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詩詞例話

    要找勞動的詩那就得看田園詩啊,山水田園派的代表人物是王維和孟浩然。

    然而我要說的並不是他倆,

    他因“不為五斗米折腰”而辭官;

    他家門前種了五顆柳樹;

    他寫了一篇關於“桃花源”的傳記;

    他有辭體抒情詩《歸去來兮辭》,沒錯這個人就是陶淵明。他在辭官歸隱後寫了《歸園田居》五首,請看其中的第三首。

    種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道狹草木長,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願無違。---- 魏晉 · 陶淵明《歸園田居·其三》 種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介紹了詩人種植的是豆子,地點在南山下邊,由於是荒山下開墾的土地,所以草盛而豆苗卻很稀少,這一方面是地理原因,另一方面詩人是士人出身想必對耕田經驗也很缺乏。

    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

    雖然說豆苗很少,但是詩人並沒有因此而太過在意。大早晨就去處理雜草,到晚上披星戴月才扛著鋤頭回家,可以說對於這點農活樂此不疲。

    道狹草木長,夕露沾我衣。

    荒山野嶺,道路狹窄,草木茂盛,興許這道路就是詩人自己為了到達田地開闢的一條小徑也未可知。夜深露重,打溼了我的衣裳。

    衣沾不足惜,但使願無違。

    衣裳溼了我並不覺得可惜,只要是沒有違揹我歸耕田園的心意這就足矣了。 這句話可以說是全文的詩眼所在,起到了點睛之筆的作用。將作者要表達的主旨合盤而出。 對於詩人而言,他只有兩條路,一是出仕做官,但是他深知官場黑暗,難保一顆純淨的心靈。另一條路是迴歸田園。他毫不猶豫的選擇了後者,而從詩中可以看出,他對自己的選擇無怨無悔。 這從他另外一首詩“少無適俗韻,性本愛丘山,久在樊籠裡,復得返自然。”得到了佐證。

    全詩先是描繪了田園風光的美好以及農村生活的淳樸可愛,抒發作者歸隱後愉悅的心情。

    文|一生最愛古詩詞

  • 2 # 晴空袖舞

    例如,南宋詩人,曾幾。

    梅子黃時日日晴,

    小溪泛盡卻山行。

    綠陰不減來時路,

    添得黃鸝四五聲。

    南宋,范成大。

    晝出耕田夜績麻,

    村莊兒女各當家。

    童孫未解供耕織,

    也傍桑陰學種瓜。

    南宋詩人,翁卷。

    綠遍山原白滿川,

    子規聲裡雨如煙。

    鄉村四月閒人少,

    才了蠶桑又插田。

    古詩詞中描述田園風光的詩詞還有很多,因時間關係就不多舉例了,同樣因時間關係,對詩詞的註解也來不及了,懇請各位詩仙自己領會。抱歉<(_ _)>。

  • 3 # 真甄詩詞

    《憶江南.春耕》

    雞悠逛,村寂犬無聲。閒院青藤寧日暮,藩籬綠樹靜風輕。田野正春耕。

  • 4 # 隨手談詩

    咱們自古以來就是農耕社會,歌頌或讚美田間生活的詩詞不要太多。

    王維和孟浩然,一個詩佛、一個孟夫子,田園詩人的代表。

    但是如果真要說直接描寫田園耕種,那應該要數范成大的《夏日田園雜興》和陶淵明《歸園田居》,還有李紳的《憫農》。

    《夏日田園雜興·其七》

    晝出耘田夜績麻,村莊兒女各當家。

    童孫未解供耕織,也傍桑陰學種瓜。

    這首詩,描寫的初夏時分,農耕勞動的辛苦和緊張,但是筆調非常細膩,特別是最後兩句,把緊張的氛圍透過童真,一下就轉化成了童趣。

    起首就來,白天耕完田,晚上還要績麻,直接寫勞動的場面,夜以繼日,不得歇。

    第二句兒女是指村莊裡不管男男女女,當家就是代指勞動,說咱們村裡所有人都一起辛苦勞作,不分男女。

    最後兩句寫小兒童雖然不懂事,不會做耕田織布,但是他們也不閒著,跟著大人一起學習種瓜。

    《歸園田居·其三》

    種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

    道狹草木長,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願無違。

    這一組詩,以田園生活為核心,分別寫了厭倦官場、嚮往隱居、田園生活、農耕勞作等。其三就是直接描寫田間勞作的一首。

    說自己種豆,但畢竟五柳先生是個文人,沒幹過農活,所以種豆的結果是“草盛豆苗稀”。

    即使如此,先生也自得其樂,早上起來就開始除草勞動,直到晚上才扛著鋤頭伴著月亮回家。

    接著對環境細節進行了一番描述,說道路狹窄,草木茂盛,傍晚的露水都沾溼了衣服。

    但是,衣服溼了有什麼關係呢,只要所做的事不違背自己的內心就行了啊!

