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4884734752470

    趙高害死李斯的過程可以算是一個高明的騙局。與李斯一起合謀逼死公子扶蘇,立胡亥為帝之後,趙高發現丞相李斯已經成為他攫取權柄第一大障礙,於是他就著手佈置剷除李斯的計劃。趙高的方法沒有多少創意,就是誣告謀反。雖然簡單,但這個罪名直指帝王的軟肋,成功率是相當高的。但問題是李斯可能是天下最難誣告的人了。雖然趙高是胡亥最寵幸的近臣,但是李斯官居丞相,百官之首,又有擁立之功,深得二世信任,毫無根據的誣告肯定是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而且,李斯的能言善辯是天下聞名的,他寫的《諫逐客書》至今仍是 古文中的翹楚。如果在胡亥面前對質,趙高實在沒有必勝的把握。此外,誣陷這種伎倆也是李斯玩剩下的。當年才華橫溢的韓非就是毀在李斯這一招下面。最關鍵的是,趙高拿不出任何證據。所以,要想成功地誣告李斯,趙高必須徐徐圖之,用現在的話說,他要下一盤很大的棋。趙高的第一步棋就是把胡亥和李斯隔離,讓李斯無法向胡亥申述和辯解。

    初,趙高為郎中令,所殺及報私怨眾多,恐大臣入朝奏事毀惡之,乃說二世曰:“天子所以貴者,但以聞聲,群臣莫得見其面,故號曰‘朕’。且陛下富於春秋,未必盡通諸事,今坐朝廷,譴舉有不當者,則見短於大臣,非所以示神明於天下也。且陛下深拱禁中,與臣及侍中習法者待事,事來有以揆之。如此則大臣不敢奏疑事,天下稱聖主矣。”二世用其計,乃不坐朝廷見大臣,居禁中。趙高常侍中用事,事皆決於趙高。趙高對胡亥說:“陛下還年輕,難免有些事情不懂。要是讓大臣發現你只有半罐子水,恐怕會在背後笑你草包。你不如干脆躲起來不見他們,讓大臣把事情報告上來,咱們慢慢商量好了再決定。這樣反而顯得陛下您高深莫測。”胡亥真的是個草包,竟然答應了。趙高幹這個事的初衷是他壞事幹的太多,怕大臣向胡亥揭發他。此外,這一步也是他奪取國家權力的重要步驟,同時也為誣陷李斯創造了有利條件,是一石三鳥的妙計。下一步就是編造一個有說服力的罪名了。最有欺騙性的謊言必須摻雜在真相當中,這就要求李斯必須有自己的短處,才能把更大的罪名羅織進去。不巧的是,李斯恰好有這樣的問題。李斯子由為三川守,群盜吳廣等西略地,過去弗能禁。章邯以破逐廣等兵,使者覆案三川相屬,誚讓斯居三公位,如何令盜如此。李斯的長子李由是三川郡的郡守。三川就是後來的洛陽,因此地有伊水,洛水和黃河而得名。吳廣率兵經過三川西進,無法攻下李由鎮守的滎陽。李由也無法打敗吳廣,只得任其來去。在章邯擊潰吳廣義軍後,胡亥對李由的不作為非常不滿,派了很多使者來調查。“相屬”或“相屬於道”是古文中常見的說法,意思是人太多,在路上都連起來了。最終胡亥的不滿落到李斯身上:“你位居三公,難道是吃乾飯的嗎?為什麼讓盜賊囂張成這樣?”這時候李斯性格怯懦,貪戀權勢的弱點暴露出來了。他想到的不是承擔責任,而是怎麼把胡亥哄高興了,把這件事糊弄過去。於是他寫了一篇奏章(比較長,這裡就不引用了),大意是說,當了皇帝還不能隨心所欲,那還有什麼意思。陛下您應該每天花天酒地,尋歡作樂。其他的事就交給大臣們去幹。