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董滿憲
-
2 # 科技少年星
要去回答上述問題,就不得不正視一個問題——我們活在一個被層層摺疊的世界裡,這個世界讓我們享受到了極致的生活體驗,它是如此高效便利,但卻和真實世界截然不同。網路媒體、權威專家透過各種渠道灌輸你他們希望你相信的資訊,而無關真相。他們利用你的喜好、你的慾望,你的情感,給你種下心魔,你以為控制著自己,卻沒有發現隱藏在全身的提線。要打破這種虛假,就必須衝破資訊的封鎖,不能人云亦云,克服情感的影響,全面的看待世界。情感給了人改變世界的力量,但這力量卻可能不受控制,若要不被反制,要麼放棄這份力量,要麼變得更強壯去駕馭它。每個人都有這樣的機會,看你怎麼選擇。
-
3 # 如魚得水修禪定
因為從佛教的角度來說,相由心生,就是我們心裡是怎麼想的眼睛裡就會看到什麼。例如佛教有一個典故,說的就是這件事。據說當年蘇東坡喜歡和佛教師傅討論佛法,有次他興沖沖去找一位師傅,說師傅肥頭大耳,不像修行之人。師傅卻說他看到的蘇東坡就是一尊佛。後來蘇東坡的妹妹就說哥哥修行不到位,心沒修平,才看師傅是肥頭大耳。而師傅心中有佛,才看蘇東坡是佛。蘇東坡聽了妹妹的話,這才大徹大悟。這個典故是很久以前看的,記得不全,但大概意思就是這樣。從這個典故來看,有人說眼中的世界就是心裡的,是有一定道理的。
-
4 # 濮陽小君姐
眼中的世界就是你內心的世界,就像人家說的,你心有多大,世界就有多大,所以就是你的世界,你的格局要跟你的內心相比
-
5 # 愛拼三郎
記得金庸的小說《笑傲江湖》有這麼一段話:自君子看來,天下滔滔皆是君子,而自小人眼中看來,天下無一不是小人。也即是,你內心的世界,便是你眼中的世界;心中有佛,所見皆佛!
生活裡,每個人都是一本書,每個人又都是這本書的作者和讀者;你內心的世界,便是你眼中所看到的世界,也是這本書裡的世界。你內心的世界,直接影響你說話的方式和處世的態度。同一件事情,如果你內心世界是悲傷的,那麼你的焦點就會集中在事情的悲觀面上,從而忽視事情積極Sunny的一面。
如果你在失戀、失意、失業等悲觀情形中,你每天看到的都是灰暗,不知不覺中你就會處在一個消極的世界裡。你會感覺很孤獨無助、心灰意冷、暗無天日,甚至覺得整個世界都拋棄了你。
你內心世界是怎麼樣的,你就會覺得你生活的世界也是這樣。心裡陰暗的人,他所看到的世界也是負能量,看什麼都是陰暗的,自己也會處在一個陰暗的世界裡。如果你的內心有陰暗面,你就會用內心陰暗的樣式去估量別人,古語云: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如果你的內心是Sunny向善的人,你就總會把事情往好的一面想,就算身處逆境,也能勝似閒庭信步;心裡裝著卑鄙下流,那麼什麼東西在他眼裡都覺得是齷蹉不堪。
世界是一面鏡子,你看到的世界,就是你內心的世界。
一個人心裡有佛,入眼的都是佛,你心裡有什麼,你就能看到什麼。
很多情況下,我們評判一件事的對錯,一個人的好惡,不是根據事實依據;而是先入為主由自己內心主觀上的推測得出見解和想法。
如果你內心喜歡一個人,你就會愛屋及烏,喜歡他身邊的一切,哪怕是他做錯了事,你也會找出理由來原諒他,搪塞自己;這在心理學上叫自證預言。如果你內心非常反感一個人,你就會潛意識的專找對方的缺點,越看越不順眼;即使他對你再好,你也會覺得他包藏禍心;這種心理活動在心胸狹窄的人身上更會體現得淋漓盡致。結果你們因小事而反目,於是你之前的預言便實現了。
對一個人或事的判斷如果不按實際真相,而是根據自己的內心主觀意識得出結論,這將會是一個非常可怕的舉動!
內心的主觀意識判斷會改變事物的發展和結果!如果你整天打罵、貶低你的孩子不是讀書的料,就會潛意識的給孩子灌輸一種意念,我是差生,不是讀書那塊料;恭喜你,在你的不斷打擊、貶低下,你的孩子在你的預言裡相信了結果,甚至會主觀上放棄努力。你孩子的成績肯定會越來越差,最終實現你的預言!可怕嗎?相當可怕!
內心的主觀判斷臆想害了孩子的一生!
夫妻之間有的人愛猜疑,是因為他內心早就有一種固定的思維,圍繞這種思維尋找內心猜測的結論;於是就很容易發生猜疑,就會狹隘的猜測對方對婚姻不忠。猜疑恰恰是夫妻兩人恩愛和睦的殺手,長久之下對方就會產生抵抗情緒,最終鬧得家庭不和睦!
