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隨風依舊
-
2 # 孟婆,來碗湯!
一諾千金的故事
秦末有個叫季布的人,一向說話算數,信譽非常高,許多人都同他建立起了濃厚的友情。當時甚至流傳著這樣的諺語:“得黃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諾。”(這就是成語“一諾千斤”的由來)後來,他得罪了漢高祖劉邦,被懸賞捉拿。
結果他的舊日的朋友不僅不被重金所惑,而且冒著滅九族的危險來保護他,綞使他免遭禍殃。一個人誠實有信,自然得道多助,能獲得大家的尊重和友誼。
誠實守信小張良
張良,漢代人,從小就是尊敬老者、信守約定的好孩子。有一天,張良悠閒地在橋上散步。有位老人,穿著粗布短衣,走到張良跟前,故意把穿在腳上的草鞋丟到橋下,並且看著張良說:“小子,去把鞋給我撿回來!”
張良愣了一下,但是看他年老,就到橋下取回鞋子,遞給他。老人坐在橋頭,眼皮也不抬一下,就說:“給我穿上。
於是,張良跪在地上,老人心安理得地伸出腳讓張良把鞋穿上,然後老人就笑著離開了。張良十分吃驚地望著老人的背影。誰知,那個老人走了幾步又轉過身來,對著張良招招手,示意張良到他跟前兒去。
張良乖乖地走上前去,老頭和藹地對他說::我看你這娃不錯,值得教導。五天後天一亮,和我在那裡見面。”張良行了個禮說:“是”。
五天後,天剛剛亮,張良來到橋上,那個老人已經坐在橋並沒有等著張良了,老人很生氣地說:“此刻天已經天亮了,年輕人這麼不守信用,和長輩約會還遲到,長大後還能有什麼作為。五天以後,雞叫時來見我。”說完老人就走了。
過了五天,雞剛叫,張良就去了,老人又已經先到那裡了。老人十分生氣地說:“我已經聽見三聲雞叫了,你怎樣才來,五天以後再早一點兒來見我。”
又過了五天,張良半夜就到橋上等著那個老人。一會兒,老人也來了,他高興地說:“年輕人要成大事,就要遵守諾言,說什麼時候到就什麼時候到。”
之後老人又從懷裡掏出一本又薄又破的書,說:“讀了這本書,就能夠成為皇帝的老師。這話會在十年後應驗。十三年後,你會在濟北見到我,谷城山下那塊黃石就是我。”說完之後,老頭兒就離開了,以後再也沒有出現過。
天亮時,張良看老人送的那本書,原先是《太公兵法》,又叫《黃石兵書》。張良十分珍惜這本書,認真學習,從中學到了許多知識。並且他還時刻遵守老者的教誨,嚴格要求自我,立志永遠做一個信守諾言的人,這樣才能讓別人信任自我,從而成就一番大事業。
-
3 # 孫四爺
北宋詞人晏殊,素以誠實著稱。在他十四歲時,有人把他作為神童舉薦給皇帝。皇帝召見了他,並要他與一千多名進士同時參加考試。結果晏殊發現考試是自己十天前剛練習過的,就如實向真宗報告,並請求改換其他題目。宋真宗非常讚賞晏殊的誠實品質,便賜給他“同進士出身”。
晏殊當職時,正值天下太平。於是,京城的大小官員便經常到郊外遊玩或在城內的酒樓茶館舉行各種宴會。晏殊家貧,無錢出去吃喝玩樂,只好在家裡和兄弟們讀寫文章。有一天,真宗提升晏殊為輔佐太子讀書的東宮官。大臣們驚訝異常,不明白真宗為何做出這樣的決定。真宗說:“近來群臣經常遊玩飲宴,只有晏殊閉門讀書,如此自重謹慎,正是東宮官合適的人選。
”晏殊謝恩後說:“我其實也是個喜歡遊玩飲宴的人,只是家貧而已。若我有錢,也早就參與宴遊了。”這兩件事,使晏殊在群臣面前樹立起了信譽,而宋真宗也更加信任他了。
春秋戰國時,秦國的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援下主持變法。當時處於戰爭頻繁、人心惶惶之際,為了樹立威信,推進改革,商鞅下令在都城南門外立一根三丈長的木頭,並當眾許下諾言:誰能把這根木頭搬到北門,賞金十兩。
圍觀的人不相信如此輕而易舉的事能得到如此高的賞賜,結果沒人肯出手一試。於是,商鞅將賞金提高到50金。重賞之下必有勇夫,終於有人站起將木頭扛到了北門。商鞅立即賞了他五十金。商鞅這一舉動,在百姓心中樹立起了威信,而商鞅接下來的變法就很快在秦國推廣開了。
新法使秦國漸漸強盛,最終統一了中國。
而同樣在商鞅“立木為信”的地方,在早它400年以前,卻曾發生過一場令人啼笑皆非的“烽火戲諸侯”的鬧劇。
周幽王有個寵妃叫褒姒,為博取她的一笑,周幽王下令在都城附近20多座烽火臺上點起烽火——烽火是邊關報警的訊號,只有在外敵入侵需召諸侯來救援的時候才能點燃。
結果諸侯們見到烽火,率領兵將們匆匆趕到,弄明白這是君王為博妻一笑的花招後又憤然離去。褒姒看到平日威儀赫赫的諸侯們手足無措的樣子,終於開心一笑。五年後,酉夷太戎大舉攻周,幽王烽火再燃而諸侯未到——誰也不願再上第二次當了。結果幽王被逼自刎而褒姒也被俘虜。
一個“立木取信”,一諾千金;一個帝王無信,戲玩“狼來了”的遊戲。結果前者變法成功,國強勢壯;後者自取其辱,身死國亡。可見,“信”對一個國家的興衰存亡都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那裡還有更多:
。
-
4 # 暗夜思考
一、商鞅變法時,為了建立信譽,使出了立木為信的策略。
商鞅關於秦國變法的法令在擬好之後卻並不急於公佈,因為他擔心秦國民眾會不相信自己。
為了提高法令對人民的可信度同時也為了建立自己的信譽,商鞅在公開法令之前在秦國國都的南門外豎起了一根三丈高的木頭。
同時,商鞅命人貼出告示,向城中的百姓宣稱:只要誰能將南門外的這根木頭搬到集市的北門,他就給其10兩黃金。
商鞅帖出的告示成功的吸引了城中百姓的注意,然而大家都抱著一種看熱鬧的心態,並沒有人上前搬木頭。因為,大家都不太相信商鞅會真的給出十兩黃金的天價報酬!!
