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閒來讀史

    感謝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粉絲提問,古代有那多次因蝗災而爆發的饑荒,而且每次爆發蝗災都會大批百姓被餓死。那麼有人就很想知道,為什麼古人寧可被餓死,也不願意捕捉那些蝗蟲充飢呢?

    對於這個問題,因為筆者個人覺得非常有趣,所以就在給他做了簡單的回答後,選擇在這裡跟大家詳細地分享一下。原因在於,蝗災這個概念,很多朋友都沒有經歷過或親眼見到過,而小說裡或電視裡所演的蝗災,相信也遠遠做不到絕對還原。

    正文開始前,我們先簡單地瞭解一下什麼是蝗災。所謂蝗災,顧名思義,就是由蝗蟲引起的災害,而之所以會有蝗災,主要還是因為乾旱。根據筆者考證,中國歷史上所有有記錄的大規模蝗災,在爆發之前都會伴隨著一場同樣規模的乾旱(雪上加霜說的就是這個)。

    說到這裡,筆者想簡單地列舉一組數字來做個講解,根據科學考證,每逢大規模乾旱時期,地面上的蝗蟲卵數量都會急劇增長。比如最多的時候,每平方米內的蝗蟲卵塊會高達4000甚至5000以上,而每一個卵塊中都會有50至80左右粒卵。大概總結起來就是,每平方米的土地上,就會有超過20萬以上的蝗蟲被孵化出來(是每平方米而非每畝)。

    中國歷史上首次出現有蝗災的記錄,是在春秋戰國時期,雖然具體時間已不可考,但從《詩經》中的“去其螟螣(螣即蝗蟲),及其蟊賊,無害我田稚”這句話就能看出,蝗蟲在當時就已經出現且對農業生產造成了威脅。

    另外,根據《中國救荒史》記載,中國歷史上的蝗蟲災害爆發頻率,在近代以前都是世界之最。比如,秦漢時期每9年就會爆發一次,兩宋時期每3年半會爆發一次,明清時期更是達到了每3年就會爆發一次的頻率。而每次蝗災爆發,史料上都會留下赤地千里屍橫遍野,易子而食析骸炊之等聽著就令人感到驚恐的記載。

    說完了蝗災的大概情況,我們就再來了解一下本文的主題,即古人為什麼寧可餓死,也不願以蝗蟲充飢?關於這個問題,筆者個人覺得有以下兩個原因:

    其一,想吃而吃不到

    很多朋友都覺得蝗災一旦爆發便是鋪天蓋地,而鋪天蓋地自然意味著到處都是,那到處都是又怎麼會吃不到呢?其實這裡指的吃不到並非是一隻也吃不到,而是根本吃不到來年。我們標題中提到,每逢蝗災都會有無數人餓死,那麼大家有沒有想過,為什麼會有無數人餓死呢?究其根本,主要是因為蝗蟲把地裡的糧食和種子都吃光了,而糧食和種子被吃光,則肯定是意味著來年才會因沒有飯吃而被餓死。

    這裡要注意的點是,來年而非當下。我們要知道,一般情況下爆發的蝗災都是由飛蝗引起的,而飛蝗顧名思義是會飛的,那它們吃完了這裡的糧食和種子,難道會停下來等著被農民伯伯們殺死嗎?答案自然是否定的,所以它們一般禍害完一片區域,就會立即飛往下一片區域。

    然而,它們可以飛走,身為普通百姓的農民伯伯卻是飛不走的,所以只能在吃完了今年的儲備糧食後,堅持到來年並因為沒有新糧食而被餓死。

    此外,就算被吃掉糧食的百姓們殺死了很多蝗蟲並吃掉他們,但這些難道就能讓人堅持到來年開春嗎?因而,並非是古人們不願在蝗災爆發後吃蝗蟲充飢,而是實在吃不到,畢竟蝗災引發的後果得到明年才能顯現出來。

    其二,想吃而不敢吃

    中國歷史上唯一有記載的,以尊貴身份而吞食蝗蟲的,有且只有一個,那就是大名鼎鼎的唐太宗李世民。貞觀初年,唐朝爆發了一場大蝗災,而唐太宗李世民在下令賑災後卻被反饋說是國庫里根本沒有糧食,而有糧食的則是那些豪門大族,比如清河崔氏等。就在李世民懇求他們開倉救災時,他們卻要求李世民先以身作則,親自食用一隻蝗蟲。

    原因在於,從古至今就沒人敢吃蝗蟲,如果有,那也一定是所謂的賤民,即那些一無所有的窮苦百姓。他們看起來是想告訴李世民,如果要讓他們救人,就必須向全天下證明,蝗蟲是可以食用的。然而,事實上卻是對李世民的一種羞辱,原因如前文所說,從古至今都沒人吃過蝗蟲,而現在堂堂的一國之主卻要率先食用,這豈不是向天下證明,就算貴如皇帝,也得向他們這些豪門大族所低頭。

    言歸正傳,古人確實是很少吃蝗蟲,但並不意味著沒人吃。前文提到,古代敢吃蝗蟲的基本都是最最普通的百姓,但這些最最普通的百姓,難道不正是我們這個古老民族的核心組成嗎?