任命大臣的唯一標準就是聽話,叫他往東不敢往西的就是最好的人才。那些自命清高,用大道理勸諫君主的傢伙一定要趕出朝堂,要不然陛下就沒有好日子過。如果還有不聽話的,就殺他幾個,保證沒人再敢炸翅。這個謬論原本是胡亥的原創,腦子沒有進水的人都不敢苟同。這次李斯慌不擇路,竟然想到這個辦法來討好胡亥。胡亥一看,原來我說的有道理啊,連丞相都同意了,就高高興興地掀起了一場白色恐怖,“刑者相半於道,而死人日成積於市。殺人眾者為忠臣”。把這個問題稍微演繹一下,不難把勾結盜賊,圖謀不軌的罪名加進去。但是趙高並沒有直接跑到胡亥面前去大喊,不好了,丞相要謀反!趙高深知,要說服一個人接受一個觀點,最好的辦法是讓那個人自己提出來。高聞李斯以為言,乃見丞相曰:“關東群盜多,今上急益發繇治阿房宮,聚狗馬無用之物。臣欲諫,為位賤。此真君侯之事,君何不諫?”李斯曰:“固也,吾欲言之久矣。今時上不坐朝廷,上居深宮,吾有所言者,不可傳也,欲見無間。”趙高謂曰:“君誠能諫,請為君候上間語君。”於是趙高待二世方燕樂,婦女居前,使人告丞相:“上方間,可奏事。”丞相至宮門上謁,如此者三。二世怒曰:“吾常多間日,丞相不來。吾方燕私,丞相輒來請事。丞相豈少我哉?且固我哉?”趙高對李斯說:“天下盜賊蜂起,皇帝卻只圖享樂。這是你的事啊,為什麼不去勸勸”?李斯說:“我也想去勸諫,可是見不到他啊”。趙高說:“沒關係,包在我身上。” 一天,胡亥正在逍遙快活的時候,趙高讓人通知李斯:“陛下有空,來吧”。李斯上門求見,當然碰了一鼻子灰。趙高把這個把戲玩到第三次的時候,胡亥終於大怒:“平時沒事你不來,今天好容易快活一下,你就像蒼蠅一樣來煩我,是不是當我年輕好欺負啊?” 可見趙高這個辦法既挑起了胡亥對李斯的怨氣,削弱了胡亥對李斯的信任,同時也為自己的誣告營造了一個完美的氣氛。趙高因曰:“如此殆矣!夫沙丘之謀,丞相與焉。今陛下已立為帝,而丞相貴不益,此其意亦望裂地而王矣。且陛下不問臣,臣不敢言。丞相長男李由為三川守,楚盜陳勝等皆丞相傍縣之子,以故楚盜公行,過三川,城守不肯擊。高聞其文書相往來,未得其審,故未敢以聞。且丞相居外,權重於陛下。”二世以為然。欲案丞相,恐其不審,乃使人案驗三川守與盜通狀。李斯聞之。時機成熟,趙高毫不猶豫的丟擲了必殺一擊:“危險啊陛下。當年的沙丘之謀丞相是有份的。現在您是皇帝了,他卻還是丞相。他肯定是指望著裂土封王呢。您不問我還不敢說。為什麼盜賊大搖大擺地在三川郡跑來跑去,李由卻按兵不動?丞相和陳勝本來就是半個老鄉 - 他們就是一夥的。我早就聽說他們有書信往來,只是沒拿到證據。” 狀告完了,再加上一句:“丞相主理朝政,權勢比陛下您大多了。”胡亥氣得當場就想把李斯給辦了,又怕沒有證據,就派使者去三川郡調查。使者到達三川郡的時候,李由已經被項梁殺掉了。李斯聽說胡亥要查他,終於醒悟過來這是趙高的暗算,於是決定反擊。然而他卻無法見到胡亥,所以只能上書。李斯不得見,因上書言趙高之短曰:“臣聞之,臣疑其君,無不危國;妾疑其夫,無不危家。今有大臣於陛下擅利擅害,與陛下無異,此甚不便。昔者司城子罕相宋,身行刑罰,以威行之,期年遂劫其君。田常為簡公臣,爵列無敵於國,私家之富與公家均,布惠施德,下得百姓,上得群臣,陰取齊國,殺宰予於庭,即弒簡公於朝,遂有齊國。此天下所明知也。