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劃開歷史的簾幕

    陝北地區那時候估計是南匈奴的封地吧,陝北靠近內蒙古,那時候鮮卑也已經來到蒙古地區,匈奴和鮮卑一邊打仗,一邊融合。

  • 2 # 寧世心872

    根據東漢三國西晉地圖看

    由於漢朝和北方匈奴的戰爭一直不斷,後匈奴內部分裂,鮮卑趁虛而入佔據匈奴各地。鮮卑所佔之地疆域已經包括了河套地區陝北地區也是其中。

    從地圖上看,河套地區也就是指曹魏之北的一塊地方,也就是今河套平原附近,在漢武帝以後,該地就屬於大漢所有。河套地區屬於遊牧民族傳統地盤,漢代在歸屬雍州、幷州。並設定有朔方、五原、雲中、上郡等州郡管理。可惜的是在漢末卻又撤銷了,而到了三國時期,地圖上一直顯示的是“羌胡”。【羌胡指中國古代的羌族和匈奴族,亦用以泛稱中國古代西北部的少數民族。出自《後漢書·西羌傳·東號子麻奴》】造成一百多年後的混亂。

    漢武帝三次大舉進攻匈奴後,匈奴逐漸退出中原,往北遷移,居於上郡,也就是今延安地區。後來,昭君出塞後,漢匈兩族關係緩和,匈奴逐漸南下遷移,又到了河套平原附近,並且繁衍生息,逐漸強大。到桓帝時期,中原景象衰敗,匈奴逐漸不信賴大漢,於是開始有些叛亂,而桓帝也無力征剿,於是這些外族又繼續擴大。

    西晉時期陝北地區依然在羌胡領域內。

  • 3 # 博日晟

    呼韓邪單于和郅支單于在西漢年間爭位之時,被郅支單于打成糊糊,呼韓邪單于不得不南遷投降漢朝,自此便展開了匈奴分裂為南匈奴和北匈奴的序章(實際上東漢年間的北匈奴依然是呼韓邪單于一系,只是由於地緣因素,北匈奴始終是漢朝打擊物件,南匈奴一直是漢朝的附屬。所以不考慮單于王統的變化的話,呼韓邪單于就是第一個“漢屬匈奴”也就是後來的南匈奴單于了)。

    南遷,自然是得有個居住地的。你總不能把人家又趕回去是吧,所以漢朝就開始逐漸在邊境安置南匈奴人,截止到東漢初期的醢落屍逐鞮單于(第二呼韓邪,實質上的南匈奴首任單于)時代,漢朝在河套周圍、山西北部、甘肅東部的八個郡安置了這些投降的匈奴人:

    呼韓邪單于在漢朝的鼎力支援下統一匈奴後,呼韓邪就返回了漠北單于廷。然而內遷的匈奴人,自然不會都跟著走了,這其中原因並非是趕不走,而是漢朝自己捨不得這些匈奴人走。因為這些匈奴人,用好了是漢朝的好打手。東漢時期幾次南匈奴造反,鎮壓後東漢王朝也不會驅趕匈奴人滾回漠北,而是繼續招安用來當打手。

    後來,漠北的呼韓邪後裔形成了新的被漢朝敵視的北匈奴,八郡的投降漢朝的匈奴人也擁戴了呼韓邪的後裔形成了新的附漢南匈奴。南匈奴這樣一個一直以來都依靠漢朝並忠實於漢朝的草原帝國之所以能存在,就是因為,他們的國土就在漢朝郡縣之中,居民和漢人犬牙交錯,他們選擇效忠漢朝是最優解。

    然後大夥可能會說了,題主不是問陝北嘛,你說內蒙、山西、甘肅幹嘛?咱先不說人口流動的問題了,然後再說另外一個概念:“東羌”。

    東羌是啥呢?既然漢朝分化匈奴,弄出來一大堆忠誠於漢朝的匈奴人,為什麼就不能同樣用在羌人身上呢?所以,這是毋庸置疑的。其實在內遷匈奴之前,漢朝就已經不斷在東遷羌人了。

