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趣文社

    巴金,文學泰斗,他的作品以“反封建,反壓迫,求平等”為主題。讓我們也從中領略到作者“愛國,忠誠”以及獨特的個性。巴金曾說:

    我的生活目標,無一不是在幫助人,使每個人都得著春天,每顆心都得著光明,每個人的生活都得著幸福,每個人的發展都得著自由

    可以說巴金把他的愛,他的思想全部都展現在了他的作品中。

    《家》是巴金“激流三部曲”的第一部,講述了發生在上個世紀20年代一個封建家庭的故事,小說以高家三位少爺“覺新,覺民,覺慧”的愛情為主題,反應出高家在當時的社會,時代背景下的悲歡離合。

    掙扎在雙重痛苦中的覺新。

    覺新在文中處處忍讓,處處作揖的形態讓我們感到這位受過新教育,卻是一位活在封建家長制下的悲劇人物。讓人不由得聯想到《孔雀東南飛》裡面的焦仲卿,為了不違背父意,有青梅竹馬的錢梅芬失之交臂。最終以抽籤的形式娶了李瑞鈺,結果因為封建迷信的影響,李瑞鈺分娩之時到城外,最終導致了悲劇的發生。

    我們在為李瑞鈺惋惜之時,不難看出覺新在思想與行動的雙重矛盾中苦苦掙扎,覺新的悲劇也告訴我們,人生中難免會遇到一些難題,我們無法逃避,只有拿出正確的方法來面對他。處處作揖換不來好人心,裝糊塗,委屈求全也帶不來和平共處。唯有堅守自己的原則,堅定自己的信念。

    敢於封建社會做鬥爭的覺慧

    同為高家少爺的覺慧就帶給我們不一樣的看法,他沒有成為那個時代封建思想的產物,積極的參與社會革命活動中,編寫時代進步刊物,撰寫討伐封建主義的繳文。敢於反抗高家最大的權威人物---高老爺。

    在他的身上我們看到青春,Sunny和意氣風發,無疑是那個時代的一股清流,導致他敢於“那些“陳舊的,腐朽的,醜惡的”勢力作鬥爭。直到決裂,毅然決然的離開了那個封建大家庭。

    幸福需要把握在自己手中,信心必是成功的開始,他的勇氣是可嘉的,也正是這股勇氣支撐起了他勢必擺脫牢籠似的束縛。覺民也在他的鼓動下邁出了堅定的步伐。

    尋找內心的追求,孤苦無助的鳴鳳

    生活在現在這個安寧祥和時代的我們也許無法真正去體會《家》中那些令人髮指的封建社會背景下的人物真正的內心世界。比如孤苦無助的鳴鳳,一個命運悲慘的女性形象,與覺慧的愛情給她帶來了生活的光亮。

    但是她時刻處於恐懼與渺茫的複雜矛盾中,直到最後要被當做禮物送給封建遺老馮樂山當姨太太。權衡利弊下為了愛情毫無保留的奉獻了自己的一切,甚至包括生命。這樣一個純潔善良的心靈就此隕滅,就是對封建專制制度最強烈的血淚控訴。

    “巴金的《家》從“家”這一獨特視角出發,熱切關注封建專制和禮教制度下青年男女的命運,並把奮鬥性的人格理念同青年的人格建構結合起來進行探索與思考,表達了積極的反封建主義立場和深切的人道主義關懷,具有鮮明的現代性意義和當代啟示作用。---汪太偉

    時代鑄就人,在那樣的環境下《家》影響了一代又一代年青人。

  • 2 # 戴訓德退休教師

    《家》是巴金激流三部曲的第一部,也是巴金的代表作。寫於1931年,先在上海《時報》上逐日發表,歷時一年零一月。原題《激流》。1933年5月由開明書店出單行本時,改名為《家》。家中人物眾多,個性鮮明。有頑固腐朽、墮落垮掉的一代,如高老太爺、馮樂山、周伯濤、陳姨太、克安、克定,有從舊家庭中衝出來的正在覺醒叛逆的青年一代,如覺慧、覺民、琴、淑英,還有被封建制度和禮教道德吞噬了的李瑞珏、錢梅芬、鳴鳳、婉兒,而覺新則是一個性格充滿矛盾的形象。作者著重塑造了覺慧和覺新兩個青年典型形象。透過對他們生活的刻畫,熱情地歌頌了"五四"時代進步青年的覺醒,批判和否定了無抵抗主義和中庸之道,傳播了敢於反抗、背叛舊社會、爭取解放的革命精神。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夢見兩條蛇在自己身上還有一條在腿上是什麼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