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豈幾別客
-
2 # Richard在水一方
商朝可能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朝代,因為夏朝的存在在史學界一直有爭議。商朝,商朝的早期都城在今天河南鄭州商丘一帶,中期和晚期遷移到了今天河南安陽西北郊小屯村一帶,因為此地古時稱為殷,所以歷史上也稱殷商。古代都城的遷移,應該與當時的自然歷史條件有關,商前期都城,處於黃河流域,黃河的泛濫,對王朝十分不利,所以遷到了今天的河南安陽,此地平原開闊地帶,土質肥沃,沃野千頃,無大洪水氾濫,故在此存在了200多年。距今有3500年了!少年時曾見學校附近有考古發掘地下文物,一層摞一層,可見此地古時確為理想居住所在!只是此地現今經濟狀況!不沿海不沿邊亦無政策支援!此地民風保守自利固步自封…!一言難盡吶!
-
3 # 一老沈一
商朝,是中國古代夏商周三個王國的第二個朝代。 自殷墟甲骨文發現之後,特別是近年來學者們的集中研究,已經對商朝的基本情況,有了七七八八的大致瞭解。經過八年的努力,作為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庫歷史考古系列的《商代史》十一卷本,已經於2011年出齊。 至此,關於商朝的“子醜寅卯”,基本上不用瞎蒙著說了。
學者們考證—— 商朝,大致自公元前1600-前1046年,共延續500餘年。這是從成湯定都於亳,至武王伐紂年為止。
商朝前後共有27位商王在位。
商族先祖為契,其活動年代,與舜禹基本同時——就是說,商族的先祖,學者稱之為“先商”,比夏朝還略微早一點點兒。
商族的起源,當在太行山以東,河北南部滹沱河與漳河之間——先在石家莊西部山區滹沱河上游的平山縣境內興起,是為“契居蕃”。再往南到寧晉縣至邢臺之間的砥石水流域,是為“昭明居砥石”。然後繼續往南到了邯鄲市磁縣境內的漳河流域,是為“昭明遷於商”。再往後,商人繼續往南到了河南安陽、鶴壁、濮陽境內。
《文選.西京賦》有云:“殷人屢遷,前八而後五”。“前八”即《尚書.書序》記載的商建國前“自契至於成湯八遷”,分別是——
1,契居蕃(河北磁縣;一說山東滕縣); 2,昭明居砥石(河北元氏縣); 3,昭明又遷商丘(河南濮陽;一說河南商丘); 4,相土遷東都(山東泰山下); 5,相土復居商丘;。 6,上甲微遷殷(河南安陽);。 7,殷侯(在夏孔甲時)復歸商丘; 8,湯居亳(河南內黃;一說山東曹縣)。 約公元前1600年前後,成湯立國,以伐夏開始。《孟子.滕文公下》說,“湯始徵,自葛始,十一徵而無敵於天下”——湯,先攻打了夏的“與國”葛,然後所向披靡,接連十餘仗攻無不克。
在這個過程中,成湯實現了由邦國向王國的轉變——原來,商只是夏的一個邦國。在征伐期間,湯更強化了自己的軍事指揮權,並透過宗教祭祀強化了王權統治。
商朝建立之後的500餘年,學者們認為可分為早商、中商、晚商三個時期——這三個時期,都對應著一定的考古遺址及文化。每個時期中,都發生了一些大事。
關於這些大事,其他的不多贅述,但必須要說的,是“九世之亂”。
所謂“九世之亂”,是指商王朝歷史上王位爭奪最激烈的階段——即自太庚之子小甲、太成、雍己時開始,到陽甲時結束。這個時期裡,商王位傳承,是兄終弟及。陽甲、盤庚、小辛、小乙兄弟四人先後即位為王,由此達到了商王朝兄終弟及的最高峰。
這個時期的商王位,到底是透過爭奪而決定,還是兄弟之間有契約約定,目前尚不確定。但小辛繼盤庚為王之後,商王朝經歷了第五次中衰,商王朝的國勢達到了極其衰敗的境地是無疑的。 “九世之亂”時期,發生了五次遷都——
1,中丁自亳(西亳,今河南優師)遷囂(今河南鄭州); 2,河亶甲自囂遷相(河南內黃); 3,祖乙自相遷邢或庇(今河北邢臺或山東費縣); 4,南庚自庇遷奄(今山東曲阜); 5,盤庚自奄遷於殷(今河南安陽小屯)。
這個遷都路線,在地圖上,與湯當年西進的路線正好相反。之所以遷都,透過新奪得商王位的商王於即位之元年便開始遷都(南庚例外,即位三年後遷都)這一現象分析,看來是新王無法在舊都生存。遷都這一歷史現象,反映了商王朝實力的一次次衰退,不得不向商王朝統治的後方撤退的史實。
