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阿瑞談車
-
2 # 曉曉Tracy
桃園三結義、溫酒斬華雄溫酒斬華雄、三顧茅廬、三英戰呂布。
桃園三結義:最初是小說《三國演義》裡記載的故事,述說當年劉備、關羽和張飛三位仁人志士,為了共同幹一番大事業的目標,意氣相投,言行相依。
選在一個桃花盛開的季節、選在一個桃花絢爛的園林,舉酒結義,對天盟誓,有苦同受,有難同當,有福同享,共同實現自己人生的美好理想。
關羽溫酒斬華雄:袁紹率十八路諸侯討伐董卓,虎牢關守將華雄一連斬殺聯軍多員大將。關羽主動請纓,因為身份低微而受他人嘲笑。
關羽於是立下軍令狀。曹操覺得他是英雄,奉溫好的美酒一杯,關羽道:“酒且斟下,某去便來。”關羽瞬間拿了華雄的首級回營,此時酒尚未冷。
三顧茅廬:東漢末年,諸葛亮為避戰亂,來到襄陽城外的隆中山村。在這裡,他發奮苦讀,學到了廣博的知識。他廣泛結交名士,以取長補短,集思廣益。
荊州知名人士龐德公非常欣賞諸葛亮和他的侄兒龐統,稱諸葛亮為“臥龍”,龐統為“鳳雛”。一天,求賢若渴的劉備來拜見龐德公,龐德公對劉備說:“臥龍、鳳雛是天下奇才,請到一個,便能安邦定國。”
劉備非常高興,當他追問二人住處時,龐德公卻微笑不語。後來,劉備幾經周折,終於知道了諸葛亮的住處。他帶著關羽和張飛兩次拜訪諸葛亮,都撲了空。第三次再去拜訪的時候,正碰上諸葛亮睡覺。
劉備耐心地等到諸葛亮睡醒後,虛心向諸葛亮請教定國安邦之策,並再三懇請諸葛亮出山相助,感情真摯,眼淚都溼了衣襟。諸葛亮被劉備的誠心所感動,答應幫助劉備平定天下。
故事情節:
1、桃園三結義
東漢末年,朝政腐敗,連年災荒,張角三兄弟在這個時候發動了黃巾起義。幽州太守劉焉出榜招兵,引出了三位胸懷壯志的人(劉備字玄德、關羽字雲長、張飛字翼德)。三人志向相投,於是在張飛家中的桃園對天盟誓,約為兄弟。按照年紀,劉備是大哥,關雲長是二哥,張飛是三弟。
2、溫酒斬華雄溫酒斬華雄
董卓當權,把持朝政, 十八路諸侯以袁紹為盟主,興兵討伐董卓。前鋒孫堅在進軍汜水關的時候,被華雄擊敗。華雄敗孫堅、斬鮑忠、祖茂、俞涉、潘鳳四員悍將。袁紹大嘆:“可惜吾上將顏良、文丑未至!得一人在此,何懼華雄!”此時關羽自告奮勇,願斬華雄。
袁紹嫌棄關羽只是一個弓馬手,如果派他出戰,是告訴敵軍我方無人,喝令將關羽打出。這時候不得不說曹操有識人之明,曹操說,關羽的相貌不俗(在《三國演義》的邏輯中,凡是相貌與常人不同的人,都可以稱為相貌不俗),誰能看出來關羽只是一個弓馬手呢?於是曹操端了一杯熱酒為關羽壯行。
關羽說,就先放這兒,等我回來再喝。關羽提著青龍偃月刀出戰迎敵。只聽得外面喊聲震天,不過片刻的時間,關羽就斬了華雄。這時候,酒還是溫的。
3、三顧茅廬
徐庶化名單福輔佐劉備,曹操連吃敗仗。曹操知道徐庶事母至孝,派人抓了徐庶的母親,威脅徐庶。徐庶別無他法,只好離開劉備,來到曹營。徐庶的母親知道徐庶是因為自己離開劉備,憤而自殺,曹操下令厚葬。徐庶感謝曹操厚葬他的母親,但是不願輔佐曹操,於是終生不為曹操獻策。
