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藍光加特林

    二戰時期的1941年到1942年是日軍最為瘋狂的一年,當時日本海軍剛剛襲擊美軍在太平洋的艦隊後,開始對南亞地區進行全面進攻,當時由山下奉文率領的,第5師團,第18師團,和近衛師組成了一支7萬多人集團軍,日軍第25集團軍這支部隊可以說日軍當時最強陸軍精銳的代表,特別是日軍第2近衛師團可以說是日軍黨衛師團。

    1941年12月末山下奉文率領日軍第23集團軍從中國海南島出發,12月8日在馬來亞登陸,日軍主力沿馬來半島由北向南迅速推進,在海軍配合下於12月31日佔領關丹,次年1月11日攻佔吉隆坡。日軍進入柔佛州開闊地後,加快進攻速度。當時島上還有14萬英奧聯軍。

    當時英軍部隊還3個師4旅加上澳洲部隊一共是14萬,當時英軍的40毫米火炮,完全可以擊穿日軍95式坦克,大量先進的機槍武器也是可以橫掃日軍進攻部隊。而結果是,英軍3個旅和印度僱傭軍的12旅居然在95式坦克的衝擊下潰不成軍。當時山下奉文率領第25集團軍有200輛裝甲車輛可以使用,其中最為主力坦克,不過是95式輕型坦克。

    95式輕型坦克,是日軍研發的速度最快的一種新型坦克,正面裝甲在12毫米左右,武備一門37毫米坦克炮,雖然速度快但沒有任何過人之處。而英軍卻被打得找不到北到1942年1月26號,英軍全部撤退在新加坡,在撤退途中居然被日軍被日軍分割包圍,短短一個月的時間就導致五萬名英奧聯軍被殲滅俘虜。

    日軍打法居然跟德國閃電戰類似,日軍從泰國租借大量腳踏車,說是租借就是搶,用腳踏車代替機動,狂追在日軍坦克裝甲聯隊後面,當時日軍顯然變成了一支簡陋機械化裝甲集團軍,而英軍顯然對日軍這種打法不是很適應,法國模式的閃電戰到1942年依舊管用。英軍不是戰鬥力不行而是前期被日軍200輛坦克給嚇到了,以為日軍出動的都是坦克師部隊。

    還有讓英軍感到恐慌的是,他們親眼看到英軍海軍英國遠東艦隊旗艦"威爾士親王"號和戰列巡洋艦"反擊"號北上迎戰日本海軍,因缺少空中掩護於12月10日在關丹東南海域被擊沉在馬來亞海戰中,混亂之時不能組織有效的抵抗一部英軍還讓日軍包餃子,遠東英軍總司令A.E.珀西瓦爾中將帶領其餘7萬人全部退守新加坡。當時日軍的計劃遠遠佔領馬來亞那麼簡單,新加坡也在日軍計劃之內,英軍沒有組織有效的反攻而是選擇了退一退,導致英軍到達新加坡後直接把美軍拉下水,美華人非常聰明麥克阿瑟看英軍頂不住,馬上組織船隻撤退,到1942年二月份英軍14萬人被追擊而來3萬有腳踏車的日軍3個師團部隊三面包了餃子。

    當時的山下奉文心裡也沒底,日軍在前線的部署最多是虛張聲勢,當時到達新加坡的日軍坦克數量不超過30輛其餘都在半道上沒油拋錨了。 日軍在戰線過長無力供給的情況下,跟德軍在法國戰役時如出一轍,對英軍下了最後通牒。結果堅守在新加坡的還有14萬盟軍部隊都亂了陣腳,英國第一位愛好和平的將軍出現了A.E.珀西瓦爾中將在山下奉文發出最後通牒的第二天就慫了,率領著14萬盟軍部隊遞交投降書。日軍指揮官山下奉文一生最大買賣成功了,成為他一輩子可以吹牛B的事。這也是日軍在亞洲戰場唯一,一次俘虜白人部隊超過10萬以上。

