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派可資料

    財務中的槓桿效應   

    財務中的槓桿效應,即財務槓桿效應,是指由於固定費用的存在而導致的,當某一財務變數以較小幅度變動時,另一相關變數會以較大幅度變動的現象。也就是指在企業運用負債籌資方式(如銀行借款、發行債券、優先股)時所產生的普通股每股收益變動率大於息稅前利潤變動率的現象。由於利息費用、優先股股利等財務費用是固定不變的,因此當息稅前利潤增加時,每股普通股負擔的固定財務費用將相對減少,從而給投資者帶來額外的好處。   

    財務中的槓桿效應,包括經營槓桿、財務槓桿和複合槓桿三種形式。   

    1、經營槓桿是指由於固定成本的存在而導致息稅前利潤變動大於產銷業務量變動的槓桿效應。 2、財務槓桿是指由於債務的存在而導致普通股每股利潤變動大於息稅前利潤變動的槓桿效應。 3、複合槓桿是指由於固定生產經營成本和固定財務費用的存在而導致的普通股每股利潤變動大於產銷業務量變動的槓桿效應。

    期貨中的槓桿效應   

    期貨中的槓桿效應是期貨交易的原始機制,即保證金制度。“槓桿效應”使投資者可交易金額被放大的同時,也使投資者承擔的風險加大了很多倍。   

    假設一個交易者一筆5萬元的資金用於股票或者現貨交易,交易者的風險只是價值5萬元的股票或者貨物所帶來的。如果5萬元的資金全部用於股指期貨交易,交易者承擔的風險就是價值50萬左右的股票或貨物所帶來的,這就使風險放大了十倍左右,當然相應得利潤也放大了十倍。應該說,這既是股指期貨交易的根本風險來源,也是股指期貨交易的魅力所在。

    權證中的槓桿效應   

    權證的槓桿效應是由權證產品特性所決定的。   

    假設標的股票目前價格為10元,標的股票認股權證執行價格為12元,認股權證市價(假設權證兌換比例為1:1)為0.5元。投資者如果購買一張認股權證,相當於用0.5元的代價來投資12元的標的股票,如果今後標的股票上漲到15元,則其報酬率(不考慮交易成本)為:   

    投資認股權證報酬率=(15-12-0.5)/0.5=500%   

    若投資者直接投資標的股票,則其報酬率=(15-10)/10=50%   

    由於權證具有槓桿效應,如果投資人對標的資產後市走勢判斷正確,則權證投資回報率往往會遠高於標的資產的投資回報率。反之,則權證投資將血本無歸。當然,投資者如果將原本買入標的資產的數量,改為以買入標的資產認購權證的方式買入同樣的數量,其餘部分則以現金方式持有,則風險是較小的,因為投資者最大損失是並不太高的權利金。

    外匯交易中的槓桿效應   

    外匯交易的槓桿效應在國內也相當普遍,交易者只付出1%至10%的保證金,就可進行10至100倍額度的交易。更甚者保證金低至0.5%,進行高達200倍額度的交易。由於槓桿式外匯交易對投資者的資金要求甚低,可以無限期持有頭寸;加上交易方式靈活,吸引了不少投資者。由於亞洲市場、歐洲市場、美洲市場因時間差的關係,連成了一個全天24小時連續作業的全球外匯市場。不管投資者本人在哪裡,他都可以參與任何市場、任何時間的買賣,外匯市場是一個沒有時間和空間障礙的市場。   

    槓桿式外匯交易看似本小利大,實質屬於一種高風險的金融槓桿交易工具。由於按金交易的參與者只支付一個很小比例的保證金,外匯價格的正常波動都被放大幾倍甚至幾十倍,這種高風險帶來的回報和虧損十分驚人。另一方面,國際外匯市場的日成交金額可以達1萬億美元以上,眾多的國際金融機構和基金參與其中。各國經濟政策隨時變化,各種突發性事件時有發生,這些都可能成為導致匯率大幅度波動的原因。大機構僱用大量人力資源,從各種渠道獲得第一手資訊,投資團隊實時運用分析結果買賣圖利。   

    槓桿式外匯交易保證金的金額雖小,但實際動用的資金卻十分龐大,而且外匯價每日的波幅又很大,如果投資者在判斷外匯走勢方面失誤,就很容易全軍覆沒。一旦遇上意料之外的市況而沒有及時採取措施,不僅本金全部賠掉,而且還可能要追加差額。各投資者切不能掉以輕心。在決定槓桿倍數時,必須明白其中的風險。

  • 2 # 東奧會計線上

    財務槓桿的概念:財務槓桿又叫籌資槓桿或融資槓桿,它是指由於固定債務利息和優先股股利的存在而導致普通股每股利潤變動幅度大於息稅前利潤變動幅度的現象。

    財務槓桿係數(DFL)=普通股每股收益變動率/息稅前利潤變動率。無論企業營業利潤多少,債務利息和優先股的股利都是固定不變的。當息稅前利潤增大時,每一元盈餘所負擔的固定財務費用就會相對減少,這能給普通股股東帶來更多的盈餘。這種債務對投資者收益的影響,稱為財務槓桿,財務槓桿影響的是企業的息稅後利潤而不是息稅前利潤。