    漢朝的羌人源於湟水,並不能完全等同於周朝的“西戎”,只是西戎的一部分,他們在甘肅的分佈並不廣(以前甘肅北部屬於月氏和匈奴,南部屬於漢人和氐人)。但是西漢一朝不斷內遷羌人,使得羌人開始在甘肅分佈了開來。

    而到了東漢朝,羌人起義也好造反也好,很頻繁,於是東漢朝就開始進一步朝陝西境內內遷羌人了。

    在東漢一朝,就出現了“東羌”,指東漢朝內遷到安定、北地、上郡、西河的羌人。相對地,居住在青海老家和甘肅西部老家的羌人,就叫“西羌”了。

    所以你能看到,即便不考慮東漢朝對匈奴的進一步南遷,陝西、甘肅、山西、內蒙四個現代省區境內的漢朝郡縣,已經交錯居住了大量的匈奴人和羌人。

    這些匈奴人和羌人給東漢朝的貢獻還是很大的,比如《封燕然山銘》就記載了,幹翻北匈奴的漢軍中,就有這些人:

    鷹揚之校,螭虎之士,爰該六師,暨南單于、東胡烏桓、西戎氐羌,侯王君長之群,驍騎三萬。元戎輕武,長轂四分,雲輜蔽路,萬有三千餘乘。

    當然,這些人也會反叛,而且和居住的漢人引發衝突,甚至會出現較大規模的反叛部落掠買漢人為奴的情況。這就導致當地生活動盪不安,漢人的選擇往往是逃離,東漢朝曾經多次招徠逃離的漢人返回,但都收效不大。這就更進一步導致當地漢人數量減少,羌人和匈奴人的數量增多。

    到了東漢末年,由於東羌聯合西羌造反,就出現了上郡撤治的情況。撤治,也就是漢朝放棄上郡的郡縣了,這地兒只能用來招安羌人了。上郡是哪兒呢,就現代陝北榆林一帶。

    同樣撤治的,還有西河,西河被作亂的南匈奴佔了,也就只能用來招安南匈奴了。

    而至於為什麼同樣安置東羌的北地、安定沒有撤治呢,這個可能跟當地漢人豪強勢力較大有關。我們知道,漢末豪強發展到魏晉士族裡的,就有北地傅氏、安定皇甫氏、安定梁氏等等,都是強大的地頭蛇,有這些地頭蛇,羌人和匈奴人自然也禍禍不了這裡。

    所以到了曹魏和晉朝,這裡就變成了歷史地圖上簡略的“羌胡”:

    這其實跟唐朝內遷党項人,最後給宋朝留了一個西夏一樣的道理。

    然而這事兒能怪漢朝、唐朝給後世留的遺產不好嗎?

  • 4 # 歷史縱橫帝

    導讀:其實題目中說的並不準確,漢朝作為中國歷史上著名的大一統王朝陝北一直在中國版圖範圍內。從公元48年匈奴內亂,南匈奴在呼韓邪單于率領下歸附東漢王朝成為一個轉折點。東漢王朝為了安置南匈奴,把陝北和水草肥美的河套地區賜給了南匈奴才是後期曹魏、西晉版圖範圍內陝北沒在版圖內的濫觴。而且也正是胡漢雜居以及八王之亂的引導,才爆發了暗無天日的五胡入中原的悲歌。

    陝北自從戰國時期被納入版圖後作為華夏版圖的一部分世代傳承,秦漢時代同樣如此。但是通常在魏晉乃至南北朝之前,陝北地區一直被少數民族盤踞。在這段歷史中,通常在河套地區看到的是南匈奴或者在五胡時期各方爭相拉攏的鐵弗匈奴劉衛辰部。在這段特殊的歷史時期,包括河套在內的北方從胡漢雜居到五胡入中原演繹了一段特殊的歷史階段。

