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瀟泗兒
-
2 # 黃驃馬主人
翎客航天近日實現的可回收火箭技術值得稱讚。作為一個民營公司涉獵航天本身就是一件不可思議的壯舉。資本歷來都是逐利而行,投資航天要想掙錢似乎並不容易。翎客這次回收試驗從回收的角度來看堪稱完美。火箭的飛行控制非常精確,落地十分穩定,能做到這一切其實並不容易。只是飛行的高度只有三百米,讓人覺得似乎太小了,還不如飛機飛的高。一般噴氣式飛機飛行高度很容易都在萬米左右,而且哪天不降落成千上萬次。人們會有疑問三百米的高度會是航天技術嗎?問題的答案是,火箭發動機和噴氣式飛機發動機的工作原理看起來相似其實不同。飛機上是靠吸收前部的空氣向後噴出得到動力實現飛行的,火箭是靠噴出燃燒的物質實現飛行的。飛機只能在空氣中飛,火箭可以飛到太空中的去。飛機已經是一種人們廣泛的交通工具,而火箭現在只是應用於發射衛星,以及科研探索用的宇宙飛船。距離一般人的乘坐還有點遠。
太空中沒有空氣,太空旅行的飛船隻能依靠火箭發動機。人們要想實現太空到地球的往返旅行就得乘坐火箭來實現。以前的大部分載人飛船返回時都是靠一個返回艙帶有一個小型火箭發動機,還得依靠降落傘輔助,經歷高速高溫飛行才能落地,落地姿態也是東倒西歪的不很雅觀。對於宇航員來說這種降落可以接受,而對於一般人恐怕就有點受不了。火箭精確平穩落地技術為一般人太空旅行提供了方便。美國很早就有太空梭技術,可以在飛機跑道上降落航天飛船,近年來也完成了火箭精確回落試驗。但那些都是別人的孩子,我們這次試驗的火箭雖然體積不大,飛的不高,卻是一個良好的開端。祝福我們的航天人,繼續成長,有朝一日幫助大家實現一般人航天旅遊的夢想。
-
3 # 太極寄暢
就好比現在已經有了汽車,而又開始研究腳踏車,腳踏車雖然有其作用,但卻終究無法與汽車媲美。火箭回收的最實際的作用還是作為運載火箭發射出現故障時,可以及時停止執行,並且安全降落 ,從而保證運載裝置的安全性。作為航天工具,相對於太空梭,火箭回收的方式並沒有優勢。
-
4 # 宋德山357
火箭加油,液體,火藥才能發謝!鋏大肚燒錢傢伙!如果回收空殼,只是節約點鋼材!意義不大!箭頭謝得遠,定是油藥做動力!離開油Sunny電風,飛得遠是作夢!
-
5 # 詩人的眼睛看世界
或許有人說,現在飛到太陽系邊緣的探測器都是用火箭發射升空的,是的是一開始用火箭發射的,但是火箭並不能參與全程。
火箭技術,確實在航天器加速到宇宙速度上舉足輕重,但火箭在航天科技上的瓶勁不是火箭回收,而是火箭的一次性註定了火箭回收再利用只是一個噓頭,畢竟一個出過力的火箭空殼也不能再次用到火箭上。
火箭技術,無論怎樣革新,能效比都是低的無法想象,眾所周知,向低軌發射一個航天器,都是能效比都是不足百分之一,也就是說,即使送一個人,也要多少噸燃料,如果將火箭大眾化,這個地球都不夠當燃料的。
所以不要心急,不要浮躁,只有認清實際,才能充滿希望。
-
6 # 魚侃侃
據悉,RLV-T5火箭是目前國內體量最大、技術領先的可回收火箭。該火箭主要用於將來亞軌道可重複使用火箭和入軌級可重複使用火箭的先期技術探索,具有試驗成本低廉、可重複使用次數高、可快速迭代等特點。
本次火箭進行了哪些技術的驗證?
