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地外天使講科學
-
2 # 科學新知界
目前認為火星上有板塊構造,有類似地球地震的火星震,有死火山但是沒有活火山,即已經沒有火山噴發的現象。
普遍認為火星上在數億年前地質和地球極為相似,留下了大量的地質構造。科學家從這些地質構造中能推測出火星過去的地質情況。例如,火星上存在很大的大峽谷,是火星板塊運動的有力證據;火星上有大量死火山,但是最晚的火山也形成於5億年前;火星探測器也探測到了火星上有火星震的存在,說明火星並沒有完全停止地質運動。
然而,因為火星半徑比地球小得多,同時離太陽遠,接收到的Sunny比地球少的多,所以火星內部的熱量更容易消耗,火星的內部已經冷卻,沒有活躍地質活動需要的內部動力,只剩內部應力偶爾的釋放,即有少量的火星震。
-
3 # 兔斯基聊科學
關於火星上面有沒有板塊構造,科學家還是存在爭議的。一部分科學家認為火星上存在著板塊構造,另一部分科學家則不這麼認為。畢竟火星距離地球十分遙遠,目前只有機器人探測器到達過火星,人類還未真正的踏足火星。所以火星存不存在板塊構造,只能透過火星地表的一些構造做出判斷和猜測。
現代地球科學理論認為,地殼是由六大板塊(太平洋板塊、印度洋板塊、亞歐板塊、非洲板塊、美洲板塊和南極洲板塊)組成的。地球的這六塊板塊是在不停的運動的,形成了海嶺、海溝、巨大的皺褶山脈和裂谷等地形。同時地球板塊的運動還造成了地球上的地震以及火山活動。
多數科學家認為火星太小,火星的核心已經冷卻不可能再有板塊運動了。但是一部分科學家認為火星是存在著板塊構造的,至少在火星曆史中曾經有過板塊運動的。因為他們發現了一些關於火星板塊運動的證據。持這種觀點的科學家在火星上發現了大量的斷崖、皺褶山脈和階地(階地指的是地殼上升,河流下切的梯狀地貌)等構造。這些地貌特徵如果在地球上的話就會被認為是板塊運動的典型特徵。甚至認為太陽系中最大的峽谷火星水手峽谷也是火星板塊構造運動形成的結果。
火星上有沒有地震和火山類的地質運動呢?先說火山吧。大家知道太陽系中最高的山峰在那裡
嗎?在火星上,而且是一座火山。這就是奧林匹斯火山。奧林匹斯火山有27公里高,600公里寬,高度相當於珠穆朗瑪峰3倍,底座面積超過了英國。在火星上高度超過10000米以上的火山有5座。小型火山到處都是。火星上火山眾多,火星的稱號名副其實啊。 不過這些火山都已經是死火山了。
火星有沒有地震活動呢?比火星還要小很多的月球上都存在著地震現象,火星上應該也會有地震活動的。2018年11月26日登陸火星的洞察號火星探測器的一項探測任務就是探測火星地震情況。洞察號攜帶了地震測量儀對火星地震活動展開探測並透過火星地震以及火星內部溫度情況開揭開行星的形成問題。
雖然現在的看上去火星是一顆死氣沉沉的星球,但是科學家認為在遙遠的幾十億年前,火星曾經是一個生機勃勃的世界。大家也是這麼認為的嗎?
-
4 # Geo寒武君
那顆熒熒如火的星星,將是我們的下一個家園——火星。
火星,地球的鄰居,位於太陽系宜居帶,遠古的火星有點藍,和今天的地球頗為相似,有濃厚的大氣、適宜的溫度、廣袤的海洋、極地的冰川、高聳的火山、深邃額峽谷、密佈的河川和衝洪積三角洲,如今卻變成了一片寒冷荒蕪的紅色星球。這期間發生了什麼?才產生如此鉅變?答案或許就藏在火星的地下,那個不為肉眼所見的地方。火星內部核心冷卻了,磁場消失,進而導致大氣層被太陽風吹走,海洋被蒸乾,表面變成了沙塵暴肆虐的沙漠戈壁。
那麼火星為什麼這麼快就冷卻了呢?根據NASA歷次探索資料資料,火星約在46億年以前形成,之後內部分異形成Fe-FeS核,並有鉀進入硫化鐵中。由於K-40的衰變提供熱源,而鉀-40的半衰期只有12.8億年,放射性鉀衰變結束,也就意味著火星內部失去了持續的熱源供應。按火星的密度和平衡凝聚模型估算,火星地殼厚約為200公里,富鐵的矽酸鹽地幔厚約為1200公里,平均火星核半徑約為1900公里,火星表面的熱流值為43爾格/(釐米·秒),熱歷史的計算表明,火星的岩漿及構造活動在其演化的早期階段就開始了,並一直持續到鉀衰變結束的26億年左右,之後的20億年,火星核心迅速冷卻,喪失了磁場、大氣、海洋和大規模岩漿活動。
鉀等其他少量放射性元素的衰變結束,也導致火星上是沒有板塊運動的。根據探測器觀測資料,火星內部圈層中,地核由鐵硫組成,熔點低,目前依然是液態的。但地核外包覆矽酸鹽的地幔,曾形成火星地表的構造與火山,但現今因為冷卻似乎不活動了,更別提火星表面40-125公里厚的地殼,基本上是一個完整的殼體,沒有任何板塊活動痕跡。
