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文城觀點

    陶淵明是中國古代文學史上的一位具有重大意義的傑出詩人、辭賦家、和散文家,是中國古代田園詩最偉大的開拓者,被譽為“隱逸詩人之宗”“田園詩派之鼻祖”。

    陶淵明的田園詩具有極高的成就,他對於田園詩的開拓標誌著古代平淡詩歌風格的形成,他在詩歌領域樹立了全新的美學風範。

    南宋文學學楊萬里說:“淵明之詩,春之蘭,秋之菊,松上之風,澗下之水也。”(《西溪先生和陶詩序》)

    其實,陶淵明不僅在田園詩、散文等領域有了創新性的開拓,而且,他在文學上的創新代表著一種全新的文學藝術典範,具有非常重要的文化符號的意義。

    陶淵明的文學追求代表了一種曠達的人生態度,一種超脫、豪放和率真的藝術境界,陶淵明的境界源於道家莊子,但又比莊子更真實。他的詩表現出熱愛自然、崇尚自然但又體現著一種內在心理上的豪放,在平淡中有執著,在超脫脫中沒有忘卻責任,在悠然自得中包含著對於醜惡現象富有隱意的批判。

    陶淵明畫像

    龔自珍說:“陶潛酷似臥龍豪,萬古潯陽松菊高。莫信詩人竟平淡,二分《梁甫》一分《騷》。”(龔自珍《雜詩》)這很深刻地指出了陶淵明詩歌的特點。

    朱熹說:“淵明所說者莊、老,然辭卻簡古。……陶淵明詩,人皆說是平淡,據某看他自豪放,但豪放得來不覺耳。”(《朱子語類》)這指出了陶淵明的詩歌看似平淡,其實是有豪放風格的,只是豪放得非常自然,讓人不易覺察。

    葉燮更是誇耀陶淵明的詩的超凡脫俗品格,他說:“陶潛胸次浩然,吐棄人間一切,故其詩俱不從人間得,詩家之方外,別有三昧也。”(葉燮《原詩》)

    採菊

    陶淵明少時受過儒家教育,之後受道家薰陶,崇尚自然。

    陶淵明(365~427),又名潛,字元亮,潯陽柴桑人,其曾祖是東晉大司馬陶侃,外祖孟嘉是東晉名士。淵明“自幼修習儒家經典,愛閒靜,念善事,抱孤念,愛丘山,有猛志,不同流俗”(袁行霈《陶淵明集箋註》)。他早年受過儒家教育,有過“猛志逸四海,騫翮思遠翥”(《雜詩》)的志向;青壯年時,遇上了老莊盛行,受到道家思想的薰陶,崇尚自然,“少無適俗韻,性本愛丘山”(《歸園田居》其一)。

    陶淵明為官時期,仍眷念著閒居和田園生活。

    二十歲時,淵明開始了他的遊宦生涯,為了生活,他當過低階官吏,但他做官並不那麼滿意,多半是為了謀生。他在詩中表示:“在昔曾遠遊,直至東海隅。道路迥且長,風波阻中途。此行誰使然?似為飢所驅。傾身營一飽,少許便有餘。恐此非名計,息駕歸閒居。”(陶淵明《飲酒》其十)

    之後,他有過短時間的家居生活,二十九歲時,他出任江州祭酒,不久他又因不滿意官場生活,辭官歸故里,江州官員讓他當主簿,被他婉拒了,他依舊閒居在家。

    隆安二年(公元398年),淵明加入桓玄幕。兩年後,他奉使入都,五月又離開了都城,想回到家鄉,在途中遭遇大風,他寫了《庚子歲五月從都還阻風規林》的詩,表達了他對歸家的渴望和對園園生活的懷念。一年後因母喪回潯陽居喪。在三年丁憂期滿之後,淵明懷著“四十無聞,斯不足畏”的觀念,又再次任官,出任鎮軍將軍劉裕參軍。

    此時的陶淵明心情非常矛盾,一方面,他想跟隨劉裕,認真做官,爭取在仕途上能有一番成就,另一方面,他依然非常眷念田園生活,他表示:“目倦川途異,心念山澤居。”(《始作鎮軍參軍經曲阿作》)。義熙元年(公元405年)三月,陶淵明成為建威將軍劉敬宣參軍,經錢溪使都,他有詩《乙巳歲三月為建威參軍使都經錢溪》雲:“晨夕看山川,事事悉如昔”,“眷彼品物存,義風都未隔”,“園田日夢想,安得久離析”,雖然官當得還是比較順當的,但他依舊難忘田園生活,一直處在仕途和田耕的矛盾心情中,他對官宦生活更加厭倦了。

    義熙元年(公元405年)八月,淵明任彭澤令,十一月,程氏妹卒於武昌,陶淵明寫了《歸去來兮辭》,之後,他辭掉了官職,開始了他沒有再改變的歸隱田園的生活。他不再留念官場,不是像以前一樣作為休閒者而參與田耕生活,而是真正地投入到田園生活中,過著與農民一樣的真實的耕作生活。

