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鞠鵬10

    個人覺得不需要買太多。至於買什麼怎麼買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如果大盤處於歷史低點可以買入指數基金,如果對某個行業後期的高速發展比較有把握,可以買相關的產業基金。過多的分攤,會增加更多的不確定因素。也許最後算總賬時會正負抵消白忙乎一場。

  • 2 # 南方基金

    關於這個問題,著名基金評級機構晨星曾做一個投資實驗:

    有基金數量1到30只不等的多個組合,分別計算每個組合5年的基金業績波動程度。

    結果發現,只有1只基金的組合波動率最大,每增加一隻基金就可以明顯改善波動程度,但是當組合增加到7只基金以後,波動程度和基金增加就沒有必然聯絡了。

    也就是說晨星認為7只基金是較為適宜的。

    另一家機構好買基金研究中心則表示,5-10只是適宜的配置數量。

    關於最佳的持倉標的數,目前並沒有統一的標準。

    通過對比各類市場上的基金組合,控制在10只以內是較為合適的,當然如果有精力有能力,多增加幾隻也無妨。

    如何配置組合裡的基金?

    確定了基金數量,那組合裡配置什麼樣的基金才能分散風險,避免重蹈陽陽的覆轍呢?

    往期我們曾說到,股票、債券、現金類資產由於彼此之間相關性低,較適合組合配置。

    所以今天我們就分別從基金型別的角度來聊聊。

    01

    首先貨幣基金和債券基金建議持有2-3只即可。這類基金的波動性較低,主要作為組合中固定收益資產。

    貨幣基金各家都是主投定期存款和銀行存單,純債基金也不像偏股基金風格多樣。

    同類型的基金,收益率相差可能不超過年化1%~2%,所以沒有必要太分散投資。

    只需選擇2到3只成立時間長、中長期排名處於前1/4的即可。

    02

    接下來我們再看看偏股型基金。

    據統計市場的股票型和混合型基金總數超3800只,大體上南南認為可以分為兩大類:

    一類是投資全行業的,無明確的投資範圍限制的基金;一類是有明確行業主題或風格的基金。

    還記得我們曾聊過的“核心-衛星”策略嗎?

    核心資產,顧名思義是最核心最重要的部分,對組合的安全和收益是決定性的,佔比較大。

    通常我們選擇投資全行業的基金,2到3只長期持有。

    被動基金可以選擇跟蹤寬基指數的ETF,比如滬深300和中證500。

    主動型基金選擇的標準是,基金經理投資年限較長,經歷了過牛熊轉換的市場環境,且長期業績排名前1/4。

    這類基金短期來看業績可能不夠突出,但長期來看一定是優秀並且可持續的。

    衛星資產,則是投資一些特定行業主題基金,如證券、銀行、資訊板塊等,以及一些具有明顯風格特徵的基金,比如成長、價值風格等。

    現階段A股市場更多以結構性行情為主,各個板塊的表現此消彼長具有一定輪動性,在某一時間段某一板塊可能會極強。

    持有這類基金,可以更積極主動地爭取超額收益。

    但是需要注意的一點是這類基金波動性相對偏高,因此在整體基金組合中配置比例建議不要過高,最好控制在30%以內,同樣2到3只即可。

    03

    最後可以適當投資1-2只QDII基金。

    這類基金投資海外市場,涵蓋了海外的股票、債券、房產、原油等各類產品,它們的表現受A股的直接影響不大,比如2016年滬深300指數全年下跌了11%,而美國的標普500指數上漲9.54%,香港的恆生指數上漲了0.3%。

    總結下來,持有基金數量並非越多越好,一般控制在10只以內即可,可以適當增減但切勿貪多。

    另外在配置基金組合時貨基債基、權益基金、以及QDII基金適合組合投資,至於各類基金的持倉比例就要看個人的投資目標來定啦。

  • 3 # 餘教授期貨圖書館

    我問她,為什麼買這麼多基金,她說有的是朋友推薦的,有的是她看到排行榜上的,還有的是她覺得不錯的,反正一來二去就買了……

    其實一隻基金就是一個股票組合,就是一個籃子,你72只,得有多少隻籃子多少隻股票啊?

    籃子太多,你管理起來也是相當的不容易的

    所以,投資人不要同時擁有太多的基金,一般不超過6只基金就可以了(極專業的機構也才35支基金),因為投資組合當中若有太多隻基金容易造成重複投資的現象,非但無法進一步分散風險,反而增加管理上的困擾,本來,咱們選基金就是因為沒時間管理盯盤看股票才選擇的,這不是本末倒置嗎?

    而且進出場時點的問題因為太多基金的原因也會受到影響,你想到如果多隻基金需要在15點前同時加減倉,你如何分配足夠的時間操作呢?

    因此,物極必反,因多而累,還是不要選擇太多的基金為好!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河南欒川縣打老師案件,會對欒川旅遊造成負面影響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