    日軍說到底在馬來西亞戰役中能過大獲全勝,靠得全是場面,當時整個馬來亞海域都是日軍軍艦,制海權,制空權全部都在日本人哪裡。

  • 2 # 心有遠芳

    日本海軍航空兵佔有絕對制空權,可以為日本陸軍提供源源不斷的火力支援,還有物質人員供給。

    馬來亞屬於島國,無戰略縱深,面對日本海軍,處處設防,處處無防,日本海陸空可以聯合作戰,斷其後路,英軍必然顧此失失彼,前後失據,只能據守大城市,戰略要地,等待援軍救援。

    英國頭號敵人是德國,有亡國的危險,保家衛國才是重中之中,無法對遠東提供支援,而遠東艦隊實力不如日海軍,日海軍有十艘重型航母,而遠東艦隊只有一艘,去援救馬來亞等於以卵擊石,全軍覆沒。

    英澳聯軍只能投降,不只英軍如此,美國在菲律賓也是如此,因為沒有制空制海權。

    中途島海戰後,日軍重型航母損失四艘後,日本海陸軍再無重大勝利,就說明日軍只要喪失海陸空聯合作戰能力,必敗無疑!

  • 3 # 雲臺山閒人

    英軍在馬來亞戰役中的表現,堪比北非的義大利軍隊,丟人至極,馬來並非只是印度人,還有英軍18師和澳軍8師參戰。

    英軍潰敗的主要原因是

    1、戰略錯誤

    因為英軍司令不想破壞泰國的中立,英軍即使在收到日軍準備進攻的情報之後,也沒有進入泰國的領土搶佔有利地形,等到日軍進攻泰國的時候,泰國立即投降,並且簽署密約,引導日軍進攻。日軍迅速穿插英軍在馬來西亞的防線。

    2、制海權、制空權喪失

    12月8日傍晚,為對登陸日軍作戰,英國遠東艦隊旗艦“威爾士親王”號戰列艦和“反擊”號戰列巡洋艦在4艘驅逐艦護衛下由新加坡出海。英艦航行時無空中掩護,被日軍偵察機和潛艇發現。12月10日下午,在關丹東南海域被日軍航空兵擊沉。英國東方艦隊的核心艦隻也被殲滅。日軍由此奪得制海、制空權。日軍之後想攻擊哪裡就攻擊哪裡。

    3、野戰部隊缺乏重火力因為東南亞英軍只面對殖民地的暴動,而這些暴動一般用不到重火力,所以英軍沒有配備,而是集中到要塞,等到日軍的重火力開始進攻,英軍就無法堅守。

    4,新加坡和馬來亞的英軍在數量上是比日軍多的,但是英軍一路從北往南敗退,逐步被日軍擠壓到新加坡,歷經潰敗,傷亡,整編的英軍在新加坡己成驚弓之鳥,早無據城一戰的決心,於是就有了英軍歷史上最大規模的投降。

    最後,英軍中有加拿大人,澳洲人,印度人,英國本土人,本身疑聚力有限,為了一個千里之外的殖民地進行堅決抗戰不惜戰到最後一人的打法,確實是很難的。

  • 4 # 瀛史拾貝

    英軍的主體是印度僱傭兵和馬來穆斯林。前者因為英國不放印度獨立,消極怠戰。後者仇恨掌握新加坡經濟的華人,歡迎日軍的解放。而英國司令鑑於一戰加里波利戰役的教訓,把澳新軍團白人子弟兵放在安全的新加坡要塞裡,把馬來印度兵擺在第一線。馬來阿三不傻,不想當炮灰,聽見山下奉文銀輪部隊的軲轆聲就不戰自潰,放棄陣地。最後自作聰明的英華人被重重包圍在新加坡小島上,日軍一敲打就投降了,氣得丘吉爾失眠。

  • 5 # 太陽125933863

    日軍在哥打巴魯,宋卡登陸後,一路窮追猛打,英軍遇上不要命的,日軍的腳踏車部隊拆掉橡膠輪胎,在公路上震響,優如坦克,每天推進5一60公里,英軍都是原殖民地的軍人,招架不住,主力在新加坡守炮臺了。山下奉文說,我們很困難,敵人比我們更困難,一鼓作氣,打到上堤,切斷新加坡水源供應,英軍只好投降。