今高有邪佚之志,危反之行,如子罕相宋也;私家之富,若田氏之於齊也。兼行田常、子罕之逆道而劫陛下之威信,其志若韓玘為韓安相也。韓大夫弒其君悼公者。然韓無悼公,或鄭之嗣君。案表,韓玘事昭侯,昭侯已下四代至王安,其說非也。陛下不圖,臣恐其為變也。”李斯知道,帝王最不能容忍的就是臣子擅權,所以用這一招來攻擊趙高。他舉了曾經劫殺國君的田常和子罕為例來指控趙高。不過這時候已經晚了,在胡亥眼中,恐怕每個字都是在指控李斯自己。二世曰:“何哉?夫高,故宦人也,然不為安肆志,不以危易心,絜行脩善,自使至此,以忠得進,以信守位,朕實賢之,而君疑之,何也?且朕少失先人,無所識知,不習治民,而君又老,恐與天下絕矣。朕非屬趙君,當誰任哉?且趙君為人精廉彊力,下知人情,上能適朕,君其勿疑。”李斯曰:“不然。夫高,故賤人也,無識於理,貪慾無厭,求利不止,列勢次主,求欲無窮,臣故曰殆。”二世已前信趙高,恐李斯殺之,乃私告趙高。高曰:“丞相所患者獨高,高已死,丞相即欲為田常所為。”於是二世曰:“其以李斯屬郎中令!”此時胡亥信任的人只有趙高,他毫不吝惜溢美之詞把趙高結結實實地誇了一頓,把李斯的指控打發掉了。他又怕李斯自己動手殺了趙高,就把這件事也告訴了趙高。趙高也毫不客氣的追加了一番控訴:“丞相位高權重,只是忌憚我一個人。要是我死了,他就可以對陛下動手了。”胡亥深信不疑:“那就把李斯交給你處置吧。”這是《史記 李斯列傳》中的記載。而《史記 秦始皇本紀》和《資治通鑑》有不同的說法:右丞相馮去疾,左丞相李斯和將軍馮劫(馮去疾之子)上書要求二世停修阿房宮,二世大怒,說:“帝王就是應該尋歡作樂,其他的事情都因該臣子辦,辦不好就是你們無能。這不是你自己說的嗎?” 於是將三人抓起來,看看他們有沒有別的過失可以處置。馮去疾和馮劫自殺,李斯下獄。二世命令趙高負責審理李斯謀反的罪名。李斯在獄中向胡亥上書,寫了他平生最後一篇文章《獄中書》。不過上書被趙高扣下,並沒有送到胡亥手中。大功告成,李斯落到了趙高手上。後面的事情就順理成章了:抓進牢裡暴打一頓,李斯熬刑不過,屈打成招。然而在李斯人頭落地之前,趙高都沒有放鬆警惕。李斯也沒有完全絕望。丞相畢竟不能隨隨便便說殺就殺了,胡亥肯定要看到罪名確實無誤才能下手。所以李斯也在等待著向胡亥申辯的機會。趙高使其客十餘輩詐為御史、謁者、侍中,更往覆訊斯。斯更以其實對,輒使人復榜之。後二世使人驗斯,斯以為如前,終不敢更言,辭服。奏當上,二世喜曰:“微趙君,幾為丞相所賣。”趙高想出了一個損招,他派人偽裝成胡亥的使者來想李斯問話。李斯當然大呼冤枉。來人笑嘻嘻的脫下衣服:“哈哈,你小子還敢翻供,給我打。”於是一頓胖揍。反覆十幾次,李斯就不敢喊冤了。後來胡亥的使者真的來了,李斯也是老老實實地認罪。胡亥很高興:“幸虧有趙君啊,不然就被丞相給賣了。”於是,李斯謀反的罪名蓋棺論定,被腰斬於咸陽,夷三族。趙高的計劃圓滿成功。-----------------------------回答中的引用出自《史記 李斯列傳》。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姓名一起26畫取名寓意吉祥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