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閒看秋風999

    加里寧格勒是俄羅斯的一塊“飛地”,也就是說,這個地方不與俄羅斯本土接壤,而是位於波蘭還立陶宛之間的一塊兩百多平方公里,四十多萬人口的一個州。

    早在1996年,加里寧格勒就成了俄羅斯的為經濟特區,總部設在俄羅斯本土的製造商們在這裡生產的產品享受著各種稅收的優惠,然後運到俄羅斯其它城市。

    換句話說,加里寧格勒成了俄羅斯的一個製造業中心。俄羅斯三分之一的電視機是在這裡生產;凱迪拉克、悍馬和寶馬等品牌在這裡也有生產線。

    2006年,莫斯科宣佈將把該地區變成俄羅斯的香港;加里寧格勒的年均GDP增長率超過了10%,增長速度超過了俄羅斯其他任何地區;

    2004年,德國在加里寧格勒開設了總領事館。允許加里寧格勒居民不用去莫斯科就能獲得申根簽證。簡單講,這裡就是俄羅斯對歐洲的一個視窗。

    當然,加里寧格勒對於俄羅斯人來說,最重要的還是那裡的軍事基地,那裡有俄羅斯波羅的海海軍司令部,裡有切爾尼亞霍夫斯克(空軍基地)、東斯科耶(空軍基地)。

    針對北約的東擴以及烏克蘭東部危機,普京總統三番五次揚言要在加里寧格勒部署可以攜帶戰術核彈頭的伊斯坎德爾導彈。這款導彈被西方認為是俄羅斯的殺手鐧。

    因此,由於地理位置,說加里寧格勒或者說伊斯坎德爾導彈整個歐洲來說就是俄羅斯威懾的王牌,此話一點兒都不虛。

  • 2 # 齊林居

    加里寧格勒:俄羅斯對峙北約的西部飛地

    加里寧格勒地標

    如果說柏林是冷戰時期,蘇聯與北約緊張軍事對峙的最前沿,那麼加里寧格勒,這塊曾經屬於德意志的舊土、當今俄羅斯最西部的一塊小小飛地,現在卻成了俄國和北約進行力量、決心較量的最新前哨。 加里寧格勒地圖

    加里寧格勒:俄羅斯最西邊的海外飛地

    加里寧格勒是俄羅斯加里寧格勒州州府,為瀕臨波羅的海的海港城市,市區面積215.7平方公里,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前原名哥尼斯堡(德語:Königsberg,意指“國王之山”),是歷史上普魯士王國省份之一的東普魯士首府。

    此地最早為古普魯士人的定居點,1255年條頓騎士團於普列戈利亞河河口建造了一個城堡,為紀念同騎士團一起參加十字軍東征的波西米亞國王奧托卡二世,將該地命名為哥尼斯堡。此後,哥尼斯堡一直是條頓騎士團國、普魯士王國和德國東普魯士的一部分。

    1945年二戰結束不久,根據《波茨坦協定》,東普魯士約1/3 近1.51萬平方公里的土地劃給蘇聯,其餘部分歸了波蘭。1946年7月4日,蘇聯把劃屬給它的東普魯士領土,取名為加里寧格勒州,以紀念剛逝世的最高蘇維埃主席團主席米哈伊爾.加里寧,哥尼斯堡也因此同步更名,併成為該州首府至今。俄軍波羅的海軍港

    作為蘇聯最西部的領土,加里寧格勒地區戰略地位非常重要,冷戰正酣的1950年代,蘇聯把波羅的海艦隊總部設在該市,而且曾長期禁止外國遊客訪問加里寧格勒。

    1990年代蘇聯解體,原本的加盟共和國立陶宛、拉脫維亞與白俄羅斯先後獨立,使得加里寧格勒連同整個加里寧格勒州,和俄羅斯本土失去了實體的領土相連,不得不變成今日遭波蘭、立陶宛兩國之間的波羅的海沿岸相隔分離的海外飛地狀態。