這就是歇後語,徐庶進曹營——一言不發的由來。徐庶在離開劉備之前,推薦了素有伏龍之稱的諸葛亮。並對劉備說,如果他是螢火的微弱光芒,那諸葛亮就是明月的皓白之光。劉備於是帶著關張二人前往臥龍崗,訪諸葛亮。
第一次,童子說諸葛亮外出遠遊,劉備只見到了諸葛亮的好友崔州平;第二次,劉關張冒雪前往,見到了諸葛亮的石廣元和孟公威,見到了諸葛亮的弟弟諸葛均,留書表達仰慕之情,三人冒雪而歸;第三次,劉關張三訪諸葛亮,諸葛亮正在午睡,劉備等一直等到他睡醒。
劉備和諸葛亮暢談天下大事,提出天下三分的觀點。諸葛亮最終願意為劉備出山,匡扶天下。這就是著名的“三顧茅廬“的故事。
4、趙雲單騎救主 趙子龍大戰長坂坡
劉備請得諸葛亮出山,接連贏得博望坡、新野勝利。曹操心生忌憚,派大軍來襲。可惜劉備手上的兵力實在太少,不足以與曹操抗衡。無奈之下,劉備只能放棄城池,帶著軍隊轉移。百姓眷戀劉備,跟隨劉備一起轉移。劉備為了照顧百姓,行軍速度很慢,很快就被曹軍追趕上來。
也就是在這個時候,劉備妻兒在混亂中走失。趙雲受劉備之命保護劉備妻兒,為救劉備妻兒,本已殺出曹軍陣營長坂坡的趙雲,翻身又殺入長坂坡。趙雲先後救了簡雍、甘夫人、糜竺。最後在枯井旁尋得糜夫人和阿斗。糜夫人為了救阿斗,投井自殺
。趙雲推倒土牆掩蓋枯井。趙雲單槍匹馬,懷抱阿斗,殺出長坂坡。趙雲在長坂坡,七進七出,連斬曹營五十餘員大將。曹操感嘆這真的是一員虎將啊!從此趙雲名動天下。這就是著名的“趙子龍大戰長坂坡“的故事。
5、張飛大鬧長坂橋
趙雲在長坂坡中左衝右突尋找甘糜二夫人以及阿斗。這時候糜芳從長坂坡混亂中突圍出來,帶傷來到劉備身旁,說親眼看見趙子龍投曹操去了。劉備不信,張飛相信,帶著人馬來到長坂橋斷後。張飛叫隨從二十餘個騎兵在馬尾上拴上樹枝,來回跑動,塵土飛揚,做成有伏兵的假象,令曹軍不辨虛實。
這時候被趙雲所救的簡雍等人見到張飛,解除了張飛對趙雲的誤會。而趙雲也護著阿斗來到長坂橋,此時趙雲人困馬乏,見到張飛,大呼“翼德援我!”張飛說:“子龍速行,追兵我自當之。”曹操率軍來到橋頭,看見四周塵土飛揚,疑有伏兵。
又見張飛倒豎虎鬚,圓睜環眼,手持丈八點長矛,立馬橋上。張飛對著前來追趕的曹兵大喝:“吾乃燕人張翼德是也!誰敢與我決一死戰。”聲如巨雷。曹操這時突然想起了關羽曾經告訴他的話“吾弟翼德於百萬軍中取上將首級,如探囊取物耳。
”曹操急令諸將,不可輕敵。話還沒說完,張飛又大喝一聲:“燕人張翼德在此!誰敢來決死戰?”曹軍見張飛如此英雄,頗有退意。這時候張飛又大喊了一聲:“戰又不戰,退又不退,卻是何故!”喊聲還沒停止,曹操身邊的夏侯傑嚇得肝膽俱裂,摔下馬來,一看,已經氣絕。
曹軍陣腳大亂,後退數里。張飛的三聲大喝,喝退了號稱百萬的曹軍,後人有詩讚曰:“長坂橋頭殺氣生,橫槍立馬眼圓睜。一聲好似轟雷震,獨退曹家百萬兵。”這就是張飛大鬧長坂橋的故事。
6、諸葛亮舌戰群儒
