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媽咪Jane黃靜潔

    我把高中稱為"人生中非人性的學習階段",因為孩子要進大學。我記得大兒子在美國高中階段幾乎每天晚上只睡五六個小時,功課非常多,而且考大學的時候,沒有老師說你因為太辛苦了,作業可以減一點兒。

    這個時候我們家長應該做什麼?到了高中,已經不是盲目給孩子"加餐"的時候,而更多是要給他"加油"的時候。同時,我們要接納他,尤其是高中的最後兩年一定要接納他,在他的能力範圍內幫助他,做到他能力範圍內的最好。比如,他在90~100分割槽間,我們能做的是幫助他儘量多地去考100;如果他在80~90分割槽間,我們能做的是幫助他儘量多地去考90。而不是盲目地逼著孩子,一定要從70~80分割槽間考到100。這樣做,只會把孩子逼得走投無路,更加逆反。

    我們接納他的現在,體諒他,做他的知心朋友,不要因為繁忙的學業而把孩子的心情搞壞。做父母,不要逆水行舟,而要順水推舟。原本他能考上大學的,因為跟父母叛逆,結果連大學都不想考了;原來是可能考上重點大學的,因為跟父母鬧翻,最後只上了普通大學。這一時期最重要的是給孩子溫暖的家、溫暖的床和溫暖的心。

    家長不止要幫助孩子一起規劃學習、運動、社交;還要用心經營家庭關係、親子關係,讓孩子覺得你特別關心他,關心他的情緒、心理狀態,而不是隻關心他的功課。

  • 2 # jsnj2021

    高中三年,孩子也許是在重點中學的原因,學習不用我們管,我們父母負責孩子的日常生活,到了高中如果學習還要家長陪的話,我覺得這是做家長的失敗!

  • 3 # 晨爸線上CBZX

    孩子進入高中,留心的家長會注意到高中不同於初中的一些明顯變化。比如:高中老師看起來沒有初中老師那樣“負責”了:不再“死盯”學生,不再喜歡有事沒事請家長,作業也不再需要家長簽字,更不會有留孩子完不成作業不放學的現象。比如:高中老師對孩子們的表揚和高帽兒更少了,一些孩子會感覺老師不重視自己,產生心理失落感。再比如:進入高中的每次考試成績,都開始嚴格排序,心理素質不強的孩子可能會感覺受不了。還比如:進入高中,孩子們早晚都要上自習了,星期六全天甚至週日半天也要用來上課了......

    這些變化給家長帶來最直接的影響和變化就是時間突然多了:以前每天接送孩子上學放學,現在不必了;以前每天晚上檢查孩子的作業,現在不必了;以前週末要送孩子去各種輔導班,現在也不必了......面對這些變化,有的家長可能會感到焦慮、一時無所適從;有的家長可能會感到狂喜,覺得自己終於可以放心打麻將了;還有的家長不甘心無所作為,還想把握住每一次與孩子不多的見面時間“孜孜不倦、諄諄教悔”......

    其實,孩子在不同的成長時期需要不同的家長。隨著孩子慢慢長大,對家長淺層次的生活需要逐漸減少,而對家長深層次的精神需求逐漸增多。到了高中階段,如果家長還停留在做初中生甚至做小學生家長的狀態上,毫無疑問,你會拖了高中孩子的後腿。那麼,作為高中孩子的家長,到底應該怎樣更好地助力孩子成長,為孩子的學習助一臂之力呢?我覺得,必須從思想上釐清楚以下五個方面的問題:

    一是關於“無為”和“有為”的問題。

    對於高中階段的孩子,關注欣賞和默默守望遠遠勝過無休止的嘮叨。家長的嘮叨大多是因為不放心,不放心是因為不瞭解,不瞭解是因為沒溝通,沒溝通是因為沒傾聽,沒傾聽是因為沒尊重,沒尊重是因為沒認同,沒認同就會與孩子的交流話不投機......這樣的惡性迴圈中,孩子的耳朵和嘴巴慢慢地就會選擇性的對家長關閉了。因此,隨著孩子慢慢長大,特別是進入高中階段後,千萬不要再整天嘮叨“什麼吃飯慢、喝湯響、東西亂放、腿亂抖”之類改了十幾年都沒有改好的小毛病了,只要不傷大雅、不是什麼原則性問題,就把它當做孩子的獨特個性就好了。

    智慧的家長對孩子的教育和影響很多都是默默進行的,很多時候,隻言片語遠勝過歇斯底里。因為,高中階段的孩子已經初步具體一定的獨立處理問題的意識和能力,在孩子遇到困難和困惑時,我們作為家長如果確實沒有什麼高招兒,最好還是在一旁默默關注和守望,微笑著給孩子以戰勝挫折的動力,無聲勝有聲,有時候教育中的無為就是有為。高中階段,大多數情況下家長都要從內心堅持一種策略:明確的目標,隱形的關注。

    二是關於“家長學習”的問題。

    作為高中生家長,我們必須認識到:不單今天的孩子與20年前的孩子不同,今天的高中與20年前的高中也大不一樣。想做一名合格的高中生家長,提前瞭解自己的孩子,瞭解自己的孩子在高中將要面對的一切是必要前提。因為,只有只有瞭解孩子,清楚地知道孩子高中將要面臨的重要問題,才能更好地走進孩子內心,才能更好地引導和幫助孩子。