    在東漢的打擊下分裂後的南匈奴向漢朝稱臣,東漢王朝以寬廣的胸懷把南匈奴安置在水草肥美的河套地區;這成為河套和陝北在魏晉時代成為缺失版圖的濫觴

    其實說到在河套、陝北安置南匈奴對華夏造成的影響,其實和後來唐朝安置從祁連山脈的長途跋涉的党項如出一轍。前者的南匈奴在三百年後由劉淵率兵入主中原建立漢國(前趙),而後者党項在五代時期迅速發展後建立綿延200年對中原造成災難的西夏政權。今天我們著重說一下南匈奴在河套、陝北安家的部分,東漢建立後逐漸展開對匈奴的反擊以及匈奴內亂的開始。

    公元46年匈奴境內發生連年的旱蝗災害,本就赤地千里的匈奴還被東部的烏桓進攻。破屋偏遭連陰雨,在這種內外交困的情況下匈奴內部又爆發了單于的爭奪戰。單于輿死後他的兒子烏達鞮侯被立為單于,烏達鞮侯死其弟蒲奴為單于。而單于輿的侄子比在匈奴八部的擁立下稱呼韓邪單于,匈奴分為南北兩部。公元48年南匈奴單于呼韓邪向東漢請降,向東漢王朝表態:“願永為藩蔽,捍禦北虜”。光武帝劉秀大喜,同意了南匈奴南匈奴向東漢“奉藩稱臣”。漢朝把水草豐美的河套、陝北地區賜給了南匈奴,公元50年漢朝在五原(後遷到雲中)給南匈奴建立單于王庭。南匈奴逐漸在漢朝扶植下強大起來,成為漢朝對抗北匈奴的幫手。

    歷史上有名的昭君出塞,嫁的就是這位呼韓邪單于。匈奴佔據河套成為這段歷史週期內胡族統治河套、陝北的濫觴,三百年後終於在西晉八王之亂後釀成了匈奴人劉淵入主中原、滅掉西晉的災禍。

    曹魏時代繼承漢家威嚴,依然用絕對實力壓制南匈奴;西晉的八王之亂不斷嚴重消耗了國力,而且讓出身匈奴的劉淵看到了入主中原的野望

    漢朝末年漢丞相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實力最強。南匈奴再次歸附真實掌權者曹操,曹操扣留前來朝見的匈奴單于。然後把匈奴分為五部分別立帥並派官員進行監督,其實曹操就是分化控制匈奴。所以在曹魏時期其實河套的南匈奴雖然沒有標註在地圖上,但是實際上是完全富庶曹魏的。何況曹魏時期實力強勁,徵烏桓、平高句麗北方各族無不服從。

    到了晉武帝司馬炎去世後,西晉爆發了司馬皇族內部爭權奪利的八王之亂。長期的彼此徵殺造成西晉國力衰減,而兵源不足大量少數民族戰士被編入軍隊讓少數民族將領逐漸看穿了西晉腐朽衰弱的事實。南匈奴單于於夫羅之孫、左賢王劉豹之子劉淵逐漸控制幷州、設定百官建立漢國,並最終滅亡了西晉。緊隨其後的石勒、苻堅、慕容氏等匈奴、鮮卑、羯、氐、羌五胡先後在中原建立政權,長期的佔領對北方造成巨大的破壞。

    從劉淵開始五胡相繼進入中原建立政權,亂紛紛的相互攻殺知道北魏重新統一北方河套和陝北才再次迴歸版圖;此時距離東漢安置南匈奴已經過去4個世紀

    從版圖上來看河套地區一直在鐵弗匈奴的控制下,後來被氐族建立的前秦和羌族建立的後秦短暫統治。最後匈奴人在赫連勃勃的帶領下建立了自己的政權胡夏,最終被北魏平定後納入北朝版圖。此時距離光武帝劉秀安置呼韓邪單于已經過去了將近400年,至於在五代、遼、金、宋時期陝北在各政權之間的變動那是又一段歷史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SONIC索尼克動畫主題歌的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