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6
回覆列表
  • 1 # 澹奕

    愛新覺羅·胤礽,中國歷史上最後一位公開冊立的皇儲,康熙皇帝玄燁與正宮皇后赫舍里氏的兒子,在清朝“九子奪嫡”中失敗被廢,幽禁而死。

    其實胤礽一手的好牌,但卻被他打個稀巴爛。

    第一,佔盡優勢的儲君,帝位本來十拿九穩

    胤礽是赫舍裡皇后的兒子,除去早死的皇子,胤礽是當時的嫡長子。玄燁與赫舍裡皇后感情深厚,對於這個兒子也是非常疼愛。胤礽剛剛週歲就被冊封為了太子。

    康熙十三年,胤礽降生於坤寧宮,而其母赫舍裡皇后兩個時辰後因為血崩而升遐,玄燁傷心不已。第二年,玄燁冊封胤礽為太子,大赦天下,減免大量賦稅,並且冊封玄燁的外祖父為一等公,世襲罔替。

    胤礽青少年時代,可謂是個文武雙全的皇子,康熙對於這個兒子也是疼愛到極致。胤礽出天花,玄燁為了照顧兒子,竟然肯放權將奏摺全數送去內閣處理。成年以後,胤礽時常代替康熙進行祭祀大典,並且在玄燁離京的時候多次監國。

    第二,胡亂出牌,作死被廢

    出身又好,又受盡寵愛,更加文武雙全,胤礽的皇位本來可以說十拿九穩,然而再好的優勢也抵不過胤礽自己作孽。

    眾所周知,胤礽兩次被廢。第一回因為胤礽在與八爺黨、四爺黨競爭的時候,被抓住把柄後讓康熙皇帝訓斥。

    正常來說,不管真假,胤礽應該認慫認錯,向康熙低頭,說自己一定做個乖寶寶,即便是假裝的。然而,胤礽不僅不認錯,還公開頂撞玄燁,拒不認錯,讓康熙非常不爽,直接導致了胤礽第一次被廢。

    不久之後,因為念及赫舍里氏的情分,加上對這個孩子是真正的疼愛,康熙又恢復了胤礽的儲君之位。結果這一回胤礽又一次作死,竟然公然準備威脅強迫父親康熙遜位,康熙忍無可忍,再次將其廢掉。

    胤礽其實根本用不著奪儲位,然而正是因為胤礽的“囂張”與“沒頭腦”,與皇位失之交臂。公開頂撞父親、忤逆不孝,是胤礽最大的錯誤。

  • 2 # 風逸塵

    康熙晚年參與奪嫡的九個兒子個個都是人精,俗話說:“龍生九子,各有不同”,所以又叫“九龍奪嫡”。太子胤礽也是一個悲劇人物,當了三十幾年的太子,上有康熙壓著,下有一眾兄弟虎視眈眈,哪怕犯一點錯,都會被無限放大。

    愛新覺羅·胤礽可以說是康熙最喜愛的一位皇子,然而,就這樣一位深的康熙喜愛的皇子卻兩度被廢,為何會有如此遭遇?

    胤礽可以說一出生就起點比別人高,他的生母是孝誠仁皇后(赫舍里氏),外祖父索額圖(赫舍裡三叔),索額圖父親索尼(順治託孤輔政大臣),索額圖幫助康熙戰勝鰲拜,所以康熙越發看重赫舍裡家族,並且康熙很愛赫舍里氏,大有後宮三千獨寵一人的感覺。後來,赫舍裡因為生胤礽時難產而死,康熙甚是悲痛。在胤礽兩歲時,康熙不顧祖制立胤礽為太子(滿清祖制生前不預立太子),最終,他也成為清朝乃中國歷史上最後一位公開冊立的皇太子。

    康熙登基以前,滿清對帝位的繼承並不是皇帝一人決定,儲君需要八旗各王爺、貝勒投票產生。可是祖上定下來的規矩在胤礽這被打破。由此可見,康熙對赫舍裡的感情,以及對胤礽的喜愛。

