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不管是交易品市場,還是期貨、外匯,為什麼看起來簡單,做起來卻很難?既然簡單,為什麼會有那麼多人虧錢?事實說明,市場的本質並不是簡單的,“簡單”是市場給予投資人的一種幻象,也是個“圈套”,把許多無知的人誘騙進來,然後一步一步蠶食掉。對多數人而言,這個蠶食的過程,並非是被市場一口吃掉,通常是以“吃一口糖,敲一棒”的方式,讓許多人在興奮和痛苦中上癮,沉迷於其中。
2
回覆列表
  • 1 # 峰仔在創業

    首先非常感謝在這裡能為你解答這個問題,讓我帶領你們一起走進這個問題,現在讓我們一起探討一下。

    一 市場是一個陷阱

    不管是交易品市場,還是期貨、外匯,為什麼看起來簡單,做起來卻很難?既然簡單,為什麼會有那麼多人虧錢?事實說明,市場的本質並不是簡單的,“簡單”是市場給予投資人的一種幻象,也是個“圈套”,把許多無知的人誘騙進來,然後一步一步蠶食掉。對多數人而言,這個蠶食的過程,並非是被市場一口吃掉,通常是以“吃一口糖,敲一棒”的方式,讓許多人在興奮和痛苦中上癮,沉迷於其中,最後市場往往會給投資人一個一次性的災難,使投資人而從此一蹶不振,長時間都無法從失敗的陰影中走出來。

    市場中不僅有許多幻象,市場中還有許多假相,從本質上講,對普通投資人而言,市場就是一個陷進,投機性越濃的市場,這個陷進就被製作得越完美,欺騙性越高。為什麼呢?價格是由供求關係決定的,但是,進入市場的人都是有主觀能動性的,從主觀心態和能力上講,唯有那些以大資金為代表的,各種各樣、形形色色的“主力”、“機構”、“莊家”才是有最強烈的慾望和相對更強的能力去控制價格的,控制價格的目的,自然是視小散戶為“魚肉”,因此在這個博弈過程中,本質上講,機構與小散戶之間,是一種“敵對”關係。然而,機構大資金不僅有相對更強的能力控制價格,同時也有相對更強的能力控制傳媒和輿論工具。機構投資者最不願意看到的就是散戶這個群體日趨成熟,小散戶在這個市場環境中,耳濡目染的,往往都是對他自己進行欺騙、虛假的言論。因此,換一個角度講,市場的本質上是使投資人變得更愚昧,而不是變得更聰明,這即是市場的功能之一,也是市場存在的基礎。如果市場中很多人(代表的資金比例大)都變得聰明瞭,都能長期、穩定贏利了,這個市場就會崩潰,就會消失,因此,在投機性市場中,這種現象是永遠不可能產生的。

    二 悟道金字塔

    投資者其實是很無助的,市場中處處充斥著偽科學、偽學說、偽高手、偽思想,即便一個謙虛、好學、勤奮之人,如果沒有學到明理,沒有遇到明師,沒有把投資路上的“窗戶紙”一層層捅破,也很難最終悟道,看到市場的真相。

    投資人如果賺錢了,往往會因為想賺更多這一念;如果虧損了,則有撈本或不承認失敗這一念而長時間駐留在市場之中。大多數人都會毫不客氣地認為自己是非常聰明的,市場看起來如此簡單,自己又怎麼能以虧損而打消財富夢想呢,對吧?更何況身邊處處都有不斷湧出的財富神話,以失敗而告終,豈不證明自己很笨?市場是一個湍急的漩渦,很多“聰明人”都在這個漩渦裡不知不覺地旋轉著。市場不僅使人愚昧,市場也在不停打擊投資者脆弱的神經,投資人總是在充滿希翼和自我安慰中麻醉自己,然而最後一道心理防線一旦被擊破,投資者將會放棄掙扎,破罐子破摔,被漩渦無情的吞噬。自負與無知是投資的天敵。

    市場投資者大致可以劃分為三類:

    中級交易者:初步突破傳統技術分析的束縛,知道價格隨機性波動特徵,一定程度知道技術工具所處的地位和改變自身投資結構的重要性,重視交易計劃和投資策略在實盤中的應用,有自成體系的交易工具和方法,但對市場的規律和真相還沒有完全看透,對市場有戰戰兢兢、如履薄冰的敬畏之心,雖然能夠在一定時期內穩定贏利,但由於自身投資結構的缺陷,容易因時間、地點、環境的變化而出現功敗垂成的現象。

    高階交易者:悟道者,徹底明白市場真相,透晰市場規律,深刻明白自身與市場的關係,實盤交易達到無為而無不為的境界,在技術工具的使用上“法無定法、萬法歸宗”,交易自身的信念、心態與哲理,能夠做到長期、穩定贏利。

    三 傳統技術分析是偽科學

    與工業產業技術一樣,既然稱得上一門“技術”,那就不僅包括實踐(做)的一部分,同時也包括理論(為什麼要這樣做)那一部分,是“然”與“所以然”的辯證統一。衡量一門技術科不科學,是否有效,實踐是檢驗真理的最重要途徑,但是對於投資技術而言,由於直接涉及到資金得失,因此除了在實盤中去驗證外,還可以從理論基礎上去分析、思考。

