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歷史檔案館

    大家都知道,我們現在的人要想和外華人交流就必須要藉助翻譯。現在的翻譯體系已經相當完善,各類翻譯專業教育背景之下培訓出來的翻譯人才層出不窮,還有諸多的翻譯軟體,所以我們現代人和外華人交流非常容易。但是大家有沒有想過在文化普及程度不高、科技水平不發達、交通不便利的古代,我們的祖先是怎樣和外華人交流的呢?

    從事翻譯的人都來自哪裡?

    翻譯官是翻譯工作的核心和靈魂,他們必須要精通交往兩國的文字和語言。在古代翻譯一般有這樣幾個來源。最初就是那些住在兩國交界地方的人,由於他們生活的地方處在兩種語言之間的過渡地帶,所以他們就自然而然地掌握了多種語言。比如古代絲綢之路上的許多原住民和商人就具備這種條件。

    絲綢之路

    僧侶也是最早從事翻譯的人員之一。在隋唐以前,尤其是兩晉南北朝時期,佛教的影響力空前,受到了統治者的大力提倡。所以許多名僧高僧都先後進入中原,國家也重用他們,甚至允許他們參與國家大事。一些僧侶也就此成長為翻譯家,對中國的翻譯事業做出了很大貢獻。

    玄奘西行

    各個朝代的翻譯

    中國的翻譯出現的很早,上至秦漢之際就已經出現專門的官員,負責翻譯一些民族的語言和處理民族之間事物,他們稱之為“典客”。各朝各代幾乎都設定有專門的翻譯機構或者專門的從事翻譯工作的人員。

    到了漢代,在漢武帝時期設定了大鴻臚,下面設定的譯官就是專門負責對外聯絡的。比如西漢時期在朝廷和西域各屬國中設定的議長,就是為了主持翻譯工作和履行使節任務的。

    到了三國時期,翻譯工作已經得到相當大程度地發展了。從事翻譯的人員越來越多,翻譯機構的組織也在不斷的擴大和完善。在這個時期,翻譯又有了新的名稱叫做譯使,他們的任務就類似於於如今的對外翻譯,專門負責外國使節來我們國家或者中國使節出使外國時的傳譯工作。

    晉朝以後,由於國家分裂和戰亂頻仍,民眾的生活充滿著動盪,所以佛教很盛行,當時的人們利用佛教的學說,來獲得精神上的安慰和對現實的逃避。由於中國不是佛教的原產地,所以一些佛經還需從外國引入,這個時候的翻譯機構叫做譯場,他們主要負責翻譯古代佛教經書。這些機構不僅有國家級別的,還有許多是私人籌建的。

    晉代寺廟

    在明清時期中外的交流主要集中在是科技文化和外教事物等方面。由於程朱理學在思想統治上的地位日益鞏固,所以中外在哲學思想上的交流少了許多。那時候朝廷專門設定了四譯館,負責翻譯邊疆和鄰國的語言文字。如蒙古,女真,西番,印度,回回,百夷,高昌,緬甸等地的語言文字。這時候的翻譯組織和翻譯體系日趨完善,翻譯人員的水平日漸提高,在國家經濟社會等方面的作用也越來越大。

    古代的翻譯名家

    鳩摩羅什是兩晉南北朝時期的得道高僧和中國佛教的三大翻譯家之一。他所翻譯的經文數量龐大,據統計他先後翻譯經文七十四部三百八十四卷,直接影響了中國佛教宗派的產生。除此之外,在他的影響和教導之下,我當時還湧現出了一大批翻譯人才。他們的翻譯成果對中國佛教事業、哲學思想和文學上的影響非常巨大。

    鳩摩羅什形象

    玄奘是唐代著名的高僧,中國三大佛教翻譯家之一,建立了佛教宗派唯識宗,是西遊記中唐僧的原型,也是中國知名度最高的僧人之一。在唐太宗時期,他歷經17年先後遊歷了西域諸國和佛教產地印度,帶回和翻譯許多佛經。這些佛經對中國和印度的佛教事業發展產生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玄奘

    徐光啟是明代的翻譯家和科學家。中國正處於明清時期,同時代的歐洲資本主義正在迅速發展,他們的科技和文化有了巨大的進步,中國在這方面已經不處於絕對領先的地位了。隨著歐洲大航海時代的到來,一些船隊和傳教士陸續進入中國,比如利瑪竇。他們帶來了當時西方最先進的天文,地理,數學,機械,生物,農學等方面的最新成就。徐光啟就是他們和中國的橋樑,他主持翻譯了許多著作,引進了不少的科學知識。如三角函式,天文測量,農學常識等,這些知識都推動了當時社會的進步。

    徐光啟

    結語

    中國古代翻譯事業的蓬勃發展,說明了我們的文化博大精深,包容力較強。也從側面印證了一個國家開放和接納先進文化的態度,對於國家實力和國家前途的影響。這對在全球化程序加快的時代背景下,我們的發展有巨大的啟示。

  • 2 # 獅子魚Canty

    中國地域遼闊,資源眾多,與周邊國家存在著很多的交流,所以在中國歷史上,很早就有人從事翻譯工作,早在西周時代,為了方便交流,就已經產生了專門翻譯的官員,但是由於當時流動範圍的限制,他們所翻譯和交流的物件也僅僅限於周邊的少數民族。到了漢代,國力日漸強盛,中外交流日漸頻繁,翻譯人員也就開始不斷的增加。

