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家族財富密碼

    經濟學讀物還是比較多的,總的來講財經類的讀物很多,包括金融類的,投資類的,財務、會計,管理類,還有一些比較專業的外匯、期貨、基金等,門類很廣。要甄選出適合高中生入門的讀物還是可以從一些經濟思維角度來找到的。

    在挑選經濟學入門讀物的時候,不要把它當成一個專業教材或教科書來看待。就當成一本故事集錦,這樣就會縮小範圍,而且沒有了那些繁瑣的推理,拗口的名詞和概念解釋等,就容易明確目標。

    茅於軾的《生活中的經濟學》還比較有意思,比較貼近我們的日常生活,容易理解,對經濟現象的解釋不繁瑣,語言也樸實。雖然最後有一些地方的案例場景不是我們身邊的生活,但是總體上還是能夠提供一種對經濟的思考思路。

    義大利最受推崇的“平民經濟學家”利瑪竇·墨特里尼(Matteo Motterlini)的《怪誕經濟學》也是妙趣橫生,介紹了很多與生活密切相關的經濟現象,從生物學和社會學來解讀經濟學,不需要高深的專業知識,也不需要跨學科的理論儲備,只需要有一顆好奇的心,你就會被他的論述所吸引,進入到經濟學奇幻世界。

    當然,我們也不能錯過列維特和史蒂芬·都伯納的《魔鬼經濟學》,這本書的案例取材日常生活,以經濟學的方式來探索日常事物背後的世界,用經濟學的思維和原理給讀者很多意想不到的答案。

    接下來,你一定要看看《經濟學常識》,由美國經濟學家詹姆斯.D.格沃特等著,作者用非常出色的文筆描述了十個經濟學原理,講述了經濟進步的七個主要源泉,經濟管理的一些基本常識,最後還給大家介紹了個人理財的十二個關鍵要素。

    以上四本書,如果你都看過了,那麼經濟學基本上入門。

    後續你要看一些相對細分一點的書籍,比如投資方面的。

    等你經濟學入門之後,再繼續交流這方面的內容吧。

  • 2 # 迷樓

    如果你是個高中生的話,我建議你讀讀薛兆豐的《經濟學通識》和曼昆的《經濟學原理》第7版。

    薛兆豐現任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教授,他的《經濟學通識》其實就是一篇篇針對我們在生活中的各種現象,用經濟學的眼光去分析,這樣你一下子就能是對是錯。包括你日常的行為、政府的決策,這些做法是否經得起經濟學的推敲,你到底應該何去何從,寫得淺顯明晰,讀一讀很有益處。

    ▲薛兆豐

    比如,裡面探討說:免費才是最貴的、北京信不信市場、火車票價還不夠高、重稅豈能壓房價、炒房有功、價格規律與市場狀態無關、限購令混淆了房價上升的正負因素、打擊投資是大錯、大規模保障房只會提高真實房價、政府賣地推高房價了嗎、電力緊張時為什麼總是忘記價格、公營與私營的異同、短缺商品應該如何分配、認錢還是認人、市場經濟與歧視、為“歧視”正名、同工同酬法的反效果、追問“原價”註定徒勞無功、從侃價策略說起、誰的談判力更強、從經濟學原理看“投機倒把”、失業不是浪費、出賣勞動是基本權利、最低工資法不可取、工資是如何被決定的、爭取福利不宜越俎代庖、從經濟學角度看剝削、罷工的性質,等等,跟我們的生活都息息相關。

    看完這些,你要是有深入鑽研的渴望,這時我建議你來讀一下美國哈佛大學教授格里高利·曼昆的《經濟學原理》,這本書他隔上一兩年就做一次修訂,更換上最新的案例,現在已經出到第7版。國內最好的譯本是梁小民教授翻譯的,分為《宏觀經濟學》和《微觀經濟學》兩個分冊。這本書最大的特點就是採用案例教學的方式,而不是枯燥地講理論,結合最新的案例來印證經濟學的用處。

    比如曼昆提出“經濟學十大原理”,他說人們如何作出決策,分為這樣幾方面:

    原理一:人們面臨交替關係

    原理二:某種東西的成本是為了得到它而放棄的東西

    原理三:理性人考慮邊際量

    ▲曼昆

    原理四:人們會對激勵作出反應人們如何相互交易

    原理五:貿易能使每個人狀況更好

    原理六:市場通常是組織經濟活動的一種好方法

    原理七:政府有時可以改善市場結果

    原理八:一國的生活水平取決於它生產物品與勞務的能力

    原理九:當政府發行了過多貨幣時,物價上升

    原理十:社會面臨通貨膨脹與失業之間的短期交替關係

    這些內容會讓你從案例上升到對經濟現象的理性思考,對工作、生活都很有意義,通俗點說,就是糊弄不住你。

  • 3 # 把書讀薄

    推薦《每天一堂生活經濟課》《寓言中的經濟學》《生活的經濟解釋》《臥底經濟學1》。

    《每天一堂生活經濟課》是梁小民的經濟學隨筆。梁小民現任北京工商大學教授,主要從事當代西方經濟學教學與研究,致力於經濟學的普及與推廣。這本書不深奧,以淺顯易懂的語言講解什麼是經濟學,經濟學離普通大眾生活有多遠,普通大眾如何運用經濟學。