    技術分析最容易學習和上手,在投資者中流傳最廣,但使用技術分析的投資群體,恰恰是虧損的主體。無論從理論還是實踐的角度,因指標存在的理論基礎不嚴謹、不科學,指標在實盤應用中的有效性非常有限。正因為如此,很多人相信,投資是一門藝術。什麼是預測,價格能否準確預測,一度成為討論的熱門話題,“歷史往往重演”容易讓許多精研技術分析的人產生偏向性思維,雖然,在交易中他們也知道自己的分析判斷是機率性的,但是在交易計劃和投資策略上,他們往往會忽略這點。

    “男怕入錯行、女怕嫁錯郎”,沒有一個良好的開始,往往意味著沒有一個良好的結局。傳統技術分析在投資分析方法中一度佔據統治地位,西方人在這個領域曾有幾本“經典”書籍,經典是用來學習的,不是用來迷信和盲目崇拜的。

    四 指標的質疑

    指標在傳統技術分析領域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許多投資人都試圖研發一個指標或一套指標組合,對價格進行所謂的預測;也有的人,希望開發一套指標類的交易系統,透過指標發出的訊號進行“機械”的操作,從而擁有一部財富永動機。這是長時間以來,存在於傳統技術分析使用者中的主流思想。然而,無數的事實說明,這種思想是傳統技術分析給予投資者的誤導,這種做法最終是緣木求魚、無果而終。

    指標是根據市場交易時產生的價格、交易量等基礎資料,透過一定的演算法(數學模型或公式),由電腦軟體繪製而成。不同指標之間的主要區別在於其計算方法(數學模型或公式)的不同,計算方法的不同往往是因其作者的投資經驗與認識的不同而造成的。

    問題是,不同的指標,其計算方法本身有沒有科學的理論基礎和依據?這個理論基礎符合市場的內在規律嗎?能夠經得起市場的長期考驗嗎?這是其一;其二、價格與指標之間是個什麼樣的邏輯關係?指標對價格的預測究竟有多大效果?如果指標對價格的預測僅僅是個機率,那麼使用指標預測價格,與投資人憑感覺去猜,又有多大區別?

    五 指標是價格的影子

    從指標的由來可以看出,價格與指標的關係,猶如人與影子的關係,人怎麼運動,影子就會產生相應的運動,價格的運動是因,指標的運動是果,因此,價格與指標存在嚴格的、邏輯上的因果關係。採用不同演算法的指標,僅是使光線從不同的角度去照射人的影子而已!這種因果關係表明:指標的量值變化,是由價格、成交量等基礎交易資料所決定的,這是一種單向的決定。不能反過來說,指標決定了量價,因為量價的產生是市場多空主力相互博弈的結果,與指標無關。從這個角度講,使用指標預測價格,與透過影子去猜人怎麼動,有何區別?如果你不知道人怎麼動,你也無法知道影子會怎麼動的,與其花那麼大力氣去研究指標,不如多花點功夫去研究一下價格運動的內在規律。

    六 成功率的誤區

    真理重複千遍,有人熟視無睹;謊言反覆百次,有人趨之若騖。思想所致、心取所需,市場可以讓人得到暴利,但對暴利的奢欲,恰恰能矇蔽人的慧根,讓人變得自負而無知,反而會與贏利失之交臂。

    說到指標,就得談談成功率,成功率是分析軟體對指標發出的交易訊號,在一定條件下,進行的正誤統計。在實盤交易中,每次下單時,對價格走勢分析判斷的準確率當然是越高越好。但是,如果片面地強調成功率,甚至對成功率進行神話和迷信,就有問題了。

    以交易品種為例,我們從三個方面分析一下:

    1.成功率的測試,是以歷史資料為基礎,如果取不同時段的資料,例如,牛市時期的資料段或熊市時期的資料段,所測指標的成功率,肯定是會發生變化的,我們把這種變化稱為成功率的飄逸性。成功率的飄逸性,從某個角度說明了價格運動的混沌。正是因為在價格運動的不同時期,由於指標成功率會發生相應的變化,成功率對實盤的指導意義就會銳減,因為使用者自身並不清楚,隨著價格的運動,在哪個時候,指標的成功率會更高,在哪個時候指標的成功率會更低。

    2.成功率對應的是投資者依據指標操作能否成功的機率,由於價格的運動變化,投資者的每次交易都是兩兩獨立事件,根據數理統計關於獨立事件的機率定理,無論投資者使用指標的成功率有多高,在一個可以比較的時期內,投資者“投資成功”這個事件的總體機率是會降低的,這點,請朋友們自己推證一下。因此,奢求擁有一個所謂的高成功率公式或指標交易系統而一勞永逸的想法,可能是對市場的無知和誤解。

    3.投資者應該明白,所謂交易,是由兩個技術系統有機組成:判定系統和作業系統。針對一波行情進行的操作,是這兩個系統完美結合的結果。指標僅是判定系統的一種常見工具之一(姑且這樣講吧,這個工具的科學性目前還有待考證),交易計劃和投資策略屬於作業系統。對作業系統而言,一旦投資者把自己的判定付諸實踐,投資者面臨的結果只有兩個。分析的準確,不能代表操作的正確,決定能否成功的關鍵環節是作業系統。從某個角度講,“做對”比“看對”更為重要。

    所以,盲目崇拜和迷信指標的成功率是沒有必要的,不要鑽牛角尖。有些兜售指標的人,在指標中使用未來資料,這是一種欺騙行為。養成成功者的性格,建立適合自己的投資體現,是決定你走向成功與否的關鍵。

    在以上的分享關於這個問題的解答都是個人的意見與建議,我希望我分享的這個問題的解答能夠幫助到大家。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茶道入門茶道基本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