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微笑我是暖暖
-
2 # 高考志願肖老師
思想的禁錮,思想的統治,對人的一生,絕對會產生深遠的影響。
在封建社會,那種君權神授,一直深入人心。另外,統治階級對於敢於反抗他們統治的,都會用無以復加的手段給予殘忍的制裁!
強大的勢力,足以壓制每一個自由的心靈,很多時候如果沒有從統治階級內部產生分歧,那麼,所有的改變都是不可能的。這就是2000年來封建統治賴以長久存活的基礎?
-
3 # 騎著電驢去餵雞
中國的封建社會起源於戰國時期,秦朝建立後正式形成相應的封建制度。此後各代相繼沿襲。中國一直常年處於戰爭中,歷史經驗告訴我們,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道理。中國是經過兩千多年的洗禮才能成為一個統一的整體。而且中國的封建制度完善,周邊又沒有強敵,所以沒有進一步的發展。而西方從來就沒有統一過,一個個小的邦國,彼此競爭激烈,在競爭中發展是最快的,因為只要你一落後,就有可能馬上就要被消亡,所以迫使你快速進步。再加上西方出現過多次的問話革命,這也促使西方封建王朝的迅速消亡正是因為不斷的災難使歐洲成為了現在文明的策源地一樣,相對的穩定個繁榮的發展使中國在技術上漸漸落後於西方。而技術的落後就導致了社會組織形式的相對保守。中國的儒家文化造就了這一現象,儒家文化中有很多因循守舊故步自封的東西,而且歷代君王都實行高壓政策,不允許有新思想的萌芽。因此,想在這樣的環境中顛覆根深蒂固的封建社會制度實在不行太難了。封建的科舉制度。從隋唐起實行了一千多年的科舉制度,使大量有才能得人會利用這一制度實現自己的抱負或理想。所以有文化的人造反的可能性就比較少。
-
4 # 古風93814281
此問題可以說是錯誤命題。為何?因為沒有說是哪個國家的封建社會維持了2000年。事實上,世界上確實沒有哪個國家的封建社會維持了2000年。
首先,什麼是封建?封建一詞出自於《詩·商頌·殷武》:“命於下國,封建厥福。”毛傳:“封,大也。”鄭玄箋:“則命之於小國,以為天子,大立其福。謂命湯使由七十里王天下也。”其現在的基本含義為一種分封的政治制度。據《呂氏春秋通詮·慎勢》載:“封建,即封邦建國,古代帝王把爵位、土地分賜親戚或功臣,使之在各自區域內建立邦國,即封建親戚以藩屏周。相傳黃帝為封建之始,至周制度始備。”如果真的是從黃帝開始,那麼封建社會遠不止2000年,而是到秦始皇為止即有了大約3000年的歷史。
但是以考古學的定論,目前中國有信史可證的歷史大約不到4000年,即以商朝算起,商朝是否真的是封建社會,目前尚未定論。
信史可查的封建社會其實始於周朝。至戰國便已經開始了郡縣制。現代學者稱之為“封建”的歷史制度包括: 中國始於公元前11世紀的西周封建,在公元前3世紀秦朝建立後,漸為中央集權制取代; 西歐:盛行於5到15世紀的中世紀,隨著16、17世紀民族國家的興起而式微,最終結束大約是18至19世紀; 日本:發源於8到12世紀平安時代的律令制,在12到19世紀武家政權時代成為主流體制,止於19世紀後半葉的明治維新。當然,封建社會也並不是人類社會發展必須要經歷的過程,因為我們可以看到在17世紀以來的西方大航海地理大發現和大殖民時代,在非洲、美洲和澳洲的土著,很多甚至還處在原始部落社會,所以它們基本都沒有封建社會的歷史。
由此可見,無論哪個國家好像封建社會也沒有2000年那麼長。
當然如果不鑽牛角尖,僅僅說一種社會制度如果存在弊端,為什麼還能長時間維持,那就是一句話的事了,生產力決定生產關係。
-
5 # 如是蟬聞
蟬聞答題。
中國2000多年的專制王朝,在世界上不說獨此一份,也是鳳毛麟角了吧。
從秦始皇一統六國,變封建制而行郡縣制,一直到清朝的宣統帝退位,民國建立,洋洋灑灑的2000多年專制王朝,也算風流不盡了。
既然專制王朝有諸多弊端,為何能歷2000年而不斷呢?
