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夢裡還想著那片土地

    藍女士的不幸遭遇,使我對港的電影不再有興趣,透過藍女士,我看到了真實,比編的電影更真實,更令人湆然淚下,更令人無奈和感傷,如果再看春三十娘,我會想到藍女士的不幸遭遇。

  • 2 # 爆裂電影

    上世紀8,90年代到本世紀第一個十年確實是香港影視的黃金時代,產生了無數的經典作品。可以說70-80後很多人的童年、青年都是在香港電影,電視劇,流行音樂的伴隨下長大的,對我們成長產生了無法磨滅的影響。不過隨著現在內地的影視娛樂業的蓬勃發展,加上香港演藝創作者紛紛北上,那種童年記憶中純粹的香港影視作品其實已經越來越少了。大部分變成了兩地合拍,由於文化的差異,也讓很多作品喪失了香港獨有的味道,變得越來越不倫不類,這其中的代表就是《使徒行者2》、《溏心風暴3》、杜琪峰的《毒戰》等等。

    所以我經常也會返回去看很多香港之前的影視作品,比如說TVB經典的《大時代》、《創世紀》、《我和殭屍有個約會》、《尋秦記》、《神鵰俠侶》,以及《古惑仔》,還有星爺的喜劇等等,雖然以現在的眼光看,這些劇的畫面真的是簡陋,劇情也很有些粗暴和簡單,但就是讓人無法忘懷,我覺得這其中有一些東西是非常值得內地的影視創作者去思考的。

    首先是香港的影視作品現實感強,更接地氣。香港是一個非常小的地方,香港的影視作品非常善於在這個大眾熟悉的環境中挖掘內容。像充滿了本地的生活氣息的茶餐廳,酒吧,魚丸攤這種生活中常見的場所隨處可見,不像內地的電視劇中一約會見面就是各種高檔餐廳。這些場所的出現讓人感覺非常的親切。

    另外,香港的影視作品善於描寫市井小人物,像外賣小哥,司機、普通白領,小警察,誤入黑社會的小人物、小商販往往都能成為作品的主角。這些例子就不用多舉了,從星爺的作品《無敵破壞王》、《少林足球》中就可以窺見一斑。

    雖然為了戲劇衝突做了很多誇張,但總體來說影視作品描寫的也都是普通人的艱難生活,特別在意展現生活中的痛楚和社會屬性。比如說,《無間道》中無法擺脫臥底身份的警察。《缺宅男女》中為買房苦惱的城市小市民。即使是相對高階的律師職業,創作者也會讓他們與底層市民有更多的接觸,創作出了描寫專門為小市民打官司的街頭大狀《怒火街頭》。

    另外,在香港的商戰作品中,你也會發現裡面的人物設定與底層生活有著千絲萬縷的連線。像《溏心風暴》系列劇中,無論是唐記海味鋪、還是令餅鋪,主人公都是白手起家於街頭的富豪,他們的家庭生活也始終有著普通家庭的歡喜和煩惱,讓普通的香港觀眾看的格外親切。即使是描寫金融,銀行型別的商戰片,如《大時代》、《天地男兒》、《縱橫四海》、《天地豪情》、《生命之旅》等作品,人物線索也始終與底層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絡,著重展現底層人群品行的善良和美好,可以說是非常的正能量。

    我不是沒有嘗試過,我嘗試安分守己,拼命幹活!掙那麼一點點錢!我試過!但是外面那些人,外面那些人!他們懂建築懂蓋樓嗎?他們只是拿一點點錢出來,花一點點時間,把房價炒高不斷的賺大錢!這叫做公平嗎?你去問問他們!隨便問一個人!問問他們需要些什麼!他們的答案你很簡單,只想要一間很普通很普通的房子!為什麼他們要用一輩子的時間去供一間房子呢?因為是那些有錢人在耍他們!越有錢的就越玩的起!這個世界公平嗎?這個世界公平嗎?!

