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普濟

    不僅炒菜出鍋的時候再放鹽,燉菜也是。但蒸菜、丸子、燒扒等事先成型的菜和做法,需要烹調前把鹽加好。

    這種後給鹽調味的做法,要用食材性質和結構的基本原理解釋,主要三個原因:

    ⒈一道菜的味道由本味和調味兩部分組成,其中本味又有主材料和配菜兩部分。食材入味的道理,不是調味料的味道全部滲透食材裡面,而是包裹食材外面,滲進去很少。譬如炒肉片,肉是本味,肉片外面一層是調味料的味,再加上配菜的味,綜合組成炒肉片的味道。廚藝裡講究的“原滋原味”,指的就是一道合格的菜式,主味、調味和配菜味各自獨立,主次分明,相輔相成。

    ⒉烹調最基本的技術運用,都是為了突出本味,善用調味。典型的就是鹽的使用。俗話說:“有油無鹽,吃的不甜”,鹽是烹飪中最主要的調味料。但是鹽有個特性,滲透性很強,能夠很快使接觸到的食材細胞壁破裂,水分滲出。知道這個原理,才會正確使用鹽。關鍵點就是投放的時間。

    ⒊前面說過,菜的味道由三部分組成。炒菜和燉菜,是調料最容易把握的烹調方法。炒菜,鹽給早了,食材會提前脫水,還沒熟就材料乾巴,鍋裡水糟糟,這道菜就沒法炒好。燉菜一樣道理,鹹味主要靠燉湯提供,食材要的是原味和口感。提前把鹽,燉出的肉一定會柴,口感差勁。

    重複的是,提前給鹽,鹽的味道是進入食材裡了,但是影響了主味,破壞了口感。真正鹽的味道是在食材外層,在湯裡。為什麼炒肉會上漿勾芡?炒前上漿是為了阻止鹽的滲入,炒好勾芡是為了讓鹽味裹住肉片。這樣就保持住了肉的原味,吃起來才香。

  • 2 # 天山可可

    炒菜,加鹽不一定都是最後加的,得分清楚是什麼食材,每種食材不一樣,加鹽的時間也就不一樣了。特別是雞鴨魚肉之類的和蔬菜葉子之類的區別很大,今天就分享我的加鹽方法吧。

    1、青菜葉子之類的加鹽,一般像空心菜、生菜、小白菜、油麥菜之類的這些蔬菜,因為比較容易熟,幾分鐘就炒好了,而且特別愛出水,加鹽太早,水分出多了,營養就流失了,而且比較容易變形不好看,所以必須爆炒之後,大部分水分炒的差不多了,出鍋加鹽,這樣好看好吃,營養也流失的少。

    2、硬質的蔬菜,比喻、胡蘿蔔、白蘿蔔、土豆、南瓜、芹菜、杏鮑菇、蒜薹之類的,炒的時候可以早點加鹽,就是炒的變軟之後就可以加鹽了,翻炒2分鐘左右就可以出鍋了,因為這樣的蔬菜,比較硬,加鹽要有過程才能入味。

    3、雞鴨魚之類的,這樣菜,要是炒就可以提前加鹽了,像這樣一般都是燒、燜、煮的做法,加鹽最好在5——10分鐘左右,具體那種做法,加鹽也太一樣,燉最好在出鍋10分鐘之前加鹽,煮也是一樣的方法,燒和燜最好在調料加進去翻炒均勻之後,加鹽最合適,這樣鹽入進去了,肉質也好吃勁道。特別是紅燒魚,一定要提前加鹽才入味好吃,就是煎好,在加調料和醬油的同時就的加鹽,這樣魚好入味也好吃。

    4、豬肉要是炒,一般都是和蔬菜一起搭配的,加鹽也是在出鍋之前2分鐘之類,這樣的蔬菜和豬肉都好入味了。要是紅燒,燉,也的在出鍋之前10分鐘加鹽最合適了,這樣好入味了。

    5、牛羊肉,一般燉的多,加鹽不能早,一般在燉好之前10分鐘加鹽最好,這樣攪拌均勻了,在燉10分鐘,鹽也入肉味了,也好吃了。要是紅燒牛羊肉,一般翻炒以後就可以加鹽入味了。

    所以,掌握好每種食材不同做法很重要,加鹽也就入味好吃了。

  • 3 # 涵宇927

    1炒肉菜,鹽一般是在肉八成熟的時候加的,加早了肉質容易變老,加晚了不易進味兒。

    2炒素菜,一般調料是按糖醋鹽味精順序新增的。先加鹽,這樣蔬菜熟的更快,能保留更多的營養。適當可以加點白糖,增加蔬菜的鮮味。

    3涼拌菜,一般都是將所有的調料混放在一起調成汁,澆在菜上,要現拌現吃,冷盤醃時間長了會變的太鹹了,使營養成分流失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何清洗廚房檯面上的頑固汙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