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漢周讀書

    01 無可奈何的賈法裡

    本月9日,聯合國安理會召開敘利亞化學武器問題緊急會議,就敘利亞反對派武裝控制的東古塔地區杜馬鎮遭到疑似毒氣襲擊,導致70餘人喪生的事件,與會的各理事國展開了激烈爭辯。

    當時,賈法裡在會上否認敘利亞政府軍使用化學武器,斥責美國以謊言為由發動侵略戰爭。他在發言中還調侃說,根據白頭盔釋出的影片,“化學武器已經學會區分武裝人員”。但是人家並不聽他的分辯,發言一開始,美英代表就起身離席而去。

    賈法裡的精彩發言也沒有能阻止美英法聯軍的空襲,3天后,上百枚實施精準打擊的巡航導彈飛向了大馬士革。

    在西方叢林法則面前,再一次證明了落後必然捱打,自古弱國無外交的道理。這讓人不由得想起100年前在巴黎和會上中國代表團的境遇。

    02 巴黎和會:中國沒能收回山東

    1918年底,隨著德意志帝國的投降,第一次世界大戰以英、法、美等協約國勝利,徳、奧等同盟國失敗而告終。1919年1月,協約國集團在法國巴黎召開會議,以解決戰爭所造成的問題以及奠定戰後的和平,史稱“巴黎和會”。

    美、英、法三國最高領導人出席並且主導了這次會議的進行。俄羅斯雖然也是協約國集團的主要國家,可是因為沙皇俄國在一年前的十月革命中被推翻,蘇俄則被排斥在會議之外。

    會議足足開了5個多月,會上主要是簽訂處置戰敗國德國的《凡爾賽和約》,重新瓜分世界,確立戰後國際政治格局。

    雖然出席會議的有二十多個國家,可是會議實際上由英、法、美、意、日等五強國操縱和把持。他們還將出席會議的國家分為不同的等級,不僅出席會議的代表人數不平等,就連參加會議的權利也是不平等的,只有五強國能夠參加所有的會議。

    由於1917年8月,北洋政府向德國宣戰,派出華工參加了歐戰後勤服務,成為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參戰國。巴黎和會召開時,中國作為協約國一員,應邀出席會議。

    中國代表團由北京和廣州兩個政府聯合組成。有北京北洋政府的外交總長陸徵祥﹑駐英公使施肇基﹑駐美公使顧維鈞﹑駐比利時公使魏宸組和南方的廣州軍政府代表王正廷五名全權代表,可是每次會議僅能有其中兩人參加。

    顧維鈞

    五個強國都是各打小算盤,試圖為自己掙得更多的利益。與德國相鄰的法國,首當其衝,在一戰中的損失最大。僅凡爾登戰役法國軍隊就陣亡15萬多人,損失巨大,因此,對德國懷有強烈的復仇情緒。法國總理作為首席代表,提出將法國的邊界東移到萊茵河,恨不得將德國直接肢解。

    美英兩國卻想保持德法之間的力量平衡,還想著利用德國來對抗蘇俄。當美法爭得不可開交,英華人則乘機撈取好處。而對於戰敗國賠款的分配比例,英法之間又是互不相讓。

    山東問題是巴黎和會上關於中國問題的焦點。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後,北洋政府發表宣告,要求各國在華租借地中立。可是日本竟揹著中國政府,以參戰為名,出兵中國山東,向駐守青島的德軍發起進攻,奪取了德國在山東的侵略權益。

    接著日本政府於1915年1月以威脅利誘的無恥手段向中華民國總統袁世凱提出“二十一條”要求。其中包括:承認日本繼承德國在山東的一切權益;承認日本人有在南滿和內蒙古東部居住、往來、經營工商業及開礦等項特權;中國政府聘用日本人為政治、軍事、財政顧問等多項嚴重侵害中國主權的無理要求。

    企圖把中國的領土、政治、軍事及財政等都置於日本的控制之下。並逼迫中國政府“絕對保密,儘速答覆”。

    經過歷時五個月交涉後,1915年5月袁世凱被迫簽訂不平等條約《中日民四條約》。滿足了二十一條中的大部分要求,使日本侵略勢力在滿蒙和山東得到鞏固和擴充套件,在華中和華南也有所增進。

    巴黎和會上,作為一戰的戰勝國,中國代表團提出了歸還山東和取消1915年5月的中日協約以及撤銷領事裁判權等其它收回國家主權的要求。

    但是,中國代表團的提案遭到了操縱會議的美、英、法、意等國的拒絕。日本聲稱德國在山東的所有權利,應該無條件讓於日本。日本人還公佈了1917年初美、俄、法、意、日五國簽訂的承認日本上述要求的秘密諒解。