伴隨著商王的頻繁遷都,外敵也頻繁入侵;同時,附屬諸侯們也紛紛“落井下石”,不來朝拜了。
商王朝的根本政治制度,是成湯建立的嫡長子王位繼承製。“九世之亂”,就亂在兄終弟及上面。這在夏商周三代中,絕無僅有。所以,周朝建立後,嚴格規定了宗法制度,也是從此吸取的教訓。 本題目問到“商朝在哪裡”,所以有必要說一下商朝的“政治地理架構”。 這包括王畿、四土、四至三個層次。
在商代,國家政治疆域的意識已經確立。當然,還沒有“國界線”的概念,這個概念是近代才有的,國際上都是。
商代王畿的東限,可知在濮陽地區;東南限,在商丘至杞縣至禹縣一線;西南限,在修武至沁陽一線。其餘尚不明確。
商代的四土,就是王朝控制的政治疆域地區。商朝前期,其政治疆域,北土沿太行山東麓向北延伸至河北滿城、保定一帶;東土及泰山以西和淮北一線;西土達陝西關中岐下ー帶;南土包括江漢平原,並進抵長江中游兩湖及江西部分地區。至中後期,王畿區變化不大,但政治中心北移至安陽洹北商城及殷墟,政治疆域的北土則已抵達燕山以南、河北中北部的所謂“朔方”地區;西土北側已越太行山脈,進入晉中汾河兩岸,可能還跨越黃河進入陝北東部地區。但西土南段,雖一度抵及關中及川陝交界地區,隨著周人在西土的崛起,商國勢力範圍漸往東退縮到西安以東地區;晚商的南土,對江漢地區的控制有所削弱,然對江南江西地區的政治影響範圍卻擴大不少,後來可能還繞人湖南長沙地區;在東土的勢力更有長足發展,進抵除膠東半島以外的山東境內及安徽、蘇北地區,並逼近浙江部分地區。
商朝的四至,是指四土之外,其勢力和文化影響到的周邊地區。《淮南子·泰族訓)雲:“紂之地,左東海,右流沙,前交趾,後幽都”——東海是東部濱海地區;流沙泛指甘肅、內蒙古等地的西北沙漠地帶;交趾指南方五嶺地區;幽都大致包括今河北北部燕山南北及遼寧部分地區。文獻與考古,證實這個“四至”疆域基本準確。
參考文獻:《商代史》。
-
4 # 瓦當歷史
商朝經歷了三個大的階段。第一階段是“先商”;第二階段是“早商”;第三階段是“晚商”,但你知道商朝首都都在哪裡嗎,快來看看你是否身在古都?
夏朝諸侯國商部落首領商湯率諸侯國於鳴條之戰滅夏後在亳(今商丘)建立商朝。之後,商朝國都頻繁遷移,至其後裔盤庚遷殷(今安陽)後,國都才穩定下來,在殷建都達二百七十三年,所以商朝又稱為“殷”或“殷商”。
商朝首都地址列表:
【商朝】(公元前1600年~公元前1046年)
西亳(今河南洛陽偃師西)
亳(今河南鄭州)
囂(今河南鄭州西北)
相(今河南濮陽北、安陽內黃南;一說今河南安陽洹水北)
邢(今河北邢臺)
庇(今山東鄆城北、梁山西南)
奄(今山東曲阜)
殷(今河南安陽)
朝歌(今河南淇縣)
回覆列表
天命玄鳥,降而生商
商朝是中國第二個朝代,有史證明的第一個朝代。發源於黃河中下游流域。
夏朝末年帝辛昏庸無道,商湯革命在鳴條之戰中打敗夏桀取代夏朝自立,建國為商。統治範圍在現在的山西,河南,山東,河北一帶。安陽殷墟出土的甲骨文是中國歷史上目前發掘的最早的文字,是現代漢字的雛形。
盤庚遷殷,殷商乃立我們現在一般所說的商,主要是指殷商,即盤庚遷殷之後。商分為先商,早商,和殷商。商王多次遷都即發生在先早期間,殷商時期就較為穩定,商都在殷存在了二百七十餘年。
商朝歷朝的君主都有過遷都的經歷,比方說根據《竹書紀年》的記載,商王仲丁“自亳遷於囂”商王河甲“自囂遷於相”,商王祖乙遷於邢,最後盤庚遷於殷,即現在的安陽……
那麼我們好奇的是為什麼有商一朝要頻繁的遷都呢?一種觀念認為可能是戰爭因素,為了防止其他部落的攻擊,所以商選擇不同的地方進行生存,擇地而居。還有一種觀念認為可能是生存環境因素,考慮到黃河下游經常會有氾濫變道的威脅,所以史學家有這樣的推斷。
當然個人以為更為可考的是郭沫若先生的論證,可能是商早期還沒有完全進入農業社會,亦即是晚期的畜牧業,可能已經產生一些農業雛形,但是不很成熟。那時候人們需要逐水草而居,所以會經常變化生存環境以求得生存。然而到殷之後,原始農業較為發展,逐漸改變遊牧方式進行定居,這也解釋了殷商之後不再遷都的原因。個人以為這種說法較為可考,此時中國也進入了相當成熟的奴隸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