據翎客航天技術人員介紹,透過這次試驗飛行,驗證了傳統控制演算法與神經網路控制演算法相結合的控制技術、多臺發動機並聯技術、新型點火啟動技術、新型增壓技術等。本次發射也同步檢驗了多種低成本工業級器件的應用,並對改進的彈道制導、氣動控制、高速精準定位等技術進行新的探索驗證。
翎客航天完成RLV-T5火箭第三次發射及回收試驗
RLV-T5火箭的第一跳與第二跳
開頭我們提到,本次是RLV-T5火箭的第三次發射及回收試驗,我們再簡單回顧一下他們第一次和第二次回收試驗情況。
2019年3月27日,翎客航天在位於山東龍口的火箭回收試驗場完成了可回收火箭RLV-T5的首次自由狀態下的低空飛行回收試驗,並取得了成功。
翎客航天完成RLV-T5火箭第三次發射及回收試驗
2019年4月19日,翎客航天在位於山東龍口的火箭試驗基地對可回收火箭RLV-T5進行了第二次低空飛行回收試驗並取得成功。那次回收試驗飛行時間30秒,飛行高度40米,回收落點精度優於30釐米,相較於上一次試驗提高了近40%。
翎客航天完成RLV-T5火箭第三次發射及回收試驗
RLV-T5火箭可類比SpaceX
早期“蚱蜢”回收火箭
目前,SpaceX的可重複使用火箭技術獨步天下,獵鷹9火箭一級穩定回收。最近,2019年8月7日,SpaceX甚至利用三手火箭把一顆通訊衛星Amos-17送入了地球同步轉移軌道。重型獵鷹火箭更是一次性完成兩枚助推器和一枚芯級火箭的回收。令人驚豔。
其實,SpaceX先進的回收技術,也是從火箭一點點提升跳躍高度開始的。在早期,SpaceX進行過一系列”蚱蜢“火箭(英文名:Grasshopper)的跳躍飛行試驗,最後火箭跳躍高度達到了1000米,並在不久之後的入軌發射任務中進行一子級火箭回收嘗試,於2015年12月在地面著陸場首次成功回收。
未來亞軌道可重複火箭RLV-T6
據悉,翎客航天正在計劃建造RLV-T5火箭的升級版RLV-T6。RLV-T6高14米,直徑1.5米,能搭載500公斤到1000公斤的載荷進行亞軌道飛行。
-
7 # 加點藍吧
翎客航天目前仍在起步階段,在火箭可回收利用方面,已取得顯著的進展。載客太空航行還有待時日。載客航行需要更高的火箭回收精度和可靠性。而且不僅是火箭的任務,需要廣泛得多的基礎設旋和保障系統。目前中國產航天器乘員仍不超五人。對於翎客而言,首先能做好貨運就很了得了。
相信翎客有能力逐步實現自已的目標,火箭發動機功率越高,載重能力越強,精確度和可靠性越好,那麼他們就越有作為。當然首先要趕上和超過美國的同類公司。
美國高盛投資報告認為,未來20年內太空行業規摸,將達到數萬億美元。他們描繪的未來場景是,首先看好衛星網際網路服務,重型運載火箭和軍用衛星代工。
-
8 # 科學矩陣
從人類往返的角度來看,運載火箭並不是最好的選擇。
運載火箭的使命只是以最低的成本將“貨物”運出地球大氣層,完成任務後它就會跌回大氣層中,回收再利用只不過是為了降低發射成本而已。
就目前而言,人類需要在地球和太空中往返,最好的工具無疑是太空梭,因為它既能像運載火箭一樣垂直升空,又能在返回大氣層後像客機一樣平穩地降落在機場。
不過,我們幾乎不可能單憑一臺飛行器來離開地球,這倒不是技術方面的問題,最主要的是成本方面的問題。
即便是太空梭也需要藉助固體火箭助推器的幫助才能飛出地球,在達到大約40多公里的高度時,兩臺助推器就會自動脫離,跌入大海中。
除了助推器之外,太空梭還帶有外掛式的燃料箱,它的燃料會在大約100公里的高度時耗盡,然後跌回地球。但燃料箱不會跌回地面,而是會在大氣層中被燒燬。
這樣做的目的並不是技術上無法讓太空梭自身具有足夠的推力,而是帶著一些空空如也的燃料儲存罐,會平白無故地增加重量,讓它在整個任務過程中消耗更多燃料。
將空燃料箱扔掉能夠大幅減輕太空梭的質量,讓任務成本大幅度降低。
就如上圖那樣,抱著一個巨大的罐子在太空中飛行,顯然是很不理智的做法。即使將燃料罐設計在太空梭內部,那也會極大地增加太空梭自身的體積和重量。
所以像科幻片裡那樣,單憑一臺飛船直接離開地面飛向太空,這種可能性是極低的。
利用運載火箭來往返的可能性則基本為零,因為飛行器離開大氣層之後,那麼大一根火箭完全沒有任何存在的意義了,最多會利用運載火箭把某個飛行器送進太空。
例如當年的阿波羅飛船,就是利用運載火箭送上太空的,之後進入月球軌道、登月、返回軌道、最後回到地球的過程,統統都是飛船自身完成的。最終返回地球的只剩下了一個小小的返回艙而已。
-
9 # 咔優洛克
我們要在火箭的原有基礎上,要更新研發出可反回式的航天器,這個航天器的動力也是火箭的住推器,就要設計出一歪套的駕駛裝置,有推住器的分變控制系統,這個系統就是控制航天器的速度問題,和上下左右的分變能力,反回時可以加速反回,還可以有滑行 反回的能力,這個航天器要設記成和飛機起飛時的動作是一樣的動作起飛,升空之後隨著心情任意加速,他的能力自少能有頭放衛星的能力,還能在宇宙中自由飛翔,作為我們翱翔宇宙的盾牌。
回覆列表
火箭回收再利用技術非常好可以為之後的再次發射節省時間與成本,傳統上往往火箭發射後隨著燃料的燃燒將會丟棄一節一節得燃料儲存部分,但這些丟棄都將不能再使用,但能不能成功誰呢不知道。
但是火箭發射確實是目前人類去往太空的唯一途徑,而且目前沒有其它方法,雖然效率很低但目前技術上沒有其它辦法,發射衛星要火箭發射空間站要火箭,航天員也要用火箭發射升空。而在未來肯定會發展其他方面的技術比如太空電梯,以及其他方式的飛船都將在未來產生。火箭發射的效率很低,所以我們也希望可以有一個對技術上的提升的。
總之化學燃料的火箭的技術很不好,這方面我們需要提高而且一定會改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