這其中自有其道理,或者說,自有其制度上的優點和外部環境上的助力,我們簡單來梳理一下。
一、華夏文化的一脈傳承
即便放眼整個世界,華夏文化也堪稱最獨特的一道風景。
他最大的特點便是自數千年前奠定基礎之後,一路走來,雖不斷出現新的血液注入,但一條主幹卻橫亙上下,至今猶有其獨特的生命力。
雖然中間有過五胡亂華的摧殘,有過蒙古帝國的征服,有過滿清的塗炭,但最終她依舊傲然獨立,不改其風采。而同時期的世界其他文明,大多都已埋在歷史的塵埃中。這便是華夏文化最偉大的地方,也是作為華人最值得驕傲的地方。
有了這綿延不斷的華夏文化作為根基,巧妙地運用到專制制度上,這便保證了整體上的穩定性。唯有另一種更高階的文化侵入,方才斷送了這種制度。
二、制度本身的靈活性,適度打通了上下階級的溝通。
這一方面最引人注目的便是實行了1000多年的科舉制度。
往西方看,全是清一色的貴族政治,而中國不然,應該叫做士大夫政治。貴族是一種血統上的傳承,他封死了平民上升的渠道。而士大夫卻是一種文化的傳承,他較為有效地為中下層開闢了一條晉升之路。
這樣,至少在一段時間之內,便不至於形成過於僵化的階級壁壘。一旦數百年之後,不可避免地走進了階級固化的事態,往往便是改朝換代的時候。於是開始下一輪迴圈,這樣下去,似乎沒有盡頭一樣。
三、自古重農抑商的傳統約束
大體來講,華人是一群被束縛在土地上的農民,商業雖偶有興盛之時,但在政治上是沒有出路的。政治過於強勢,作為中產階級的商人們很難突破壁壘,實現一種制度上的變革。
西方能從封建中脫離出來,商人起了極為重要的作用。
包括歷史教科書上也說,在明朝末年已經出現所謂的資本主義萌芽,但我認為,這種商業上的萌芽不過是一種表層現象,遠遠沒有到實現變革的層面。
四、大一統的中國,敵人太少。
與四分五裂的西方相比,大一統的中國實在很難遇到強有力的敵人。
這也是地勢的原因所致。
看看中國地圖便知道,唯一能給中國帶來壓力的民族多數時候來自北方的草原,但由於他們的文化落後,侵入中國後,往往被中國所同化,看看歸化的匈奴,漢化的北魏,以及此後的遼金和滿清便可。唯一沒有被同化的蒙古,統治時間並不長,便被老朱給趕回了北漠。
相對穩定的內部條件,給中國專制王朝以相當的保護,也是2000年以來能維持局面的重要原因之一。
就這樣。
-
6 # 山落青天外
這個問題很有深度,要真正回答清楚的話那夠寫幾本史書了。那我就個人觀點說幾點。1
1中國至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統一中國,建立集權國家開始中國就進入了封建社會。根據書上定義封建社會主要體現在生產資料的所有制上。而在當時的社會情況下最大的生產資料就是土地。並且都集中在大大小小的地主手中。這就形成了我們所瞭解的封建社會。
2現在就來說說為什麼這種制度能夠延續這麼多年首先是文化方面,在春秋戰國時期就有了百家爭鳴形成了教完善的文化系統。秦始皇統一了六國使用法家來統治國家,最後失去了國家。原因很多這裡就不闡述了,但可以看出只依靠單純的嚴苛法律來治理國家事物肯定是有侷限性的。所以到了漢朝就有了逐出百家獨尊儒術的行為,改良後的儒學將個人行為道德制度化。已統一國民的思想意識。
2.政治原因統治階級掌握著傳播工具所以想要進入體制內就必須接受維護國家體制。所以最後歷朝歷代都是改朝換代。因為取得國家政權的人都接受了延續的文化傳承。
3經濟方面由於中國從黃河流域起源開始就有了很大的疆域,中國的地域平原較少相互溝通和交流相對較少,在國家的針對性政策下就形成了自給自足的小農經濟。主要表現下在明朝朱元璋設計了一整套僵化模式。禁錮國民的流動範圍,主要體現在匠戶制,軍戶制 ,降低商人的社會地位方面等等。這樣絕大多數人終其一生都在方圓百里之內活動。而作為一個農業時代也限制了大家的範圍,因為糧食作物需要經常要人看管,你一定不能走太久。當然國家也不允許。並且正真種地的人都沒有太多的餘糧。所以人數最多的農民就被牢牢禁錮在土地上。從而就維護了國家穩定。
4,軍事方面主要國家掌握著鹽鐵專賣和武器製造。始終把握著國家暴力機構,所以人數最多的農民基本不會出現太大的波動。
所以封建制度存在2000多年也並不偶然。最後其實制度並沒有好壞,而是要與時俱進要符合當時人民的思想意識和需求。
-
7 # 乙丙丁6
用辯證法來判斷,存在的就是合理的。就像種子落地生根發芽,直到長成種子。既然這樣,種子費這麼大事幹嘛呢,直接種子不變,或者直接長種子。反過來說,如今社會是不是沒有弊端?我認為無論有沒有弊端,既然存在,肯定是合理的。
-
8 # 純白色592
現在很多人罵封建社會是“萬惡的封建社會”
,但其實她們憎恨的應該並不是封建社會,而是男權社會,她們想罵的應該並不是封建社會
是萬惡的,而是男權社會是萬惡的。因為現在女權盛行,女權和男權是矛盾對立的,是有最大的權利衝突的,所以女權最憎恨男權,但女權和男權一樣,甚至還不如男權,所以女權沒資格罵男權。
回覆列表
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小農經濟為主體的經濟結構,決定了在中國百分之八十以上的人口是農業人口。在清滅亡之前,朝代的更迭多數是由農民起義推動的,而農民階級作為缺乏先進思想理論的一個群體,其起義成功後只會仿效前代建立新的王朝體系,而君主專制是最能穩固封建政權的一種政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