    1月28日,臨危受命的顧維鈞在大會上發表了一篇縝密細緻、暢快淋漓的演講,闡述了中國要求直接收回德國在山東的一切特權的正義主張,指出無論從山東的歷史、地理和文化方面,還是從中國對於德國處於戰勝國的地位而言,膠州租借地、膠州鐵路及其它一切權利,應直接交還中國。

    4月中旬以後,山東的處置逐漸成為和會的中心問題。隨著義大利退出和會,日本代表乘機威脅,如果得不到山東權益,絕不在和約上簽字。

    英、法兩國也以有1917年與日本簽約所負的義務為由支援日本。美國總統威爾遜也與日本秘密達成妥協,改變了原來的保留態度,轉而支援日本取得山東。

    中國代表團退一步提出,將膠州灣由德國移交五強,然後由五強歸還中國。甚至願意向日本支付進攻青島的軍費,並將膠州灣全部開為商埠。也遭到列強的拒絕。巴黎和會徹底暴露出強權政治,弱肉強食的本質。陸徵祥哀嘆:“強權利己之見,絕非公理正義所能動搖。”

    4月30日,英、法、美三國會議在沒有中國代表參加的情況下,議定把德國在山東的全部權益“讓與日本”,並將有關條款列入《凡爾賽和約》。

    中國代表在得知此項決議後,立即提出抗議,譴責這種損害中國主權的野蠻行徑。三國會議對此卻根本不理會。5月6日的全體會議最終通過了全部對德和約。

    無可奈何的顧維鈞

    山東問題被寫入《凡爾賽和約》的訊息傳入國內,北京的大學生們群情激憤,率先走上街頭,爆發了聲勢浩大的五四運動,抗議浪潮很快席捲全國。留法學生和華工也一再向代表團請願要求拒絕簽字,幷包圍了代表團駐地,陸徵祥他們深感民心不可侮。

    6月28日,凡爾賽宮的簽字儀式上,中國代表團的座席空無一人,陸徵祥、顧維鈞他們選擇了拒絕。同時向和會宣告,中國對中德和約有最後決定權,指出巴黎和會在山東問題上對中國是不公正的。中國代表拒絕簽字的舉動立即引起了全世界的轟動。

    五四運動後,覺醒的中國各界掀起了全民族反帝反封建運動的高潮。

    03 慕尼黑陰謀:捷克割讓蘇臺徳

    弱國無外交的另外一個例子,發生在二戰前的1938年9月。

    這天,英、法、德、意四國的首腦張伯倫、達拉第、希特勒、墨索里尼等人在德國南部的慕尼黑“元首宮”裡舉行會談。這次會談只是對之前已經達成的交易補辦個手續。

    第二天凌晨1時半,四國便籤訂了《慕尼黑協定》,根據協定,捷克必須從10月1日開始的10天內,把蘇臺德區及其附屬的一切裝置無償地交給德國。

    毫無道理的是,與這個協定關係最大的捷克的兩名代表在會談前已經到來,但卻不許參加會談,只能屈辱地待在會議室隔壁的房間裡等待著四大國的判決,就像砧板上任人宰割的魚肉。

    作為德國東鄰的捷克斯洛伐克,工業十分發達,尤其是機床、汽車以及動力、化工和冶金裝置等機器製造業,而且礦產資源豐富。它處於歐洲中心,納粹德國一直覬覦這個戰略地位非常重要的地方。

    1938年初,德國吞併了奧地利以後,把矛頭轉向了捷克,首先對德捷邊境的蘇臺德區下手。而主張綏靖政策,將禍水東引的英國首相張伯倫表示英國不會為捷克斯洛伐克作戰,還勸說法國總理達拉第也向德國屈服。

    希特勒一邊在德捷邊境集結兵力進行恫嚇,一邊宣稱,如果英國政府滿足德國對捷克的要求,德國將會同英國達成廣泛的協議。

    英、法兩國無視捷克的強烈反對,商定“凡是日爾曼族居民佔50%以上的蘇臺德領土,都直接轉讓給德意志帝國”。然而,得寸進尺的希特勒提出了將捷克所有操德語的地區歸併德國的新要求。並且要求幾天內對蘇臺德區實行軍事佔領。

    當捷克政府拒絕了這些無理要求後,希特勒窮兇極惡地叫囂,如果蘇德臺區不按要求交給德國,自己就是“打進捷克的第一個德國士兵”。他要求張伯倫繼續努力,讓布拉格政府在最後時刻“恢復理智”。