    一、財務槓桿的作用

    合理運用財務槓桿會給企業權益資本帶來額外收益,但是同時會給企業帶來財務風險。

    1.財務槓桿的作用

    財務槓桿作用是負債和優先股籌資在提高企業所有者收益中所起的作用,是以企業的投資利潤與負債利息率的對比關係為基礎的。

    (1)投資利潤率大於負債利息率。此時企業盈利,企業所使用的債務資金所創造的收益(即息稅前利潤)除債務利息之外還有一部分剩餘,這部分剩餘收益歸企業所有者所有。

    (2)投資利潤率小於負債利息率。企業所使用的債務資金所創造的利益不足支付債務利息,對不足以支付的部分企業便需動用權益性資金所創造的利潤的一部分來加以彌補。這樣便會降低企業使用權益性資金的收益率。

    由此可見,當負債在全部資金所佔比重很大,從而所支付的利息也很大時,其所有者會得到更大的額外收益,若出現投資利潤率小於負債利息率時,其所有者會承擔更大的額外損失。通常把利息成本對額外收益和額外損失的效應成為財務槓桿的作用。

    2.財務槓桿作用的後果

    不同的財務槓桿將在不同的條件下發揮不同的作用,從而產生不同的後果。

    (1)投資利潤率大於負債利潤率時。財務槓桿將發生積極的作用,其作用後果是企業所有者獲得更大的額外收益。這種由財務槓桿作用帶來的額外利潤就是財務槓桿利益。

    (2)投資利潤率小於負債利潤率時。財務槓桿將發生負面的作用,其作用後果是企業所有者承擔更大的額外損失。這些額外損失便構成了企業的財務風險,甚至導致破產。這種不確定性就是企業運用負債所承擔的財務風險。

    二、財務槓桿的效益

    在企業財務管理中,財務槓桿的產生是因為在企業資金總額中,負債籌資的資金成本是相對固定的。由於企業負債籌資引起的固定利息支出,使企業的股東收益具有可變性,且它的變化幅度會大於息稅前收益變化的幅度,這種債務對投資者收益的影響被稱為財務槓桿,其影響程度通常用財務槓桿係數來表示,其計算公式如下:

    財務槓桿係數=息稅前收益總額÷(息稅前收益總額-利息支出)=息稅前收益總額÷稅前收益

    1.資本結構不變,含息淨餘額變動下的槓桿效益。在資本結構一定的情況下,支付的負債利息是固定的,當含息淨餘額增大時,單位含息淨餘額所負擔的固定利息支出就會減少,相應地,淨餘額就會以更大的幅度增加,這時可獲得財務槓桿利益。反之,當含息淨餘額減少時,單位含息淨餘額所負擔的固定利息支出就會增加,相應會導致淨餘額以更大的幅度減少。

    2.含息淨餘額不變,資本結構變動下的槓桿效益。在含息淨餘額一定情況下,如果含息資產餘額率大於負債利息率時,利用負債的一部分剩餘歸屬淨資產,在這個前提下,負債佔總資金來源的比重越大,淨資產餘額率就越高,則財務槓桿效益越大;而當含息資產餘額率小於負債利息率時,則必須用部分淨資產的積累去支付負債利息,財務槓桿就會產生負效應,此時負債佔總資金來源的比重越大,淨資產餘額率就越低。

    三、財務風險與財務槓桿的關係

    財務風險是指由於負債籌資而引起的股東收益的可變性和償債能力的不確定性,又稱為籌資風險或舉債風險。企業只要存在負債,就存在財務風險。

    企業財務風險同樣是因為借入資金存在資金成本,在企業內外部環境因素的變化及作用下形成的財務狀況的不確定性,使企業不能充分承擔其社會職能,危及其生存的可能性。這種風險會導致企業執行中流動資金不足,沒有或缺少日常的執行費用,拖欠職工工資,不能歸還銀行貸款本息,陷入財務危機。

    企業財務槓桿對財務風險的影響具有綜合性。在資本結構不變的情況下,財務槓桿係數越大,資本收益率對於息稅前利潤率的彈性就越大,如果息稅前利潤率增加,則資本收益率會以更快的速度增加,如果息稅前利潤率減少,那麼資本利潤率會以更快的速度減少,因而風險也越大。

    反之,財務風險就越小。如果息稅前利潤下降到某一個特定水平時(以息稅前資產利潤率等於負債利息率為轉折點),財務槓桿作用就會從積極轉化為消極,此時使用財務槓桿,將降低在不使用財務槓桿的情況下本應獲得的收益水平,而且財務槓桿係數越大,損失越大,財務風險越大。

    如果不使用財務槓桿,就不會產生以上損失,也無財務風險,但在經營狀況好時,也無法取得槓桿利益。企業必須在這種利益和風險之間進行合理的權衡。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黑洞屬於空間、物質還是能量?為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