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歷史研習社

    你一定知道,中國歷史上有段分裂割據的南北朝時代,但是,你可能不知道,日本其實也有這麼一段類似的“南北朝”時期。

    這段時期(1336到1392年)處於鎌倉時代和室町時代之間,有南、北兩位天皇,都稱自己為正統,史稱“一天二帝南北京”。

    日本南北朝

    然而,天下大勢,分久必合,既為同一民族,終究還是要統一的。在中國,談到南北朝時代的結束一定繞不過一個人——隋文帝楊堅。楊堅以外戚篡位,然後消滅陳朝,讓中國重歸統一。而在日本,南北朝時代的結束也繞不過一個人——足利義滿。

    足利義滿

    乍一提足利義滿,你可能想不起來他是誰。不過,小時候你一定看過《聰明的一休》,還記得裡面那位傲慢、弱智的將軍嗎?他的原型就是足利義滿。

    當然,真實的足利義滿沒有那麼智商欠費,否則也不可能讓日本重新統一了。當時,北朝的天皇是後小松天皇,南朝的天皇則是後龜山天皇(名字都很奇怪,不明所以)。幾次交戰以後,南朝已經奄奄一息,勢力遠不及北朝。

    後小松天皇

    但是,象徵著天皇權力和法統的三件神器(鏡、劍、玉)卻在後龜山天皇手中,而足利義滿則是北朝後小松天皇之下的幕府將軍。你知道的,在日本,有幕府將軍的時候,天皇一般都靠邊兒站,所以,像奪回神器,統一天下這種大事肯定得是將軍出馬。

    鏡、劍、玉

    於是,足利義滿為實現統一與後龜山天皇談判,最終達成共識——皇帝輪流做。那麼,從哪邊開始呢?從北朝開始。等北朝天皇歸天以後,再將神器送回南朝,依次輪替。

    如此,後龜山天皇只能派人把三件神器送到北朝去。然而,足利義滿可不是一個言而有信的人,神器都到手了,誰做天皇還能由得了你?所以,北朝得到神器以後,立馬宣佈,下一任天皇是將是後小松天皇的兒子實仁親王。

    後龜山天皇

    勢弱的後龜山天皇心灰意冷,只能認慫,被足利義滿尊為“不登極帝”(那算什麼“帝”),最終出家做了和尚。就這樣,足利義滿將南朝忽悠沒了。從此,日本重歸統一。

    參考文獻:

    伊勢早苗:《紛亂日本南北朝》,北京:臺海出版社,2017年。

    賀靜彬:《足利義滿》,《日語知識》,2002年第1期。

  • 2 # 澹奕

    因為被日本皇室視作正統的“南朝”不斷衰微,將三神器交給了北朝,日本維持多年的南北朝時代最終結束再次統一。

    日本與中國一樣,都有所謂的戰國時代與南北朝時代,日本的戰國時代相當於中國的明朝,而“日本南北朝”的名氣並不高。日本南北朝發生在日本鎌倉時代與室町時代之間,1336年到1392年,大約半個世紀的時間。

    後醍醐天皇推翻鎌倉幕府以後,沒有滿足功臣足利尊氏的要求,所以足利尊氏擁立光明天皇登基,迫使後醍醐天皇退位,同時開創幕府,也就是所謂的“室町幕府”。後來,後醍醐天皇帶著天皇權威三神器退到了吉野地方,結果就造成了當時的日本,出現了兩位天皇並立局面,日本史學界,將這段時間稱作“南北朝”。

    一般來說,日本史學界將南朝作為正統,但當年南北朝的結束卻是因為南朝的主動“投誠”。北朝最後一位天皇后小松天皇也許你沒有聽過,但是著名的“一休和尚”肯定無人不曉,傳說一休就是後小松天皇的私生子。

    後小松天皇時代,南朝末代天皇后龜山天皇繼位以後,勢力衰微。北朝大將軍足利義滿趁勢逼迫南朝的後龜山天皇交出了象徵天皇權威的三神器,南朝也就此“自我了結”,最終南北朝結束。

  • 3 # 指尖看日本

    在明德三年(1392年)時,北朝室町幕府的第三代幕府將軍足利義滿向當時日本的“南朝”提出議和,南朝君臣最終同意與北朝和談,因而日本實現統一,那麼具體過程如何呢?

    日本南北朝

    日本的南北朝雖然也自稱南朝與北朝,但是與中國的南北朝是完全不同的,中國的南北朝通常是按照地域劃分,將分別統治南中國與北中國的王朝稱為南朝與北朝,例如魏晉南北朝時期,現在也有人將兩宋與遼、金、元,明朝與北元視作是南北朝。日本則不大一樣,日本的南朝與北朝是指朝廷所在的位置,當時日本的北朝朝廷在京都(平安京),南朝的朝廷在吉野,以此來分別南北朝,而不是按照地域。這也並非個例,例如在日本戰國時代的“應仁之亂”時,雖然東軍與西軍的大名領國大多數都在西國,卻仍然以兩軍本陣的位置區分東、西軍。

    日本的南北朝是由一個王朝分裂出來的,在鎌倉幕府時期,日本天皇由兩個皇族系統輪流出任,分別為“大覺寺統”與“持明院統”。早先大覺寺統的後醍醐天皇倒幕成功,廢掉了兩統輪流出任天皇的制度,但是因為後醍醐天皇不得人心,使得足利尊氏為首的武士叛變,將後醍醐天皇給逐出京都,另立了持明院統的皇族為天皇。

