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談笑閣
-
2 # 穿越再現彼岸
有的有,有的就完全沒有了,主要看後世王朝是否保護,如果不保護,帝陵也會被盜掘一空,皇帝皇后的屍骨將會風化的很快,如果重複盜墓,年代稍遠就會屍骨無存了,只有保護好的,並沒有被盜掘的陵墓屍骨儲存比較完好。
一、唐、宋、元的帝王陵。唐末,黃巢起義盜掘唐帝王陵寢,五代時期的軍閥溫韜盜掘帝王貴族陵寢,只有沒被盜掘的帝王墓屍骨才能儲存完好,如唐高宗李治和武則天的乾陵,兩個人的屍骨儲存應當相當完好,至今沒有挖掘。
北宋滅亡之時,金兵將北宋在河南鞏義的帝王墓盜掘一空,後本地盜賊也經常光顧帝王以及貴族陪葬的墓葬,完好的墓葬留存已經不多了。
南宋滅亡之後,元朝宰相桑哥支援元朝釋教江南總管楊璉真迦公開盜掘南宋帝王陵,最後將帝王的屍骨用來大江“白骨塔”,摻雜了牛羊馬等家畜的骨頭,南宋帝陵盡毀,屍骨無存。(北宋皇陵的石獅子圖,現在見到的北宋皇陵大都是現代建築物,除了遺留的守陵的石像)
目前北宋、南宋的帝陵只剩下地表的石馬、石虎等部分陵寢前的雕刻,其他大都是現代建築物。
元代的皇帝實行的“密葬”制度,元朝的皇帝陵寢被挖掘的沒有一個,也不存在參觀問題了,現存的一些蒙古帝王墓葬大都是“衣冠冢”。
二、明帝王陵。清軍入關之後,對明朝的歷代帝王陵採取保護措施,並派有軍隊把守,因此南京的明孝陵和北京的十三陵都儲存完好,一直到新中國建立之前。
建國後,1958年開掘了萬曆皇帝朱翊鈞的定陵,由於保護措施和考古挖掘技術不到位,開掘後很多文物灰飛煙滅,但也留下了數不清的寶貴文物。當時萬曆皇帝和皇后的屍骨儲存還是完好的。文革期間,紅衛兵小將將萬曆皇帝和皇后的屍骨焚燬,屍骨無存。
開掘定陵之後,國家領導人嚴禁再次開掘帝王陵,待考古科學技術能夠完好儲存地宮內的文物後才能開掘帝王陵。(明定陵地宮,棺槨內空空如也)
因此,明朝的帝王陵都可以參觀,但挖掘了地宮的只有一個——萬曆皇帝的定陵,但屍骨無存了。
三、清帝王陵。清代帝王陵有三處,瀋陽盛京三陵、清東陵、清西陵。
清代的帝王陵寢沒有被盜掘的有:
1、清永陵。大清的祖陵,在遼寧省新賓滿族自治縣永陵鎮,裡面埋葬了努爾哈赤的六世祖猛哥帖木兒、曾祖福滿、祖父覺昌安、父親塔克世等及其後宮嬪妃。
2、瀋陽的清福陵(東陵)。努爾哈赤的墓葬,在瀋陽東陵公園內,1929年被保護開發為公園。
3、清昭陵(北陵)。皇太極的墓葬,在瀋陽北郊,稱“北陵”,佔地16萬平方米。
4、清孝陵。清東陵的首座帝王陵,是順治皇帝的陵寢,據說順治帝火化,這裡只是衣冠冢,陪葬的幾個皇后沒有火化。清朝剛剛入關,順治帝又是火化,陪葬品肯定不多,也因此沒有引來盜墓賊的光顧。(清孝陵地表建築,順治帝是火化的,應該沒有帝王屍骨)
5、清泰陵。雍正皇帝的陵寢,清西陵。1980年,國家以為雍正陵被盜,於是開掘雍正地宮,結果只挖了兩米就停止了,因為雍正地宮門的封土沒有被動過,證明沒有被盜,因此挖掘停止。
6、清昌陵。嘉慶皇帝的陵寢,清西陵,沒有被盜。
7、清慕陵。道光皇帝的陵寢,清西陵,沒有被盜。
這些沒有被盜的帝王陵大都有屍骨留存,唯一可能只有骨灰的是順治帝的清孝陵,但皇后的遺骨還是有的。這些皇陵,國家沒有批准開掘,參觀的話只能是地表建築。
康熙帝的景陵、乾隆帝的裕陵、咸豐帝的定陵、同治帝的恵陵、光緒帝的崇陵都被盜了,但是屍骨大部分都儲存了下來。慈禧太后墓被盜,屍骨也儲存了下來。
不過參觀這些帝王陵時可能見不到帝王的屍骨的,這些屍骨又被溥儀率領清朝滿族宗室人員重新安葬了,重新封了地宮的大門。
光緒皇帝的遺體也只有國家考古科技人員見到,他們化驗了光緒皇帝的頭髮、衣物等少部分,從而證明,光緒皇帝是被砒霜毒死的,普通人是見不到帝王屍骨的。(清崇陵地宮圖)
綜上所述,北宋、南宋帝王陵破壞殆盡,帝王屍骨下落不明;元朝皇帝陵寢都沒有找到;明朝只挖掘了萬曆皇帝的定陵,屍骨被毀,其他帝王都靜靜地躺在地下;清朝的皇帝陵中除了順治皇帝火化之外,其他皇帝的屍骨都在。不過參觀帝王的遺體基本是不可能的了。
回覆列表
定陵我去過,屍體是沒有了,聽說當年破四舊就燒了,導遊還說了各種靈異事件,挺誇張的。東陵不太清楚,應該是有,不過應該不在棺槨裡,都做防腐措施收起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