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7
回覆列表
  • 1 # 冰雪

    .天命之謂性,率性之謂道,修道之謂教。道也者,不可須臾離也;可離,非道也。

    解:上天所賦予人的本質特性叫做本性(天性),遵循著本性以做人處事叫做道,聖人的教化,就是遵循本性,來修正過與不及的差別現象,使一切事物皆能合於正道,這稱之為教化。這個正道,是片刻也不能夠離開的,如果可以離開,就不是正道了。

  • 2 # 落霞孤鶩i

    中庸全文及解釋

    【原文】

    天命之謂性,率性之謂道,修道之謂教。

    道也者,不可須臾離也,可離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懼乎其所不聞。莫見乎隱,莫顯乎微。故君子慎其獨也。

    【譯文】

    人的自然稟賦叫做“性”,順著本性行事叫做“道”,按照“道” 的原則修養叫做“教”。

    “道”是不可以片刻離開的,如果可以離開,那就不是“道” 了。所以,品德高尚的人在沒有人看見的地方也是謹慎的,在沒有人聽見的地方也是有所戒懼的。越是隱藏的地方越是明顯,越是細微的地方越是顯著。所以,品德高尚的人在一人獨處的時候也是謹慎的。

    【原文】

    喜怒哀樂之未發,謂之中;發而皆中節,謂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達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萬物育焉。

    【譯文】

    喜怒哀樂沒有表現出來的時候,叫做“中”;表現出來以後符合節度,叫做“和”。“中”,是人人都有的本性;“和”,是大家遵循的原則。達到“中和”的境界,天地便各在其位了,萬物便生長繁育了。

    【原文】

    仲尼曰:“君子中庸,小人反中庸。君子之中庸也,君子而時中。小人反之中庸也,小人而無忌憚也。”

    子曰:“中庸其至矣乎!民鮮能久矣!”

    子曰:“道之不行也,我知之矣:知者過之,愚者不及也。道之不明也,我知之矣:賢者過之,不肖者不及也。人莫不飲食也,鮮能知味也。”

    【譯文】

    仲尼說:“君子中庸,小人違背中庸。君子之所以中庸,是因為君子隨時做到適中、恰當;小人之所以違背中庸,是因為小人肆無忌憚,無所顧忌。”

    孔子說:“中庸大概是最高的德行了吧!普通人很少有能長久實行它的!”

    孔子說:“中庸之道不能實行的原因,我知道了:聰明的人超過了中庸的度,愚蠢的人智力達不到中庸的標準。中庸之道不能弘揚的原因,我知道了:賢能的人做得太過分,不賢的人根本做不到。就像人們每天都要吃喝,但卻很少有人能夠真正品嚐出滋味。”

    【原文】

    子曰:“舜其大知也與!舜好問而好察邇言,隱惡而揚善,執其兩端,用其中於民。其斯以為舜乎!”子曰:“人皆曰‘予知。’驅而納諸罟陷阱之中,而莫之知闢也。人皆曰‘予知,’ 擇乎中庸,而不能期月守也。” 子曰:“回之為人也,擇乎中庸,得一善,則拳拳服膺而弗失之矣。”

    【譯文】

    孔子說:“舜可真是具有大智慧的人啊!他喜歡向人問問題,又善於分析淺顯話語裡的含義。隱藏人家的缺點,宣揚人家的好處。兩個方面的意見他都掌握,採納適中的用於老百姓。這就是舜之所以為舜的地方吧!”

    孔子說:“人人都說自己聰明,可是被驅趕到羅網陷阱中去卻不知躲避。人人都說自己聰明,可是選擇了中庸之道卻連一個月時間也不能堅持。”

    孔子說:“顏回就是這樣一個人,他選擇了中庸之道,得到了它的好處,就牢牢地把它放在心上,再也不讓它失去。”

    【原文】

    子曰:“天下國家可均也,爵祿可辭也,白刃可蹈也,中庸不可能也。”

    子路問強。子曰:“南方之強與?北方之強與?抑而強與? 寬柔以教,不報無道,南方之強也,君子居之。衽金革,死而不厭,北方之強也,而強者居之。故君子和而不流,強哉矯!中立而不倚,強哉矯!國有道,不變塞焉,強哉矯!國無道,至死不變,強哉矯!”

    【譯文】

    孔子說:“天下國家可以治理,官爵俸祿可以放棄,雪亮的刀刃可以踐踏而過,中庸卻不容易做到。”子路問什麼是強。孔子說: “你是說南方的‘強’?還是北方的‘強’?還是你認為的‘強’?用寬容溫和的精神去教育人,對蠻橫無禮也不報復,這是南方的 ‘強’,品德高尚的人具有這種‘強’。用兵器甲盾當枕蓆,死了也不後悔,這是北方的‘強’,勇武的人就具有這種‘強’。所以,品德高尚的人和順而不隨波逐流,這才是真‘強’啊!保持中立而不偏不倚,這才是真強啊! 國家政治清平時不改變志向,這才是真‘強’啊!國家政治黑暗時堅持操守,寧死不改,這才是真‘強’啊!”