沒有板塊運動的最直接證據就是,火星表面沒有明顯的板塊碰撞和分離邊界,沒有像地球喜馬拉雅、科迪勒拉山脈那樣綿長的板塊碰撞褶皺山系,沒有像非洲、南美洲輪廓吻合的分離形態,更沒有類似大西洋中脊的海底擴張邊界。
第二個證據就是火星上的火山往往呈固定點幾千萬年至數億年噴發,噴發的熔岩累積效應造就了太陽系最高的火山——奧林帕斯山,這座火山有27公里高,600公里寬,覆蓋區域相當於美國得克薩斯州的面積。地球上火山因為板塊異動是不斷移動的,比如夏威夷火山熱點就是從俄羅斯楚科奇半島南部海域一直移動到現在的位置,留下一系列串珠狀火山島鏈。
第三個證據就是板塊運動會在地球表面留下密佈的活動斷層、褶皺、海溝、陸地縫合線等各級規模的構造體系,而且陸地上山脈、峽谷、高原、平原、島嶼、盆地等地貌型別多樣,更是板塊異動的宏觀體現。反觀火星,行星表面遍佈撞擊坑、峽谷、沙丘和礫石。南半球是古老、充滿撞擊坑的高地,北半球則是較年輕的低地平原。體現出來的是隕石撞擊和火山岩漿溢流形成的兩種主體地貌單元,根構造運動造就的地貌單元完全不同。
可能有人會說,寒武君說的不對,火星上明明有大量的峽谷、山脊、斷崖,甚至區域性褶皺和階地構造,不正是板塊運動才能留下來的證據麼?比如水手谷,是一個深2-7千米,長為4000千米的峽谷群,很像地球上的東非大裂谷。不過這些真的是板塊運動留下來的麼?寒武君認為未必。還是回到剛才所說的火星核心冷卻,帶來的另一個直接後果就是地幔岩漿凝固收縮,地殼也跟著一起向下收縮,就像有一雙無形的大手在拉蓋在身體上的床單,只要力氣足夠大且持續,就會在床單薄弱處直接撕裂床單。而這個水手谷,顯然就是火星內部冷卻收縮在地殼表面撕開的口子,地質學上也叫做張裂隙。
還有人會說,不對,我還有證據,在奧林帕斯山東南側有三個呈一條直線的火山,跟夏威夷串珠狀火山很像,也有可能是板塊運動造成的火山熱點遷移。寒武君認為,這只是一個個案,單例有很多偶然性,不能作為充分證據。值得注意的是,火星上依然有高原和平原,但這些都是火山噴發的玄武岩和火山灰堆積而成的,與地球上因板塊運動造就的高原、平原是兩碼事。
不過無論奧林帕斯,還是其他眾多火山的存在,說明在地質歷史時期,火星上曾經有一段火山活躍期,一直持續到20億年前,才逐漸停止。顯而易見,這些火山現在都變成了死火山,基本都熄滅了。從奧林帕斯基座的圓形崩塌和火山錐頂部的風化磨平就可以看得出,這些火山很久沒有噴發過了。
那麼火星上現在還有地震麼?寒武君可以肯定的回答,有。只不過火星地震活動不是板塊運動和構造斷層引發的地震,而是因為火星內部冷卻時發生緩慢而輕微的收縮引起的,這點和月球很像,這一過程早在20億年前就開始了。根據NASA在火星的洞察號地震儀記錄,2019年4月以來,在短短的235個火星日,儀器檢測到了174次地震。在這些資料中,有150次是像阿波羅登月實驗記錄一樣的高頻地震,剩下的24次則為低頻地震。
此外,地震波在火星地殼中的傳播可以用來追蹤地震的源頭。在24次類似地球的地震中,有3次的強度足以讓人們進行分析。研究小組成功的追蹤這三次地震的資料到了Cerberus Fossae區域,那裡有一系列由斷層將地殼撕裂造成的裂縫。同時有證據表明,火星地震在張裂谷區和火山區十分活躍。
回覆列表
對於火星上面有沒有板塊構造?火星上面有沒有地震火山類的地質運動呢之話題,我個人觀點認為,火星上面是沒有板塊構造的,也不會有地震火山類的地質運動現象發生的。
為什麼會這樣說呢?因為,火星上面全都是一毛之荒地,
沒有穩定液態水體(海洋)的自然形成,全都是由太陽曆來持續釋放出來的塵粒流物質所累積的表現結果,只會有無機界物質的客觀存在,是沒有有機界物質的形成,水的狀態不能形成穩定的液態現象,只是在物質的密度上從裡到外地由大到小,地表上全都是同一樣型別的物質,不會有板塊的構造現象。
此外,火星上面不會有地震火山類的地質運動現象發生,因為,火星上的物質結構與地球物質結構是完全不同的,火星上都是同一型別無機的自然定體物質,沒有有機物界物質的存在,
它不像地球那樣是個儲能星球,地球上的地震現象是地核吸納和儲存能燃燒之能量物質的自然手段;地球上的火山爆發現象,是地核和地幔篩選不夠純度之有機碳化物(核能物質)並將其間歇性地排出之自然手段。
由於火星上沒有儲備能量物質之功能,沒有能燃燒之能量物質的存在,因而,不會有地震火山類之地質運動現象發生的情況。不知這樣的回答是否準確?!如讀者閱後覺得我說的有道理,希給個點贊並關注我,歡迎大家一起來討論和學習。宇明於東莞市。(注:原創作品,版權所有,抄襲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