    漢武帝時期,設定了專門對外聯絡的翻譯官,還在朝廷和西域各屬國中設定譯長,其目的就是為了主持翻譯工作和主持使節任務。到了三國時期,翻譯工作得到了相當大程度的發展,從事翻譯的人員也越來越多,翻譯機構的組織也不斷的擴大和完善,在這個時期,翻譯也有了新的名稱,叫做譯使,他們的主要任務就是負責對外翻譯,專門針對那些外國使節來我們國家,或者中國使節出使外國時的翻譯工作。

    翻譯官是翻譯工作的核心和靈魂,他們必須要精通兩國的文字和語言,在古代,翻譯官一般有幾個來源,最初是那些住在兩國交界處的人們,由於他們生活的地方處在兩種語言的過渡地帶,所以他們就自然而然地掌握了多種語言,比如,古代絲綢之路上的原住民和商人,他們就具備這種條件。

    僧侶也是最早從事翻譯的人員之一,在隋唐以前尤其是兩晉南北朝時期,由於國家的分裂和戰亂,民眾的生活充滿了動盪,所以佛教十分盛行,當時的人們利用佛教的學說來獲得精神上的安慰和對現實的逃避,由於中國不是佛教的原產地,一些佛經還得需要從外國引入,這個時候的翻譯主要是翻譯那個時期的經書,不僅有國家性質的,還有一些是私人籌建的,所以,一些僧侶也就此成長為了翻譯家,對中國的翻譯事業做出了很大貢獻。

    從明朝開始,因為交通工具的逐漸發達,使得中外交流變得更加普遍,所以早在明朝開國初期,就設定了從事翻譯的機構,選取了專門人員學習外國語言,但是因為當時大家都不夠重視,許多人將這項工作當作閒差來處理。直到1861年,中國在經歷一系列的不平等條約之後,才知道翻譯是十分重要的,於是就開設了學習外語的學校,聘請了外國教師,雖然飽受封建思想的影響,但最終還是堅持了下來。

    古人對翻譯的需求是根據生產力的高下,經濟的發展程度以及國力強弱相關的,相比現在比比皆是的外語學校,古代的確是遜色了很多,但是不可否認的是,古代的翻譯和外語學校在中國歷史的發展史上也是一個不可或缺的機構。

  • 3 # 炳哥私廚

    當今世界,英語在國際上作為一種通用語言,很多人都多少會一些,遇到外華人進行簡單的交流是沒有問題,就算是不會英語,最起碼依靠強大的卡科技,我們還能借助一些翻譯軟體進行交流,但是在古代,當人們遇到外華人,他們又是如何進行交流的呢,是不是在古代也有從事外語翻譯的人呢?

    中國地域遼闊,資源眾多,與周邊國家存在著很多的交流,所以在中國歷史上,很早就有人從事翻譯工作,早在西周時代,為了方便交流,就已經產生了專門翻譯的官員,但是由於當時流動範圍的限制,他們所翻譯和交流的物件也僅僅限於周邊的少數民族。到了漢代,國力日漸強盛,中外交流日漸頻繁,翻譯人員也就開始不斷的增加。

    漢武帝時期,設定了專門對外聯絡的翻譯官,還在朝廷和西域各屬國中設定譯長,其目的就是為了主持翻譯工作和主持使節任務。到了三國時期,翻譯工作得到了相當大程度的發展,從事翻譯的人員也越來越多,翻譯機構的組織也不斷的擴大和完善,在這個時期,翻譯也有了新的名稱,叫做譯使,他們的主要任務就是負責對外翻譯,專門針對那些外國使節來我們國家,或者中國使節出使外國時的翻譯工作。

    翻譯官是翻譯工作的核心和靈魂,他們必須要精通兩國的文字和語言,在古代,翻譯官一般有幾個來源,最初是那些住在兩國交界處的人們,由於他們生活的地方處在兩種語言的過渡地帶,所以他們就自然而然地掌握了多種語言,比如,古代絲綢之路上的原住民和商人,他們就具備這種條件。

    僧侶也是最早從事翻譯的人員之一,在隋唐以前尤其是兩晉南北朝時期,由於國家的分裂和戰亂,民眾的生活充滿了動盪,所以佛教十分盛行,當時的人們利用佛教的學說來獲得精神上的安慰和對現實的逃避,由於中國不是佛教的原產地,一些佛經還得需要從外國引入,這個時候的翻譯主要是翻譯那個時期的經書,不僅有國家性質的,還有一些是私人籌建的,所以,一些僧侶也就此成長為了翻譯家,對中國的翻譯事業做出了很大貢獻。

    從明朝開始,因為交通工具的逐漸發達,使得中外交流變得更加普遍,所以早在明朝開國初期,就設定了從事翻譯的機構,選取了專門人員學習外國語言,但是因為當時大家都不夠重視,許多人將這項工作當作閒差來處理。直到1861年,中國在經歷一系列的不平等條約之後,才知道翻譯是十分重要的,於是就開設了學習外語的學校,聘請了外國教師,雖然飽受封建思想的影響,但最終還是堅持了下來。

    古人對翻譯的需求是根據生產力的高下,經濟的發展程度以及國力強弱相關的,相比現在比比皆是的外語學校,古代的確是遜色了很多,但是不可否認的是,古代的翻譯和外語學校在中國歷史的發展史上也是一個不可或缺的機構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孕婦做夢夢見一群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