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0
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6309358163398

    冬季溫度較低時不適合大部分花卉的生長,為使盆花安全越冬,在初冬時需要陸續搬進室內,入室後採取的養護措施、放置位置都要考慮到各種花卉的特性。

    溫度:根據不同花卉適當調節

    北方地區,冬季氣候寒冷,溫度較低,一般南方花卉需要移入室內越冬,並根據不同花卉的要求調節適合的溫度。喜高溫的花卉,例如米蘭、一品紅、非洲鳳仙、秋海棠類及仙人球類肉質花卉,應儘量將花盆放置在Sunny充足、溫度較高(20℃至25℃之間)的室內窗臺處,最低溫度不得低於10℃。喜中溫的花卉,例如茉莉、天竺葵、月季、萬年青類,冬季適合溫度為18℃至22℃,最低溫度不得低於6℃。喜低溫的花卉,例如金橘、桂花、蘭花類,冬季溫度應保持在12℃至15℃之間,最低溫度不得低於2℃。水生花卉,例如荷花、睡蓮、鳳眼蓮、萍蓬蓮等,霜凍前應及時把水放掉,將花盆移至地窖或樓道過廳,溫度保持在5℃為宜,盆土乾燥時要適當噴水。

    另外,冬春季開花的花卉及性喜光照、溫暖的花卉,如蟹爪蘭、仙客來、茶花、一品紅、米蘭、茉莉等,應放在窗臺或*近窗臺的Sunny充足處。性喜Sunny但能耐低溫的常綠花木或處於休眠狀態的花卉:如桂花、柑橘類,可放在有散射光的冷涼處。一般對光照要求不嚴格的花卉,如盆栽睡蓮、月季,可放在沒有光照的陰冷處。

    施肥:要儘量減少或停止

    冬季大多數花卉進入休眠期,因而要儘量減少施肥或停止施肥。冬季不休眠的室內花卉,如常綠類花卉虎尾蘭、魚尾葵、棕竹、綠蘿,室溫在5℃左右時對肥料基本上無要求,故不需追肥,如果氣溫較低時施肥容易出現根系腐爛的現象。主要原因是冬季植物根系生長處於緩慢狀態,所施肥料不能為根系所吸收,反而會妨礙根的正常吸收,嚴重時便會爛根。

    如果室溫較高(20℃以上),又是冬季開花花卉,例如瓜葉菊、仙客來、報春花、蒲包花、非洲鳳仙、火鶴等,則需每半個月施用一次稀薄有機液肥,亦可少量施用複合化肥。家庭中養盆花,最好施用無異味的“育花肥片”或經過發酵的淘米水,以防肥味汙染室內環境。

    一些喜酸性土的花卉,例如茶花、杜鵑、含笑、君子蘭、四季桂等,應定期施用礬肥水(在泡製的肥水中加入0.1%的硫酸亞鐵),可使葉色濃綠、富有光澤,同時能使花朵芳香。另外,有些花卉冬季氣溫低時也能生長良好,如花包菜、冷水花、海棠等,可以使用氮、磷、鉀合理搭配氮肥為主的肥料,但用量應適當控制。

    澆水:切忌直接用自來水澆花

    冬季由於氣溫低,澆花用水要經過器具貯存或晾曬,切忌直接用自來水澆花,以防溫差過大,損傷根系。因為入冬氣溫不斷下降,花卉的代謝緩慢,或進入休眠狀態,一般盆花都應嚴格控制肥水。如果盆土不是太乾,就不要澆水,尤其是耐陰的花卉,更要避免因澆水過多而引起爛根落葉。一般澆水時間應在中午前後為適。對一些喜陰溼的常綠花卉,如文竹、龜背竹、春羽、竹芋、茶花、萬年青類等,應經常用與室溫相近的水噴洗葉面,清潔除塵,以利光合作用。

    病蟲害防治:室內要注意通風

    冬季由於室內通風不良,一些花卉常發生白粉病、煤煙病及蚜蟲、紅蜘蛛等病蟲害。病害可噴灑0.1%的多菌靈或託布津藥液,蟲害可噴灑0.2%的樂果或殺蟲劑。噴灑農藥時,最好把花盆移到室外,也可將殺蟲藥片埋入土中。此外,室內要注意通風,整個冬季應在晴朗天氣的中午開窗通風換氣,以減少病蟲害的發生,又有利於花卉健壯生長。

  • 2 # 使用者5410418388627

    冬天天氣寒冷,各種植物仍能渡過嚴寒的冬季,來年繼續生長、開花、結果。奧秘在哪裡呢?

    原來植物在寒冷到來之前,在生理上相應地做出各種適應性反應:如可溶性糖渡度的提高,就可以提高細胞溶液濃渡,使水點降低。還可以緩衝原生質過度脫水,保護原生質膠體不致遇冷凝固。另外糖分子還有巨大的表面活動能力,可以吸附在細胞器的表面之上,減弱它們的生命能力。細胞內糖多,滲透壓加大,保留水分多,減少外出結冰。還有的植物透過降低自身含水量,以適應低溫條件,安全渡過寒冷的冬季。

    當初冬溫度降到5度左右,冬小麥的地上生長基本停止,但光合作用仍繼續緩慢進行,這時所合成的產物並不轉化成澱粉或其他非溶性物質,而是以可溶性糖類(主要是葡萄糖)積存於細胞中。由於冬季麥苗葉綠素形成少,細胞呈中性或微酸性,此時,麥苗顏色開始變