    這時美華人出面了,羅斯福總統勸說希特勒和捷克總統貝奈斯繼續進行談判,“和平地、公正地和建設性地解決爭論問題”,同時請義大利的墨索里尼出面斡旋。

    希特勒在慕尼黑會議上信誓旦旦地說,佔領蘇臺德區是他對西方的最後一次領土要求。張伯倫回到倫敦,興高采烈地聲稱自己帶回來“一代人的和平”。他對英華人說:“你們安心的睡去吧!”。

    但是希特勒卻沒有讓英華人安心睡多久,在佔領了蘇臺德區後,第二年3月就悍然侵佔了整個捷克。又過5個月,入侵波蘭並挑起了對英、法的全面戰爭。1939年9月1日,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

    從一戰,到二戰,再到如今,歷史的教訓一次次告訴我們亙古不變的真理:只要你弱,大國就可以騎在你頭上拉屎。

    永遠不要相信那些西方大國鼓吹的什麼民主自由平等博愛,他們動起屠刀來,比誰都兇殘。為了國家自身的利益,他們可以欲加之罪何患無辭,隨意地侵入一個弱小主權國家的領土。

    而想要在這樣的國際社會叢林中生存,只有唯一的辦法:我們自己強大起來。

  • 2 # 王銘瀚64919646

    弱國,政治、經濟、軍事、文化等所產生的影響力也會弱,就像一個大人和一個孩子,任何對話都將不在一個層面上。如100年前的中國,清王朝末期,打,打不過人家(武器先進),談,沒有談資(資本),人窮志短,加上腐敗,只能由著人家宰割。

  • 3 # 凌勝利

    弱國無外交這話最多隻對了一半,它不過是點出了國家實力對於外交的重要影響。正如我們經常聽到的一句話“戰爭上得不到的,休想在談判桌上得到”,這就赤裸裸的反映了實力對於外交的影響。不過有時外交併不完全取決於實力,因為外交也被稱為一門藝術,能夠有一些出人意料的表現。

    弱國無外交的正確性有三點前提:一是認定外交要以實力為基礎。沒有實力為基礎的外交最後就會成為忽悠外交,根本無法落實,最後導致國家聲譽嚴重受損。篤行實力對外交的制約,這是非常典型的現實主義的觀點,深刻地影響了戰爭與外交的關係。縱觀古今中外,戰爭與外交一般都是交替進行,比如北韓戰爭的打打停停,其實就和相信實力決定外交有關。

    二是認定國際社會處在弱肉強食時代,國際規則、道義沒啥作用。如果小國吃虧,由於實力關係,沒有外交可言。比如當年日本入侵中國東北,衣索比亞遭遇義大利入侵,結果訴諸國際聯盟都沒啥效果。如今國際社會的規則更加完善,小國只有戰略公理,在國際社會上還是可以申訴一番,透過外交維護自身權益。即便弱小,也可以透過外交手段藉助國際規則、大國來維護權益。比如小島嶼國家在氣候變化問題上的申訴。

    三是認定弱國是孤立無援的。弱國無外交,說明這個弱國應該是比較孤立的,在國際社會沒啥親朋好友。不過當今國際社會,即便是弱國,或多或少都有幾個朋友。或藉助朋友,或藉助規則、或藉助宗教,弱國外交也能有聲有色。比如梵蒂岡、瑞士、新加坡,這些是弱國嗎?即便是東帝汶、卡達等,不同樣也可以有外交嗎?

    總體來看,弱國無外交的三點前提如今都時過境遷,所以弱國無外交這話有一定道理,但過於狹隘,有點沒與時俱進。

  • 4 # 夏天的蟲4

    弱國無外交,言外之意是隻有強權和霸權,這是一種痛斥。。。事實上弱國更需要依靠外交,對於小國、弱國來說,外交比軍事更重要。即使對於強國,也是上者伐謀,中者伐交,下者才動武。動武是沒有其他選擇時的選擇。

  • 5 # 蕭立誌

    弱國的生存之道主要就是搞外交,越是弱國才越重視外交。這就像在公司上班,越是業務能力弱,才越需要人際關係的能力去彌補。在弱國的外交手段裡,抱強國大腿是很重要的一種。之所以有“弱國無外交”之說,是因為抱強國大腿,肯定是要讓對方有甜頭,所以在交往中地位不對等,所以這句話可以理解為“弱國無對等外交"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炸藕盒的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