掩卷深思,心中浮浮沉沉,頗有感嘆世事蒼桑,人海茫茫之情,正象路遙在後記中寫道“希望將自己的心靈與人世間無數的心靈溝通。” 近幾年長篇小說中表現農民生活和農村題材的不少,確實也湧現出一些力作,如陳忠實的《白鹿原》、趙德發的《繾倦與絕決》,這些作品的背景確也波瀾壯闊,縱橫數十年。但我認為,若從對時代脈搏的把握和對重大歷史事件的小處著筆來看,《平凡的世界》顯得更加大氣。 內容提要: 《平凡的世界》是一部現實主義小說,也是小說化的家族史。作家高度濃縮了中國西北農村的歷史變遷過程,作品達到了思想性與藝術性的高度統一,特別是主人公面對困境艱苦奮鬥的精神,對今天的大學生朋友仍有啟迪。 這是一部全景式地表現中國當代城鄉社會生活的長篇小說。全書共三部。作者在近十年問廣闊背景上,透過複雜的矛盾糾葛,刻劃了社會各階層眾多普通人的形象。勞動與愛情,挫折與追求,痛苦與歡樂,日常生活與巨大社會衝突,紛繁地交織在一起,深刻地展示了普通人在大時代歷史程序中所走過的艱難曲折的道路。 作者簡介: 路遙,陝西著名作家,已故。他在文學領域進行過很多有益的探索,尤以小說成就最高。代表作有短篇小說《人生》,長篇小說《平凡的世界》,《平凡的世界》曾獲茅盾文學獎。 片斷: 在校園內的南牆根下,現在已經按班級排起了十幾路縱隊。各班的值日生正在忙碌地給眾人分飯菜。每個人的飯菜都是昨天登記好並付了飯票的,因此程式並不複雜,現在值日生只是按飯表付給每人預訂的一份。菜分甲、乙、丙三等。甲菜以土豆、白菜、粉條為主,裡面有些叫人嘴饞的大肉片,每份三毛錢;乙菜其它內容和甲菜一樣,只是沒有肉,每份一毛五分錢。丙菜可就差遠了,清水煮白蘿蔔——似乎只是為了掩飾這過分的清淡,才在裡面象徵性地漂了幾點辣子油花。不過,這菜價錢倒也便宜,每份五分錢。 各班的甲菜只是在小臉盆裡盛一點,看來吃得起肉菜的學生沒有幾個。丙菜也用小臉盆盛一點,說明吃這種下等伙食的人也沒有多少。只有乙菜各班都用燒瓷大腳盆盛著,海海漫漫的,顯然大部分人都吃這種既不奢侈也不寒酸的菜。主食也分三等:白麵饃,玉米麵饃,高梁面饃;白、黃、黑,顏色就表明了一種差別;學生們戲稱歐洲、亞洲、非洲。 從排隊的這一片黑鴉鴉的人群看來,他們大部分都來自農村,臉上和身上或多或少都留有體力勞動的痕跡。除過個把人的衣裝和他們的農民家長一樣土氣外,這些已被自己的父輩看作是“先生”的人,穿戴都還算體面。貧困山區的農民儘管眼下大都少吃缺穿,但孩子既然到大地方去唸書,家長們就是咬著牙關省吃節用,也要給他們做幾件見人衣裳。當然,這隊伍裡看來也有個把光景好的農家子弟,那穿戴已經和城裡幹部們的子弟沒什麼差別,而且胳膊腕上往往還撐一塊明晃晃的手錶。有些這樣的“洋人”就站在大眾之間,如同鶴立雞群,毫不掩飾自己的優越感。他們排在非凡的甲菜盆後面,雖然人數寥寥無幾,但卻特別惹眼。
掩卷深思,心中浮浮沉沉,頗有感嘆世事蒼桑,人海茫茫之情,正象路遙在後記中寫道“希望將自己的心靈與人世間無數的心靈溝通。” 近幾年長篇小說中表現農民生活和農村題材的不少,確實也湧現出一些力作,如陳忠實的《白鹿原》、趙德發的《繾倦與絕決》,這些作品的背景確也波瀾壯闊,縱橫數十年。但我認為,若從對時代脈搏的把握和對重大歷史事件的小處著筆來看,《平凡的世界》顯得更加大氣。 內容提要: 《平凡的世界》是一部現實主義小說,也是小說化的家族史。作家高度濃縮了中國西北農村的歷史變遷過程,作品達到了思想性與藝術性的高度統一,特別是主人公面對困境艱苦奮鬥的精神,對今天的大學生朋友仍有啟迪。 這是一部全景式地表現中國當代城鄉社會生活的長篇小說。全書共三部。作者在近十年問廣闊背景上,透過複雜的矛盾糾葛,刻劃了社會各階層眾多普通人的形象。勞動與愛情,挫折與追求,痛苦與歡樂,日常生活與巨大社會衝突,紛繁地交織在一起,深刻地展示了普通人在大時代歷史程序中所走過的艱難曲折的道路。 作者簡介: 路遙,陝西著名作家,已故。他在文學領域進行過很多有益的探索,尤以小說成就最高。代表作有短篇小說《人生》,長篇小說《平凡的世界》,《平凡的世界》曾獲茅盾文學獎。 片斷: 在校園內的南牆根下,現在已經按班級排起了十幾路縱隊。各班的值日生正在忙碌地給眾人分飯菜。每個人的飯菜都是昨天登記好並付了飯票的,因此程式並不複雜,現在值日生只是按飯表付給每人預訂的一份。菜分甲、乙、丙三等。甲菜以土豆、白菜、粉條為主,裡面有些叫人嘴饞的大肉片,每份三毛錢;乙菜其它內容和甲菜一樣,只是沒有肉,每份一毛五分錢。丙菜可就差遠了,清水煮白蘿蔔——似乎只是為了掩飾這過分的清淡,才在裡面象徵性地漂了幾點辣子油花。不過,這菜價錢倒也便宜,每份五分錢。 各班的甲菜只是在小臉盆裡盛一點,看來吃得起肉菜的學生沒有幾個。丙菜也用小臉盆盛一點,說明吃這種下等伙食的人也沒有多少。只有乙菜各班都用燒瓷大腳盆盛著,海海漫漫的,顯然大部分人都吃這種既不奢侈也不寒酸的菜。主食也分三等:白麵饃,玉米麵饃,高梁面饃;白、黃、黑,顏色就表明了一種差別;學生們戲稱歐洲、亞洲、非洲。 從排隊的這一片黑鴉鴉的人群看來,他們大部分都來自農村,臉上和身上或多或少都留有體力勞動的痕跡。除過個把人的衣裝和他們的農民家長一樣土氣外,這些已被自己的父輩看作是“先生”的人,穿戴都還算體面。貧困山區的農民儘管眼下大都少吃缺穿,但孩子既然到大地方去唸書,家長們就是咬著牙關省吃節用,也要給他們做幾件見人衣裳。當然,這隊伍裡看來也有個把光景好的農家子弟,那穿戴已經和城裡幹部們的子弟沒什麼差別,而且胳膊腕上往往還撐一塊明晃晃的手錶。有些這樣的“洋人”就站在大眾之間,如同鶴立雞群,毫不掩飾自己的優越感。他們排在非凡的甲菜盆後面,雖然人數寥寥無幾,但卻特別惹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