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齊家網

    孩子在不停長大,如果為了孩子某一階段設計兒童房,可能會出現使用時期短或不適用的問題。因此,設計一個自帶“成長屬性”的兒童房是很有必要也很省錢的方式。小齊給大家介紹一些不錯的小面積兒童房設計案例,我們可以學習借鑑一下。

    改造前,35㎡的房子裡沒有兒童房,兩個孩子和父母睡。設計師林軼偉在有限的空間裡設計了一個可以讓孩子住到10歲的兒童房。隨著孩子年齡的變化,孩子就會需要自己獨立的床,因此在兒童活動區,設計師預留了空間,當兩個孩子都不需要床的時候,這裡就是一個兒童活動區,可當孩子長大一點,這裡就成了兒童房。

    改造前,這個屋子是夫妻倆的一個大型倉庫,四胞胎的兒童物品堆積如山。設計師將倉庫改造成四胞胎中兩個男孩的臥室,他在臥室鋪上了足球場樣式的地毯,讓整個兒童房都猶如一個大操場;男孩的兩個床鋪做成了摺疊款,白天可以將床翻折上去,佔用不到30釐米的空間,男孩可以自由活動;榻榻米隱藏了一個可升降的書桌,集書桌、儲物、老人的暫時居所為一身,真可謂一箭三雕。

    兩個女孩的房間和男孩房風格迥異。考慮到現在孩子還小,夫妻倆可能和孩子一起居住,特意選擇了上窄下寬子母床,孩子4歲以前可以和媽媽一起睡在下鋪,上幼兒園以後,孩子可以和家長分床睡;孩子上學要做功課時可以將書桌抽出,不用時還可以隱藏在床內當儲物架使用。

    改造後,為了增加孩子的活動區域,設計師利用縱向空間,在14㎡的空間內劃分齣兒童活動區、學習區和睡眠休息區域。設計師特意為姐妹倆打造了一整面攀巖牆和一個空中繩屋,既可以玩耍,也可以作為讀書角。在空中繩屋旁邊是一張高矮床,在床的對面打造了一個兩米六高的儲物櫃,用來收納孩子的玩具和衣物,櫃門製作了一整面黑板供孩子們塗鴉。白色的桌子整潔乾淨,開啟旁邊的折板,還可以增加學習桌的長度,將來姐妹倆可以一起學習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財務槓桿效應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