所以人吶,別活在自己的臆想和主觀意識之中,人生的結果很可悲的。你眼中的世界,就是你內心世界的一面鏡子。
你若內心善良,你所處的世界就是善良的,你若內心醜陋,你所處的世界就是醜陋的。
你若內心悲觀,你所處的世界就是消極的,你若內心狹隘,你所處的世界只能容下自己。
當你內心對這個世界敞開心扉,你的眼裡才有整個世界,這個世界才會擁抱你。當你內心厭惡這個世界,你的眼裡除了憎恨還是憎恨,你也必然會被這個世界所拋棄。
你內心的世界,便是你眼裡的世界。想要有個好的人生,讓自己日子裡有些美好;你的內心必須充滿Sunny、樂觀,你入眼的世界才能是一片祥和。
縱鉛華洗盡,這世間的一切繁複到最後都將物是人非……
內心美好,則無可惱之事。
內心善良,世上則無可恨之人。
內心簡單,則無算計之累。
內心謙遜,才能海納百川,成就人生輝煌!
你的內心世界決定了人生,內心Sunny,你的人生才會萬丈輝煌。所以,心中有佛,入眼所見皆佛……
-
6 # 勿忘初心福
你問這個,讓我想起一個的故事:
一日,蘇東坡與好友佛印一起坐禪,蘇東坡問佛印:“大師,你看我的樣子如何?” 佛印說:“在我眼中,居士像尊佛。”接著佛印問蘇東坡:“居士,你看我的樣子又如何?”蘇東坡看佛印胖胖的便打趣說:“像堆牛糞。”佛印聽了,並不動氣,只是笑著說:“佛由心生,心中有佛,所見萬物皆是佛;心中是牛屎,所見皆化為牛屎”。
但我們學馬哲的,明白任何事物都不是絕對的。所以我覺得不能認為眼中的世界就是內心的世界,這樣定義太絕對了。
此外,我認為眼中的世界與內心的世界是相輔相成、互相影響的。眼中的世界為內心世界增添素材,而內心的世界為眼中的世界點明方向。
所以,不用糾結這個。我們只管剔除惡的留下善的,不斷強大自己的內心就好。
-
7 # 笑起來很好看的張三三
眼睛是心靈的窗戶,眼睛所見,很能體現一個人的內在世界。
同樣一處開放的公園。
有人看見它衛生整潔、花草豔麗,便覺得世界很美好,自覺地維護這份美麗,進而感慨人生的美妙絕倫。
還有一種深層的含義,可以理解為眼界。人與人的差異,眼界大抵也是其中之一。
我們常常聽到古人或者前輩的教誨:要養成寬闊的眼界,要有大格局,大氣度。
不斷學習,不斷進步,所見的書、人兒、事兒,都將會關乎我們的內心世界的構建。反過來,內心世界又會影響我們所看到的世界。
-
8 # 行在路上8
答:這句話是對的。首先這個世界呈現給我們是真實的五彩繽粉的顏色。紅是紅,黑是黑。至於怎樣紅變黑?黑變紅?那肯定有個轉變過程。你喜歡紅還是黑?那是見仁見智的問題了。對世界來說,你只是人海茫茫中的一分子;而對你個人來說,世界就是你的全部。時間是流動的,世界是在變化的,️時無刻不在影響著我們、感動著我們、推動著我們。中國移動一句名言:視野遠了,世界近了;視野近了,世界遠了。有人喜歡過去,有人喜歡現在,有人喜歡明天。羅丹說過:美是到處都有的,對於我們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伴隨世界,行在路上。
-
9 # 印影Wy
心之所想,眼之所往。內心的世界決定了眼睛的方向。眼裡的世界決定了心靈感應。海闊天空,眼裡看和美,心內流清流。
-
10 # 鳳若飛
有句話說,世界那麼大我想去看看。
為什麼要去看看,因為看了才知道這個世界到底是什麼樣子的,光憑想象,你沒見過怎麼想?
你不去看海,你怎麼會知道海的波瀾壯闊,站在海的面前,目光所及的是寬闊的胸懷,無邊的海岸,直入你的心底。
你不去登山,你怎麼會知道,山的堅韌不拔,登上峰頂,目光所及的是一望無垠的綠,所有的你路過的樹木,房屋,都在你腳下,一覽無餘。
看的多了,見識多了,你的思想行為不知不覺中就會發生改變,心胸開闊,不再拘泥於眼前的執拗,和別人交談中所見所聞侃侃而談,自信大增。
用什麼長見識?用眼睛去看,用思想去琢磨,用心靈去記憶,你的世界就會越來越寬闊。
回覆列表
眼中的世界是美好的,內心的世界自然春光明媚充滿朝氣。眼中的世界是邪惡的,內心的世界必然陰喑負能,低階消沉。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生存環境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一個人的理念和思維。一個人應多接觸好的事物和現象,多學習正能向上Sunny的知識,內心世界定然充滿美好和正能量,才能很好的為社會盡其所能發揮才智,成為一個對社會有用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