    在這一時期,陶淵明創造了許多反映田園生活的詩文,如《歸園田居》五首、《雜詩》十二首等

    解印辭官,正式開始了他的歸隱生活,直至生命結束。此時的淵明,政治態度入於明確的時期,思想上也入於成熟的時期。不同於之前的躬耕生活,這時的他是有意識的了:他這樣做,而且也明白為什麼要這樣做。他以往的田園生活似乎是中小地主,此時卻是勞力出的更多,也就是更接近於一般農民的生活。期間他創作了許多反映田園生活的詩文,如《歸園田居》五首、《雜詩》十二首。

    陶淵明在田園生活中,他過得很滿足,對於官場他已經不再興趣了。義熙十一年(公元415年),朝廷詔徵他為著作佐郎,淵明稱病沒有應徵,果斷拒絕了;元嘉四年(公元427年),檀道濟聽聞淵明之名,去看望他,贈以粱肉,並勸陶淵明出仕,但陶淵明非常明確地拒絕了,連道濟所贈之粱肉亦不接受,而就在這一年(公元427),陶淵明在潯陽去世了。在他去世以後,有人私諡其為“靖節”,後世稱他為“陶靖節”。

    桃花源

    陶淵明的田園詩句法天成而語意透徹。

    在陶淵明的文學作品中,田園詩數量最多,成就最高。他的田園詩表現出了守志不阿、節操高尚的詩人風骨,他的詩常常稱句法天成而語意透徹,充分表現了他對於淳樸的田園生活的熱愛,對底層農民的友好而真摯的情感;同時,也表現了他厭惡官場醜陋,追求自然,熱愛自然,推崇自然的審美理想。

    陶淵明原屬於文人士大夫階層,門閥制度和等級觀念十分嚴緊的時代,他能躬耕于田園,貼近底層農民,體驗農民的生活,感受底層民眾的悲慘生活,謳歌田園生活,以純樸自然的語言表達高遠拔俗的意境,為中國詩壇開闢了田園詩的新天地,這是難能可貴的。

    在陶淵明的田園詩中,隨處可見他對於汙濁現實的厭煩,對於恬靜的田園生活的熱愛,對於超脫高遠理想的嚮往。他積極體驗勞動者的快樂,同時又真切感受勞動者的苦楚,真摯的情感和超過的意趣,使得他的詩獨具一格,重新整理了詩壇的氣象,使詩壇有了一股十分清新的氣息。

    品賞陶淵明田園詩的兩首很有代表性的作品:

    飲酒(其五)  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  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  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歸園田居(其一)  少無適俗韻,性本愛丘山。  誤落塵網中,一去三十年。  羈鳥戀舊林,池魚思故淵。  開荒南野際,守拙歸園田。  方宅十餘畝,草屋八九間。  榆柳蔭後簷,桃李羅堂前。  曖曖遠人村,依依墟里煙。  狗吠深巷中,雞鳴桑樹顛。  戶庭無塵雜,虛室有餘閒。  久在樊籠裡,復得返自然。

    陶淵明的田園詩,對唐宋詩人有很大的影響。杜甫詩云:“寬心應是酒,遣興莫過詩,此意陶潛解,吾生後汝期”;宋代詩人蘇東坡對陶潛有很高的評價:“淵明詩初看似散緩,熟看有奇句。……大率才高意遠,則所寓得其妙,造語精到之至,遂能如此。似大匠運斤,不見斧鑿之痕”。

    梁實秋說:“絢爛之極歸於平淡,但是那平不是平庸的平,那淡不是淡而無味的淡,那平淡乃是不露斧鑿之痕的一種藝術韻味。”陶淵明的田園詩確實如此。

    陶淵明在文學追求情感的真實和自然的境界。

    陶淵明是中古時代的大思想家,他的文學追求代表了魏晉南北朝文學思想的積極成分,他追求文學的“真”,這真是藝術真實反映現實生活,是情感的真實和自然境界。他推崇自然,追求完美的藝術真實。他不言教化,不作任何雕鑿,推崇文學的自然性,喜歡酣暢淋漓地表現人生。

    陶淵明厭惡社會和官場的虛偽與黑暗,但他不消極隱逸,不逃避現實,而是讓自己很接地氣地深入到底層農民的生活中,與他們共呼吸,共體驗,頌揚農民的田耕生活,並表現出深刻的批判意義。

    他以田園詩來抒發他高遠的志向,表現詩人恬淡曠遠的襟懷、孤傲高潔的品格,他以平淡質樸詩句來表達深層韻味,他的詩顯得非常自然,但卻詩意盎然。

    陶淵明以自然為美,以真為美,他用詩來表現詩人傲岸不屈的個性,表達對於自由人格的追求,他的詩具有真樸淡遠的藝術境界和沖淡自然的美學風格。

    千百年來,人們對於陶淵明的詩歌,陶淵明的品格;對於陶淵明那辛苦而悠閒的田園生活等,都是十分嚮往的, 陶淵明代表著一種文化符號:超脫、樸實、自然、悠遠,是一種表現真實生活,真實自我的高遠境界。

  • 2 # 滄海一聲笑254829182

    陶淵明的田園詩透路內心深處的反抗精神!中國文人中對學優則士的嚮往是共同的!但陶淵明更追求人格平等,思想獨立的人文思想!不原屈叢封建等級對文人人格思想的禁固!寄田園與詩酒是另一種無奈的掙扎!在那個時代!不屈從只能另類!他給後人世文人心靈深處開劈了一方追求人文自由的田原!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電腦主機板的好與壞主要看哪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