    說到這裡,筆者多嘴一句,我們現代人雖然都知道蝗蟲可以吃而且很有營養,但古人卻是不知道的,而且每逢蝗災還會有“神棍”作祟,在這些“神棍”的蠱惑下,那些善良的百姓自然是愈發的不想吃也不敢吃(神棍會宣揚蝗蟲是上天降下的懲罰,是上天的子民,一旦吃了會有種種後果等)。

    最後,關於“古代因蝗災而有無數人餓死,可古人為何寧願如此,也不願以蝗蟲充飢”這個問題,筆者個人的回答有如上兩種。第一為想吃而吃不到,原因是蝗蟲行動飄忽且迅速,所以古人很難捕捉並儲存它們直至堅持到來年播種。第二為想吃而不敢吃,原因是古代沒有科學依據,所以古人因為迷信而不敢食用蝗蟲,生怕因為一時的口腹之慾而為子孫帶來禍患。

    參考資料:《中國救荒史》《中國曆代天災人禍表》《中國蝗災史》等。

  • 2 # WILLSON39

    這問題都不說無生物學常識了,完全就是無生活常識,純粹就是想當然。

    第二,造成蝗災的蝗蟲都是遷移行動的,而且數量龐大,動輒幾十萬上億隻,而蝗蟲過境時,老百姓尚有口糧,但當蝗蟲把這一季的作物甚至草木都啃得寸草不生、老百姓沒有口糧而處於饑荒時,蝗蟲來吃什麼?它們已經不會再返回來了,你去抓什麼吃?

    第三,蝗蟲是飛行、跳躍能力很強的昆蟲,它們並不會乖乖地等著你去抓,徒手抓蝗蟲與抓蒼蠅、蚊子一樣艱難,並不是手到擒來的事情。

  • 3 # 淨月暖陽

    蝗災發生,靠吃蝗蟲不餓死?這種問題提出,可見中國現在農業人口真是在減少,對一些農業常識問題,一些人都是多麼的無知!中國現在仍然是農業大國,可蝗災也是幾十年未見了,以前不至於蝗災,但隨處可見的螞蚱,現在城裡的孩子們,可能也就在畫片上見過了。作為歷史領域的作者,不討論殺蟲劑使用、城市擴張、耕地減少等問題,還是從歷史和常識方向解答一下吧!中國是較早實現農耕文明,並不斷髮展和發揚光大的一個民族,正是土地上生長的農作物,滋養了華夏文明幾千年。農耕文明相較與漁獵文明和遊牧文明最先進的地方,在於農作物產量高而且便於儲藏。雖說改不了靠天吃飯的大前提,可以糧食儲藏以保證以豐補欠,可使抗禦風險的能力遠高於其它生產方式,這使民族延續,人口增長,生生不息。蝗災的問題,是蝗蟲啃食農作物,讓耕地中的糧食顆粒無收。並且蝗蟲幾乎什麼都吃,連可能替代糧食的植物都啃光,一場蝗災能席捲幾千裡,連給你相互救助的可能都沒有。雖說糧食可儲藏,但生產力低下時,節餘的糧食並不多,能夠上一年,甚至就是一季的儲備就不錯。國家雖也會有存糧,但蝗災造成的大面積絕收,讓國家賑災也會出現杯水車薪的情況。這樣,只要大規模蝗災出現,在古代幾乎注意會是場大災難,甚至高過水災、旱災。所以,中國把螞蚱封為“蟲皇”,是昆蟲中的王者。由於蝗蟲過境,幾乎都是從天而降,又撲殺不盡,很多迷信就把它神化,對之跪拜,祈求它離開。神化之後,確有連捕殺的勇氣都沒有了,更不敢去吃。人類對無能為力的東西,會心存畏懼,到現在也是如此。歷史上,封建帝王也多打著天命神授的牌,皇帝自稱天子,也希望民間把他們認為是神,蝗蟲也被民間尊為神蟲之時,相當於成了皇帝的同類,同類相殘的事,皇帝為其江山永固,大多也不敢去滅蝗、吃蝗,記得能號召滅蝗吃蝗的,唐太宗是一個,還是克服了不少阻力,下了很大決心。最重要的,饑荒是發生在蝗災過後幾個月,當儲藏的糧食吃完之後,這時蝗災已過,哪兒去捕蝗蟲充飢去?蝗災發生時,蝗蟲即不易捕,也無法長期儲存,根本不可能成為糧食的替代物,所以題主之問,真有點貽笑大方了!此前中東、非洲發生蝗災時,網傳中國神器是用雞、鴨做生物防治,先不討論真假、效果如何,就是養下了這些雞、鴨,也不夠吃過災年的,大家不用再開腦洞了,中國農業文明幾千年,老祖宗們不會坐視蝗災不想辦法,以當時科技水平,能想的辦法一定相盡了,這畢竟是生死攸關的事,現在還是殺蟲劑最有效。當然,說不要汙染環境,那隻要有能力救援受蟲災之地,就任蝗蟲去吃,也可以抓些蝗蟲做成風味小吃,無妨!哈哈

  • 4 # 漢時風2000

    不是不願吃,也不是不敢吃,而是蝗蟲一旦聚集起來,就有毒根本不能吃。

    研究表明,蝗一旦聚集起來,種群密度增高,在叢集模式的刺激下會開啟CYP305M2基因,能夠將苯丙氨酸轉化為苯乙醛肟的化學物質,苯乙醛肟水解成苯乙腈。而苯乙腈味道對人來說是比較抗拒的,如果這時不顧味道把蝗蟲吃下去,將會在體內分解產生氫氰酸,對人體產生毒害,量大還有可能致死。簡單來說,這樣的蝗蟲是不能吃的。

    你想如果要把蝗蟲當飯吃,且不考慮其難聞的化學物質的味道,勉強吃一大把下去,結果就是非病即死。所以當時人們選擇不吃蝗蟲是有科學道理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口袋妖怪3.0永恆之沫手機版的金手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