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二條青年

    劉詢和許平君

      漢宣帝劉詢本是沒落的皇族後裔,因為皇室空虛,被大將軍霍光接入宮中即位。終霍光之生,劉詢對他都是言聽計從,百依百順的。就只有一件事例外,就是立皇后。當時眾公卿都認為霍光之女是最佳的皇后人選,甚至於集體上書。這時候,皇帝卻下了一道莫名其妙的詔書:“我在貧微之時曾經有一把舊劍,如今我十分的想念它啊,眾位愛卿能否為我將其找回來。”群臣揣摩上意,開始一個個請立許平君為皇后。宣帝如願以償。這是中國歷史上一道最浪漫的詔書,一道王子對貧女的許諾。這也是廣為流傳的“故劍情深”的典故。

      而霍光的妻子霍顯一心想讓女兒成君作皇后。本始三年,許平君再度懷孕,生下一個女兒,霍顯命御用女醫淳于衍(掖廷護衛淳于賞的妻子)在滋補湯藥中加入附子,讓許平君在坐月子時服用。許平君服用後不久毒發逝世。劉詢悲憤交集,發誓報仇。霍光死後,劉詢一步一步削弱霍家勢力,最後抄了霍氏滿門。劉詢的愛情故事帶有悲劇色彩,這樣風雨同舟,患難與共,同富貴、共貧賤的愛情,才叫真正的愛情。

      李煜與娥皇

      “南朝天子愛風流,盡守江山不到頭。”南唐後主李煜是南朝天子中代表性的一位。

      李煜年逢18歲,奉父皇之旨與南唐開國老臣周宗的長女,19歲的娥皇結為秦晉。雖然是一樁政治婚姻,但無論從哪方面看卻都是美滿的。娥皇有著動人的容貌,雍容華貴的氣質,還是一位博覽群書,能歌善舞,擅長彈奏琵琶的才女。所以,這是典型的才子佳人的結合,堪稱珠聯璧合,相得益彰。雖然是"先結婚,後戀愛",但二人一結婚,感情一下子就進入了熱戀狀態,偶爾分別,便感到"一日不見,如隔三秋。"

      李煜一首《長相思》:“雲一〔糹咼〕,玉一梭,澹澹衫兒薄薄羅,輕顰雙黛螺。秋風多,兩相和,簾外芭蕉三兩窠,夜長人奈何!”寫盡對娥皇的深切思念。

      公元994年,年僅29歲的娥皇突然生病,久治不愈。李煜見愛妻病倒,李煜茶飯無心,日夜陪伴在娥皇的病榻前,盼望她早日痊癒,並寫了《後庭花破子》贈娥皇,祝願她能和自己青春常在:"玉樹後庭前,瑤草妝鏡邊。去年花不老,今年月又圓。莫教偏,和月和花,天教長少年。"這也是世人熟知的那首亡國之作《玉樹後庭花》。

      孝文帝和幽皇后

      我們熟知的北魏孝文帝拓跋宏,是那個具有遠見的改革家。而孝文帝也曾有過一段悲涼的愛情故事,卻鮮為人知。

      孝文帝的養母(馮太后)在世的時候,孝文帝愛上了太后的親戚馮氏,也就是孝文幽皇后。於是把她娶到宮裡。可是太后卻不喜歡馮氏,把她趕出宮外,並立馮氏的妹妹為後。孝文帝鬥不過太后,就忍了下來。三年之後,馮太后去世了,孝文帝立即把馮小姐接進宮內。可是馮小姐愛的不是孝文帝,回宮後竟然把自己的妹妹逼走,還毒死了另一個嬪妃高美人,並把她的孩子搶來當繼子。孝文帝太愛馮小姐,忍受了她所做的一切。

      後來,孝文帝出宮打仗,馮氏卻趁機和她的情夫私通,還要把孝文帝的妹妹彭城公主嫁給自己的弟弟,公主忍無可忍,就跑到前線告密了。馮氏知道醜事暴露了,於是一不做而不休,又策劃謀殺孝文帝,可是又暴露了。孝文帝還是愛馮氏,又忍受了這一切,沒有殺她。但孝文帝的心已經碎了,終於在33歲那年鬱鬱而終。這樣的男人可謂千古第一痴情子,不管他所愛的人對他如何殘酷,他還是愛著她。

      順治和董鄂妃

      清世祖順治皇帝究竟因何退位到今天還是個謎。一種說法是世祖章皇帝在順治十八年因病而死。因為愛子、寵妃的相繼病亡,順治受到了巨大的精神打擊,身體每況愈下,後又染上了天花,於順治十八年(1661年)崩於紫禁城內的養心殿,年僅24歲。中國歷史第一檔案館的檔案支援第一種說法。據歷史文獻記載,福臨確實想要出家,但受到皇宮內保守勢力的極度反對,最終未能成行;而不久則死於天花。他也是清朝歷史上唯一公開皈依禪門的皇帝。