    康熙對胤礽的成長,極其重視,找最好的老師教他,以至於胤礽文韜武略樣樣精通。後來長大後,開始監國,處理政務,也是做的老成持重,井井有條,這樣更得康熙看重。但是,康熙並沒有只讓胤礽一個參與政事,所有適齡的皇子都安排了政務,康熙這樣可謂是煞費苦心,但是胤礽並不買賬。

    身為太子的胤礽,向來以儲君自居,身份,地位與其他皇子自然不同。所以就慢慢的因為權利分化與眾兄弟的矛盾逐漸加深,這時候的胤礽已經做了二十多年的太子,已經有些等不及了。

    從此以後,胤礽性情大變,由原來的文武兼備變的喜怒無常。身為儲君縱容手下隨意勒索大臣,私自扣留蒙古進貢之物。更在十八皇子胤衸病重之時,漠不關心,毫無兄弟友愛之情,這更加深了康熙對他的不滿。受到康熙嚴厲責問之後,非但不反省自身,更“忿然發怒”,嫉恨在心。又有大阿哥胤褆密奏,胤礽每每在康熙營帳前窺視,意欲不軌,這些舉動更使康熙坐臥不寧。本來就對胤礽有所提防的康熙更加的憤怒,隨即廢黜了胤礽太子位,康熙認為太子是“欲分朕威柄,以恣其行事也”

    由此可見,這並不是簡單的犯錯誤那麼簡單,而是皇帝與儲君之間不可調和的矛盾所至,歸根結底還是權利歸屬問題。

  • 3 # 久淺一深

    本身就是太子,哪裡還存在奪嫡?他是沒能守住自己的嫡位!這個責任首在康熙!

    康熙自己立太子的本意是斷了其他皇子對於皇位的非分之想。在太子成人之前,一切都相安無事。並且悉心栽培太子,取得了不錯的效果。太子成人後也參與處理政務,並且得到不錯的政績。隨著其他皇子也成人,太子的嫡位開始出現威脅。隨著康熙分封諸皇子王爵和一定的實權,往日太子在皇子中地位獨大的局面開始朝相互制約的局面發展。

    太子在週歲就被康熙立為儲君,在諸皇子成相互制約之際,太子這最接近皇位的人成為其他皇子眼中的明槍,正所謂明槍易躲暗箭難防!縱觀奪嫡過程,太子一直處於被其他皇子抓把柄,而自己幾乎沒有先發制人的打擊物件。這跟他在明處,眾皇子在暗處不無關係。最重要的是康熙態度觸發了其他皇子要一爭高下的想法!

    或許康熙分權給諸皇子的本意是給太子培養輔政之才。如果只是普通計程車大夫那還好說,關鍵都是自己兒子。得到分封的皇子,內心世界會是怎樣一種想法。相信自認康熙對自己是賞識的想法要多一些,估計沒有人有覺悟是康熙在給太子培養人才。

    太子這邊眼見康熙分權,憑藉政治敏感性,與其他皇子也日益貌合神離。為日後九王奪嫡埋下伏筆。康熙所設想的諸皇子兄弟和睦,共同輔政太子,一同保大清萬年基業的想法過於理想化,最重要的是忽視了人是有私心的這一屬性。他老人家何嘗沒有自己的算盤?早早佈局立下太子,後又分權等等,都是為了穩固自己的統治。

  • 4 # 張生全精彩歷史

    胤礽究竟犯了什麼大錯誤,要被康熙廢掉?

