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蝶谷幽蘭

    先不說東吳的得失。

    先從說曹操下戰書,率軍80萬,會獵東吳。你說孫權怎麼辦,要麼打,要麼降。打又怕打不過,降了又可能是下一個劉琮。當時的孫吳那也是天天爭論不休,不過是文主和,武主戰而已。後來在周瑜魯肅的支援下選擇了戰。能怎麼辦,欺負到家門口了。孫權也是被逼到不得不戰,不得不勝份上了。

    所以說赤壁之戰,東吳最大的收穫就是獲得了大勝,保住了東吳,並使得曹操大敗,實力受損,使其失去了短時間內一統全國的可能性,這也才給了孫劉可以發展之機。

    要說損失,恐怕就是丟失荊州之地和周瑜的去世吧。其實呀,劉備說的好聽點是借荊州,可這是有借沒還的呀。劉備根本就沒打算過還。為此還搭上了周瑜的性命。不過荊州以前是劉表的屬地,後被曹操所奪,今被劉備佔據,也是無可厚非的。孫權強要荊州,也無非是以小欺弱罷了。

    可是誰也沒有想到,這小小的借荊州,最後卻為孫劉的分裂埋下了禍根。到將來,關公徵曹,孫權為了荊州,突襲荊州,斬殺關羽。劉備為關羽報仇,起兵伐吳,夷陵之戰,劉備大敗,蜀國實力大損,而東吳也是國力受損。三國本來就是魏強,而孫劉弱,孫劉聯合,許還可一博,而現在兩小國大幹一架,還損兵折將,國力大損,此消彼長,至此,孫劉再也沒有可以與曹魏抗擊的資本了。這也許就是得之荊州失之荊州,得便是失,失方是得。這個禍根也許是當時孫劉最大的損失吧。

  • 2 # 沙麓書院

    陸遜重創了劉備,幫助東吳笑到了最後。由此,在三國三大戰役中,東吳參與了其中的兩場,並且是兩戰全勝。那麼,問題來了,東吳為什麼沒能一統天下呢?

    首先,吳國(222年5月23日—280年5月1日),三國之一,是孫權建立的國家,國號為“吳”,史學界稱之為孫吳或者東吳。天紀四年(280年)5月1日,孫吳亡於西晉,標誌著三國時代的徹底結束。由此,對於東吳來說,儘管在三國三大戰役中兩戰兩勝,但是,之後的結果依然是魏蜀吳三分天下,在蜀漢滅亡後,東吳最終被西晉消滅。究其原因,筆者認為可以從以下幾點來分析。一方面,雖然東吳取得了赤壁之戰、夷陵之戰的勝利,但是,在這兩場戰役之後,東吳並沒有在實力上實現質變。換而言之,東吳在這兩場戰役之後獲得的戰果,並沒有想象中的那麼大。

    具體來說,在赤壁之戰後,曹操雖然損失慘重,但是,其畢竟牢牢佔據了北方中原地區,在經過一番休養生息後,曹魏依然是三國中實力最強大的勢力。更為關鍵的是,在赤壁之戰後,曹操之前攻佔的荊州成為孫權和劉備爭奪的焦點。結果,在爭奪荊州地盤上,反而是劉備一開始收穫頗豐。根據《三國志》等史料的記載,赤壁之戰後,兵家必爭的荊州七郡被劉備、曹操、孫權三家瓜分,曹操佔據荊州北部最大的南陽郡,孫權得到江夏郡和南郡,劉備得到荊州南部四個郡(長沙郡、零陵郡、桂陽郡、武陵郡)。

    對於劉備來說,本來奪取了荊州四郡,後來又向孫權借了南郡。在此基礎上,荊州的大部分疆域,都被劉備奪取了。因此,從這一角度來看,劉備才是赤壁之戰的最大贏家,而孫權和江東,主要是實現了自保的目的。值得注意的是,正是憑藉著荊州五郡,劉備得以攻佔益州,再奪漢中,建立了蜀漢。對此,在筆者看來,如果孫權早一點佔據了荊州,很可能就沒有劉備什麼事情了。也即等到孫權偷襲關羽,奪取荊州後,已經無法透過荊州作為跳板來繼續擴張疆域了。反而因為佔據了荊州,以此受到了曹魏的重點進攻,比如曹丕就派遣大軍征討東吳而不是蜀漢。

    最後,等到夷陵之戰時,孫權和東吳又一次取得了勝利,結果這只是防禦了蜀漢的進攻,並沒有藉此機會消滅蜀漢。換而言之,透過夷陵之戰,東吳並沒有能明顯擴大疆域。如果孫權可以消滅蜀漢,完全可以和曹魏分庭抗禮了。另一方面,就東吳自身來說,也存在很多問題,這是東吳沒能改變三國格局的重要原因。舉例來說,蜀漢和曹魏的兵權,基本上集中在皇帝或者大將軍手中,但是,對於東吳來說,實行的是部曲制,也即各個將軍都擁有一定的兵力,而這,無疑影響了東吳大軍的戰鬥力。比如在合肥之戰時,部曲制的存在,就是孫權十多萬大軍輸給張遼等人的原因之一。綜上,儘管在三國三大戰役中兩戰全勝,東吳還是沒能一統天下。

