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教練35
-
2 # 優絡原Am郭
首先中醫沒有什麼純正不純正的
學習中醫也是不可能避開西醫的。
如果是自學有幾點建議:
①
中醫理論就學習院校教材《中醫基礎理論》
這本書講述中醫基礎的時候,引經據典的講,同一問題過去經典著作的講述都有,而且是集中,可以認識更全面。
②
中藥學建議還是教材,教材精選了常用的幾百味藥,同樣教材也是把每味藥的古今經典用法羅列講述了,而且還有中藥的現代藥理研究
③
同期,先背歌訣,不用理解的背,這是中醫童子功,永遠都忘不掉,後面再理解。
④
方劑學,診斷學這些都建議學習教材
教材在同一個問題上,把古今經典的引述都收錄了。
這麼說,把院校教材學透了,等於把經典著作都學習了。
基本的完成了,
就需要師從了。必須要跟老師的,
① 抄方子
② 寫總結
等自己獨立坐診了,回頭再學習
①
中醫雜誌,期刊類雜誌裡面文章多,各家學說經驗都有,學習價值很高
②
根據臨床經驗,再選擇性的學習經典著作,選擇年代明清最好,因為中醫學液一直在發展,一直在進步。選修最好選專著。看脾胃病了就看李東垣的脾胃論,看血液迴圈了就看唐容川的血癥論,看內科雜症了看張仲景的金匱要略,婦科就看傅青主女科。等等選一到兩本就好。
③
臨床經驗再多了,就學習張錫純的醫學衷中參西錄
④
自己悟是提升的根本。
多看書,不是多看古人的書,多看近代人的著作,一來這些著作對古人的都有傳承,二來跟今人的疾病治療更接近。
僅僅是建議。
學習中醫我認為還是上學好,跟師了,也要去醫院進修學習
另外,要拋開中醫西醫的門戶偏見
中西醫結合才是最好的治病路子。
-
3 # 行者檟肅霜
祖國醫學是先輩的生活方式,是漢族在3000年時間裡祖先留給每個漢族子孫的傳統。想要學好純正的中醫,先從漢學的小學開始學習吧。從文字訓詁始,終於模擬漢文化生活。所謂本草,就是老祖母廚房裡的常備。熬湯,瞭解火候,推測度量衡,比較秦漢時期的容器。嘗試席地而坐,看看漢樂府。瞭解漢方本草的原始由來、道地藥材的炮製。
試著採用各種針具,縫衣針、錐刺、捅針、古本毫針、今本毫針。把農村騸豬的傢伙事擺弄幾下。當然也可以練練心意把、太極八卦一類修身養性的,泡壺好茶,探討一下茶湯的濃淡,煮茶與瀹茶的區別。
改造自己的手,讓它有眼睛的觀察力,既有力度又有知感。先把人搞舒服了(揉麵也不過如此,揉人到通身全鬆了,也就懂按蹻了。)按摩推拿配合著針灸,推敲一下宋代銅人腧穴。然後可以去努力讀經典了。
《靈樞》《素問》《難經》《傷寒雜病論》《吳普本草》《千金要方》《千金翼方》。備一本康熙字典。
找人試試候脈辨證。自己試試自己開出的方子。用針、用指、用藥。然後就……
-
4 # 發現中醫的美
要成為純正的中醫,最為關鍵的就是要走對路!
要成為真正的、大師級別的中醫,必須要深入、系統、完整的掌握中醫理論、中醫各類診治方法;其中最重要的是要走對路,其他方面均可用勤奮刻苦來彌補……學習的路線走對、有人指導\交流、又肯勤奮用功,資質一般者不出三年即可有所成就。
學習中醫一開始的入門,要從針灸開始,學習針灸就是要系統\詳細的瞭解人體構造:五臟六腑、十二正經、奇經八脈、陰陽、氣血……學習針灸要先研讀扁鵲的《難經》,再讀《針灸甲乙經》、《針灸大成》等。
學完針灸之後,接下來就是學習本草,研讀本草最好的著作是《神農本草經》。
當有了針灸的基礎、藥物的基礎,這個時候再去研讀《黃帝內經》。《黃帝內經》的研讀方法,最好就是逐字逐句逐章的去研讀。
沒有針灸、藥物的基礎,你看《黃帝內經》,根本就是在看字,看無字天書一樣,你看不懂的。但是,你有很好的針灸、藥物基礎的話,同時《黃帝內經》又讀得很透的話,你不用看《傷寒論》、《金匱要略》,你開出來方子就是桂枝湯,開出來就是麻黃湯,就已經到這種大師級的階段。
所以,當你對《黃帝內經》非常瞭解以後,這個時候你再去看《傷寒論》、《金匱要略》,一看你就知道醫聖張仲景為什麼這個病,要開這個方。
如果沒有先透徹的瞭解《針灸》,沒有透徹的瞭解《神農本草經》,沒有透徹的瞭解《黃帝內經》,那麼《傷寒論》、《金匱要略》就沒有辦法讀通;你就不會用藥,甚至於是藥物加減你都會出問題。
雖然,中醫很龐大,對於很多初學者,無從入手;甚至對於很多學習中醫多年的人,依舊難以通透、沒有形成體系;其根本原因就是沒有找到正確的方法(沒有走對路)。按照上面講述的學習順序、方法,一步一步往下走,中醫肯定能學好,而且是針、藥都能通達,臨床雙管齊下;並且學的是純正的經典中醫。按照這種方式學習出來的中醫,其水平遠比中醫院校培養的要高的多,並且還更純正;如果有老師引導學習的話,更是如虎添翼。
再者,選擇入醫道,必須要守得住清貧,耐得住寂寞,抵的住誘惑.......
