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一貳一橙
-
2 # 七追風
那個12歲當上丞相的甘羅,為什麼忽然失蹤了?
(影視劇中的甘羅)
甘羅12歲的時候,就已經在秦相呂不韋身邊擔任少庶子(即家臣)。後來他出使趙國,一頓忽悠就讓秦國得到了十幾座城池,深得嬴政的賞識,立刻讓他當上了上卿(相當於丞相),封賞很多。
這意味著什麼?才12歲的少年,就得到了這樣的好機會。要知道,當時嬴政也不過是個十五六歲的少年,兩人年齡相仿,必然容易交流,前途無量。
可是,此後史書再無甘羅的記載,他就這麼“人間蒸發”了。
是什麼原因,讓甘羅被從歷史中抹去呢?一定不是正常死亡,因為以他當時上卿的身份,不管因何而死,都會有所記載,這其中必有隱情。
所以,我們有必要大致分析一下甘羅的結局。(影視劇中的呂不韋)
首先,甘羅被拜為上卿的時候,嬴政大概15歲,還沒有親政掌權,此時的權力掌握在呂不韋的手裡。也就是說,甘羅這個職位,是得到了呂不韋的認可——結合他曾是呂不韋的家臣,很有可能甘羅這個上卿,就是呂不韋一手提拔上去的。
至於呂不韋為什麼這麼做,不用想大家也知道:嬴政已經長大,隨時準備收回大權,呂不韋要在嬴政身邊安插一個自己人才行。和嬴政年齡相仿的甘羅,應該是最佳人選。
就這麼,呂不韋把甘羅安排在了嬴政的身邊,除了甘羅自身比較聰明之外,因為有呂不韋當靠山,也沒人敢隨便動他。
公元前238年,秦國發生了一件大事。
這一年,嬴政舉行了冠禮,要親政了。但是,嫪毐發動叛亂了,幸好嬴政早有準備,用早已準備好的精兵打敗了嫪毐——這意味著什麼?提前得到嫪毐叛亂的訊息,調兵遣將佈置迎擊,說明嬴政在親政之前,已經有了很大的權力,而且已經為親政可能發生的狀況做好了準備。
所以,第二年呂不韋就被免職,隨後被迫自殺。
嬴政為了親政而做出的準備,一定是漫長和周密的。而且,呂不韋、嫪毐和趙姬實力強大,必須小心翼翼的隱瞞著他們,嬴政能做到嗎?當然,後面發生的事情證明了,嬴政做到了。
那麼,我們猜測一下,嬴政會怎麼對待甘羅。(影視劇中的嬴政)
甘羅是呂不韋的人,這一點嬴政非常清楚,他的親政計劃中,呂不韋是一個很大的阻礙。所以,把甘羅留在身邊,很危險。我們可以猜測,嬴政一定試探過甘羅,看這個年齡相仿的年輕人,會不會在關鍵時刻幫助自己,背叛呂不韋。
十有八九,嬴政對甘羅失望了。因為如果甘羅真的幫助了嬴政,哪怕是被呂不韋害死了,他也會在史書中被提到的……最終的勝利者嬴政沒有提到甘羅,說明他們並非“盟友”。
當呂不韋安插在身邊的人不是盟友,該怎麼對待他呢?會不會安排一次意外消失?
當然,上面的內容都是猜測,大家不必當真。
我們能肯定的是,甘羅12歲當上卿之後,就徹底從史書中訊息了,這是極不正常的。聯想到他是呂不韋的家臣出身,事情真的沒這麼簡單了。
-
3 # 博古論今天
明朝大爆炸
明朝天啟年間,1626年5月30日上午9時左右,當時木匠皇帝朱由校正在乾清宮用早膳,心裡可能還在想著等下的椅子改怎麼做;58歲的魏忠賢已經達到了權力的巔峰,正在享受別人稱呼他為九千歲的快感;京城的街頭早已有大量的百姓在開始了一天的生活。
就在這時候,天色突然變色異常光亮耀眼,接著是如吼的聲音傳來,同時伴隨的是一個特大火球在空中翻滾著,接著是一朵大大的蘑菇雲從城西南角而起,剎那間天昏地暗,碎石塵土、火光飛集,天崩地陷,萬屋倒塌。之後,天空下起了“人雨”,各種人的殘骸器官以及石頭木頭建築物等像雨一樣落下,就這一下,數萬間房子,2萬多人都被炸成粉狀,還有一些死者身上都是一絲不掛。由於大明皇宮處在的位置是爆炸區的邊緣,木匠皇帝朱由校撿到一條小命。
這次爆炸事件非常奇怪!
首先是爆炸原因。如此規模的爆炸已經超過當時的人的認知。雖然當時已經有火藥了,而且爆炸的地方剛好也有個製造炸藥的廠——王恭廠,所以很多人就把原因歸咎於炸藥廠的爆炸引起的。其實當時王恭廠,只是由幾個老北京的“四合院”組成,那點規模還比不上我們現代的鞭炮廠大,就算它爆炸也達不到死傷數萬的規模,要是明朝的火藥這麼厲害還怕清軍嗎?
