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老馬識途

    社群是有生命週期的,如何提高社群的生命週期,我個人實踐經驗有以下幾個方法。

    第一、20/80法則運用。每個社群裡都存在著20%的活躍的人,80%的潛水。一個社群如果想延長生命週期,那麼就是把這80%裡面能不能再激發出來一部分20%。

    第二、頻繁的小群活動啟用所有人。臨時活動包括線上線下的各種專題活動,或者聚會都能夠啟用更多的20%。這樣使整個群裡面的20%的人數有所增加。為什麼每個人擅長的不同,如果這一期組織的是關於運營的活動,那麼一定能夠激發起來這個群當中懂得運營的人。這部分人就成為了這個臨時活動的20%的活躍分子。

    同理,可以延長社群的生命週期。

  • 2 # 虎哥IP俱樂部

    如果要做長週期的社群,如果想讓自己具備持久的變現力,最好的選擇就是做【IP社群】,一個社群就像一個生物體一樣,有著自己的“壽命”,不同型別的社群,其基因決定了其壽命的長短,而在這裡,【IP社群】具備天然的長壽基因。

    為什麼呢?我們來看看不同社群的型別、特徵和壽命週期。

    1) 營銷型社群:以營銷為目的,幾周的壽命。

    比如說鄰居拉你進入一個群,做一次贛南臍橙的小區團購,團購2000箱,直接當地果農發一車到小區門口。團購完了,群就散了。

    2) 活動型社群:以活動為目的,幾個月的壽命。

    一次川藏驢友活動,一次大型讀書會活動,一次個人演唱會,一次馬拉松活動,這類社群,往由活動發起者策劃,由志願者執行推動,從準備到舉辦往往需要幾個月時間。

    3) 產品型社群:以某款產品的使用為目的,1年左右的壽命。

    比如你買了一款摺疊鍵盤,藍芽連不上手機,根據說明書上的提示,進入了一個廠家的售後服務群,除了廠家的客服,裡面基本全部是使用者,在給你支招。

    4) 興趣型社群:以某個興趣為聯結點,如果裡面有KOL即IP,且IP本身比較活躍,能把大家組織起來,壽命會比較長,否則也是曇花一現,幾周就死寂了。比如很多跑團的社群,其實就很不活躍。

    5) 行業型社群:以某個行業話題為聯結點,網聚了行業內的人士。壽命長短取決於有無行業關鍵意見領袖KOL即IP,以及其自身是否願意引領大家。

    6) 社群型社群:以1個或多個小區居民為核心組成的社群,現在的社群電商就是依賴這種社群發展起來的,壽命長短依然取決匯入社群的產品、活動是否能留住人。

    7) IP型社群:以某個IP為聯結點的社群,IP=關鍵意見領袖=KOL(Key Opinion Leader). 這是最具備長壽基因的社群了。因為人,尤其是一個有影響力的人,才是最強的聯接,才是最大的交易入口

    產品、興趣、行業話題、活動,用這些來連線人,當然可以,但是產品更新週期很快,興趣會發生轉移,行業話題會進行轉移,一次再怎麼高潮的活動總會落幕。但是人就不一樣了,他今天可以寫文章,明天可以做一次讀書會,後天可以推薦你買水果,大後天可能由推薦一次旅遊活動給你。只要有粉絲,有人追隨,什麼不可以玩,什麼不可以賣呢,只要輸出的這些活動、這些產品能夠滿足粉絲的需求,增強粉絲和IP的粘度,真是Nothing is impossible.

  • 3 # 阿璐有你

    社群的本質是創造一種連線的可能性,即自己建立起一個圈子,把相同興趣愛好和有共同話題的人聚集起來,如果社群運營得好,可以形成規模效應。看到過這樣一段話:移動社交時代傳播的核心就是影響那些在社群中有影響力的使用者,透過這些超級使用者,影響他們背後的朋友圈,引發社群共振效應。

    因為高頻次的使用率,高效率傳播速度,互動資訊儲存功能,資訊檢視便捷,參與門檻可設定等優勢,經營社群成為自建私域流量的首選。

    那麼說到社群的活躍度和如何延長的社群的生命週期,以下是個人的一些建議:

    1.設立社群付費制

    免費的東西總不容易被人珍惜,適當收費,可以篩選社群人員

    2.擁有有自己獨特的屬性,並不斷給大家提供相關有用的價值。

    3.社群裡有人提出問題,可互幫互助,提供解決方案。

    4.整理話題集,定期釋出社群的動態資訊。

    5.打通資源渠道,交換給需要的人。

    6.適當發些小額紅包,活躍氣氛。

    7.社群的名字以價值取向為主。

    8.確定以高品質內容輸出和主題話題交流為核心的社群,避免閒聊。

    10.明確的社群管理規章制度

  • 4 # mango的雙城記

    作為一個運營中老年人社群的負責人,我可以回答幾點建議。

    第一,統一標示,強化記憶,從群名,群問候等都得統一,這是儀式感。

    第二,得有一定的門檻才能進,要不然大家不珍惜,很多人是進來送東西,我覺得可以反過來,你的達到要求才能進,這就涉及到門檻和稽核,這樣進來的人才是優質的目標。

    第三,組織好每天每週每月甚至年度活動,從線上到線下,都有固定的動作才能形成良好的互動。

    第四,堅持吧,放好為大家服務的心態,持續為大家帶來價值,大家才有粘性,為變現提供可能。

  • 5 # 涵影片設計

    首先管理人員很重要,要知道群友需要什麼,最想要什麼,要區域化興趣化區分,不能引到群友帶來負面的影響,貼心為大家付出,肯定能得到一個贊耶

  • 6 # 師瑾

    建群之初必須過濾篩選,選認同你的價值觀,認同你的思想,能和你向一個方向努力的人為群成員。

    可以階梯式篩選,定幾個臺階,分層篩選,不同層次輸出價值不同。

    群裡的老大必須會講課,把群成員的思想思維調整成與群價值觀相同,也就是調到一個頻率,定期有大咖或相關領域的專家分享直接有效的內容。

    建群引流產品必須能讓群成員馬上得到好處,而中間產品讓群成員能主動為你推廣代理裂變。

    最主要是,考慮把事做成,而不是先掙錢,讓群成員先掙到錢,自然而然樂意幫你幹活。

    再從群裡面篩選,群管理,做文案的等一系列的人。

    這樣你的群肯定會一直活躍下去的。

  • 7 # 朱老四聊社群

    首先各位需要明白一個問題,就是社群存在生命週期,也就是說社群活躍度逐步降低是正常現象,一般情況下很難逆轉,就像談戀愛後的平淡期,永遠不可能一直處於熱戀的狀態,使用者的新鮮勁過去之後,難免會陷入沉默,正常現象,那是不是意味著社群沒了活躍度就沒法做了呢?

    當然不是,平淡期來了,也不意味著就會分手,只不過換一種對待的方式而已。

    一般情況下,一個社群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微信群的生命週期在一週左右,可能還會更短,別苦惱於這樣的問題,既然生命週期不可逆轉,那就意味著你需要在這段時間內,趁熱打鐵,把該做的工作趕緊的做完!換句話說,在這段有限的生命週期內,介紹完自己乃至成交即可,過多的希望別奢求。

    社群啟用妙招.01:高質量的內容教育。

    一般情況下,我建議所有的社群人,在建好社群的1-2天內,就直接開微課,直接切入正題,簡單直接的介紹自己,我們匯入社群的使用者,基本都是依靠超級誘餌吸引進來的,肯定是存在某種訴求,基於這種訴求,透過群內微課的形式,稍微花點心思在微課流程中,起碼能夠在社群有效期內,有機會好好的介紹一下自己。不會講微課的,下一期給你們分享。

    社群啟用妙招.02:扶持群內意見領袖。

    一個優質的微信群,很重要的判斷依據就是“群內有沒有意見領袖”,這個領袖是源自於群內使用者,並非是我們社群人。這些人的核心價值就在於調動群內的活躍度,類似於直播間的網管,果然能夠自然形成是比較好的,就比如願意引導和調動氣氛的,能夠引導群裡聊起來。

    如果群內沒有意見領袖,那就想辦法進行扶持,群內招聘的形式,給與什麼樣的獎勵之類的,當然伴隨著是什麼樣的考核指標,比如群內每週互動多少次,都需要有明文規定,用自己的小號當然也可以充當,但效果肯定不如使用者的身份好用。

    社群啟用妙招.03:群定位轉變為服務社群。

    剛組建的社群,乃至裂變出來的社群,對我們的認知還沒有那麼充分的時候,群內成員多事抱著興趣來的,一旦時間長了,這種興趣度降低,你的價值就不復存在了,那你就需要思考一下,怎麼能留住使用者?

    道理很簡單,對使用者有用,就是最大的價值,那麼對我們來說,能為他們提供服務,就是最大的價值,所以各位試想一下,你所在的產品或專案,都能為使用者提供什麼樣的價值?我之前也說過,做社群的,做的是一套全生態的商業體系,比如化妝品一定要教人家如何打扮,做保健品一定要教人家如何養生,做門店技術的一定要教人家營銷,做孩子培訓的多給人嘮嘮如何幫孩子提升成績…

    社群啟用妙招.04:小號互動,活動啟用。

    很多人都說這招好用,但是想說的這是迫不得已的玩法。一般情況下,群裡至少有3-5個我們的小號,打掩護用的,當然了,也是活躍使用者用的,這個都是比較常見的方法,最核心的就是偽裝好自己,別暴露。

    當然了還有另外一招,就是活動啟用,就是所謂的利益誘導,只要參加活動的使用者,基本上80%以上的可能性就不會退群,因為雙方之間已經產生了關係,當有機會糾纏在一起的時候,社群關係會比以往更穩固。比如說做培訓的,隨便開發個課程,哪怕1元錢拼團賣給使用者都可以,使用者只要買了,放心,他就基本上不會退群。

    社群營銷是一個節奏非常緊促的活,有效期內做成什麼樣子,基本也就決定了這個群能帶來成交的結果。雖然很殘酷,但事實就是如此。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真字偏旁部首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