    1993年3月,北約東擴吸納捷克、匈牙利和波蘭三國;2004年3月,北約再次東擴,斯洛伐克、保加利亞、羅馬尼亞、斯洛維尼亞、及波羅的海沿岸國家愛沙尼亞、拉脫維亞和立陶宛等七國,正式成為北約成員國;2004年5月,波蘭、立陶宛加入歐盟。美軍軍演

    自此,該地區完全被北約、歐盟包圍。 儘管距離俄國本土達500公里,但在蘇聯解體後,加里寧格勒獨特的地理優勢並未稍減。它西臨波羅的海,與聖彼得堡是俄羅斯在波羅的海僅有的兩個不凍港;加里寧格勒的北、東面和立陶宛相鄰,南距波蘭首都華沙才400公里,離柏林、哥本哈根、斯德哥爾摩等西北歐名城的路程都在600公里左右。

    從地緣角度看,對俄國而言,加里寧格勒相當於手中對付北約東擴、反制美國在東歐部署反導系統和加強駐軍的威懾王牌,是一塊攻防兼備的兵家要地。

    “俄羅斯領導人認為,他們在加里寧格勒及其周邊的任何軍事活動都將引起歐洲最強大國家(德國、波蘭、法國和英國)的嚴重不安。” 俄軍西方軍演

    “武裝到牙齒”的加里寧格勒

    2018年5月,美國《國家利益》雜誌刊登的一篇文章稱,俄羅斯“武裝到牙齒”的加里寧格勒州是北約“最糟糕的噩夢”。“與加里寧格勒州接壤的所有北約國家中,沒有一個國家能夠與俄軍抗衡。” 俄軍T-90坦克

    俄國在加里寧格勒駐紮了三支裝備齊全的精銳部隊。包括第7近衛摩托化步兵旅、第336近衛海軍步兵旅等,它們與俄軍部署在西部和西南邊境的第1近衛坦克集團軍(下轄第2近衛摩托化步兵師、第4近衛坦克師、第27獨立摩托化步兵旅、第6獨立坦克旅、第96獨立偵察旅),第10近衛坦克師、第90近衛坦克師、第144近衛摩托化步兵師、第150摩托化步兵師及第2近衛集團軍的若干個旅,彼此遙相拱衛。 攜帶空射巡航導彈的蘇-24

    此外,俄空天軍可動用Kh-55和Kh-101空射巡航導彈威脅北約目標。俄國還能借助駐屯在加里寧格勒州的“伊斯坎德爾-M”近程戰術彈道導彈、S-400防空系統和軍艦來壓縮美國及其歐洲盟邦軍隊在該地區的活動區。波羅的海艦隊標識

    俄海軍波羅的海艦隊一支艦隊的實力就超過了全部波蘭海軍,該艦隊在蘇聯時期叫雙紅旗波羅的海艦隊,曾兩次榮膺紅旗勳章。波羅的海艦隊司令部設在加里寧格勒,艦隊兩大基地為加里寧格勒和位於芬蘭灣的喀琅施塔得。

    波羅的海艦隊由彼得大帝在1703年建立,這位雄才大略的俄羅斯一代帝王除將首都從莫斯科遷至靠大海的聖彼得堡外,為對抗瑞典大舉興辦海軍,並透過大北方戰爭擊敗瑞典,開始了俄國謀求海權的第一步。

    在1904-1905年的日俄戰爭中,俄國駐旅順的太平洋艦隊因遭日軍襲擊損失大半,沙皇尼古拉二世下令波羅的海艦隊改組成第二太平洋艦隊馳援。俄艦隊從聖彼得堡出發,繞過非洲大陸和印度洋,並穿越臺灣海峽、對馬海峽,但航行路線被日本聯合艦隊發現,慘被迎頭痛擊;1917年俄國爆發十月革命,波羅的海艦隊停靠在聖彼得堡的“阿芙樂爾”號巡洋艦朝冬宮發射空炮彈,打響了革命的第一槍;在二戰期間的列寧格勒戰役中,波羅的海艦隊採取艦炮火力和水兵參加地面戰鬥的形式,沉重打擊了納粹德國軍隊。二戰後期,波羅的海艦隊參加了波羅的海沿岸的各個主要進攻戰役。

