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南風微涼南巷嶼南涼

    關於這個有兩種說法

    1.《三國演義》中,姜維雖然是諸葛亮的衣缽傳人,但由於是武將出身,所以與諸葛亮一生唯謹慎不同,膽子大,敢冒險,又不免疏忽大意。於是先有陰平之失,後有假投降一計。可惜功敗垂成,因為心疼發作,最終自刎身亡。死後被魏軍剖腹,“其膽大如雞卵”。證明他的膽大是有生理基礎的。

    現在當然知道膽子大和膽囊大是沒有關係的。不過如果用現代醫學的觀點來分析姜維之死的前前後後,我們會得出這樣一個有趣的結論。那就是,姜維的心疼其實是急性膽囊炎發作的表現。

    急性膽囊炎的主要症狀是上腹部劇烈的陣發性疼痛。中國古代的人體解剖學並不發達,因此往往會將這種上腹痛當作心疼。即使現在,還有不少人把上腹痛說成是心口疼。而姜維當時就是這種症狀(《三國演義》第一百一十九回上寫道“維領命,方欲行動,忽然一陣心疼,昏倒在地;左右扶起,半晌方蘇。”然後“維拔劍上殿,往來衝突,不幸心疼轉加。”)。而姜維死後被魏兵剖腹,“膽大如雞卵”,則是由於急性膽囊炎引起的膽囊腫大。這又恰恰從解剖學的角度證明了急性膽囊炎的診斷。

    當然,這一切都只是一種推論。而且姜維之死,即使他當時沒有得急症,也是無法避免的。姜維死時仰天大叫:“吾計不成,乃天命也!”其實蜀弱魏強,即使假投降能得一時之逞,蜀國最終也會亡國的。又豈是姜維之力可以扭轉。

    2.姜維的"忽然一陣心疼","心痛轉加"是什麼痛呢?根據今天的醫學知識來分析,這是"心絞痛"無疑。

    心絞痛是發生在前胸正中、胸骨後部、波及大部分心前區的疼痛。病人常突然發作,有緊悶、壓榨或壓迫樣感覺。有時可放射到頸咽部、左肩、左臂。每次發作時間為1分鐘至數分鐘。發作時,病人面色蒼白,表現焦慮,嚴重者可冷汗淋漓。即時休息或口含硝酸甘油片,心彈簧痛可好轉。心絞痛多見於男性,大多數病人在40歲以上。勞累、情緒波動、飽食、受寒、陰雨天氣常常誘發心絞痛的發作。

    心絞痛屬於祖國醫學"真心病"、"厥心痛"、"胸痺"的範圍。乃心、肝、脾、腎等髒氣虧虛,痺閉於經絡,氣血不能暢通,導致胸陽不運,不通則痛,而引起心絞痛的。心絞痛的主要病理基礎是"氣滯血瘀"。

    心臟的血液供應依靠冠狀動脈。當冠狀動脈因粥樣硬化等原因發生病變時,管腔變狹變小,失去應有的彈性。因此,所供給的血流量不能滿足心臟的需要,供血與需血發生矛盾,引起心肌急劇的暫時性缺血,即產生心絞痛。

    正常情況下,冠狀動脈有很大的儲備力,在劇烈體力活動時,冠狀動脈的血流量可增加到休息時的6-7倍。粥樣硬化的冠狀動脈,平時血流量已經減少,擴張性差,不能隨身體的需要而增加血液供應。在勞動或者情緒激動時,心肌需要更多的血液供應,。冠狀動脈的血液卻供不成求,心肌血液急性供應不足,逐引起心絞痛。如果持久的冠狀動脈痙攣、閉塞,可以導致心肌梗塞。病人可出現持續胸痛、休克、心律紊亂等嚴重臨床症狀。

    姜維當年59歲,正值冠心病的好發年齡。加上他生平坎坷,中年降蜀後,跟隨諸葛亮五出祁山;孔明死後,他八次伐魏,一直辛勞奔波在戰場上;又劉阿斗昏庸,信聽宦官黃皓讒言,姜紹受氣極深。一連串的憂勞刺激,使他更易患冠心病了。就在姜維和鍾會準備謀反,要殺眾魏將"方欲行動"的緊要關頭,由於情緒過度緊張,而突然誘引心絞痛發作,結果大勢所去,只得自刎而死。如果當時姜維不自刎的話,他也會因"心疼轉加",而導致心肌梗塞而喪命的。

    可惜姜維這位承諸葛亮親傳的蜀國大將,誤於自己的心絞痛,而不能使蜀漢社稷危而復安,假投降巧計終成了泡影。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今天晚上幾點燒香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