  • 6 # 兵器世界

    最主要的還是空中力量不足。我看過一個紀錄片,講述為什麼英國會在馬來亞半島快速被日軍擊敗,說的內容其他作者都說的差不多了,大體來說就是日軍在中國嶺南和印度支那地區積累豐富的叢林戰經驗,搭配寬鬆的服裝和其他單兵裝備,擊敗了習慣正規戰爭的英國軍隊,當時東南亞很熱,英國甚至給士兵配備短褲經常因為叮咬喪失戰鬥力。其實這都不算主要原因。主要還是技術兵器的不足和落後導致了14萬英華人被7萬日軍擊敗。

    日本全面挑起太平洋戰爭是在1941年12月份,在1942年開始入侵馬來亞地區,這時也是大英帝國空前緊張的時刻,因為此時的北非戰場和大不列顛戰場都進入了白熱化階段。英國本土集結了英國皇家空軍大部分的力量防禦隨時可能入侵的納粹德國,北非戰場也因為隆美爾的胡作非為吸引了大批英國皇家空軍。德國的梅塞施密特BF109和BF110戰鬥機搭配JU87轟炸機打得非洲皇家空軍損失慘重。

    其實隆美爾進入非洲是1941年初,它帶來的JG27聯隊戰鬥力遠遠超過僅僅裝備

    MC 200 戰鬥機和三發轟炸機 SM.79 鷂鷹以及 CR.42 戰鬥機的義大利空軍,此時開始英國已經不得不向北非投入力量了,尤其是奪取維希法國控制的敘利亞等地之後,英國集中使用了颶風,鷹式和戰斧戰鬥機,還有少量的精英噴火戰鬥機參戰,戰斧就是飛虎隊使用的P40戰鬥機。但是代價就是他部署在遠東地區的空軍被抽調到北非戰場,而此時就是日本進攻馬來亞的時間。英國低估了日本的速度沒有即時回防空中力量,導致馬來半島上的空軍不僅數量不足,裝備質量也拿不出手,遠不是日本海軍和陸軍航空兵的對手。開戰之初日本就利用空中優勢摧毀了英國僅有的機場和空軍裝備,遠道而來的英國第一批Z艦隊就是因為沒有空軍支援而命喪大海,威爾士親王號戰列艦和反擊號巡洋艦前後被日本飛機擊沉。而英國起飛支援的僅有幾架老掉牙的鬥士戰鬥機。可見當時遠東的盟國空軍有多差勁。英國在馬來亞的失敗正好說明技術兵器的重要性,日本取得勝利的原因和納粹德國在歐洲使用裝甲部隊的勝利一樣,都是合理使用技術兵器帶來的戰果,而空軍在當時雖然是新興力量卻已然成為勝敗的主宰力量。日本佔領馬來亞進軍緬甸時期,英國和美國本來答應抽調空軍支援中國遠征軍,但是阿拉曼戰役迫在眉睫致使中國遠征軍得不到有效支援,又一次讓日軍過的幸運女神的眷顧贏得了緬甸戰役。但是,日本進一步威脅印度讓英華人不得不重視起這個對手,再加上阿拉曼慘敗的隆美爾一路回撤,使得英美有力量支援遠東作戰,大批的鷹式,噴火,戰斧,Mustang等部署到印度地區,由此為盟軍贏得英帕爾戰役提供有力支援。在空軍優勢支援下日本迅速被趕出了緬甸。由此可見,日本之所以快速征服敵人兵力佔據絕對優勢的馬來亞,和英國抽走了遠東的航空部隊有直接關係。

  • 7 # 平安讀歷史

    在二戰馬來戰役之中,數量佔優的英軍居然被7萬日軍輕易擊敗,令人感到無比驚歎,但是仔細思量一下,覺得是完全正常的。

    首先,馬來半島和新加坡都是英國的殖民地,駐守殖民地的軍隊一般都是英國的二流部隊,裡面有很多少爺兵或者是二流子之類的,完全是派到殖民地混日子的,這樣的軍隊的戰鬥力可想而知。而且其中還有很大一部分是印度兵,這些人欺負欺負殖民地的土著還可以,指望他們為了大英帝國和日本人拼命,那是根本不可能的。