    後醍醐天皇帶著象徵皇室正統的“三件神器”逃出京都後,來到了大和國的吉野建立了朝廷,斥責足利尊氏擁戴的朝廷是“偽朝”,自此日本進入了南北朝時代。當時日本各地的武士,與其說在為了大義而戰,倒不如說都在為了自己的利益作戰,通常都是家族內訌,然後分別站到了南朝與北朝兩端,互相指責對方為朝敵交戰,整個日本都陷入戰火之中。

    南北統一

    上文提到,明德三年(1392年)時北朝的幕府將軍足利義滿主動提出與南朝和談,使得日本最終重新歸為一統。

    當時日本的南朝在各地已經是節節敗退,實質上對北朝構不成威脅了。內戰中加入南朝方的武士,大多數都是在家族內嫡庶之爭中敗北的人,再加上北朝有細川賴之等能臣輔佐幕府,北朝佔據了絕對的優勢。在很長一段時間內,北朝對待南朝的態度基本上就是置之不理,任其自生自滅。

    北朝的皇室是不贊成和談的,因為南朝天皇的和談條件便是恢復“二統迭立”制度,當時北朝佔據優勢,自然不願將皇位拱手讓人。再者,足利義滿提出的和談條件裡,是以南朝天皇將“三件神器”授予北朝天皇再退位的形式,這樣一來,北朝便失去了正統性,成為實實在在的偽朝。

    然而,足利義滿卻堅持要讓南北朝統一,一方面是為了結束日本的分裂時代,另一方面則是因為當時的室町幕府內有許多幕府重臣都是割據一方的大諸侯,足利義滿為了確立幕府的優勢地位,忙於削藩。

    削藩是一件吃力不討好的事,很容易引起反抗,在前一年,北朝就曾因為削藩引起了西國大族山名氏的反抗,釀成了“明德之亂”,同時山名氏還從南朝請來了南朝天皇的御旗,宣佈自己是官軍,而北朝的室町幕府是朝敵。在足利義滿看來,南朝雖然如風中殘燭,但是其在幕府的反叛者之中仍然有利用價值,為了解決掉這個“大義名分”的源頭,足利義滿方才急急忙忙地與南朝議和,將南北朝統一。

  • 4 # 歲七夸父

    室町幕府,第三代將軍足利義滿,利用南北和談,欺騙了南朝天皇后龜山天皇,迫使南朝服從北朝後小松天皇的統治,至此,日本對峙了近半個多世紀的南北朝分裂,結束了。

    日本的南北朝時期,相當於中國明朝時期的朱元璋、建文帝時期。北朝是後小松天皇當政,南朝是後龜山天皇當政。

    北朝的實際權力掌握在幕府將軍、足利義滿手中。足利義滿自小,就是這個政治奇才,擅長玩弄權術,把朝中大臣、家臣玩的一團團的。古人言:“治大國,如烹小鮮。”,足利義滿就是這樣的人才。

    面對南北分裂的局勢,足利義滿想到了統一的最佳方式,那就是和談,兵不血刃,就可以統一南北,何樂而不為呢?

    那和談又該如何開始呢?

    足利義滿管理幕府,平定土岐氏之亂、明德之亂時,重用了一個大名大內義弘。大內義弘,本是南朝的大名,但後來在北朝幕府將軍的重賞之下,直接投靠了自己,而且在平定北朝大名的戰爭中,功勳卓著,在北朝的影響力也不小啊。

    如此一來,這大內義弘就是連線南北朝的關鍵人物啊,他本是南朝舊人,在南朝也還有些影響力,在北朝也還不錯,只要他前去說服南朝天皇,那麼這南北就是一家了。

    恩威並施之下,大內義弘擔起了連線南北的重任,很快,南北兩位天皇達成了和談協議:南朝天皇后龜山天皇將天皇法器,交給北朝天皇后小松天皇;北朝天皇統一南北,作為名義上的、天下天皇,而南朝天皇則實際掌控全國土地,此後兩家天皇輪流當。

    這份協議,南朝天皇很是滿意,認為自己雖不是南北朝的天皇了,但卻掌握著實權,而且等北朝的天皇下臺了,就給自己當天皇了,在加上日本南北統一,自己豈不是功德無量?

    很快,南朝後龜山天皇上交了法器,只等北朝後小松天皇宣佈下任天皇的名字。

    這時,老謀深算的足利義滿耍起花招了,把南朝天皇的法器一收,就不管了,直接撕毀和約,認為只要北朝拿到了象徵天皇權力的三大法器,那麼北朝天皇就是天下正統,你南朝就必須服從。

    幾番爭鬥下來,南朝天皇只能認慫,只能怪自己輕信了足利義滿這個老狐狸的鬼話。

    而實際上呢?足利義滿這個老狐狸,根本就沒有跟北朝後小松天皇商量和談的事情,整個南北和談的事情,都是他自作主張,那結果很顯然了:

    北朝後小松天皇,認為南朝天皇因為南朝勢力弱小,自動投降,認可北朝正統天皇的地位,就直接封自己的兒子為下任天皇。

    南朝天皇吃了個啞巴虧,只能自食其果。而幕府將軍足利義滿,則成功晉升為天下幕府將軍,統管整個日本,這也多看義滿的計謀——

    面對敵人,和談只是麻痺你的,讓你把命根子交出了,三件法器到了北朝手裡,你南朝就只能做臣子了。戰場、政治無弱者,只能怪你南朝太弱。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怎麼弄那個手指在螢幕下端往上滑就能弄出後臺執行的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