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六和麥田

    藉助刺激源,改變一下他的生活學習現狀。

    |這樣的例子很多,這樣的現狀也很多,兩種狀況是孩子的學習不能夠發生改變,對學習沒有足夠的用心。

    第一種現狀是他對學習就是沒心沒肺的,不管你怎麼與他說教,他都不會有改變,他對自己那點成績還是很滿意的,如果他有心了,那他的成績是會有進步的。

    這類孩子特會玩鬧,一下課就玩得滿頭大汗,甚至是經常出現學生安全事件,張三手摔了,李四腳傷了,教室的公共財物也受損不斷,花盆敲了,門鎖壞了。

    第二種現狀是他對自己的學習,其實也是無能為力的,他努力過,但是沒有成績提升的回報,因此,也就不會再好好地努力了,完全是一種習得性無助。

    這類孩子不喜歡與其他同學拼命玩,但是回到家之後就是喜歡電視、手機,不喜歡與外界多流,一旦找到自己感興趣的,就會沉迷在其中,例如水晶泥之類的。

    |其背後有一些什麼樣的原因呢?

    首先,我們來看家庭。

    在家庭裡,一定有一個非常寵愛他的家長,尤其是從吃的方面、用的方面,對孩子是沒有任何節制要求的。不管是孩子吃了是否健康,只要孩子自己喜歡,就無節制的給他,滿足他,零食不斷。其中還有更重的一點,就是孩子吃飯是很不正常的,在用飯點的時候,他不喜歡吃就不吃,然後,孩子去完成家庭作業,沒有寫多少時間,家長就開始打擾他的學習,就問餓了嗎?就問吃點什麼?然後,孩子也就對學習不重視了,自然是對吃重視了。他感受到家長對自己的吃很關心,對自己的學習倒是“這也不懂,那也不懂的。”

    孩子在學習上的問題,也只是口頭上說說重視,但是在操作中就完全沒有像對孩子的吃一樣重視了。

    接著,我們來看學校。

    在學校裡,這類孩子的作業是經常不完成的,可是老師不能因為一個人或幾個人的作業沒有完成而讓全班同學停下來給他們補作業,於是他們前一天的家庭作業,根本就找不時間補,課堂上老師就要對前一天的作業講評,可是他們是空白的。就算是中午留下來寫作業,家長會非常的心痛,因為當心是的不是孩子的作業,而是孩子的健康。所以在學校沒有他們的單獨時間,那麼,這些孩子的負積累就會越來越多。負積累多了,讓他要重新回到學習的路上,真的是很難。

    |怎麼辦?

    首先是抓住刺激事件,好好地借題發揮!

    學生在學校裡的刺激事件是時有發生的,例如與同學之間的矛盾,他自己的受傷或賠償他人的損失,在班級裡的活動評價,獎勵。在家裡的經濟困難,家裡父母吵架、離婚等等都會是孩子成長路上的刺激事件。

    在刺激事件出來之後,我們一定要好好地利用一下。

    例如小武,一天到晚都不知道努力學習,還與老師過不去,老師關心他,重視他都沒有用。有一次,班級裡分小組,他被分到一個小組之後,同學們不要他,說他臭,說他沒水平,說他沒修養。這個刺激真不小,他真的哭了,但是他之前都覺得自己挺好的,現在在小組組裡,他真把自己看清楚了。

    老師就找他聊,先讓他說自己在組裡的委屈,接著引著他去分析讓他想一想會是什麼原因,同學們會這樣對他,接下去,需要老師幫什麼忙。最後,這個孩子真的開始變了,上課開始發言,成績也不再是最後幾名了,老師佈置的作業,簡單的內容也開始去做了。

    其次是家長努力跟進,做到堅持不放棄!

    有了刺激之後,並沒有完成,孩子的成長是反覆的。而這時家長的作用就很大了。

    還是剛才的小武同學,老師立即對他進行家訪,家訪中,跟他家長講他的變化,講他的進步,但是,他之前掉下來的,很難一下子上去,接著需要家長採取表格式管理評價。

    就是把孩子一週的努力表現記錄一下,然後,把這個情況拍照給老師。如晚上讀書多少時間,寫作業多少時間,寫了什麼作業,有沒有額外完成的作業,還有感恩作業,家務作業,運動作業,手工作業等等。還有平時最喜歡的手機、電腦使用情況。

    老師收到家長的評價,就對孩子進行獎勵,表揚,並且會當著全班同學的面,好好地誇獎他,有時還會帶點小禮物送給他,這樣也就可以得到鞏固了。

    家長就得改變當初對待他生活的模式!

    再次是老師強化優勢,不斷激發他內力!

    但是,孩子的學習成績下來之後,要再想上升,老師一定要發揮重要的作用了,之前,這位小武同學,讓他到老師邊上寫作業,是不會動筆的,而現在,他積極了,他會來了。那麼老師y不得安排時間,陪伴他了,或者有時就是安排同學幫忙。給他聽寫詞語,讓他背書,給他訂正作業……一旦出現成績提升,就表揚。

    不過,老師帶著這樣的學生,是肯定會付出很多的辛勞的。

    當然,還有不同的刺激事件,例如讓孩子參加勞動,讓他感受到勞動的辛苦,也會改變孩子的價值觀念,一旦孩子的價值觀發生改變了,那他的學習動力才會得以激發。

    教育,有時候就是某一件事件的偶然作用,也有時候是無數的積累與鋪墊才會出現的必然走向。

    學習成長的路上一定會有很多故事!

