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小漢字見大歷史

    要了解漢字一到十的含義,就要從漢字的古文字開始分析。

    ----------------------------------------------------------------------------

    漢字一到十的甲骨文和今天的楷書對照:

    「一、二、三、亖(四)」就是「積劃表意」,很好理解:

    古埃及數字也是這樣:

    漢字「一、二、三、亖(四)」是許慎《說文解字》的【六書】中典型的「指事字」。

    這種漢字,不像「日、月、山」,它沒有具象的事物,用「抽象符號」造字。

    還有比如漢字「上、下」:

    那漢字「亖」為什麼變成了「四」呢?

    我知道中國漢字幾千年以來都是豎寫,這樣就很容易混淆。

    比如下面是甲骨文豎寫的「亖、三、二」:

    那怎麼辦?

    第一,改造字形,加上一些漢字部件;或者漢代隸書將「二、三」寫成長短不同的筆畫:

    第二,借用同音字,也就「假借」的辦法。

    大概在春秋時代,古人借用表示「鼻涕」的「四」,來代替「亖」:

    「四」就是「泗」的初文,所謂「涕泗橫流」,象形『嘴唇上兩條鼻涕』:

    演技一流的星爺為我們示範漢字「四」:

    也有說「四」乃「呬」之初文字字,象「口、鼻呼氣」之形:

    包租婆的「獅吼功」為我們示範:

    正如文字學家李孝定先生所言:「四」象鼻端有物下垂,不為「泗」則為「息」。

    以上這兩種說法,可自行選擇一種,我個人沒有傾向。

    「一、二、三、四」搞清楚了,再來說「五、六、七、八、九」。

    首先要說的是,上了「三」以上的數字,再用「積劃表意」,書寫效率很低了,所以,從「五」開始就使用假借辦法,也就是借用同音字表達。

    「五」最初也有「積劃表意」的字形,後來被【X】字形代替,古今字形演變脈絡:

    「五」字的源流演變有很多種說法,我為這個「五」字我曾經寫過一篇長文,這個符號牽扯到很多問題,這裡就不能細講了。

    這裡就列幾種學界常見的說法:

    學者張秉權認為:「五橫畫」象形「五指橫伸」,而「五指橫伸得以見掌紋」,故以「乂」形來表示掌紋;後來「五」字即在「乂」形上下各加一橫,象掌中有紋,用來表示數字「五」。

    學者丁山認為「五」象「收繩器」之形,為「互」之初文。

    學者林義光、徐中舒等認為「五」象「絲束」之形,為「午」之初文。

    (以上諸家之說可參:《古文字詁林》10 冊,第 875頁)

    以上幾種說法我比較傾向「五」為「午」之初文,表數5是假借。

    「六」字造字本義,有多種說法,我比較傾向像「茅舍房頂之形」,是「廬舍」之「廬」的初文。「廬、六」音近,假借表數6。

    其他兩種說法,分列如下,讀者自行審辯:

    郭沫若先生認為:甲、金文「六、入」同形,一字分化,假借表數6。

    裘錫圭先生認為:「六」可能純粹就是一個抽象符號,是一個記號字。

    「七」是「切」之初文:從「一」從「丨」,表示用「丨」把「一」從中切開,表數7為假借。

    「八」是「分」字之初文,指事字,字形像「一件東西分成兩半」,假借表數8。

    古今字形演變脈絡:

    「九」為「肘」之初文,象形「手肘和手」,假借表數9。

    「九」的古今字形演變脈絡:

    最後,就是漢字「十」:

    漢字「十」的造字本義則也是眾說紛紜,莫衷一是,我還是將幾種說法都列出來,請讀者自行判斷:

    裘錫圭先生認為「十」是「針」字的初文,古人以「針」的象形符號來記數字10。

    於省吾先生認為「十」就是一個抽象符號,漢語、漢字中使用「十進位制」,進位為一,為區別「一」,直寫為「丨」。學者朱芳圃認為「十」象「木杖」之形,假借表示數字10,郭沫若和張秉權先生認為,「十」就是側視的「合掌」之形,以雙手手指數目為十,「合掌豎立,兩邊微鼓」的一條直線。馬敘倫先生認為這就是古人的結繩記事,繩子上打了一個疙瘩,表示『十進位制』進了一位。以上諸家之說引自:《古文字詁林》,第2 冊,第 689頁

    以上多種說法,我個人傾向「結繩記事」之說。

    「十」的古今字形演變脈絡:

    -----------------------------------------------

    漢字的古文字表數系統,是人類最早的「十進位制」系統之一。

    從「一、二、三」以後,大一點的數目,基本上都是用假借的辦法,這是非常聰明的選擇。

    另外還有漢字數字「百、千、萬」都是假借字:「百」是借「白」字,

    「千」是借「身」字,

    「萬」是借「蠆(蠍子)」字。

    最後附一張人類各大文明【表數系統】的圖片:

    從上圖可以看出,雖然「十進位制」普遍,但「十進位制」並不普遍,只有華夏文明採用。而且目前所見最早從殷商甲骨文就開始,被我們所承襲至今。

  • 2 # 國病

    一二三沒有什麼特別含義,從四開始就都有特別含義了。

    這個四是從金文才開始出現的,其有著非常大的含義。四指的是在四方形祭祀臺上祭祀八芒星太陽。與拓跋(馱八),與阿彌陀佛是一個意思。古代祭祀臺是四方形,代表地方,八代表天圓。然後根據祭祀期逐層壘高祭祀臺。一層一層壘高,就是最早的金字塔了。

    五是天地總驅數,也是河圖洛書的核心數。古體像一個沙漏,也像兩個金字塔相交。其神秘性非常大。此數為黃種人的信仰數理,比如第一人稱吾,比如廣州五羊、五芒星等,又比如用五月端午替代夏至節,芬蘭6月25則是盛夏節。而印第安也是6月24為太陽祭,延續部分白種文化的彝族6月24火把節。可見是有民系差異的。五的神秘因素還有待繼續破解。

    六就不用多說了,也沒什麼特別含義,就是代表白種。

    七這個字也是周代金文才有,之前則為十符號代替。因為起代表七仙女,七仙女屬於白種母系部落,白種出自九黎以外的第十族。所以與十存在混用情況。七這個符號剛好是德國7的倒置,旋轉180°就是德國7,因為德國7在豎線上有一橫。而德意志就是七仙女父系後代。

    八代表八芒星太陽,太陽是鳥馱著執行的。所以八也代表鳥嘴張開。並以此附會一切與張開有關的事物。比如張嘴進食,張腿生育等等。從這裡可以看出古人有樸素的科學探索意識。章魚必須是八條腿,八紮、娜扎、哪吒都是一個意思。另外古代重要崇拜貓頭鷹面部就有八符號。

    九是魚鉤,同時也是蠍子和天蠍座。亡靈節為什麼在十一月,就是因為屬於天蠍座。九之所以為九是因為魚鉤和蠍子代表黃種,代表九黎。所以就有了九的含義。猶太和德國都有這個符號。

    十應該源自X,X代表母系。甲骨文裡的十,有一種是丨符號中間有圓點,目前我還沒有想明白是為什麼。應該也不簡單。不過丨符號反而很簡單,就是指棒子,代表白種母系。

  • 3 # 老薑聰蒜

    漢字一到十是有重要含義的。

    在沒有產生文字的時候。人們在市場做商品交易時,用貝殼在地上擺出數量。擺一個貝殼就用樹枝在地上畫劃一橫,代表一:擺二個貝殼,就在地上畫劃二橫,代表二,擺三個貝殼,就在地上劃三橫,代表三,擺四個貝殼,就在地上劃四橫,代表四。如圖:

    到五的時候,古人覺得貝殼不好擺,就斜著擺,每邊擺二個,中間擺一個,剛好五隻。於是古人根據貝殼的擺放形狀劃了個交叉代表五,如圖:

    後來交叉又代表否定的意思,就在交叉的上下又劃上一橫,以區別叉。如圖:到了六呢?古人想了想,五之前的貝殼都以橫擺為主,到了六得改變了,以豎擺為主。就把五字的二斜劃並正,兩橫變斜,(不變斜,就成口,易誤會,不利於交易)筆畫略作變形,化為六,如圖七字怎麼弄呢?有好事就把貝殼橫擺四隻,豎擺三字。形成十字。把交叉的五字劃為橫豎,代表七。

    八字就是貝殼太多,分兩邊擺,一邊四個。稱為八。如圖:到了九字,地上擺的貝殼實在多了,只能擺得彎彎曲曲的,即為九字。劃為九。如圖:到了十字,古人早就明白了九九歸一的道理。不用再多擺貝殼,只擺一豎向就行,橫劃為一,豎劃為十,表達了大道至簡的道理。如圖:這些數字最初是刻劃文字,後來刻在甲骨上,成為了甲骨文數字!

  • 4 # 楚天翥鳳

    一,二,三分別表示宰殺動物的三刀,四的甲骨文是四橫,表示的是四刀,四刀就殺死了動物。所以四,死二個字的音相同。五的甲骨文字形表示的意思是從中剖開動物,六的甲骨文字形表示的意思是宰殺完後,動物掛著的樣子。七的甲骨文字形表示的意思是切開動物,分解動物。八的甲骨文字形表示的意思是分配動物的肉給大家。九的甲骨文字形表示的意思是取食。十的甲骨文字形是一豎,表示的意思是人吃完了肉後,就剩下了一根骨頭。十,食同音,大約從商至今。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2018Kpl總決賽Ba一諾的鎧皇是如何帶領隊伍走向勝利?出裝銘文整體思路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