  • 3 # 一束小草

    赤壁之戰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以弱勝強的戰之一。公元208年七月十二日,曹操率領水陸大軍號稱百萬,發起荊州戰役,然後討伐孫權?孫權和劉備組成聯軍,由周瑜指揮,在長江赤壁一帶抗擊曹軍,並大破曹軍,從此奠定了三國鼎立的格局。

    赤壁之戰是第一次在長江流域進行的大規模江河作戰,也是劉.曹.孫各國都派出主力部隊參加的唯一戰事。這是中國歷史上以少勝多的著名戰爭之一,也是三國時期“三大戰役”中最為著名的一場,它也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在長江流域進行的大規模江河作戰,標誌著中國的軍事政治中心不再限於黃河流域。

    赤壁之戰對東吳來說是防禦戰,而不是侵略戰爭,打贏打退敵人的進攻就是勝利,而不會增加城池和地盤,在赤壁之戰結束後,東吳趁勝追擊,孫權北伐合肥,周瑜西進江陵,張邵攻打當塗,分別發動了合肥之戰,南郡之戰,九江之戰,孫權張昭都未獲勝,只有周瑜用一年的時期大敗曹仁,奪取了南郡。這是赤壁之戰東吳的最大收穫。

    赤壁之戰東吳聯合劉備,抗擊曹軍,取得了重大的勝利,東吳在赤壁之戰最大的損失就是孫權進攻合肥,數戰不利,最後損兵折將。

  • 4 # 平凡人讀史記

    赤壁之戰,孫吳的收穫主要在當下,損失卻是在後續。

    一、收穫是明顯的

    赤壁之戰改變了曹、孫、劉力量的對比,奠定了三國鼎立的基礎。

    最大的收穫,簡單總結一下就是:

    孫吳得到了荊州的江夏,不但存活下來,自己還能夠繼續稱孤道寡幾十年,老年稱帝后,子孫後代又能接著做皇帝。

    赤壁之戰沒有繼續擴大戰果,並非孫劉沒有制定戰略追擊計劃,而是孫劉聯盟沒有滅曹的實力,他們首要的目標是自保。

    二、損失主要是在戰後

    1、國力損耗,損兵折將,自不在話下

    戰爭沒有贏家,特別是戰場在自家的這一方。因為戰爭就沒有不損耗物力財力的,也沒有不死人的。

    有一點值得肯定,孫權抗擊曹操是主動的,他斬案几的一番演戲,只是想文武大臣團結,一心抗曹。

    赤壁之戰,孫吳是攻曹的主力,雖說勝了,但也是險勝、慘勝,而非完勝,孫權的損失也是不小的。

    雖然正史沒有記載赤壁之戰中孫吳的具體損耗,但是俗話說,殺敵一千,自損八百,孫吳當時呼叫了最精銳的三萬人馬,錢財糧草的損耗必定不在少數,國力損耗是必然的。周瑜自己也說“損兵馬,費錢糧”。

    2、戰略之地荊州被借走,埋下隱患

    荊州自古是兵家必爭之地,赤壁之戰後,三家瓜分了荊州。劉備向孫權請求都督荊州,得到了全部的南郡。然而,後來劉備各種理由不還荊州,還派關羽長年駐守。

    荊州之地被劉備“借走”,多年不還,為日後孫劉聯盟的破裂留下了極大的隱患。孫劉破裂是遲早的事。

    戰後,“分贓不均”,必起內亂,荊州的隱患,是赤壁之戰後,孫吳最大的隱形損失

    3、進攻合肥失利,隔江對峙,主帥重傷

    赤壁之戰後,孫吳與曹作戰,屢戰屢敗。孫權戰後親自率兵進攻合肥,中計退兵,退兵途中,被張遼再次打敗。

    赤壁之戰後,周瑜與曹仁在長江北岸大戰,被流矢射傷右肋,成為日後病亡的主要根源。這不得不說,是赤壁之戰留下的後遺症。

    4、新的敵手劉備迅速壯大起來

    劉備是赤壁之戰最大的贏家和受益者,孫吳為自己培養了一個新的敵手。正如辛棄疾所說的“天下英雄誰敵手,曹劉”。

    沒有孫劉聯盟赤壁之戰的勝利,劉備被滅只是個時間問題,赤壁之戰後,劉備取得荊州南部,包括武陵、長沙、桂陽、零陵,底盤和軍隊得到了極大的發展與擴充。

    藉著赤壁之戰的戰果,實力壯大的劉備有了立足之地,逐漸取漢中,自立為漢中王。從此有了自己的地盤和根據地,為以後入蜀取益州,進而稱帝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至於收穫與損失,只能說戰爭是一種極端手段,戰爭沒有完勝的一方,戰爭對於哪一方,都是災難。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犬蝨應如何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