潮期後就會衰退,所以不斷改變不斷進步才能不被淘汰!

  • 6 # 龍哥視覺雜談

    我剛好就在傳統制造業公司工作,對於傳統制造業的生意越來越難做深有體會,特別是進入今年2019年以來,企業真的是舉步維艱。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

    一、首先是高房價的影響,導致廠房的租金上漲,企業很難接受。比如我工作單位附近的廠房,原來合同價格為10元一平方,今年業主要價20元一平方,少於18元就不用談了。一下子廠房的租金就增加了一倍。

    二、其次是用工成本的增加,給製造業企業帶來了更大的壓力。從深圳市來說,2016年地區平均工資為7480元,2017年為8348元,上漲868元。2018年資料還沒有公佈,估計增幅不會比868元小。

    三、由於國家嚴查環保,導致很多小微企業關停,導致原材料的成本上漲,作為中下游企業的製造業原料的成本也跟著上漲。

    四、再有新的稅收政策,原來社保繳費是在社保局,現在是在稅務局繳納,繳納基數必須和發放工資金額一致。原來很多製造業繳納社保基數都是以深圳最低標準2200元為標準。稅改後,企業在社保費用方面將一個人增加500至1000元的成本。

    五、最後,隨著網際網路經濟的崛起,價格的透明度增高,原來傳統營銷的優勢逐漸變小,製造業沒能及時調整,也會受影響!

    以上就是導致傳統制造業越來越難做的原因。但不管怎麼樣、製造業這種實體經濟仍然是國家經濟的根本,只是需要企業與時俱進,及時調整!

  • 7 # 老王觀察室

    而一個完整品牌優質的鏈條應該是,自己預測市場趨勢、採購原材料、研發設計產品、生產產品、建立銷售渠道、完善售後服務。

    這是一個很專業的鏈條,一般公司是完成不了的,首先預測市場這個工廠自己根本做不到,研發設計能力也很一般,如果真的自己做產品是很難有競爭力的。

    所以工廠仍然是看到訂單吃飯,賺得就是工人的勞動力貢獻。

    製造業雖利薄但仍然可以有生存空間,威脅最大的生產自動化全世界都在推進,但目前來看仍然是很難實現的。

    自動化產線動輒百萬,有時候還要千萬,在中國勞動力還比較充足,而且人工質量非常好的情況下,其實自動化回本非常難。

    即使回了本,自動化產線大部分時候都是客制產品,非常難轉手銷售。

    我記得有位廠長說過,自動化產線買回來都是高科技,賣出去就當廢鐵。

    所以製造企業的生存,仍然是加強質量,在生產這塊上取得優勢。

    然後可以考慮現在的網際網路電商,比如把原材料進行粗加工售賣,這也是應對市場競爭的做法。

  • 8 # 極致的簡單

    我是外行,但問個問題:劉強東如果像國美一樣發展線下,還有京東嗎?馬雲如果像沃爾瑪一樣發展實體商場,還有淘寶嗎?這說明一個問題,你不能用別人制定的規矩競爭過別人,這在製造業恐怕也類似。

    製造業大概有兩種發展模式,一種走量,打價格戰,比如富士康,把利潤率壓低到低於1%,這種情況,其他代工企業再走這條路就是死路一條了。另一種是走價格,讓客戶多出1-5%的價格,這基本要走小而美了。規模化是大工業的特徵,屬於追求總量而不太追求利潤的;小企業如果追求利潤,應該注重走所謂的“隱形冠軍”的路線,不要過分追求規模化,相反,要控制規劃,保持特色,靈活經驗,規避風險,鎖定利潤率,否則可能越做越難吧。

    一般來說,增量時代是賣方市場,企業可以盲目追求規模和出貨量;在存量時代,資本時代,小企業應該追求小而美,小而精。

    要說回答樓主提出的問題,很簡單,同質化嚴重,產能過剩,惡性競爭,產業面臨淘汰,供給側改革,勞動法,稅負太重,生產資料和勞動力成本上升,製造業勞動力稀缺,利潤率下降;說白了就是沒有核心優勢,屬於過剩落後產能。。。。

  • 9 # 大學仕自動化平臺

    最近一兩年製造業的很多朋友抱怨“生意越來越難做了”,那麼是什麼原因讓製造業生意越來越難做了,今天大學仕就身邊的例子,跟大家聊一聊。

    想看清楚這個問題,就要從最能影響製造業發展的因素:生產成本,銷售利潤,開始說起。

    經常被各中小企業提及的原材料漲價、租金上漲、人工成本上漲這些都屬於生產成本,而且被提及的不單是一項,而是很多項都在上漲,這就很要命了。

    銷售利潤呢?很多老闆說產品賣不上價,就是這個了。辛辛苦苦生產出來的產品賣不上價格,只能低價出售,這就大大縮減了產品的利潤,加上成本上漲,生意當然越來越難做。

    其實,仔細觀察思考就會發現,出現這些問題的根本原因是:技術

    眾所周知,中國屬於製造業大國,而非製造業強國,一直以來為人詬病的就是製造業技術低下,從事的大部分屬於中低端製造業。而由於技術含量低,很容易被模仿替代,造成市場上同樣商品越來越多,競爭激烈,只能降價銷售,這就造成了利潤越來越低。

    另一方面,隨著中國經濟社會發展,人們的收入越來越高,製造業的人工成本不斷上漲,城市發展快,土地成本也隨之不斷增長,諸如此類因素造成了中國製造業經營困難的局面。

    也是基於此,中國提出《中國製造2025》計劃,著重提升製造業產品質量,打破中低端產品格局,推進中國從製造業大國向製造業強國發展。

    也有很多朋友說,自己企業本身就是屬於中低端產品,即使有國家的製造業升級戰略政策也不太適用。這樣的企業可以著重從以下兩方面入手:

    一,對人力依賴程度高就做自動化產線改造,將重複的工序用機器替代,這樣不僅節約人工成本,還能提高生產效率,標準的生產資料設定還能減少人工操作產生的誤差,從一定程度提高產品品質。

    二,房租成本太高的就“搬家”,很多企業已經採取這種方法,搬到土地成本低的中國中西部地區

    三,對於材料成本以來較高的企業也要多方想轍

    大學仕一直以“讓企業沒有技術難題”為使命,服務製造業,聚焦自動化,每年幫助來自200多個城市的上千家企業解決了技術需求。有自動化技術難題,就找大學仕

  • 10 # 逛逛青島

    房地產 網際網路來錢太容易了 製造業面臨的困難越來越多

    工人越來越難找

    工資越來越高

    原材料不斷的漲價

    運輸天天要躲著交警

    環保隔三差五來看看

    利潤越來越低

    銀行貸款難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傳媒主要學什麼,畢業可以做什麼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