其次是爆炸現象。當時出現了一個奇怪的現象,就是“不論男女,盡皆裸體”。受到爆炸波及的人,無論是死的還是倖存下來的,都是一絲不掛裸體!不管是外衣、棕帽、衫褲、鞋襪都一霎那間飛得無影無蹤。
對於這次爆炸事件,當時的人們只能用上天的懲罰來解釋了,全國各地人心惶惶,朝野震動,有人認為這是奸臣賊子、閹黨宦官橫行亂政導致的天譴,於是紛紛上書要求皇上“反躬修省”。木匠皇帝朱由校萬般無奈,於是下了一道“罪己詔”,把自己恨恨的罵了一頓,還要求今後要“洗心辦事”,“痛加反省”。
看了這個事件後,我對此也是百思不得其解,對當時的天譴這一解釋也是不認同的。現在很多人也歸咎於王恭廠爆炸,還有說是地震的,也有說是隕石災難,也還有說是龍捲風災難。但這些說法都無法把當時發生的現象解釋清楚,還有其中的脫衣現象。 直到現在,還沒有任何站得住腳的說法能把這明朝大爆炸事件解釋清楚!
-
4 # 草莓愛攝影
昨晚有一道數學題,我絞盡腦汁,百思不得其解。就在我(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時,爸爸走過來,經他一點撥,我豁然開朗,真是(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昨晚有一道數學題,我絞盡腦汁,百思不得其解。就在我(老鼠啃天,無處下口)時,爸爸走過來,經他一點撥,我豁然開朗,真是(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踏破鐵鞋無覓處得來全不費工夫。 眾裡尋他千百度暮然回首他在燈火闌珊處 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回覆列表
龍這種生物到底存不存在,或者說曾經存在過?
龍,對於華人來說是一種既熟悉又陌生的動物,我們能從各種記載裡瞭解到龍的外貌和形態,可是現今社會卻從來沒有人親眼目睹過這一傳說中的生物。要知道,《山海經》雖然是最早的志怪書籍,但其中所記載的生物,也在現代戰爭社會逐漸得到了匹配。
《山海經·南山經》:“有獸焉,其狀如禺而白耳,伏行人走,其名曰狌狌,食之善走。”匹配後就是生長於高原地區的金絲猴,目前是國家保護動物,不能吃。
《南山經》:“有魚焉,其狀如牛,陵居,蛇尾有翼,其羽在魼下,其音如留牛,其名曰鯥,冬死而夏生,食之無腫疾。”匹配後是一種生長於溫暖海域的牛角箱魨,味道鮮美,是沿海一帶的美食。
又南三百八十里,曰餘峨之山,其上多梓楠,其下多荊杞。雜餘之水出焉,東流注於黃水。有獸焉,其狀如菟而鳥喙,鴟目蛇尾,見人則眠,名曰犰狳。這不就是生長於熱帶地區的犰狳嗎?連名字都一模一樣。古往今來,對於龍的描寫很多,但卻沒有人親眼看到過龍,有的只是一些志怪小說中為了吸引眼球而編造的故事。但在1934年7月,在日佔區遼寧營口縣卻發生了一件怪事。
6、7月份正值夏季炎熱的時候,營口正處於炎熱乾旱之中,水位因旱季還下降了好幾十釐米。一天,在田裡幹農活的人們,突然發現了一隻奄奄一息的生物,據當時親眼見過這種生物的人的描述來看,這隻奇怪的生物,就是傳說中的神物——龍。
據當年才不過十幾歲的小女孩蕭素芹所說:“這是一條長十幾米的動物,正一動不動地匍匐在地上。同體灰白,方頭方腦,眼睛大得出奇,腹部有兩支伸出的爪子……”。當時人猜測可能是因為乾旱而導致了河中的龍擱淺了,所以很多人都拿著水桶去澆在龍的身上,期間龍還挪動了一下。人們在龍的位置搭了一個涼棚,每天不斷地為其澆水,一連幾天龍都是一動不動的。一天晚上,天氣極度沉悶,似乎有什麼預兆一般,到了半夜,下起了瓢潑大雨,隨著雨聲而來的是令人膽戰心驚的雷聲,以及屋頂瓦片被敲的聲音。一夜無話,到了第二天早上,人們去看龍,結果發現龍已經不見了,只留下一個倒塌的涼棚。
這場雨一連下了二十多天,令人害怕的是,當時住在河邊的人家都聽到了蘆葦塘裡傳來了十分沉悶的吼聲,“就像牛臨死前的聲音”。直到8月8號天空放晴後,有人在蘆葦塘旁發現了一副從來都沒見過的巨型動物白骨。
據《營口市志》記載:“白骨長約十節,頭部左右各一角,約一米,脊骨共29節”,後面政府派了防疫人員來清理現場,並把白骨搬到了碼頭,給民眾展示幾天後再處理,目前流傳下來的營口墜龍圖片,基本都是那個展示時間段所照的。
一位名叫孫正仁的老人向節目組拿出了五塊龍骨,據說是當時他的東家在展示期間,偷偷地從龍身上拿的,之後轉贈給他的。令人失望的是,龍骨經檢驗後,證實了其實是鯨骨,而且專家認為《營口市志》和《盛京時報》等報道的記載,不過是把“牛屍體”錯認為是“龍”罷了。
孤例不證,如果說營口墜龍事件只是孤例的話,那這些解釋還勉強說得過去,但實際上,1944年吉林陳家圍子村也發生過墜龍事件,各地也有所謂“鎖龍井”的景點,而且夏朝時期也有豢龍氏董父、御龍氏劉累等,也就是專門為君主養龍玩樂的。
如果說龍真的不存在的話,那古人何必想象出一種不存在的生物來自娛自樂呢?就連蚩尤的坐騎齧鐵獸,現在都已經探究出就是國寶熊貓了,我想,龍的真實面貌最終也會被探索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