    現今波羅的海艦隊由於受到北約海軍圍堵,主要假想敵為波蘭、德國、法國、英國、波羅的海沿岸三國等北約成員國的海軍,以及芬蘭、瑞典等國。“堅持”號

    波羅的海艦隊旗艦是“現代”級驅逐艦“堅持”號(舷號610),配備8聯裝3R-14通用垂直髮射系統(用於發射“口徑”導彈)的21630型“暴徒”級小型護衛艦,構成了重要的海上打擊力量。

    不過北約認為,俄羅斯最大的危險來自“伊斯坎德爾-M”導彈系統。該型導彈是一種近程彈道導彈,射程短但是極力突出突破反導攔截系統的攻擊力,俄軍方聲稱世界上沒有能攔截“伊斯坎德爾-M”的方法存在。“伊斯坎德爾”導彈野戰狀態

    “伊斯坎德爾-M”採用隱身、可變軌、全程制導設計,射程500公里,可攜帶多種型別的常規彈頭及戰術核彈頭。其彈頭外形似錐體,起飛後迅速拋掉表面突出部分,彈體更加光滑,降低了雷達波反射面積。

    “伊斯坎德爾-M” 在野戰條件下,導彈車3年不需保養,電磁干擾等環境下仍可工作,戰鬥中只需3人就可在4分鐘完成發射。它其實是一種導彈系統組合,同一導彈車亦能發射巡航導彈,當同時發射彈道、巡航兩種特性相異的導彈時可大大提高突防機率,造成敵方反導系統無法兼顧。

    2013年,俄軍在加里寧格勒州附近部署了近10套“伊斯坎德爾-M”戰術導彈發射裝置;2018年初的情資表明,已經有120個“伊斯坎德爾-M”營配置在進攻北約方向。美軍佈防在波蘭的“愛國者”導彈

    對佈防美製“愛國者”反導系統的波蘭、捷克、羅馬尼亞等北約“前線國家”來說,加里寧格勒無異於一把需時刻警惕的“達摩克利斯之劍”。

    今年2月,立陶宛指責俄國在加里寧格勒飛地永久部署可以攜帶核彈頭的“伊斯坎德爾-M”彈道導彈;莫斯科則對波蘭、羅馬尼亞可能部署“愛國者”導彈系統表示不滿。認為此舉違反了1987年簽署的《美蘇中程導彈條約》,或許專門用於向俄羅斯發射導彈;而為進一步鞏固與華盛頓的牢固防務關係,2018年3月,華沙簽署了高達47.5億美元的軍火合同,購買美製“愛國者”反導系統,這也是波蘭有史以來數額最大的武器交易。 俄軍部署在加里寧格勒的“伊斯坎德爾”導彈部隊

    據此,有西方軍事專家分析,俄國在加里寧格勒駐防“伊斯坎德爾-M”導彈在內的強大軍事存在,堪稱“加里寧格勒策略”。克里姆林宮的最終目的是逼迫北約制定歐洲安全新條約,使時光倒流回至2004年以前。

    當時,北約東擴,一下子就收了立陶宛、拉脫維亞和愛沙尼亞及其他4個東歐國家。“無論歐美外交官當初和現在認為這些要求多麼不切實際,他們的政府都必須考慮俄羅斯將如何利用加里寧格勒來加大對他們的壓力,讓他們甘心在歐洲安全新秩序的問題上向莫斯科妥協。”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地面瓷磚有點滑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