    另外,香港影視作品對於某一題材的挖掘程度也是非常深刻和多角度的。比如大家熟悉的警匪片,香港創作者會將警隊的每個部門都納入到創作中,飛虎隊,廉政公署,反黑組,甚至連懲教署這麼冷門的部門也拍攝了不止一遍。而對於同一個題材,比如說跛豪,也會拍出《跛豪》和《追龍》等不同角度的作品。

    除了題材之外,香港影視作品還有一個非常大的優點在於對於劇情節奏的處理非常的明快。這一點可能與香港整體生活節奏較快,以及香港一直受好萊塢和城市的商業屬性明顯造成的。香港的作品一般非常重視故事,而且戲劇性很強,很多電視劇都是由一個一個的情節單元組成的,最明顯的就是《刑事偵緝檔案》、《法證先鋒》等警匪劇,基本就是一個案件連著一個案件,中間穿插了男女主人公的情感線索。

    這樣做的好處是讓觀眾隨時從某一集切入劇情,不會因為之前耽誤了很多劇情而無法融入其中,並且隨著單個案件的不同,給觀眾不停的帶來新鮮感,這也是之前探案劇在內地非常受歡迎的原因之一。而對於香港電影,同樣具有了這種戲劇衝突,給人的感覺就是非常的緊張刺激,雖然沒有好萊塢影片的大場面,但是香港電影卻憑藉劇情吸引了大批的觀眾。但也留下了很嚴重的弊端就是,香港電影對於人物心理的描寫都不夠深刻,往往為了快速推進劇情,拋棄了原本應該要深度挖掘的東西,也就造成了香港電影缺乏內涵。

    所以,當過年後再回顧這些香港影視作品,你會發現除了周星馳以及某些著名導演,像王家衛,杜琪峰等有強烈個人風格的電影作品之外,以及對人物和社會描繪非常深刻的《大時代》等作品外,很多作品都已經被時代所淘汰,我們再觀看它的原因大部分都只剩下情懷。

  • 3 # 猛禽950

    不吐不快!

    八十年代大陸播出的香港連續劇《霍元甲》,那真的是很棒的電視劇。

    故事內容~愛國向上,環環相扣,引人入勝!

    電視插曲~正能滿滿,曲調優美,遍地翻唱!

    當時還引進的臺灣電視連續劇也相當不錯,尤其是~鄉土方面加上愛情及家庭衝突內容的好看,比如《昨夜星辰》,(瓊瑤劇是流氓劇就不提了)!

    我們大陸在九十年代末,在影視方面幾乎全面趕超港臺。

    現在在回過頭來看,除了一些經典的港臺劇外,相當一部分港臺劇沒什麼意思。

    這也是因為我們大陸,在影視方面從小學生到大學生再到博士生的全面提升!

  • 4 # 濟世論事

    請原諒我的不請自來。個人認為,之所以上個世紀八九十年代,會在內地掀起一股關於港臺影視劇,港臺歌曲的熱潮,最為根本的原因是由以下幾點:一個的話就是,在上個世紀八九十年代,港臺關於影視文化製作方面的各項技術,都趨向於了成熟化與工業化。而當時的內地,關於影視文化製作方面的工業還處在剛起步剛開始的階段。兩者相比的話,當然是港臺的電視劇與歌曲,看上去更加的成熟,更加的新穎,也更加的容易俘獲觀眾的心。再一個就是在上個世紀八九十年代,當時公眾的娛樂消遣方式還普遍的比較單一,選擇也普遍的比較狹窄,而當時的港臺電視劇與歌曲,無疑是在相當程度上填補了,觀眾在這方面的空白與短缺。再一個的話,我們也不得不承認,在上個世紀七八十年代或者是八九十年代的時候,港臺娛樂圈的確是活躍著一批相當出色的歌手和演員,以及一批較為出色的幕後製作人員,而這也在相當程度上造成了港臺娛樂文化的強盛,但是隨著時間的流逝,各種新技術的紛紛出現,內地娛樂產業的日趨成熟,港臺娛樂界各類出色人才的或退休,或離開,或去世,最終導致了現如今港臺娛樂流行文化的式微。而現如今再回頭看上個世紀八九十年代,所掀起的這股港臺影視劇與歌曲的熱潮,更多的是時代特殊背景下的一種特殊現象。也是廣大70,80,甚至90後的一段集體式回憶。希望可以幫助到你。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日本乒乓球公開賽男女單打四強產生,都有誰?接下來對陣形勢如何?國乒會奪得冠軍嗎?