    做家長其實是一門很高深的學問,沒有人天生就會。隨著年齡的增長,家長的學習能力其實是在不斷退化的,大多數情況下,做家長的智慧增長是趕不上孩子的成長速度的。比如,一些聰明、有思想的高中孩子,面對這個複雜的世界,會產生一些看似叛逆或不切實際的觀點。這些觀點,有些被家長合理引導,有些被家長無知打壓,有些會沉澱下來成為隱患......要把一個聰明、有思想、還稍有叛逆的聰明孩子引向正道的前提是:父母必須具有相當的知識和智慧。

    因此,家長在白天忙完工作以後,在夜深人靜時,我們還要努力看書、努力學習、努力思考,分析孩子的每一個動作每一句話,應對孩子出現的各種問題。高中孩子的時間是很寶貴的,每一次和孩子的交流都要認真準備,就像老師備課一樣要常講常新,而不要十幾年如一日地重複著亙古不變的一套說辭,即便自己不嫌煩,也要考慮一下孩子會不會煩。

    三是關於“吃苦”和“享樂”的問題。

    無憂和享受我們大多數家長所追求的目標,這也正是我們在孩子教育的有效期內堅持高質量陪伴的內在動力。孩子的整個成長過程中,家長所要操心的總量是一定的。比如:在孩子小的時候,你把孩子送到爺爺奶奶、姥姥姥爺那兒,甩手掌櫃般輕鬆自在的三四年,換來的往往是孩子進入小學之後一地雞毛般的五六年。同樣的道理,高中階段作為孩子整個求學階段最重要的三年,家長更應該全力以赴、力所能及地為孩子的學習和生活提供一些幫助。因為,相比於初中學業任務更重的三年高中生活,孩子真的需要家長的陪伴與支援。否則,家長几年的放鬆與自在,一定會在孩子將來的生活中補回來。前面說過,家長在孩子成長教育中要付出的辛苦總量基本是一定的,家長几年的放鬆自在,換來未來更長時間的辛苦擔憂,對自己來說基本還算是公平的。但對於自己的孩子呢?他將要承受的可能是一直很辛苦,甚至一生很辛苦......

    四是關於“高一和高三”哪個更重要的問題。

    中招考試結束,包括家長在內的許多孩子,都覺得終於可以喘口氣了,會不自覺地放鬆下來,初中階段抓得越緊、重複越多的學生和家長想喘口氣的思想越明顯。這樣的孩子進高一很容易思想鬆懈。還有些孩子對高一不以為然,仍然抱著初三用一年時間拼搏就能考個不錯高中的經驗,為自己制定到高三了再努力拼搏的策略,不自覺地放鬆了高一最初階段的學習。其實,這是一種極端錯誤的思想意識。高一的重要性是遠遠重於高三的。

    首先,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高中階段學習方法、學習習慣的養成關鍵在於高一,高一落後的孩子在學習技術、學習技能上就已經輸了。戰略失誤靠戰術補是很困難的,高一前半個學期的鬆懈,可能需要接下來一兩年時間的勤追猛趕。

    其次,高一所學內容絕不僅僅是高中的三分之一,至少是二分之一。因為高二暑假前一個月,高中階段的新課程就全部結束了,高三全年都在用來複習。比如:物理學科,高一開始階段的力學思想建立不好,整個高中物理基本就坍塌了三分之二以上。

    五是關於“放任”與“關心”孩子的問題。

    不管是從現在的物質條件來說,還是從高中階段孩子的身體條件來說,三年的用盡全力的拼搏學習完成沒有問題。但很多時候,我們過多的在乎孩子的學習是不是快樂,過多地擔心孩子吃苦受累,從自己思想上就認為孩子已經全力以赴了,進而不同程度地影響到了孩子的學習狀態。

    分享一個有點類似道理的小故事:一天,獵人帶獵狗進山打獵。發現了一隻兔子後,隨著獵人“砰”的一聲槍響,兔子後腿中彈,拼命逃竄。在獵人的命令下,獵狗飛奔去追趕兔子。獵狗在後面追,兔子在前面跑。不一會兒,獵狗氣喘吁吁的返回來了。獵人問:“兔子呢?”獵狗垂頭喪氣地說:“你不知道啊,那個兔子拼了命的跑,我沒攆上。”兔子跑回洞裡,同伴們都說:“你太厲害了,竟然能從獵狗嘴裡逃脫?”兔子上氣不接下氣地說:“你不知道啊,我為了逃命是在全力以赴,而獵狗為了骨頭只是在盡力而為。”

    同樣的道理,在很大的程度上“高考一考定終身”,關係的是孩子漫長一生的生活質量,必須讓孩子玩命兒似的全力以赴地學。作為家長,我們所能做的就是做好必要的後勤保障,始終從精神上給孩子以充分的支援與鼓勵,讓孩子在整個高中三年始終以最高昂的精神狀態投入到緊張的學習中去。

  • 4 # 陳老師育兒經

    針對以上問題,我的回答有幾點

    一,高一的時候先幫助孩子一起制定學習計劃,時間安排,高中三年對我來說就跟一次長期的集訓營一樣,所以建議家長一定要時刻陪伴,監督孩子。

    二,每天和孩子一起起床,一起吃飯,多給孩子講一些勵志的故事,激發他的鬥志

    三,每天陪著孩子一起讀書,他寫作業家長就在旁邊看書。

    四,業餘時間陪著孩子一起做飯,做家務,培養情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車一停,副水壺水位上升很快然後就降到中線,為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