    紅,這才是麥苗抗寒能力強,生長正常的一種標誌。

    果樹花芽也能安全越冬,才能使來年花開滿樹,結出豐收的果實。這主要靠得是花芽內部含水量的變化。當氣溫下降時,花芽迅速排出內部的水,使芽內的汁液達到高度渡縮的程度。這種高渡度汁液具有極強的抗凍能力,它在嚴寒時也不會結冰因此,防止了細胞膜由於冰凍而引起破裂,即使氣溫下降到零下30度時,花芽內細胞仍能安然無恙。

    植物的抗寒性

    1.低溫下植物的適應性生理生化變化

    在冬季嚴寒來臨之前,隨著日照的縮短和氣溫的降低,植物體內會發生一系列適應低溫的生理生化變化,從而提

    高了植物的抗寒性.

    這種逐步提高抗寒能力的適應過程稱為抗寒鍛鍊(coldhardening)或低溫訓化(coldacclimation)。

    ·晚秋或早春寒潮突然襲擊植物就易受害

    經適當的抗寒鍛鍊過程,植物逐漸完成適應低溫的一系列代謝變化,獲得較強的抗寒性。

    中國北方晚秋時,植物內部的抗寒鍛鍊還未完成,抗寒力差;在早春,溫度已回升,植物的抗寒力逐漸下降。

    植物抗寒鍛鍊過程中體內發生的適應性生理變化

    (1)組織的含水量降低,而束縛水的相對含量增高。

    (2)呼吸減弱消耗減少.有利於糖分等的積累,植物的整個代謝強度減弱,抗逆性增強。

    (3)ABA含量增多,生長停止,進入休眠

    ·冬小麥的核膜口逐漸關閉,細胞核與細胞質之間物質交流停止,細胞分裂和生長活動受到抑制,植物進入休眠。

    ·植物進入深度休眠後,其抗寒效能力顯著增強。

    ·ABA含量

    (4)保護物質積累

    可溶性糖含量增加,對細胞的生命物質和生物膜起保護作用。

    可增加細胞液濃度,降低冰點,提高原生質保水能力,保護蛋白質膠體不致遇冷變性凝聚;可進一步轉化為其它

    保護物質(如磷脂、氨基酸等)和能源.

    在抗寒鍛鍊中,氨基酸的含量也增多.

    脯氨酸的含量增加更為明顯,是防凍劑或膜的穩定劑,對植物適應多種逆境具有重要作用。

    2.低溫誘導蛋白(Coldacclimationprotein)

    植物經低溫誘導能使某些特定的基因活化,並得以表達合成一組新蛋白。

    近年來,已有近百種植物低溫誘導蛋白被發現和研究,但還不清楚它們在提高植物抗寒性過程中的機理。

    抗凍蛋白(antifreezeproteinAFP)

    是生活在兩極冰水中的魚類血液中含有的糖蛋白.能降低細胞間隙體液冰點。

    植物本身也可能具有與動物中類似的抗凍蛋白和基於相似原理的抗凍能力。

    擬南芥冷調節蛋白(coldyreguatedprotein.COR)COR6.6蛋白

    油菜的BN28蛋白

    擬南芥葉綠體的COR15蛋白

    胚胎髮育晚期豐富蛋白(lateembryogenesisabunndantprotein,LEA)

    植物在胚胎髮育晚期,種子脫水時大量產生的蛋白質。

    多數是高度親水、沸水中穩定的可溶性蛋白.

    植物在低溫誘導下也能表達多種LEA蛋白。

    有助於提高植物在冰凍時忍受脫水脅迫的能力,減少細胞冰凍失水。

    多數LEA蛋白也能為乾旱或外源ABA誘導。

    3.提高植物抗寒性的措施

    從兩個方面著手:

    提高植物自身抗寒性

    改變植物生長小氣候

    (1)抗寒鍛鍊

    用人工或自然的方法,對萌動的種子或幼苗進行適度的低溫處理,提高其抗寒性。

    經過抗寒鍛鍊後,抗性增強。

    細胞內的糖含量增加,束縛水/自由水比值增大,原生質的粘度、彈性增大,代謝活動減弱.

    (2)化學控制

    生長延緩劑AMO-1618、多效唑

    廣泛用於果樹,使其矮化,促進花芽分化。

    能抑制GAs的合成,提高樹木的抗寒性。

    外源ABA處理

    能在常溫下使植物抗寒性提高,同時誘導多種低溫誘導基因表達,產生低溫誘導蛋白。

    (3)其它農業措施

    選育抗寒品種

    提高越冬和早春作物的土壤溫度,保護植物抵禦寒害

    適時播種、培土、增施磷鉀肥,特別是廄肥和綠肥壓青。

    在寒流霜凍來臨之前,燻煙、冬灌、蓋草等保護植物.

    採用塑膠薄膜苗床、地膜覆蓋

    保護春播作物抵禦早春寒流.

  • 3 # 大碗拉麵謝謝

    常見的高等植物過冬:1、靠繁殖種子。大多數草本。2、落葉,休眠。落葉木本植物。3、停止生長或緩慢生長。常綠植物。4、收縮莖 2年生或多年生草本。5、地下莖 一些多年生草本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隋朝滅了哪個朝代後實現了南北統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