    關於這一點,不能聽康熙嘴裡說的什麼“不忠不孝不仁不義”之類的話。也就是說,康熙嘴裡說的胤礽所犯的錯誤,那不是胤礽真正犯的錯誤,不是康熙不滿胤礽的真正原因。

    這個道理,很多人沒搞懂,連康熙那些聰明的皇子們都沒搞懂。所以一見康熙廢了太子胤礽後,大家都歡喜異常,極力表現自己如何賢明能幹,緊鑼密鼓地開始了“奪嫡”行動。結果,凡是參與的,都受到了康熙的懲罰,“奪嫡”越厲害的,受到的懲罰越厲害。

    (胤礽劇照)

    康熙的所有皇子中,只有一個人是明白這個道理的。這個人是誰,我們一會兒再說。

    康熙兩次廢太子胤礽,歸納起來,理由無非是這些。

    一是胤礽行事乖張殘暴,經常鞭撻侍衛、大臣以及他的兄弟們。

    二是胤礽不關心兄弟,尤其是皇十八子胤祄病重及夭折,胤礽都沒表現出關心的樣子。批評他,他還頂嘴。

    三是胤礽半夜三更在康熙的帳篷外窺視,有“謀逆”的嫌疑。

    四是胤礽結交大臣,試圖逼康熙退位,胤礽取而代之。

    這四條理由,其實排在第一、第二位的,反而是無足輕重的,最重要的是後面兩條。就是康熙覺得胤礽試圖取代他的皇位,就是康熙不想退位!這才是根本原因。

    康熙的皇子們、大臣們都不明白這一點。最不明白的是兩個人:八阿哥胤禩和內閣大臣索額圖,因此兩人被康熙處置得最慘。

    (索額圖入獄,圖片取其意)

    胤禩以為康熙認為胤礽不賢明,才廢了他,想選一個賢明的人。所以他不但極力表現自己賢明,獲得“八賢王”的封號,還獲得了一大幫大臣的擁戴支援。殊不知,他越是這樣,康熙越擔心皇位失去,所以他成為康熙處置得最厲害的那個皇子。

    索額圖作為胤礽的叔公,一心教育胤礽,想幫助改過自新。誰知道這樣一來,索額圖與胤礽的頻繁來往,讓康熙皇帝非常擔心索額圖和胤礽勾結,提早奪取他的皇位。所以康熙對索額圖嚴厲處置,把他關在監獄裡,直到讓他活活餓死。

    實際上,索額圖並沒有和胤礽勾結造反的實際舉動,我們現在認為索額圖和胤礽勾結造反,還是來自於康熙自己曾說過的一句話:“從前索額圖助伊(胤礽)潛謀大事,朕悉知其情,將索額圖處死。今胤礽欲為索額圖復仇,結成黨羽。”如果沒有這句話,我們還不知道康熙處置索額圖,原來是因為這個。

    尤其是胤礽曾在康熙帳外窺探一事,最能體現康熙對胤礽的防範。當時胤礽為什麼會在康熙的帳篷外窺視呢?很大的原因,是康熙白天批評過他,他想去解釋。但又不敢,所以走來走去,看來看去,最後被發現了。如果他想要刺殺康熙,會這樣做嗎?刺殺了康熙,他能得到皇位嗎?所以這是完全不可能的事。而康熙信以為真,就是康熙特別擔心自己失去皇位的表現。

    為什麼康熙兩廢太子後,再也不立太子了呢?因為他不想再出現一個奪他皇位的人。

    (康熙畫像)

    再回到前面那個問題。在康熙的皇子中,誰看懂了康熙的心思呢?

    四阿哥胤禛。

    胤禛因為看懂了,所以一直不參與爭儲,從頭至尾,只表現對康熙孝順的那一面,盡心盡力地照顧生病的康熙。這樣的孩子,自然不讓康熙擔心。所以最後關頭,康熙把皇位給了胤禛。

    所以,要說胤礽犯了什麼錯誤?就是他不應該“奪帝”。當初他如果是跟著胤禛學,皇位就誰也給他拿不去了。

    (參考資料:《清史稿》)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本屆kpl聯賽ag超玩會想要保級成功,需要戰勝哪些隊伍?可能性還存在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