      另一種民間傳說是說因愛妃董鄂妃因病去世,愛宗教的福臨去當了和尚,而且這種說法一般還把董鄂妃與董小宛當作同一人。根據史學界的考證已經基本否定這種說法。

      順治帝是否出家還是個謎,但他寵愛貴妃董鄂氏還是有記載的,董鄂妃死後,順治帝萬念俱空,出家為僧,就算沒出家,他的死也是因董鄂妃的死有關,他是絕對痴情的。

      愛德華八世和辛普森夫人

      最後這位英國國王愛德華八世“不愛江山愛美人”的歷史故事,已經在全世界傳播了65年之久。

      1931年,愛德華王儲在一次狩獵時結識了比他小兩歲的美國女人辛普森夫人。這位女人結過兩次婚,第二任丈夫是已經取得英國籍的美華人。辛普森夫人聰明美麗,穿著入時,使當時還是單身漢的愛德華王儲覺得她具有強烈的吸引力,兩人很快墜入了愛河。愛德華決定與辛普森夫人成婚。正當他準備向父王正式提出這一要求時,父王卻重病纏身,隨即駕崩。按照英國王室的繼承規則,他即位當上了愛德華八世國王。

      國王要與一位離過婚的女人結婚,而且她原來的丈夫仍然在世,這是英國國教教規絕對不能允許的。以坎特伯雷大主教為首的反對勢力,當時佔據了主導地位,英國公眾也是一邊倒,不能容忍國王娶辛普森夫人為妻。愛德華國王曾找當時的首相鮑德溫尋求變通辦法,但沒能取得成功。在江山和美人兩者只能擇一的情況下,愛德華八世選擇了後者。1936年12月10日,他在退位書上簽字,並透過電臺向民眾宣讀了告別書,正式從王位上退了下來。幾個月後,愛德華與辛普森夫人在法國結婚,愛德華的頭銜被確定為“溫莎公爵”,辛普森夫人成了公爵夫人。

      一生只要美人相伴,有一知己相守,不要那半壁江山又何妨。也許這也算的上是一種氣魄。世間又有幾人願意放棄這至高的權力,去陪一女子廝守到老呢?

  • 2 # 以史為鑑

    中國歷史上數千載時光,各朝各代君王不勝列舉,其中不愛江山的不在少數:有的沉迷酒色,有的愛好木工,有的一心煉丹,還有的遊山玩水。若說沉迷美色昏庸無道的君王歷代有之,但要說不愛江山只愛美人,甚至因為美人直接不理朝政,甚至丟了性命乃至失了江山的,不算太多,下面我們舉幾個例子說說他們的故事。

    一、“烽火戲諸侯”周幽王

    周幽王可能是大家最熟悉的“昏君”之一了,他為了愛妃褒姒點燃烽火,假報戰事,使諸侯白們跑一趟,終於博得美人一笑。

    周幽王烽火戲諸侯

    然而,等到後來申侯聯合增和犬戎等部發兵進攻西周時,周幽王慌忙命人點燃烽火,再沒見到前來勤王的諸侯們。最終周幽王被殺,褒姒被俘,西周就此滅亡。

    周幽王為了美人一笑付出了滅國的代價,身體力行地詮釋了只愛美人不顧江山。

    二、“從此君王不早朝”唐玄宗

    “春宵苦短日高起,從此君王不早朝”,白居易一首《長恨歌》字字泣血,深深控訴了唐玄宗李世民為了同楊玉環春宵一度,不理朝政,最終國家由開元盛世的繁榮跌落到安史之亂的破碎,讓無數文人志士為之嘆息。

    唐玄宗和楊玉環

    不過,若要說唐玄宗只因為獨寵楊玉環一人而無心政事,寵信奸臣,並不合理;唐玄宗雖然早年勵精圖治,開創盛世,晚年卻逐漸懈怠,選擇了錯誤的治國政策,唐代的中衰可以說是必然。後來,在隨唐玄宗流亡途中,楊玉環也在馬嵬驛死於亂軍之中,古代四大美女之一就此香消玉殞。本可以是才子佳人,明君賢妃,最終卻成了兩人和整個唐代的悲劇,令人扼腕嘆息。

    三、“虞兮虞兮奈若何”楚霸王

    項羽和虞姬的悽美故事在各類戲曲和電影中都有表現,楚霸王項羽和他深愛的妃子虞姬,都以悲壯自刎結束了生命,也讓李清照嘆息“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

    虞姬的故事悲壯悽美

    要說項羽的失敗,和虞姬關係並不大,而是項羽決策失誤和個人性格導致的結果。不能說是項羽不愛江山,而美人也為江山而死。然而歷史素以成敗論英雄,項羽和虞姬的愛情也只能剩下壯烈和悲涼。

    “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騅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漢兵已略地,四面楚歌聲。大王意氣盡,賤妾何聊生!”

    寶劍飲血,烏江悲鳴,霸王虞姬也徒留下傳說和唏噓。

    四、“南北山頭臥黃泥”順治帝

    “古來多少英雄漢,南北山頭臥黃泥。”

    這是順治帝的詩中的一句。感嘆了世事無常,人生苦短。實際上,順治帝青年早逝,24歲便駕崩,和失去了他最愛的董鄂妃有很大的關係。

    順治帝本算是一位明君,治國有方;但是,董鄂妃去世後,順治帝非常悲傷,以至於無心理政,甚至影響健康,最終鬱鬱而終。

    順治帝畫像

    為了心愛的美人抑鬱而死,放大好河山於不顧,也算是愛美人不愛江山的典型了。

    古代皇帝集權手中,這意味著若是君主昏庸,國家很可能會走向下坡路。因此,當皇帝不願理政,沉迷美色時,往往帶來的只有國破家亡的悲劇。

    不過要說亡國之君都是美人之過,未免託大;只能說,君主不勤政而只顧自己的慾望和愛好,百姓卻只能承擔由此帶來的戰亂和災難,這是一個時代的悲劇。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蕨類植物葉子掉了還能長出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