    其次,英國甚為輕視日本,認為日本根本不敢惹大英帝國。丘吉爾派威爾士親王號戰列艦增援東南亞,就輕蔑的說只要日本人聽到威爾士親王的名字就不敢進攻新加坡,自大到了極點。可惜日本人讓丘大首相失望了,威爾士親王號很快被擊沉,英國遠東艦隊司令菲利普斯中將陣亡。此時,英國由於深陷歐洲戰場,無暇東顧,派不出援軍支援東南亞。馬來半島和新加坡成了一座孤地,陷落只是時間問題。

    本來,英國還有一個指望是美華人。但是,日本人在進攻之前奇襲珍珠港,重創美國太平洋艦隊。美華人自顧不暇,連自己的殖民地菲律賓都保不住,更顧不上英國的殖民地了。這樣,英軍就更加孤立無援了,所以數量佔優的英軍被日軍輕易擊敗就不稀奇了。

  • 8 # 米南德王問道

    馬來亞戰役,英軍一直在表面上佔據兵力優勢。可在實際上,英軍不僅分散部署而且很多部隊在戰役開始時還沒有抵達戰區。無論從裝備、戰前佈局和指揮人員配置來看,英軍都沒有做好在當地進行一場現代化戰爭的準備。

    早在30年代後期,英華人自己的評估就斷定,他們無法同時應付歐洲和亞洲同時開戰的威脅。因此,在世界大戰日益臨近的關頭,各種軍事物資和人員都是優先調配給歐洲戰場的。在法蘭西戰役失敗後,大量的資源又去往了北非和地中海,保護大英帝國的生命線。馬來亞對於英國而言,只是印度次大陸的外圍防區。但因為還有一個新加坡的存在,所以英國無法像是在緬甸那樣輕易放棄。

    英軍的指揮官帕西瓦爾,也是一個不適合打現代戰爭的人。到不是說他的部署真有什麼問題,而是這個人更適合做參謀成員。他的成名戰其實是30年代在愛爾蘭鎮壓當地人,也就是說是一個標準的治安戰領袖和殖民地長官。在當時,優秀而有能力的人都被派往本土或北非。即便是被隆美爾打的撤職的維維安這類人,都有比較強的指揮攻勢作戰能力。帕西瓦爾顯然被認為不具備這種能力,所以被安排到了比較安逸的東南亞。很多被隆美爾打的撤職的人被調去印度,也是這個道理。

    殖民地的軍官們,甚至因為馬來亞的地形比較崎嶇,山林眾多,得出了當地不適合裝甲部隊作戰的結論。結果在馬來亞戰役中,裝甲兵部隊遠遠不如的英國的日軍,反而在坦克方面佔據絕對優勢。

    同樣的情況還出現在空軍。很多戰前修建的機場,都是空軍單方面選址建造的。沒有得到通氣的陸軍,在自己的防禦計劃中,並沒有好好考慮這些機場的存在。結果,後來的日軍快速南下時,就以一個個機場為主要目標。快速佔領後,奪取來不及撤走的大量物資,繼續對下一個目標發起快速攻擊。陸軍的防禦體系完全不適應這種脫節情況,非常被動。

    而由於二戰的爆發,很多好的裝備都輪不到東南亞的部隊使用。馬來亞和緬甸地區的空空在1941年到42年年初,才裝備了一批美國買來的水牛戰鬥機。這種戰鬥機的效能一直譭譽參半,原本被皇家海軍購買,用於航母作戰的。但進行了效能評估後,他們認為這種飛機不實用,便丟給了東南亞駐軍。結果,馬來亞當地的空軍力量,就依靠這種效能平庸的飛機,分散部署在各個機場。在日本陸軍的一系列空地協同打擊下,迅速瓦解。

    最後,還有海軍的問題。由於39年-41年之間,英國在大西洋和地中海頻繁作戰,基本上已經抽調不出什麼兵力來支援遠東。馬來亞的防禦本身就非常依靠海軍支援,現在喪失了制海權,就只能拼接日軍輕易的從他們希望登陸的地方前進了。本土艦隊原本拼湊了Z艦隊來進行協防。但勝利號航母卻被留在蘇格蘭防禦挪威的德國戰列艦出動。結果就是沒有空中掩護的Z艦隊,被從西貢起飛的日本陸軍轟炸機炸沉。

