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cnBeta

    當人類與毒蛇互動時,人們傾向於認為該蛇的毒液是“設計”主要用於防禦的東西。然而,一項新的研究表明,它首先演變為殺死獵物的一種手段。這項研究是由威爾士班戈大學與斯旺西大學的研究人員進行的。

    在班戈大學的沃爾夫岡·伍斯特(Wolfgang Wüster)博士的監督下,動物學學生哈里·沃德·史密斯(Harry Ward-Smith)首先從爬行動物飼養者,爬行動物學家、田野工作者和其他從事蛇類或蛇類工作的人那裡收集了近400種線上調查反饋。在所描述的大約600起蛇咬事件中,僅一小部分被認為涉及立即嚴重疼痛。

    這一發現表明,毒液並沒有主要起威懾作用。畢竟,如果攻擊蛇的動物直到很晚以後才感到不適,它們很可能不會停止攻擊,也不會將疼痛與蛇聯絡起來。這就是為什麼蜜蜂的刺痛具有如此強大的威懾力的原因。

    伍斯特說道:“即使我們期望捍衛您的生命比餵養更為重要,但事實證明,自然選擇飲食似乎是蛇毒演變的主要驅動力。”也就是說,延遲反應規則的一些例外值得進一步研究。例如,某些眼鏡蛇吐出的毒液確實會立即發揮作用。

    有關該研究的論文最近發表在《Toxins》雜誌上。

  • 2 # 獵奇動物社

    進化的本質就是為了更好的適應環境,更好的生存。對於蛇而言,有了毒顯然能夠更好的生存。一般情況下,我們認為毒蛇會讓我們敬而遠之,從這一點看,蛇毒應該是一種防禦手段。但是,國外的生物學家發表在《Toxins》雜誌上的論文上稱,蛇毒並不是一種防禦手段,而是一種進攻手段。那麼,這種說法有什麼依據呢?我們一起來探討一下。

    為什麼說蛇毒並不是防禦手段?

    首先,動物的防禦手段主要體現在外觀、瞬發性兩方面。簡單的說,外觀就是動物的某一形態讓其他動物會產生懼怕的心理,比如豪豬和刺蝟的尖刺、犀牛頭長的角等等,這些特徵非常的明顯,給其他動物的資訊也很直面,就是“我不好惹”。而瞬發性則是指一種動物可以瞬間給其他動物造成瞬間的感知上的負面影響,比如我們被馬蜂蟄一下,瞬間就會感到很疼,這種疼痛會讓我們以後對這種動物產生畏懼的心理,從而使這種動物達到防禦的效果。

    而毒蛇和無毒蛇,它們給其他動物造成的最終傷害雖然不同,但是,蛇毒並不是瞬發性的,也就是說被無毒蛇和毒蛇咬中,起初的傷害都是一樣的。也就是說,毒液並沒有起到主要的震懾作用。

    這是原因之一。

    其次,我們來看一下蛇類的天敵

    在食物鏈中,蛇只能算是一級食肉者或者二級消費者(詳細自行搜尋食物鏈等級關係),在蛇的世界裡,有許多的天敵威脅著它們的存在,最常見的就是一些兇猛的鳥類(比如老鷹)、鼬科動物(比如平頭哥蜜獾)、獴科動物(比如蛇獴)等等。

    在蛇類的這些主要天敵中,鳥類由於全身幾乎被毛髮覆蓋,沒有毛髮的喙以及腿部和爪子(厚且堅硬的角質)都是蛇無法攻擊的,這一點對於無毒蛇和有毒蛇都是一樣的。

    而鼬科動物,比如蜜獾對大部分的蛇毒都是免疫的,所以,對它們來說毒蛇和無毒蛇也是一樣的。

    對於其他蛇類天敵來說,它們靠的是靈活的身體與蛇搏鬥,所以,有沒有毒也不是主要的。

    因此,對於天敵來說,蛇毒並沒有其他任何的震懾效果。

    為什麼說蛇毒是進攻手段?

    一般來說,蛇的體型大都比較的小(蟒、蚺等除外),而小的體型也就限制了它們的捕獵能力。對於小的無毒蛇來說,它們的主要獵物以小型的齧齒類動物、蛙類為主,而且在捕獵時,它們只能靠身體的纏繞將獵物勒死,這樣的捕獵方式,獵物逃跑的機率較大。

    但是,對於有毒液的毒蛇來說,捕獵就相對簡單了,它們不再需要用身體勒死對方,而僅僅需要咬上一口,然後將毒液注入獵物體內就可以慢慢的等待獵物毒發身亡享用美味了。這種方式相對簡單而且大大的提高了捕獵能力。

    因此,蛇毒對於蛇來說更大的意義是捕獵,而不是防禦。換句話說,蛇真正的敵人是靠毒液也無法防禦的,但是毒液卻能大大提高毒蛇的生存(捕獵)機率。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書對心靈的好處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