  • 2 # 火箭寶貝

    孩子原本是好學的。嬰兒期,孩子會把一切能抓到的東西都塞到嘴裡,一方面,是他在學習使用他的身體,另一方面他要用他最明感的器官——舌頭去探索這個世界。兒童時期,他們透過不斷問“為什麼?"來探索這個世界。

    孩子的學習熱情在一次次打擊下熄滅了。為了不讓孩子吃手,家長會一再阻止,甚至給孩子帶上嬰兒手套;孩子問”為什麼“的時候,家長或者用簡單的答案搪塞孩子,或者表現出不耐煩或輕蔑的態度阻止孩子繼續追問。這個時期因為孩子的求知慾太強了,家長雖然經常潑冷水,他們還是會透過各種途徑學習。但是,一旦孩子上小學,進入我們正規的教育體系後,一切都改變了。

    學校教育徹底抹殺了孩子學習熱情。進入學校以後,孩子要開始學習數學和語文,做單調的習題,背不知所云的課文,這些似乎與他的生活毫無關係——只是聽家長和老師說,我這輩子的任務就是好好學習、考上好大學、找到好工作……但是,誰會為了16年以後的收益堅持努力呢?幾乎沒有。只有少數的孩子會進入”良性”迴圈,“愛上”學習,他們在學習中獲得成就感,得到師長的讚賞,他們並不喜歡學習本身——因為這些與生活毫不相關,但是他們喜歡學習帶來的成就感。這些人大部分在離開學校後也不會喜歡學習。

    =====以上觀點,為了突出重點敘述上略顯偏激,當然有少數孩子不是這樣的情況,但是畢竟是少數,大部分孩子的學習熱情都是這樣被抹殺的====

    知識本身是有樂趣的。我的孩子今年6歲,非常喜歡數學,為了學習他寧願不聽睡前故事,有一次甚至想要放棄第二天去郊遊,鬧著要我教他“分數”。為什麼他對數學如此有興趣呢?因為數學跟他的生活緊密相關。

    他5歲的時候,對我的工作非常好奇,想知道我去哪裡工作、工作做什麼、工作怎麼可以賺錢……我為了讓他了解工作是什麼,乾脆給他安排了一份工作——練鋼琴或練跆拳道,每個小時我會付給他30元的薪水,他用這些薪水可以買自己想要的零食、玩具或去遊樂場。

    我並沒有給他現金,而是給了他一本賬冊,讓他記錄自己的收支。於是他就開始接觸數學了:今天的收入是3元,昨天的餘額是2元,今天的餘額是5元。我就陪著他掰手指算:3+2=5。隨著他“存款”的增加,算術的難度也隨之加大:3位數的加減、進位、借位、負數(他有一階段經常超支,所以需要計算負數)、小數……我就根據他的需求來給他提供必要的“知識”。所以,他的學習至今為止不是“任務”是他自己需要知識——這些狀態到小學以後會怎麼樣我就不知道了,但是目前他對學習幾乎是痴迷的,而且小學的數學對他應該都不會有太大的難度吧。

    小朋友掌握的詞彙量非常有限,所以不太會表達自己的想法,很多時候會著急。他6歲的時候,我問他:你會不會經常覺得很委屈,因為我們不瞭解你的想法?他說會。於是我就教他如何“表達”自己的想法,從寫日記開始:每天他會畫一幅插畫,然後用一句話說說今天發生了什麼事情以及自己的心情,他口述我幫他寫下來,然後教他認字。他也很喜歡“寫日記”,既可以表達自己的想法,又可以作為記錄。——小朋友是很有表達慾望的。其中很多細節,篇幅所限不展開說了。

    我想說什麼呢?人類不是因為無聊才建立今天的文明的,數學、語文、歷史、哲學、物理、化學等等,每一門學科都是為了解決一些問題才被創立、發展的。語文,不就是交流、記錄的工具嗎?讓孩子把自己的想法如實表達出來(不會寫字的時候,用一句話跟父母說說今天的事情,也是表達,也是練習語文)就是最好的文章。為了更好地表達自己細膩的心情,孩子就需要更豐富的詞彙,甚至學會詩詞,這些都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但是,我們卻逼著孩子限期之內學會寫多少字、被多少詩,把原本有趣的事情變成了任務。即便孩子”喜歡“學習又如何,他畢業之後也就把書本放下了。

    如何讓孩子把心思放到學習上?我們應該反省:他現在學的知識有什麼用?當年是如何被創造出來的?是為了解決什麼問題?——幫助孩子發現知識本身的價值,並且與他的生活關聯起來,他自然會非常願意學習。而不是告訴孩子要好好學習天天向上,考個好大學,找份好工作,那對於他們太遙遠了。

    但是,這些應該在孩子四五歲的時候就開始做了。因為一旦進入小學,課業壓力已經很大了,還要孩子追本述源找知識的樂趣,時間就很緊迫了。我也不知道我的孩子進入小學之後會怎麼樣,但是我希望他一生都保有對知識本身的熱情。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五丈秋風,落日蒼茫”是誰寫的,全曲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