    陶淵明不是當不了官,他只是厭惡官場的黑暗,不為五斗米折腰,所以他才會歸隱田園。

    做一個快樂的人,每天種種豆、寫寫詩、喝喝酒、會會友,就足夠了,哪怕窮一點,又如何呢?

    《憫農二首》

    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

    四海無閒田,農夫猶餓死。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

    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憫農這兩首就非常苦了,陶淵明又他的風骨、範大成有他的興趣,李紳只有苦。

    第一首,也就是前四句,先是具體寫豐收的景象,接著突出農民辛苦勞動一整年,最後卻兩手空空,白白餓死。

    第二首,是直接描寫農民辛苦勞動的田園耕種情景,最後兩句表達飽含了詩人對農民的同情憐憫、以及內心的憤慨。

    當然了,嘴上怎麼說、筆下怎麼寫是一回事,自身怎麼做又是另一回事了。

    李紳這個人嘛……不瞭解的還是不要去了解了,免得幻滅。

  • 5 # 書生老崔520

    勤勞樸實,吃苦耐勞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在古詩詞中,描寫勞動者的作品數不勝數,下面選幾首最經典的。

    先說描寫田間耕作的:

    1.唐·李紳《憫農》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2.唐·白居易《觀刈麥》

    田家少閒月,五月人倍忙。夜來南風起,小麥覆隴黃。  

    婦姑荷簟食,童稚攜壺漿。 相隨餉田去,丁壯在南岡。  

    足蒸暑土氣,背灼炎天光。 力盡不知熱,但惜夏日長。  

    復有貧婦人,抱子在其傍。 右手秉遺穗,左臂懸敝筐。...  

    3.東晉·陶淵明《歸園田居》

    種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 

    道狹草木長,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願無違。

    4.唐:聶夷中《田家》

    父耕原上田,子劚(鋤的意思)山下荒。

    六月禾未秀,官家已修倉。

    5.宋·范成大《四時田園雜興》

    晝出耘田夜績麻,村莊兒女各當家。 

    童孫未解供耕織,也傍桑陰學種瓜。

    6.宋·翁卷《鄉村四月》

    綠遍山原白滿川,子規聲裡雨如煙。

    鄉村四月閒人少,才了蠶桑又插田。

    7.宋·辛棄疾 《清平樂·村居》 茅簷低小,溪上青青草。醉裡吳音相媚好,白髮誰家翁媼? 大兒鋤豆溪東,中兒正織雞籠。最喜小兒亡賴,溪頭臥剝蓮蓬。(亡 通:無)

    描寫採蓮的:

    唐·王昌齡《採蓮曲》

    荷葉羅裙一色裁,芙蓉向臉兩邊開。亂入池中看不見,聞歌始覺有人來。

    描寫冶煉工人的:

    唐·李白《秋浦歌》

    爐火照天地,紅星亂紫煙。

    赧郎明月夜,歌曲動寒川。

    描寫賣農產品的:

    宋·蘇軾《浣溪沙》 簌簌衣巾落棗花,村南村北響繰車,牛衣古柳賣黃瓜。

    酒困路長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敲門試問野人家。

    描寫伐木工人的:

    《詩經·伐檀》

    坎坎伐檀兮,置之河之幹兮,河水清且漣猗。

    不稼不穡,胡取禾三百廛兮?

    不狩不獵,胡瞻爾庭有縣獾兮?彼君子兮,不素餐兮!

  • 6 # 兔只兔子愛生活

    愛勞動從古至今都是我中華之美德,是值得歌頌,再歌頌的主題。

    比如膾炙人口的《憫農》: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就連剛會說話小娃的都會熟讀背誦,足以見得熱愛勞動,珍惜勞動果實的美德多麼深入人心。

    一起來看南宋豪放派大詞人辛棄疾的《清平樂·村居》:

    茅簷低小,溪上青青草。

    醉裡吳音相媚好,白髮誰家翁媼。

    大兒鋤豆溪東,中兒正織雞籠。

    最喜小兒無賴,溪頭臥剝蓮蓬。

    Sunny明媚,茅草屋低矮的屋簷下,歇息著一對滿頭白髮的老夫妻,正用本地的鄉音在親暱的聊天,話裡帶著幾分酒意,許是剛吃飯時喝了兩杯水酒。

    門前一道小溪潺潺流淌,岸邊長滿青青綠草。

    溪水東邊能看見大兒子正在豆田裡辛勤鋤去雜草;

    二兒子正在嫻熟地編織著雞籠子;

    最招人喜歡的那頑皮的小兒子,在小溪邊爬著,臥著,無憂無慮地在剝著蓮蓬玩耍。

    好一派江南農村,美好安逸的田園風光。讓人心生喜悅,心之嚮往!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暗器的種類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