    這一系列的戰略與人事失誤,最終導致了英聯邦軍隊在馬來亞半島的迅速潰敗。很多部隊在開戰時,還在北非待命。他們在抵達東南亞的戰場後,沒有經過必要的適應和訓練,就一小股一小股的被投入戰場。馬來亞本土士兵的戰鬥力差、戰鬥意志薄弱,印度人則只適合打一些防禦性質的戰鬥。英軍本土部隊和調來的澳洲人,分散部署在道路節點上。日軍則利用空軍和海上優勢,佔據戰場的主動權。經過專門訓練的快速機動部隊,經常在英軍不夠嚴密的防線之間穿插,形成了很大的恐嚇效果。

    很多時候,英軍或澳洲人建立的堅固陣地,日軍是沒法正面突破的。哪怕使用對手沒有的坦克,也經不起當時世界上數一數二的炮兵轟擊。但日軍的快速突破和進軍速度,都超過了形同烏合之眾的英聯邦軍隊想象。他們經常在英軍還沒有完成整個防線的建設時,就已經發起了攻擊和包抄。甚至有恃無恐的從海上繞過對面的防線。

    丘吉爾實際上並不關心馬來亞的安全,只要求守住新加坡。因此他一方面不準後撤,一方面又不斷從北非調派新的部隊去增援。結果,這些部隊反而加速了英軍的補給困難,讓英軍的系統更加混亂。等到莫名其妙就發現自己潰敗計程車兵,大量逃到新加坡島上。任何行動都為時已晚了。

  • 9 # 葦說定製化運營

    1941年12月到1942年6月是日軍在二戰中最為瘋狂的一段時期,當時日本海軍剛剛襲擊美軍在太平洋的艦隊後,開始對南亞地區進行全面進攻,當時由山下奉文率領的第5師團、第18師團和近衛師組成了一支7萬多人集團軍,這便是日軍第25集團軍。

    日軍第25集團軍這支部隊可以說日軍當時最強陸軍精銳的代表,特別是日軍第2近衛師團(1943年正式公佈的編號)可以說是日軍版本黨衛師團。

    另外在日軍第25集團軍中,最大的亮點就是日軍臨時在臺灣組建的第3戰車戰鬥群,有200輛95式坦克和97改坦克。當時英國在馬來西亞半島上雖然沒有一輛坦克,但也不是無險可守,至少40毫米反坦克炮,也可以死撐一陣,但是結果證明是印度澳洲和英軍部隊都不能有效組織反擊阻止日軍機械化部隊的推進。

    1941年珍珠港事件1天后,12月8日日本人就發動了馬來亞戰役,以取得當地的天然資源橡膠、錫等,用以應付自身的戰爭需要,同時攻克英華人東方殖民統治的中心——新加坡。

    後世有著“馬來之虎”的山下奉文統領第25集團軍進攻馬來亞和新加坡。日軍配備了200餘輛坦克,迅即展開猛烈的裝甲攻勢,僅歷時一個月就橫掃大半個馬來半島。

    瘦死駱駝比馬大,從來沒與大英帝國有過交鋒記錄的日軍,對多年來的世界老大依然是心存忌憚。在策劃馬來亞戰役時,大本營悲觀地估計,完全登陸成功的可能性只有百分之五十。因此,甚至有人為首批登陸的日軍官兵擬定了一套一旦被英國艦隊切斷退路時就地自找生路的計劃。

    計劃者荒唐地提出,讓登陸部隊自帶糧食種子,以便在長期被圍困時能夠開墾“南泥灣”,自力更生地活下去。但是這個蹩腳的計劃最終還是被放棄了,因為這會極大影響參戰官兵計程車氣。相比於英軍的過分輕敵,這日軍還真有點妄自菲薄了。

    1941年12月8日,馬來亞戰役正式打響!