    【原文】

    子曰:“素隱行怪,後世有述焉,吾弗為之矣。君子遵道而行,半途而廢,吾弗能已矣。君子依乎中庸,遁世不見知而不悔,唯聖者能之。”

    【譯文】

    孔子說:“追求隱僻的道理,做些怪誕的事情,後世也許會有人來記述他,但我是絕不會這樣做的。有些品德不錯的人按照中庸之道去做,但是半途而廢,不能堅持下去,而我是絕不會停止的。真正的君子遵循中庸之道,即使一生默默無聞不被人知道也不後悔,這隻有聖人才能做得到。”

    【原文】

    君子之道費而隱。夫婦之愚,可以與知焉。及其至也,雖聖人亦有所不知焉。夫婦之不肖,可以能行焉。及其至也,雖聖人亦有所不能焉。天地之大也,人猶有所憾。故君子語大,天下莫能載焉;語小,天下莫能破焉。《詩》雲:“鳶飛戾天,魚躍於淵。”言其上下察也。君子之道,造端乎夫婦,及其至也,察乎天地。

    【譯文】

    君子的道廣大而又精微。普通男女雖然愚昧,也可以知道君子的道;但它的最高深境界,即便是聖人也有弄不清楚的地方。普通男女雖然不賢明,也可以實行君子的道;但它的最高深境界,即便是聖人也有做不到的地方。天地如此之大,但人們仍有不滿足的地方。所以,君子說到“大”處,就能大得連整個天下都放不下;君子說到“小”處,就能小得一點兒也分不開。《詩經》說: “鳶鳥飛向天空,魚兒跳躍深水。”這是說上面下面都清楚。君子的道,從普通男女開始,但它的最高深境界卻與整個天地相通。

    【原文】

    子曰:“道不遠人。人之為道而遠人,不可以為道。詩云,『伐柯伐柯,其則不遠。』執柯以伐柯,睨而視之。猶以為遠。故君子以人治人,改而止。 “忠恕違道不遠,施諸己而不願,亦勿施於人。

    “君子之道四,丘未能一焉:所求乎子以事父,未能也;所求乎臣以事君,未能也;所求乎弟以事兄,未能也;所求乎朋友先施之,未能也。庸德之行,庸言之謹,有所不足,不敢不勉,有餘不敢盡。言顧行,行顧言,君子胡不慥慥爾!”

    【譯文】

    孔子說:“道並不遠離人。如果有人實行道卻遠離他人,那就不算是道了。

    “一個人做到忠恕,離道也就差不遠了。什麼叫忠恕呢?不願意別人施加給自己的事,也不要施加給別人。 “君子的道有四項,我孔丘連其中的一項也沒有能夠做到:作為一個兒子應該對父親做到的,我沒有能夠做到;作為一個臣民應該對君王做到的,我沒有能夠做到;作為一個弟弟應該對哥哥做到的,我沒有能夠做到;作為一個朋友應該先做到的,我沒有能夠做到。平常的德行努力實踐,平常的言談儘量謹慎。德行的實踐有不足的地方,不敢不勉勵自己努力;言談卻不敢放肆而無所顧忌。說話符合自己的行為,行為符合自己說過的話,這樣的君子怎麼會不忠厚誠實呢?”

    【原文】

    君子素其位而行,不願乎其外。

    素富貴,行乎富貴;素貧賤,行乎貧賤;素夷狄,行乎夷狄;素患難,行乎患難。君子無入而不自得焉。

    在上位,不凌下;在下位,不援上。正己而不求於人則無怨。上不怨天,下不尤人。故君子居易以俟命,小人行險以徼倖。子曰:“射有似乎君子,失諸正鵠,反求諸其身。”

    【譯文】

    君子安於現在所處的地位去做應做的事, 不生非分之想。

    處於富貴的地位,就做富貴人應做的事;處於貧賤的狀況,就做貧賤人應做的事;處於邊遠地區,就做在邊遠地區應做的事;處於患難之中,就做在患難之中應做的事。君子無論處於什麼情況下都是安然自得的。

    處於上位,不欺侮在下位的人;處於下位,不攀附在上位的人。端正自己而不苛求別人,這樣就不會有什麼抱怨了。上不抱怨天命,下不抱怨別人。

    所以,君子安居現狀來等待天命,小人卻鋌而走險妄圖獲得非分的東西。孔子說:“君子立身處世就像射箭一樣,射不中靶子,應該到自己身上去找原因。”

    【原文】

    “凡是豫則立,不豫則廢。言前定則不,事前定則不困,行前定則不疚,道前定則不窮。 “在下位不獲乎上,民不可得而治矣;獲乎上有道,不信乎朋友,不獲乎上矣;信乎朋友有道,不順乎親,不信乎朋友矣;順乎親有道,反諸身不誠,不順乎親矣;誠身有道,不明乎善,不誠乎身矣。

    【譯文】

    “凡事有準備就能成功,沒有準備就會失敗。講話之前預先想好,講起話來就不會中斷。辦事之前預先想好,做起來就不會遭受挫折。行動之前預先想好,行動起來就不會抱愧。實行道德之前預先想好,實行起來就不會行不通。

    “處在下位的人,如果得不到上面的支援,就不能治理好民眾。要得到上面的支援有方法:交朋友要講信用,得不到朋友的信任,就不會得到上面的信任;要得到朋友的信任也有方法:對父母要孝順,不孝順父母就得不到朋友的信任;孝順父母也有方法:要使自己誠實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該如何緩解慢性咽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