趙雲大戰長坂坡,張飛大鬧當陽橋,劉備摔孩子,那關雲長和諸葛亮去了哪裡?關雲長和諸葛亮去江夏向劉表之子劉琦求助,暫解曹操的圍困。曹操駐守江陵,想要吞併東吳、誅殺劉備。諸葛亮為了聯合東吳抗曹,隻身來到江東孫權處。
孫權猶豫不決。東吳內部分成兩派,文臣主降,武將主戰。諸葛亮先與東吳群臣爭辯,張昭為首的文臣不能應對。諸葛亮得見孫權,見孫權相貌不俗,決定智激孫權。孫權被激怒,傾向於抗曹。張昭為首的一干文臣再次勸孫權降曹。孫權又有些猶豫不決。
這時候吳國太提醒孫權,當年孫策的遺言:“內事不決問張昭,外事不決問周瑜。”此時周瑜也星夜趕回,文臣武將多來問候,降戰說法不一,周瑜也沒有給出一個明確的說法。諸葛亮和魯肅也來見周瑜,諸葛亮以曹操想要“二喬”的事激怒周瑜。探出周瑜主戰的虛實。
7、諸葛亮草船借箭 草船借箭(第四十六回 用奇謀孔明借箭 獻密計黃蓋受刑)
諸葛亮在東吳顯示了自己高超的謀略,引起了周瑜的忌憚。兩人各為其主,諸葛亮不肯轉投孫權,周瑜擔心諸葛亮會對東吳有害,決心除掉諸葛亮。周瑜故意刁難諸葛亮,令諸葛亮在十天內造出十萬支箭,並逼迫諸葛亮立下軍令狀。
曹軍在大霧之中生怕中計,不敢出戰。曹操下令弓箭手向江中射箭,萬箭齊發射向船上草人。天將明,霧將散。諸葛亮估計箭數已夠,命令將士拔錨返程。然後讓軍士齊聲大喊:“謝丞相箭”.曹操憤怒異常,卻又無可奈何。周瑜也只能失望了。這就是赤壁之戰著名的草船借箭的故事。
8、黃蓋苦肉計獻密計黃蓋受刑(第四十六回 用奇謀孔明借箭 獻密計黃蓋受刑)
周瑜和孫權終於決定聯劉抗曹,可是敵強我弱。周瑜和諸葛亮二人不約而同的想到了用火攻。此時曹操派細作來江東詐降,周瑜識破卻不揭穿,想要用這兩個細作通訊息。周瑜也想要派人詐降,但是苦於沒有想到合適人選。
這時候東吳的將領黃蓋也想到了火攻,並且向周瑜建議。黃蓋受東吳三代首領大恩,並且頗有機智。周瑜於是決定派黃蓋詐降,為了得到曹操和東吳中詐降的細作的信任,周瑜和黃蓋決定用苦肉計。第二天,周瑜和眾將商議退敵之策,黃蓋故意大唱反調。
周瑜順勢下令杖責黃蓋,眾將求情。但周瑜還是打了黃蓋五十大板。黃蓋果真騙得曹操信任,和闞澤、甘寧等共同詐降。最後黃蓋乘著東南風,駕船縱火燒了曹操的水寨,得以火燒赤壁。這就是周瑜打黃蓋--一個願打,一個願挨。
9、龐統獻連環計龐統巧授連環計( 第四十七回 闞澤密獻詐降書 龐統巧授連環計 )
黃蓋、闞澤、甘寧詐降,闞澤來獻書。曹操派去的細作也是如此說。曹操雖接收了降書,但還是很懷疑,想要派人再探江東。蔣幹在之前傳遞錯誤訊息,害得曹操錯殺水軍都督。此番,蔣幹想要將功贖罪,願意再探江東。
江東有一人,名喚龐統字士元號鳳雛,與伏龍諸葛亮齊名。先前,周瑜曾經向龐統如何破曹,龐統也想到了火攻,還提出江面上用火攻的缺陷:一船著火,其餘的船四散開來,根本不會波及到。並且也提到了解決辦法:讓曹軍的船都釘在一起,也就是連環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