見沒人行動,於是商鞅更換了告示並增加了籌碼:誰要是能將南門外的木頭搬運至北門,就給予他五十兩黃金!!
終於,有一個人壯著膽子抱著賭一把的心態把木頭搬到了北門。這時商鞅如約支付了他五十兩黃金!!
周圍的人看到商鞅誠信的遵守約定之後,都嘆氣後悔,後悔自己沒有早點站出來搬木頭!
就在這時,商鞅見自己建立信譽的目的達到,於是當場公開了自己早就擬好的變法法令。
二、一個關於誠信反面教材的故事:烽火戲諸侯。荒淫無道的昏君周幽王有個寵妃叫褒姒,褒姒雖然生得極為美麗但同時她也冷若冰霜,褒姒自從入宮以後一次都沒有笑過!!
荒淫的周幽王為了博取自己喜歡的美人褒姒一笑,想盡了一切辦法但是效果都不甚理想。
最後,周幽王竟然聽信了佞臣虢石父荒唐的意見:無故點起了鎬京附近二十多座烽火臺!!
烽火作為古代敵寇侵犯時的緊急軍事報警訊號。周幽王點起的烽火成功的騙來了各路諸侯勤王的大軍。各路諸侯勤王大軍得知被騙,無奈白跑一趟的窘樣也成功逗引了褒姒的發笑。
然而,周幽王這種毫無誠信的烽火戲諸侯的做法引起了各路諸侯的不滿,後來等到鎬京真正被入侵之時,對於又一次點起的烽火沒有人再多加理會!!
三、曾子以身傳教,為兒子殺豬的故事。這個故事出自《韓非子·外儲說左上》,所講述的是中國春秋末年思想家曾子對於自己兒子以身傳教的故事。
據說有一次曾子的妻子要到集市上去,他兒子得知之後就哭著要跟母親一起去集市。
曾子的妻子為了將兒子安撫在家中,於是她對兒子說:“你乖乖的回家,等我從集市上回來後就殺豬給你吃”。
後來,妻子從集市回來。曾子見狀拿起刀就準備殺豬!妻子急忙阻攔說道:“我那是遍小孩子的,你怎麼能當真去殺豬呢?”
曾子說道:“絕不能因為孩子小不懂事就欺騙他,小孩子不懂事是會受父母影響的,他們只會照著父母的樣子有樣學樣,聽從父母的教導。你如果欺騙他,那麼他就會從你這裡學會騙人!再說,做父母的欺騙孩子,父母在孩子心中將不再可信,這樣是不可能把孩子教好的。”
曾子說罷二話不說就打豬給殺了。
回覆列表
1、齊桓公不背曹沫之盟
齊桓公是春秋五霸之一,九合諸侯,可以說周天子都拿她沒辦法,魯莊公與其過交戰,曹沫為將,結果連敗三仗,魯莊公不得不割地求和,齊桓公答應與魯國停戰會盟。可是在會盟之上,曹沫突然拿出匕首抵住齊桓公,要齊桓公返還魯國因戰敗答應割讓給齊國的土地,齊桓公答應歸還。
事後,齊桓公並沒有因為曹沫採取不正當方式要回土地而背約,真的把魯國割讓的土地還給了魯國,其實以齊桓公的力量,曹沫以此卑鄙手段索取的土地,完全可以不給他,魯國一點辦法也沒有,可齊桓公講誠信,如約交還了土地,齊桓公能夠成為五霸之首,絕非偶然。
2、晉文公不貪伐原之利
晉公子重耳因蒙難而流亡他鄉,當時很多諸侯國不接納他,最困難的時候介子推只能從自己大腿上割肉救活重耳。到了楚國後,楚國熱情地招待了他,在招待他時,楚國國君問他說:“如果你以後做了晉國國君,將如何報答我?”
重耳說:“珍珠美玉,你都不缺,我不會有更稀罕的東西送給你,不過託你洪福,以後我如果做了晉國國君,假若我們在戰場上相遇,我便以退避三舍(一舍三十里)作為回報!”
後來,重耳果然作了國君,成了晉文公。五年之後,也就是僖公二十八年,晉文公果然與楚國在戰場上相遇,晉文公確實實踐了自己的諾言,退避近百里以報楚國招待之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