    其中針對馬來方向,日軍採取陸海並進的方式,已進佔法屬殖民地的日本近衛師團從陸路入侵泰國,沿克拉地峽南下,另一路是山下奉文中將指揮的第5和第18師團,在以小澤治三郎海軍中將指揮的南遣馬來艦隊掩護下,在哥打巴魯(馬來亞)、北大年(泰國)和宋卡(泰國)登陸。

    在馬來亞-新加坡戰役中,日軍兵力僅7萬人,配備150餘輛坦克和370架飛機,從數量上看,屬於“以少打多”。遺憾的是,英軍的糟糕表現讓日本的冒險獲得了成功。

    1942年1月11日,日軍未遇抵抗即佔領重鎮吉隆坡,5萬英軍當了俘虜。1943年1月27日,阿瑟·帕西瓦爾接到美國-英國-荷蘭-澳洲聯合司令部司令韋維爾的批准,命令部隊越過柔佛海峽撤退到新加坡。

    山下奉文以傷亡9824人的代價,自北向南席捲馬來半島650英里,直至佔領新加坡。英軍死亡7500人,受傷1萬人,但是投降的軍人卻是13萬之多。這一勝利,是日軍有史以來最大的陸戰勝利。日軍以大約8個星期的時間成功佔領了馬來半島跟新加坡,負責指揮日軍的陸軍中將山下奉文還因此出色戰績被暱稱為“馬來之虎”。

    那麼,日不落帝國為何會輸掉這場戰爭?

    英國之所以輸給日本,其主要原因就是馬來戰役是一場不對稱的戰爭,日本在這場戰爭中佔有絕對的優勢。馬來戰役爆發前,英國正處於二戰中最艱難的時候。由於法國的戰敗,英華人不得不單獨對抗德國和義大利。

    德國是當時世界上軍事力量最強大的國家,義大利實力也不弱,英國以一己之力對抗兩大強國實在吃不消,能撐住已經不錯了。為了對付德華人,英國把各地的主力抽調一空,全部投入到了歐洲和北非戰場。當時留在東南亞的只有一些維持秩序的殖民部隊。

    馬來亞當地的殖民部隊雖然高達9萬,但卻是一群烏合之眾。

    除了澳洲軍隊有些戰鬥力,其他的簡直就是湊數的,比如來自印度和馬來亞計程車兵。這些部隊不僅戰鬥力差,而且裝備也不行,沒有什麼重武器,也沒有坦克和裝甲車等裝甲單位,飛機也多是些過時的老舊機型。

    他們被分散的部署在馬來亞各地,由一位儒雅卻不夠善戰的帕西瓦爾將軍領導。帕西瓦爾並沒有非常出色的戰鬥指揮能力,確切的說他只是一名治安官員,一個非常善於治理地方的官員。其實,正是因為帕西瓦爾缺乏軍事才能,所以才被安置到馬來亞這塊安逸的地方。

    可以說,馬來亞戰役前,英華人根本沒有什麼準備,英華人也不具備和日本打一場全面、頑強的戰爭!

  • 10 # 戰壕

    主要在於馬來亞的英軍戰鬥力不強,而且重武器極為匱乏,再加上指揮官指揮失誤,部隊士氣低下等原因,最終導致了英軍的全軍覆沒。

    首先就是英軍實力太差。馬來亞戰役爆發時,英國此時已經元氣大傷,已經經歷了法國的大失敗和不列顛之戰,對於遠東無力顧及,所以遠東英國軍隊的後勤補給等方面自然不是很好,武器裝備也不如本土英軍的先進。但是英國也意識到了遠東局勢不妙,所以也派了Z艦隊前去支援,但是眾所周知,Z艦隊兩艘主力艦被日軍擊沉,馬來亞的英軍幾乎處於孤立無援的絕境。

    同時,制空權也被日軍牢牢把握著。馬來亞的英軍裝備的絕大多數都是老式飛機,根本沒法和英國本土的噴火、颶風這些戰機相比。而其對手則是日本海軍和陸軍最新的戰機,比如零式戰機、一式戰鬥機等,而有了制空權,日軍除了偵查英軍情報外,還能空襲英軍。

    英軍的坦克、火炮等兵器也很缺乏,沒有足夠的火力。而英軍僅有的優勢就是兵力較多,但是在這樣局勢下作用不大。日軍以坦克等兵器發動攻擊,步兵緊緊跟上,而英軍連反坦克炮都缺乏,很快敗退,最終英軍徹底戰敗,選擇了向日軍投降。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帕金森病人經常吃紅棗對病情有影響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