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三國逐夢

    “唐宋八大家”,是八位散文大家的合稱,即唐代的韓愈、柳宗元,北宋的歐陽修、王安石、蘇洵、蘇軾、蘇轍以及曾鞏八人。明初朱右編選韓、柳等人之文為《八先生文集》,是八家之名的開始;明中葉唐順之所纂《文編》中,唐宋文也僅取此八人;到明末茅坤,更是直接選輯了《唐宋八大家文鈔》164卷,“唐宋八大家”之名流傳開來,盛行至今。

    “唐宋八大家”,以韓愈、柳宗元倡導“古文運動”啟始,到北宋時發揚光大,湧現出一批優秀的散文,如韓愈的《師說》、《馬說》,柳宗元的《捕蛇者說》、《永州八記》,歐陽修的《醉翁亭記》,王安石的《遊褒禪山記》《傷仲永》,就連曾鞏,或許對其人不熟,但也知道《墨池記》。

    “三蘇”同樣如此,因為在散文上的巨大成就而入選,最知名的是蘇軾,有《前赤壁賦》、《後赤壁賦》,蘇洵就是《三字經》裡的那個蘇老泉,二十七歲才開始發奮讀書,《六國論》名噪一時,還有蘇轍,經常出現在蘇軾的詞中,可能知名度不如哥哥,但《上樞密韓太尉書》、《黃州快哉亭記》等名篇,入選當之無愧。

    僅代表個人觀點,或許篇目列舉有不當之處,見諒。

  • 2 # 我只是我不代表你

    首先需要知道何為《唐宋八大家》,然後再做分析。

    《唐宋八大家》,是唐代、宋代八個著名的散文家的合稱。即唐代,韓愈、柳宗元。宋代則是歐陽修、蘇洵、蘇軾、蘇轍、王安石、曾鞏。主要是因為明代散文家茅坤

    選輯了他們的作品為《唐宋八大家文鈔》而得名。其中所選人、文,其創作思想,主張實用,反對駢體,對後世散文的發展影響很大。

    △韓愈,柳宗元,並稱"韓柳“,同為唐代散文家。力主變駢文為散文的文體改革,同為唐代古文運動的領袖和代表作家,對後代散文的發展影響極大。

    韓愈的散文,各體兼長,說理、敘事、言情之作,均寫得生氣流動,雄奇奔放。所作論說文以簡潔透闢,嚴謹見長。記敘文以寫人記事,注重於形象的描繪。抒情散文則能夠與敘事融合,情真意徹。

    柳宗元,在文學上以散文成就最大。所作的論說文,多闡述唯物主義的哲學思想和批判封建專制制度的政治黑暗,結構嚴謹,筆鋒犀利。其《永州八記》曾被視為唐代古文運動的典範之作,歷千年傳誦而不息。

    《三蘇》,指北宋文學家蘇洵與其子蘇軾、蘇轍。

    蘇洵首以文章謁歐陽修,受到賞識,由此名聲大震。傳聞時人爭傳,競效其文,有“蘇文熟,吃羊肉;蘇文生,吃菜羹“之說。

    蘇軾,即蘇東坡。其文如波瀾迭出,變化無窮,論理透闢,敘事準確,寫景生動,。

    蘇轍,其政治態度及詩文風格均受其兄蘇軾的影響,認為文章是氣(即作者的修養、氣質、精神力量)的自然顯現。

    歐陽修、王安石、曾鞏的文學主張不在此提問,故略去。

    明代的文人之所以推出《唐宋八大家》,自然有其道理及用意。

    明代弘治,嘉靖時期,曾經一度興起詩文擬古運動,(即“前七子",)至隆慶年間,又有號稱“後七子"繼之而起,把詩文復古運動推向了一個新高潮,持續有百年之久。

    而以王慎中、唐順之、茅坤等為代表的"唐宋派",則對前後七子的擬古主義表示不滿,主張學習唐宋文章法度,所作應"皆自胸中出",以見“本色"。

    所以,才會出現有《唐宋八大家》,並有《唐宋八大家文鈔》,選錄唐宋八大家的作品,共一百六十四卷。其選錄的目的,意在宣揚唐宋派的文學觀點,尤推崇韓愈。至於將“三蘇"列為其中,則是以蘇軾為主要推崇為要。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哪些蔬菜裡有葉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