    梁小民認為,無論是經濟學家還是公眾都誤解了經濟學。從歷史來看,是先有促進經濟發展的政策,而後才有總結這種成功經驗的經濟學。並不是經濟思想推動了現實經濟發展,而是現實的經濟發展促生了經濟思想。還有不少人把經濟學當作“致富之術”,這是更大的誤解。市場經濟之始,許多人成功了,成為第一代富人。但這與經濟學無關。王永慶先生連小學也沒學好,但他極為成功。相反,學了經濟學而下海者,成功的案例並不多。即使有些經濟學家成功緻富也與他們學的經濟學無關。

    這段分析,我覺得很適合給有志於學習經濟學的高中生看看。現在很多高中生在報考時喜歡選擇經濟學相關專業,問他們為何?大都是覺得好找工作,易賺錢。其實很多人都是盲從,甚至是在顧名思義罷了。

    梁小民的《寓言中的經濟學》這本書,也值得看。一邊看寓言,一邊學習點經濟知識,對於高中生而言,豈不一舉兩得。

    此書具體是如何講的呢?舉個例子吧。

    一個男人在自家地裡挖出一尊絕美的大理石雕像。一位藝術品收藏家高價買下了這尊雕像。賣主摸著大把的錢感嘆:這錢會帶來多少榮華富貴,居然有人用這麼多錢換一塊在地下埋了幾千年無人要的石頭!收藏家端詳著雕像想:多麼巧奪天工的藝術品,居然有人拿它換幾個臭錢!他們兩人都感到滿足,交易對他們是雙贏的。

    這是紀伯倫講述的一則寓言,梁小民用這個寓言來闡述經濟學中的一個原理,他說:這則寓言有深刻的經濟學含義。現代經濟學家發現,其實價值並不是物品包含的勞動量,而是人們對它的主觀評價。

    《生活的經濟解釋》是熊秉元的經濟散文集,本書繼續臺灣經濟學家熊秉元一貫的情懷:向大眾普及經濟學,用經濟學分析世事,為經濟學入門搭建橋樑。

    一位年輕人以幾近挑釁的語氣問熊秉元:“經濟學是西方發展出來的東西,對我們華人有什麼用?華人不要經濟學也活了五千年,何必要拾人牙慧地唯別人馬首是瞻?”熊秉元事後思考了幾個回答方案,其中之一是“過去在農業社會里,大部分的人主要是順著春夏秋冬、週而復始的四時變化,然後遵循著祖先流傳下來的傳統智慧和風俗習慣來因應就可以了。可是,在現代社會里,大家都要面對過去所從來沒有出現過的問題:要就業還是要繼續求學?要不要讓孩子去補習?要住市區還是郊區?在處理這些問題時,傳統智慧和風俗習慣幾乎幫不上忙。如果我們能根據一套前後一致、合情合理的思考方式來因應,顯然要比靠直覺率性而為好得多。經濟學是一種世界觀,是一種看事情很基本的方法,如果能有一些經濟學的基本訓練,當然有助於面對日新月異的時空變化。”

    在本書中,讀者會看到一些常識,甚至道義,是經不起經濟學的推敲的。經驗不一定都可靠,約定俗成中也藏著偏見和謬誤。熊秉元指出,傳統智慧裡存在反智成分。傳統智慧有時會彼此牴觸,讓人無所適從。如“吃虧就是佔便宜”是傳統智慧,“馬善被人騎”也是傳統智慧。一些智慧雖然代代相傳,可是卻經不起放大鏡的檢驗。善有善報、只要付出就有收穫等,其實都是信念,而未必是事實。

    《臥底經濟學1》為臥底經濟學家哈福德所著,旨在教人們如何運用經濟學家的各種調查工具,理解和解決日常生活中的問題。

    本書指出,IBM公司之前的低檔鐳射印表機“LaserWriter E”系列其實與其高檔的“LaserWriter”系列完全相同——只是在便宜產品里加入了一塊晶片,讓它的速度慢下來。IBM要對印表機進行價格定位,最有效的方式是設計並大規模生產一種印表機,然後將它們以兩種價格賣出去。當然,要讓人們購買貴的印表機,就必須讓便宜的那種速度慢下來。這好像造成了浪費,但對IBM來說,卻比設計生產兩種完全不同的印表機節省很多(IBM現在已經沒有這個印表機部門了)。如不是經濟學家說的,如不是被正式出版的,您會相信嗎?

    本書建議:如果你想買便宜貨,不要嘗試尋找什麼東西都便宜的商店,而要儘量去買便宜的東西。通常情況下,類似商品的定價是差不多的。之所以購物過程多花了錢,不是因為進入了“價值有問題”的商店,而是因為粗心大意地選擇了高價位的商品。價格定位策略所造成的結果,主要是這家商店與那家商店在商品價格上的差異,而非它們所提供的商品價值方面的差異。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老是夢見生男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