-
5 # 使用者2830493896704
大量實踐,獨立思考。死讀書本很多難題是解決不了的,所有慢性病3至7天沒有好轉,那你就治錯了,傷經動骨不能超過10天。這些就是學好中醫合格的根本。
-
6 # 湯谷沖霄
學習純正中醫必須知曉萬物發生的終始,才能瞭解人體的發育成長衰老死i的全過程,包括其中患疾得病的根源和治療朮數。首先要樹立《易經》中道學的氣觀念和“天人合一”的認知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萬物皆負陰抱陽衝氣以和”。“反者道之動”。這是氣觀念的關鍵詞,是道學的核心學術。”一生二”是氤氳之氣內含陽能和陰質二氣;也可理解五運六氣含天之六氣和地之五行之味。一是氣,是道,是無形之體,是化生器,化生有形之體的源頭。稱為無極。“二生三”不是陽能與陰質化合產出新物,是陽能作用陰質同類相聚增量和顯形,異類化合產出新質。二是指陰質中的陰陽兩類,三是顯形或新的器。“三生萬物”此三是眾多之意,眾多的“二生三”就化生繁延了千千萬萬的眾形和新器(物種永珍)。萬物是在負陰(左間,氣升水出)抱陽(右間,乞降水入)的運動中相生,所以無形的氣和有形的體都含陰質陽能,萬物化生都是氣升水出和氣降水入兩條不同的線路來完成,兩條線路是往返不銜接的,不是園周封閉線路。左間上升是氣載水,右間下降是水抱氣,兩種不同功能的水與氣的混合物執行在不同的線路中,不是水與氣共同執行在一條封閉的線路中。萬物化生化滅的動力是天之氣重返天空而形成的,天之氣被陰水包裹同水一塊降入地中,太陽照耀大地留下熱能,將水加溫氣化後衝出水面昇天,同時負載著水汽和溶於水中的五行陰質。這是萬物化生的開始。氣化是萬物化生的動力。另外以道學之理,生命學中的陰陽是質與能,不是寒署,寒暑是天之六氣的兩種不同能量的氣,不能替代質與能。“天人合一”是同類從實質方面進行類比;“天人相應”是兩種不相關連的事與物,從性狀,形態,屬性,方問,功能性,等方面方進行比對。“天人合一”是萬物與人化生一理,化生程序一象,振盪同步,質地同構,始終共步。大自然與人一體,知天地萬物就能知人,天地之平和,人體康健;天地起風雷災難,人體有變疾病至。要學純正中醫就必須上知天文,下通地理,中曉人事。然後再悉心精讀“四部典籍”就可取精用宏,去偽存真,用精髓棄糟粕,再現“三世醫”去病如潑雪,撥刺,解結的良好療效。學中醫從道學開始。
回覆列表
中醫是一種玄學,對有一些華人來說也是一種宗教,可以從這兩種東西的發展規找收到啟發和靈感,去找到自己的道路。
首先不能用科學的方法去學中醫,這麼年的經驗說明這個問題,中醫是不能檢驗的,比如科學的方法雙盲實驗等。實踐發現不同的中醫大夫對同一種病症會有不同看法,會開出不同藥方,如果你成為了中醫大夫,你和別人藥方不同,你要準備好說辭。
做為中醫大夫不能和西醫擅長的地方一爭高下,比如前幾年的鬧劇女人早孕的診斷,那個北京中醫大夫真是腦袋被驢踢了,非要去西藥館踢館,能贏嗎?即使贏了有什麼用?人家去藥店花一塊錢買張早孕試紙,很方便的悄悄的就知道了,用得著費勁吧啦找你中醫大夫?
現代醫學也就是西醫,問題很多,自己都在好多論文期刊發文,首先誤診率居高不下,據說70%以上誤診,其中包括有病沒診斷出來,比如癌症早期沒診斷出來就很多,這個相信中醫也沒辦法,即使有辦法也賺不到錢啊,你不能像張悟本那樣忽悠吧,把有病沒病的一起忽悠早晚身敗名裂。
但是西醫誤診還有把不是病診斷有病的呢,不是癌症等不治之症診斷成不治之症的呢,中醫大夫機會不就來了嗎?還有人類對任何疾病都有一定自愈率,據說還挺高,這也不是中醫的機會嗎,誰知道是中醫治療好的,還是自愈好的?
學中醫一定要打出愛國旗幟,要把所有中醫那些名稱名詞術語背熟了,這一點可以學習一下民科,做到語不驚人死不休,既然民科都有市場,治病救人這個行業一定有市場。總有人碰到不治之症時,死馬當活馬醫的。
中醫大夫的最高層次是,要有一定自己的個人信眾,這個是不傳之密,就不告訴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